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学研究 [Sociological Studies]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创刊时间:1986年1月
  •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编辑部
  • 学科分类: 社会学  

期刊简介

    《社会学研究》创刊于1986年1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四家期刊评价机构学科排名中均名列第一,被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顶级期刊。《社会学研究》于2012——2022连续11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并获“中国百强期刊”“2016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奖项。《社会学研究》以公正性、专业化、规范化、精益求精为编辑行为准则, 取舍稿件重在学术水准和学术规范,实行三审定稿制并践行匿名审稿制度。 《社会学研究》前身是《社会学通讯》(内部刊物,1981—1984年)和《社会调查与研究》(1985年)。自创刊以来,《社会学研究》经历了引介西方社会学、促进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发布关乎中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杰出研究成果、引导中国社会学研究取向的发展过程,逐渐为国内外社会学同仁所重视,为研究中国社会的各界人士所瞩目。随着学术导向的日益增强,本刊愈来愈被视为中国社会学学术研究的专业领军期刊。

  • 走出“应成一困境”——早期中国社会调查的方法想象与本土策略

    关键词: 社会调查; 应成一困境; 中国社会学; 方法论; 本土化;

    DOI:10.12451/202410.00119

    提交时间: 2024-09-26

    摘要:20世纪早期中国学者的社会调查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成果。由于社会调查的开展困难重重,早期学者应成一甚至有“一个不受调查的中国”之提法。基于舶来“技术”与“中国土壤”的互动,本土学者结合切身的田野经验形成并拓展了社会调查的方法想象,还根据遭遇的“困难”对方法进行调适与修正,并发展出契合社会现实的本土策略。早期中国社会学者不仅以行动扩大了社会调查方法的实际内涵,其学术韧性也是新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社会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历史资源。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2 下载量 7 评论 0
  • 从等级到阶级:瞿秋白论士绅及其近代历史流变

    关键词: 瞿秋白; 士绅; 等级; 阶级;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DOI:10.12451/202410.00118

    提交时间: 2024-09-26

    摘要:自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时期,瞿秋白持续关注中国社会中“士的阶级”问题,并开创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方法对士绅这一群体及其演变加以历史的剖析。除阶级分析外,他还率先尝试采用“阀(阅)”(亦即等级)这一社会学概念工具来把握士绅的身份特性。随着对农民运动与土地问题的关注,瞿秋白进而初步勾勒了士绅从“贵族士绅”向“地主士绅”演变的近代历史图景。瞿秋白关于中国士绅的探究是中国社会学史上不容忽视的知识遗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7 下载量 5 评论 0
  • 农业合约何以稳定?——关系结构中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机制

    关键词: 关系合约; 控制权; 差序格局; 农业产业化;

    DOI:10.12451/202408.00474

    提交时间: 2024-07-24

    摘要:“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约模式不仅是一种市场交易机制,而且是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机制。本文从“关系合约”的思路出发,揭示了制度化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非科层化的组织控制机制对农业合约稳定的重要影响。受选择性再分配体制下的企业身份、村庄社会关系网络和农民家庭分工机制的影响,小农户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成了差序化的合约组织模式,这是一种关系化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态。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533 下载量 175 评论 0
  • 信心的生产:扶贫扶志行动的社会效应研究

    关键词: 扶贫扶志; 信心生产; 社会效应; 乡村振兴;

    DOI:10.12451/202408.00477

    提交时间: 2024-07-24

    摘要:本文以信心的生产为切入点,基于CFPS2012—2020年的数据,对扶贫扶志行动产生的精神力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扶贫扶志行动不仅具有针对贫困群体的直接效应,还能够外溢并增进非贫困群体的信心,这一效应主要通过环境改善、群体效应和信号传递三个机制实现。研究还表明,对贫困群体来说,信心的增长还未充分转化为具体的内生发展能力。因此,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来说,“扶志”与“扶智”仍是基础,在此之上,基于内生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才能进一步形成和巩固。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516 下载量 157 评论 0
  • 超越宗教经济模型:基于中国经验的理论建模

    关键词: 宗教经济模型; 中国经验; 理论建模; 兼容性模型; 混合性模型;

