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十四届全国美展; 港澳台; 海外华人 ;艺术风貌
DOI:10.12451/202411.02446
提交时间: 2024-11-20
摘要: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承载了港澳台、海外华人美术家以笔墨丹青抒发爱家、爱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这些展出的作品形式多样、内涵深厚、题材广泛、风格丰富新颖,在中西艺术的深度交流
与融合中呈现出新气象、新风貌。
关键词: 全国美展; 科技 ;实验艺术; 数字艺术; 动画
DOI:10.12451/202411.02445
提交时间: 2024-11-20
摘要: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是艺术领域“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首次将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整合在一个展区,呈现了近五年这一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本文以此为契
机,在简要梳理相关概念的同时,对以科技为艺术新工具、新媒介的作品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壁画; 综合材料;综合画种;水彩粉画
DOI:10.12451/202411.02444
提交时间: 2024-11-20
摘要: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综合材料绘画、综合画种(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等)、水彩粉画展区陆续开展。本届展览是对当前相关画种创作水平的一次全面展示,体现了新观念、新材料、新工艺在绘画创作领域的积极探索和交流成果。本届展览既以丰富的题材展现时代精神,又以个性的诠释、拓展了艺术创作的新语境,展示了创作者锐意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 漆画
DOI:10.12451/202411.02443
提交时间: 2024-11-20
摘要: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漆画展区,彰显出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模式的特色。艺术设计展区凸显自主研发的“中国设计”、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探索材料和形式语言上的创新、漆画展区进一步拓展漆画材料的表现力,他们共同体现出题材丰富、兼收并蓄、风格多样的特点。
关键词: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油画 ;版画; 雕塑
DOI:10.12451/202411.02442
提交时间: 2024-11-20
摘要: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展区,以“人民性”“时代性”“探索性”为整体特色,集中展现了过去五年这四个艺术门类创作实践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中国画承载中华优秀文化根脉、油画表现现实和历史的深广度、版画注重富于生命温度的视觉叙述、雕塑创新意识非常突出,展现出时代的精神与魅力。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家形象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国家 ;视觉修辞
DOI:10.12451/202410.02506
提交时间: 2024-10-22
摘要:本文从文本语境和视觉修辞两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设计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与梳理,认为只有在深刻理解设计所处的政治语态、社会语境,以及生产建构视觉话语以便传播和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新时代中
国国家形象设计从中国主体出发、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宏观目标。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设计不仅能够对内凝聚有关新时代中国的形象共识,巩固民族团结,更有助于对外回应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在其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作为一种知识和想象体系的中国形象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叙事性展览设计 ;人民; 历史题材; 叙事场域
DOI:10.12451/202410.02505
提交时间: 2024-10-22
摘要: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语义结构与价值框架在历史题材展览中能够得到充分阐释。在国家形象展示设计中,既有内容要求,又有形式追求。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为叙事主体,又要尊重历史,以大历史观和新时
代站位,设计叙事情景;还应融合科学技术,大胆创新,运用特殊的时空形式,探索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展览叙事场域设计需要准确把握叙事性设计的五大要素:事件、人物、时间、空间、细部特征,更形象地凝聚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展示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历史场景,讴歌历史事件,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 国家形象设计; 设计载体 ;设计象征 ;大国重器
DOI:10.12451/202410.02504
提交时间: 2024-10-22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国家形象设计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多维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将成为未来研究的要旨。本文借由“道—象—形—器”设计表达体系,回溯并剖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形象设计理念
的变迁、经典国家形象设计载体的分类、可见之姿与象征含义的演进,进而推演在新时代的国家形象设计中,以“大国重器”为设计载体能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亚运美学; 东方诗意 ;叙事
DOI:10.12451/202410.02088
提交时间: 2024-10-21
摘要:国家形象设计是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创新力和文化意识表征聚合的形象化并实现意义叙事、传播和认同的过程。亚运美学视域下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中国于东方乃至于世界大国尊严的全面展示。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为
实案,明晰全球视野下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格局与视角,通过“我者”身份与“他者”认知的相互解读,以“文化自觉”强化作为“我者”的文化身份,以“文化价值”强化“中国文化”的世界贡献。以传承与活化、重构与激活、意蕴与境界塑造“东方诗意”的亚运形象,展现亚运美学在新时代全面、立体、有效的国家形象塑造的中国方案,实现国际间的跨文化传播。
关键词: 奥运形象设计; 传统图像; 象征性
DOI:10.12451/202410.02087
提交时间: 2024-10-21
摘要:图像的象征性与国家形象的关系讨论在两届北京奥运形象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极高的重视,这种关系与传统、习俗相关联,并以国际政治形势与全球文化潮流为演绎背景。本文以两届北京奥运会奖牌、体育图标及核心图形设计
