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成人教育》
摘要:我国职业本科教育要实现稳步发展,理论上有必要构建凸显职业本科教育类型特征和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实中也急需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设计,由此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便成为一种逻辑必然。面对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实施高层次学徒制面临的诸多现实困难,需博采众长,从提高职业本科专业供给数量和质量、畅通学徒准入通道、强化组织支撑、优化法律制度环境、提升学徒制标准的层级区分度等方面精准发力,以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高层次学徒制。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成人教育》
摘要: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引入新动能。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社会、领跑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逻辑必然。然而,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僵化、数字化师资匮乏、数字平台开发不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现实困境。鉴于此,未来应创新“高素质”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数字素养”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全息开放”的国家智慧职教平台、完善“软硬结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城市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焦点之一,城市群模式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群层面的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而城市群的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城市群形态多中心空间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城市群的产业分工水平显著缓解了城市群形态多中心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负向影响,并促进了城市群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城市群形态多中心和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而在中西部地区,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结论为理解城市群的经济动态提供了实证依据,未来应更加注重优化多中心空间结构,合理配置产业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摘要:“实践”是剖析伟大建党精神核心即实践内涵和理论内涵的重要切入点。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主体”即实践内涵是在寻求和阐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和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理论内涵即“实践客体”既根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以五四精神为具象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又在建党实践中被实践主体所改造。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国情、建党实践存在一定间距,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内涵与理论内涵的关系表现为实践内涵的“第一性”和理论内涵的从属性,二者在革命实践旨向中相互统一。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进行剖析,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廓清技术变革对意识形态发展形成的认识迷雾。针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随着技术变革呈现出的日趋复杂的态势,分析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面临的议程设置隐蔽化、流量化、圈层化特征,算法推荐等新兴技术手段影响意识形态功能发挥,以及意识形态治理理念有待提高等问题,应以战略思维统揽意识形态治理全局、以生态思维营造意识形态治理环境、以创新思维优化意识形态治理要素,实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理念的转变。应以思想“举旗”,讲好中国故事;舆论“导流”,培养意见领袖;导向“破圈”,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治理。还应通过构建政府主导及多元共治的网络平台治理体系、健全网络平台法律法规体系、压实细化各类型平台的主体责任等手段,以及从技术层面解决信息茧房可能导致的意识形态极化倾向的问题,优化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路径,提升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效能,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山东、河南782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扶养负担对农户土地转出的直接影响,并分析禀赋效应的中介效应及非农就业的调节作用,以此系统探析扶养负担对土地转出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扶养负担对土地转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禀赋效应在扶养负担与土地转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非农就业能够削弱扶养负担对禀赋效应的正向影响,从而有利于促进土地转出;从扶养负担结构看,老龄化负担对土地转出的抑制作用强于抚幼负担,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在抚幼负担与土地转出之间更明显,非农就业能显著缓解抚幼负担对禀赋效应的影响。据此,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并加大对农户本地非农就业的扶持力度,以帮助农户实现非农就业与照顾家庭的兼顾,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土地劳动承载功能及就业保障不可替代性,缓解农户的土地禀赋效应并促使农户转出土地。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装备数智化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是农业机械化的升华。通过对农业装备数智化和粮食安全政策进行梳理和总结,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阐述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即农业装备数智化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技术进步,通过重组农业经营过程的生产要素,实现人机协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最后指出农业装备数智化对粮食生产带来的经济效果:(1)拓展了农业生产的时空范围,提高了农业生产率;(2)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有效满足国内对农产品消费的转型和升级;(4)创造新业态吸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大食物观是党和国家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对人民群众的食物来源、食物种类、食物供给、食物摄取和食物保障的系统性认识和创新性论断,回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食物“从哪里来”“有什么”“由什么提供”“获取什么营养”以及“怎样持久保障”的问题。大食物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选择。深入贯彻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要在顶层设计上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食物供应上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在食物消费上处理好“丰富”与“节约”的关系,在科技支撑上处理好“研发”与“推广”的关系,在市场建设上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建引领是推进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事业的核心机制。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效互动具有一体两面的鲜明特征,它既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促推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二者是党和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相互增能、相互证成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效互动的内在机理表征为党建与乡村振兴的一致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必然性和乡村振兴促进党建的锻造性。通过对山东省招远市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党建与乡村振兴互动实践取得卓越成效,但仍存在共识凝聚难、主体协同难、平台搭建难和策略实施难等问题,据此应以建构主体认同凝聚价值共识,以推动协同治理实现效能提升,以搭建互动平台奠定物质基础,以确保精准施策提供有力保障,最终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互促和深度融合。