    DOI:10.12451/202406.00131

    提交时间: 2024-05-23

    摘要:宗教经济模型是宗教社会学领域近年来最具影响和争议的范式,本文主要关注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如何能够超越该范式。 为此,本文先梳理该范式的缘起、贡献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然后提出“拓其问、存其法、疑其论”,即拓展其问题意识、学习其研究方法、质疑其理论观点。 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继承它的理论建模方法,这不仅能拓展我们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将中国宗教的特质作为新的前提假设,提出新的理论模型,例如兼容性模型和混合性模型。 在学科视野的理论建构中,宗教社会学理论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科知识体系的累进式发展。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764 下载量 249 评论 0
  • 民生保障视野下的中国式人权道路:概念、制度与范式

    关键词: 民生保障; 群学视角; 理论范式; 中华智慧;

    DOI:10.12451/202406.00132

    提交时间: 2024-05-23

    摘要:中西社会学都重视人权问题研究。 以中西社会学对话和会通的方式考察中国民生保障,可以看到:在概念层面,中国的民生概念丰富了人权概念的内涵。 在制度层面,中国的民生保障制度实现了全面权利与首要权利、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普遍权利与特殊权利、理想权利与现实权利的统一。 在实践层面,中国民生建设实践开创了人权理论新范式,其主要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具有体制优势,彰显化解公平之困、效率之困和体系之困的中华智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874 下载量 245 评论 0
  • 神圣与神圣者中介——宗教社会学中国化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命题

    关键词: 神圣者; 中介型身份伦理; 神圣者中介; 即身成圣; 仿圣机制;

    DOI:10.12451/202405.00246

    提交时间: 2024-05-08

    摘要:作为宗教社会学的基本命题,“神圣”是人类文明原初形态中的基本要素和华夏文明信仰的源头之一。基于中西语境中“神圣”概念的比较和讨论,本文提出“神圣”和“神圣者中介”作为中国宗教社会学的中层理论概念和基本命题,以重新解释“宗教”之定义,并在“即身成圣”“家国共享的仿圣机制”及神圣者类型的分析中,走出西方宗教社会学所定义的“宗教”话语困境。本文通过建构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神圣者中介”理论模型,探索文明互鉴中的宗教社会学中国化路径,推动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854 下载量 256 评论 0
  • 仁、义、礼的道德框架及其实践限制——知识社会学的考察

    关键词: 道德框架; 义的启动性; ; 君子; 道义交换论;

    DOI:10.12451/202405.00247

    提交时间: 2024-05-08

    摘要:仁、义、礼是孔子继承前贤的德行观念建构的一种道德实践学说。本文从知识社会学出发,指出这一学说能否付诸实施的关键在于其中之“义”是否被激发。对行动者而言,“义”一旦得以启动,“仁”与“礼”便可转化为行动,也能据此区分出君子和小人。通过列举日常事例,本文指出这一道德实践方式实为一种超越于利益之上的“施报”模式,在社会学上可称之为“道义交换论”,以区别于经济学或社会学中其他的各种交换论。而当此种道德实践遭遇社会现实时,其局限则在于它往往运行于初级群体或士大夫阶层,并不断受到其他学说或现实利益的挑战。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784 下载量 224 评论 0
  •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积累与遗忘(1980—2022)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知识变迁; 知识积累; 知识遗忘;

    DOI:10.12451/202405.00248

    提交时间: 2024-05-08

    摘要:知识是怎样变迁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恢复重建以来的中国社会学为个案,分别考察了从1980年至2022年的形式性与实质性知识变迁,发现中国社会学的知识变迁在形式上体现为扇形伸缩,遵循“少数定律”在增长繁荣期和增长式微期之间更替,并受到国家建构进程的直接影响;实质性知识变迁在分支领域内体现为知识积累,在学科整体上体现为知识遗忘,这既发生在中国社会学家的代际转换中,也发生在学科本身的碎片化脉络里。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810 下载量 242 评论 0
  • 以中释外:基于文明互鉴的中国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关键词: 以中释外; 文明互鉴; 自主知识体系; 文化翻译;

    DOI:10.12451/202405.00249

    提交时间: 2024-05-08

    摘要:本文提出“以中释外”,主张用华夏文明的原创思想释译域外世界。作者认为,现代社会科学体系是欧美学者用理解自身的知识展开域外研究的产物,其创新之道不在于到远方发现新“例外”,而在于回到“希腊罗马认识域”进行新解读。这种通过释译域外世界丰富自身文明的思路承袭了人类共有的文明互鉴智慧。“以中释外”旨在通过文明互鉴超越“中国特殊论”,探索中国思想的普遍性,用华夏视角对无限复杂的域外世界进行文化翻译,在具体经验研究中通过对话与欧美论述形成互补,从而建构能以理服人的中国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078 下载量 248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