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忽略的词源二重性与整体论——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理论底色再思考

    分类: 哲学 >> 美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5

    摘要:当代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的学科建构关系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话题,部分学者从西语词根意义上将环境解读为物质围绕物而将生态解释为系统关系,这是将词根分析扩大为词源语境解释的谬误,忽视两者均具有对象、关系的二重性。此二重性在劳特利、罗尔斯顿、奈斯的哲学中得以展开,并延伸至环境史、环境艺术、环境社会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生态对象化、环境关系化现象体现了两个概念向统一原初意涵的复归。面向传统过程中,生态美学与实践美学形成交锋。论战双方以“自然人化”“自然的自然化”展开论争,均认定对方理论是二元化的机械认识论余绪,但双方实则都在使用这样一种自己所批驳的机械路径来解读对方,使得这场对话充满固执与悖谬,忽视了两者兼具的统一视域。而环境美学对待传统更加温和,重视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虽受物质实体性误读但仍无法掩盖其开放性特征。在统合意义上,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实践美学、气氛美学、身体美学都在言说人在时空世界的现实性审美关系。那种活生生的存在境域以其交互、共在、间性、系统的丰富属性要求我们建构生态环境美学,并向多维视角开放。

  • 生态系统如何规定环境价值——从当代中国价值理论反思出发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20世纪80年代,真理问题讨论中兴起了价值论话题,由此引申出当代中国独具特色的价值哲学。中国价值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坚持严密的关系性论证、主客体划分,形成诸多具有人本色彩的价值理论。在面对环境的价值哲学问题时,这批学者很难摆脱事实、价值二元论与意义单向化问题,但仍然留下基础方法论遗产。中西强调生态整体主义的环境哲学不满足于承认其他物种的内在价值,而仅将其作为系统价值的次级焦点,进而避免在人之外建立“新人类”价值哲学。但环境哲学仍然缺乏系统与人的双向价值关系论证。环形关系模式试图打破线性逻辑对客体向主体追溯的规定,从价值整体、人、价值整体三要素循环出发澄清生态系统本然具有的彻底关系性。在此价值关系中,人是系统面向自身多元回归的中介而非终点。人应当明确自身的中介地位,在生态系统伦理属性、感性属性相互奠基的基础上重新发现自身实践的系统面向。这是生态系统向自身的回归,因而是事实。这也是人对环境家园的维护和审美,因而是价值。事实与价值在此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