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界 [Academics]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创刊时间:1986年
  • 主管: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编辑出版:学术界杂志社
  • 学科分类: 综合  

期刊简介

    《学术界》是由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1986年创办,现为月刊,每期发稿量30余万字。入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RCCSE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等。2012年起被中宣部遴选为首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学术界》以“弘扬人文精神、推动学术进步”为办刊宗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办刊导向,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研究阐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学术界》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强化主题出版工作,推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探索期刊出版方式的转型,发挥媒体融合优势,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充分彰显学术理论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从经典论述到中国式“迂回”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 迂回式变迁; 生产关系;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4.08.007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史视角考察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尤其是俄国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可发现社会主义社会始终都在为发展特定时代特定含义的新质生产力而试验与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推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基于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的共同富裕。从生产关系改革的方法来看,社会主义的真实生产关系并未教条地照搬马克思的经典论述,而是随着经典论述的本土化时代化而不断引入新的思想资源和制度试验。于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革既存在传统的“迂回式变迁”,更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迂回”的再升级。升级后的新生产关系结合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致力于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长效机制。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62 下载量 111 评论 0
  •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创新性发展;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4.08.006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论、本质论、要素论、价值论、发展论五个方面。新质生产力理论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蕴,从本体论出发阐发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和基本内涵,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生成理论;从认识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属性和演绎逻辑,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从系统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其作用机理,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要素理论;从价值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从实践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62 下载量 118 评论 0
  •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三重特质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强国;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4.07.004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具有鲜明特质。从延承性特质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个结合”理论的文化递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这一魂脉为思想路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为精神赓续。从生动性特质来看,主体性、互鉴性、人民性、方向性、守正创新性共同构筑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发展逻辑。从价值性特质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彰显了其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进而为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为世界文化繁荣发展树立原则典范和方法参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78 下载量 110 评论 0
  • 关于“第二个结合”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论析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理论前提; 现实指向; 文明逻辑; 世界意义;

    DOI:10.12451/202409.00766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每个时代都有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理论创新成果。“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当代中国实践和中华文明底色对如何科学审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关系所作的重要理论创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经由“相结合”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性质规范着“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前提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其中国立场性要求的现实指向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基于“新的文化生命体”塑造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勾勒了“第二个结合”的文明逻辑及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世界意义。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相关理论问题,对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39 下载量 113 评论 0
  • 关于“第二个结合”的三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必要性; 可能性; 着力点;

    DOI:10.12451/202408.01026

    提交时间: 2024-08-05

    摘要:坚持并推进“第二个结合”,需要深刻回答为什么要结合、为什么能结合、怎样来结合的问题,也即相结合“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与“何以推进”三个基本问题。从必要性角度来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与“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的原则所决定的,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是“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也是“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现实要求。从可能性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有千秋、内在契合、彼此需要,从而能够“和而不同”。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赢得崭新形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保持高度的理论清醒与文化自信,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现实条件。从实践着力点来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博大精深而又自洽的体系,两者相结合涉及方方面面,要把握结合之实质、结合之主体、结合之点位,在“有机结合”“有力结合”和“有效结合”上下功夫。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508 下载量 150 评论 0
  • 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具体实际”——关于“第一个结合”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 具体实际; 新质生产力; 数据技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OI:10.12451/202408.01195

    提交时间: 2024-08-05

    摘要:当今时代,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既要深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要明确今天的“中国具体实际”是什么?只有明确今天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问的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正确解答。而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当今时代“中国具体实际”,就要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立足于当今由数字技术体系引领和推动的新质生产力革命所决定的时代性质、任务,立足于由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中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社会主要矛盾,立足于新质生产力革命根本决定的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世界历史发展与新全球化高度,全面、深刻地揭示当今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的内涵与本质。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33 下载量 139 评论 0
  • 以反贫困视角重思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

    关键词: 马克思; 反贫困; 人类解放; 资本批判; 经济哲学;

    DOI:10.12451/202406.00147

    提交时间: 2024-06-03

    摘要: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旨趣与终极目标,同时也是马克思思想与其他思想的本质区别。纵观马克思思想,反贫困议题深嵌人类解放考察之中,共同建构了现代性批判的双重内容。就问题的起源来讲,现代性解放作为现代资产阶级话语,彰显出反抗传统封建社会的基本诉求与斗争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问题在于,资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的诉求与归宿,却导致了庞大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现实。就解决的效果而言,现代贫困问题的顽疾直接证实,资本主义运动并非人类解放的最终前景。故需以反贫困为视角剖析四对贫困内容,重新思考资本批判与人类解放的内在统一。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923 下载量 266 评论 0
  •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规范影响利益判定的机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规范; 利益; 价值;

    DOI:10.12451/202406.00148

    提交时间: 2024-06-03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需要与实现需要的手段的统一,价值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据此可知,利益判定与价值判断具有密切联系,利益的判定过程首先是一个价值判断的形成过程。规范是价值的载体,价值判断是规范判断的依据,因此规范影响着利益的判定。包含于价值观念中的规范也可以影响利益的判定,因为价值观念可以作为目的、需要客体以及实现需要的手段而深度影响利益的判定。另外,规范还可以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而成为需要客体,从而影响利益的判定。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908 下载量 268 评论 0
  • 《资本论》潜在界分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

    关键词: 《资本论》; 内在性劳动; 外在性劳动; 人的类本质; 劳动机理;

    DOI:10.12451/202406.00180

    提交时间: 2024-06-03

    摘要:《资本论》及其手稿基于人的类本质要求,把劳动潜在界分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环节。前者即劳动者在精神中,为改造劳动对象供给根据与精神动力保障的劳动;后者即基于前者生产预期产品的劳动。二者纵向贯通并相互构成,显现为自由属性与必然属性两个层次。完整和持续演进的劳动展现为四个递进性阶段:以生产改造劳动对象所依赖的精神保障为主题的第一阶段,显现为三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内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改造劳动对象为主题的第二阶段,显现为两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外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物化劳动为主题的第三阶段,显现为无地位差别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凝聚成的物化性劳动形态,这三阶段递进性展开,构成一个劳动周期;以上下劳动周期继承创新为主题的第四阶段,显现为跨周期性内在—外在融合性劳动形态。上述四阶段递进性展开,共同构成内、外在性劳动内蕴的劳动一般机理。内、外在性劳动范畴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的出场,启动了唯物史观双重转向进程,深化了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关系的认识,超越了传统脑体分工理论,促成了劳动理论传统资源创造性整合。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920 下载量 271 评论 0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社会关系思想的出场逻辑及其公共性意蕴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异化劳动; 社会关系; 公共性;

    DOI:10.12451/202406.00149

    提交时间: 2024-06-03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社会关系”思想阐发的重要理论基地。在《手稿》中,马克思“社会关系”思想的出场逻辑是“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关系—人类社会关系”,即异化劳动是“异化社会关系”产生之根源,“异化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人—自”关系异化、“我—我”关系异化和“我—他”关系异化等三个层面。破除异化社会关系,实现“人类社会关系”对“异化社会关系”的超越,这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之必然。这一认识有助于深度把握“社会关系”思想在《手稿》中的地位。深入研究,可窥见《手稿》中社会关系思想并非一般而论的“存在论”,而是存在着深刻的公共性意蕴,而社会关系思想的公共性开掘是开启“马克思哲学是当代哲学”的另一视界。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051 下载量 274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