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方自19世纪以来推进的遗产保护专业化进程,对全球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长期以来,全球的遗产被划分为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个大类,这反映的是自然和人文对立的二元价值观。近年来这种遗产价值观遭遇到来自非西方世界学者的强烈批评,也推动了国际遗产保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诞生于21世纪初的农业文化遗产,本质上是对传统西方权威化遗产话语的反思与挑战。本文论述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与贡献,分析了两者与现有的国际国内遗产保护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并针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中国在未来构筑综合性城乡遗产保护体系时,需要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引领性作用。
[V1] | 2024-11-12 10:01:28 | PSSXiv:202411.01325V1 | 下载全文 |
1. 文化距离、地域认同、社会资本与回流农民的文化再适应 | 2024-11-21 |
2. 环境素养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 2024-11-20 |
3. 论古代敦煌人的幸福观 | 2024-11-20 |
4. 开放包容 通而不统——丝绸之路精神在8—11 世纪敦煌文化中的体现 | 2024-11-20 |
5. 毛泽东思想与精神的当代价值 | 2024-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