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百年变局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旨在实现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科学方案和全球共享发展的智慧方案进一步协同联动,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及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清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农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的关键维度,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是推进二者融合的关键实现路径。要围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贸易、科技、投资、数字农业和政策沟通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农业国际合作水平,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加稳定、协调、绿色、开放的融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国家科技创新竞争的决定力量。相比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我国创新中心城市数量明显低于对应经济规模应有的水平,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一流大学对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是其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世界一流大学数量偏少、大学布局与创新中心城市空间偏离、大学对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不足以及人才培养重心过低等问题,从而阻碍了我国创新高地的建设。因此,必须加快建设以世界一流大学群体为支撑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尽快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赢得中美战略竞争的主动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面临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和内部发展多重压力,推动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统筹城市经济安全与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这一金融要素视角探讨如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在理论分析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网点分布与城市经济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性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密集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韧性,这种积极影响在城市经济遭受冲击后的抵御时期和经济恢复时期均存在。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持股和软信息优势下的地方性商业银行逆周期信贷行为是提升城市经济抵御不利冲击和恢复能力的主要机制。与此同时,地方性商业银行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城市遭遇不利冲击后的经济恢复能力。本文研究表明,推动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是各城市应对内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举措。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多主体参与项目治理是项目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普遍治理形态和经验模式,是长期以来“有为政府”干预和“有效市场”调节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回顾历史,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经历了从政府单一主体管理到向以农业企业为代表的多主体共治的转变,这一转变对项目参与主体地位、资金配置、协商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这一结构转变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制度和市场条件逐渐成熟,即“政府适时适当的宏观调控”和“逐步完善的市场机制”;二是政府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日渐凸显,即“政府的有为需要市场力量”与“市场主体发挥了有效作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 TFP 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 Dagum 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势必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观察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分别呈现波动性减小和基本稳定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趋势。其中,口粮消费逐渐减小,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农民工的粮食需求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介于二者之间。第三,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其中,稻谷基本稳定,小麦小幅度减少,玉米大幅度增加。第四,粮食产量总体上波动性上升。稻谷和小麦产量缓慢波动性增长,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构建互联网发展环境下多维教育影响农户 IPM 技术采纳行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猕猴桃主产区陕西和四川两省686份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熵值法从互联网渗透度和互联网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村域层面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指数,探讨互联网发展环境在多维教育与农户 IPM 技术采纳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多维教育(学历教育、互联网学习)各维度均能直接促进农户采纳IPM技术;(2)互联网发展环境降低农户IPM技术采纳过程中对学历教育的依赖性,但显著增强默会知识和互联网学习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在处理学历教育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3)进一步地在考虑种植户规模异质性基础上,互联网发展环境对小规模农户学历教育影响IPM技术采纳的弱化作用更为明显,对大规模农户互联网学习影响 IPM 技术采纳的强化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建议政府持续改善农村教育基础环境,积极探索和创新多维教育体系,增加农户技术知识和经验积累,进而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西方经验中的“反本”与“反谷”的史实及考古报告显示,人们并非自愿为农。因此,文章重构了农业起源的问题,将农业与采集渔猎作为两种竞争性生产模式。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条件是谁推动创建的,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循此,文章提出要把国家带回农业变迁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进化论框限下考察技术性农业发明的线性累计过程。资源汲取效率与治理术效应,构成了国家介入农业变迁的双重必要性。中国经验为理解国家干预农业变迁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度性机制,即所谓“除末”以“上农”的农政学假设。它运作机理是“排除性纳入”的事本逻辑,“山川林泽之禁”是它的制度装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江苏省水稻产业体系对规模种植户的调研数据,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从作业质量风险认知和作业及时性风险认知角度出发分析病虫害防治环节影响规模种植户机械投资和投资水平的原因,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分析投资机械自给服务对农户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规模种植户是否进行机械投资以及投资水平不仅受外包服务作业质量风险认知的影响,农户对于外包服务作业的及时性风险认知也是影响其机械投资的关键,并且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在风险认知影响病虫害防治机械投资决策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农户投资病虫害机械自我防治可以显著提升农业产出水平。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尽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呈现出跨区服务萎缩、本地服务崛起且服务价格提高的交易格局。为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本地化”及其“价格悖论”的生成根源,利用河南省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特殊的农村熟人社会交易环境对农户农机作业服务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往来互动频繁的农村熟人社会关系会助推农户对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的需求选择;并且种植规模越大、种植同一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会在熟人社会关系的作用下选择更为及时可靠的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继而对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交易的“价格悖论”产生原因进行探讨,发现农户熟人社会关系能显著降低其采纳本地农机作业服务的交易成本。由此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进行专业化连片种植、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以推进农机作业服务市场有序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