为例,对其中选择的图像进行比较研究,以讨论传统图像及其象征意义如何能在历经漫长的时间流逝与语境变迁之后,依然保持生命力并演绎、生发出合乎国家形象设计战略目标的新形式与意义。
关键词: 国家形象设计;全球化; 传统文化; 创新设计; 文明互鉴
DOI:10.12451/202410.02086
提交时间: 2024-10-21
摘要:本文通过对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原副校长杭间教授的采访,深入探讨了国家形象设计的内涵、工作方式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等问题。杭间强调,国家形象设计既要反映国家的政治意志和思想理念,又要
与日常生活中的设计相结合,推进实施即设计管理也要注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今天,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的使用也为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他还指出,中国设计应避免盲目追求表面的“民族化”等形式,而要通过春风化雨、文明互鉴式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关键词: 共性; 时间; 复调; 真幻; 事件
DOI:10.12451/202409.02361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作品是对“世界”的诠释,展览是对“世界”的抵达,两者内外有别,各有使命。本文通过对几个展览案例的自述,解析如何因地制宜,巧立展题,借用博物馆的固有资源,让作品在公共空间中获取整体性的开放意义,其实践过程也引入文学、戏剧、建筑、园林等其他机制拟化“视觉艺术”,使得展览在“时间”序列中扩大“空间”维度的想象力,并以故事性的叙事形态,更好取得观众对展览内容的感知,从而使作品达到“增殖”的效应。
关键词: 第八届横滨三年展; 双/ 三年展; 策展; 展览创作; 展览语言
DOI:10.12451/202409.02360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本文以第八届横滨三年展为例,通过分析展览的问题意识、展览主旨的内涵、展览章节的构思、展览叙事的建构和展览语言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呈现笔者对于展览创作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沙龙展; 现代主义叙事; 策展人制度 ;美术馆时代; 意义生产
DOI:10.12451/202409.02356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展览的主体建设不仅贯穿着整个中西展览史,并且,其“主体性”始终处于动态、流变的状态。对于17 世纪法国的沙龙展来说,展览制度的设计与建设是关键。进入现代艺术阶段,现代主义的叙事成为核心的任务。与此同时,画廊制度与美术馆制度影响着展览的意义生产。后现代主义时期,展览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剧场化、空间的转向都对既定的展览制度提出了挑战。今天,伴随着新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展览如何完成主体性的建构,如何实现自身的意义生产,以及带给观众更好的审美体验等,都成为艺术界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 展览主体性; 策展理念; 文化共鸣; 社会互动; 现当代美术馆
DOI:10.12451/202409.02355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现代美术馆展览中主体性建构的重要性及其与社会互动的融合。通过对今年举办的广州设计三年展“有温度的存在”进行分析,揭示了展览如何通过策展理念、展品选择、空间设计和文本解说等方面来传达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文章着重讨论了观众互动在促进展览主题共鸣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展览如何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语境中与观众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实现艺术与公众之间的深层次沟通。
关键词: 策展 ;场域建构; 共情 ;二次传播
DOI:10.12451/202409.02354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中国美术展览的形态已经进入了综合场域的时代。随着作品本身、场馆空间和展陈中各类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展览为核心展开的场域建构及传播方式的变化则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在多年的策展实践中,致力于从观众体验出发建构唤起情绪共鸣的整体氛围,并借鉴传播学等跨学科的经验,整合戏剧、音乐、舞蹈、建筑等领域的多种艺术形式,试图摸索出一套综合、实用的展览工作方法。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策展; 艺术批评 ;元理论; 意派
DOI:10.12451/202409.02353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系及建筑史系高名潞教授在访谈中回顾了过去四十年的当代艺术策展经历和理论建构,探讨了展览策划与理论研究的关系、展陈空间对作品的影响、展览主体性的转移等问题。在艺术家的创作大多从个体出发、艺术批评较为沉寂的今天,依然有必要通过策展和理论的紧密结合发现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创新点,并有意识地建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关键词: 艺术家书;书籍设计;数字阅读;艺术语言
DOI:10.12451/202408.01443
提交时间: 2024-08-27
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屏媒阅读成为人们信息传递和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纸质书籍的价值被激活和重塑,与数字媒介共同构建起当代的阅读生态。作为以书籍为载体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书在今天越发展现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本文梳理和总结艺术家书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解析艺术家书在当代的定位,并延伸到对传统艺术与当代媒介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关键词: “读屏”;纸质书;书籍设计
DOI:10.12451/202408.01444
提交时间: 2024-08-27
摘要:如今以屏幕为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面对数字化阅读的持续突进与升级,以及新的阅读生态下读者新的阅读需求,纸质书籍的设计还需拓展与提升。本文从互动和参与、AR等新技术的使用、个性化定制、设计传统与再设计几个方面来讨论“读屏”时代的纸质书籍设计。“读屏”与传统阅读将在一个共存的环境里长期并存,人们对通过更为丰富多样、更有活力的设计增强纸质书的吸引力、竞争力怀有很多期待。
关键词: 纸质书;书籍设计;书籍空间;书籍情绪
DOI:10.12451/202408.01445
提交时间: 2024-08-27
摘要:电子时代,书籍的地位和未来正愈发受到质疑。本文讨论的并不是关于技术的变化,而是在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书籍面临的设计转型问题。本文通过对书籍的文化特性、三维实体和物理特征的分析,结合文本社会学和空间叙事学理论,提供书籍较数字文本的更大可能性。例举当代书籍设计师们在大时代背景下,积极参与这场变革,不断改变设计思维和创作角度,探索书籍未来的更多可能性。最终论证作为文本的书籍可以有各种替代品,但作为实物的书籍则不可能被完全替代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