摘要: 在消费主义浪潮的裹挟下,越来越多身处社会转型期的青年步入“隐贫”青年行列。由于个体的“非正向”努力、社会的“消极性”影响和国家的“尚欠缺”引领,“隐贫”青年群体在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等方面呈现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偏差的现象。为此,国家需发挥保障性作用,出台青年政策;社会需发挥导向性作用,形成多元帮扶并介入社会合力;家庭需发挥基础性作用,塑造新时代优良家风家训氛围;青年需发挥主体性作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V1] | 2024-08-29 16:40:24 | PSSXiv:202409.00285V1 | 下载全文 |
1. 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研究 | 2024-09-04 |
2.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发展逻辑——从独占到共享 | 2024-09-04 |
3. 我国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与治理 | 2024-09-03 |
4. 高校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实现 | 2024-09-03 |
5. 中学生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认同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中学生为例 | 2024-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