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发展格局中深化对生产函数的马克思主义学理认知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习近平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中首次提及“生产函数”,并要求革新生产函数。函数本身是一种关系,但生产函数并不等同于生产关系,强调对自然界的外指性。广义的生产力对应着生产函数,并且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即使在狭义的技术性生产力定义中,生产关系也是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的整合中介,进入生产力的形成过程。类比“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律)”,本文引入“生产力第一运动定律”:生产力保持原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本文发现: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处于常态互动交往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处于相互锁定的非常态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创生新的生产力。对于“资本”这一重要的生产关系,本文依据马克思的分析判定资本的“生产要素性”具有间接性,不能在生产函数中与直接性的劳动和物质要素处于并列位置。本文还对生产函数的建构进行了方法论上的思考。

  • 中国古代方志中生态意识的发展历程——以山川水道、物产、祈雨为中心的考察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提交时间: 2024-08-23

    摘要:方志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人在地方开发实践中的思想与观念。中国古代方志历经地记、图经、方志三个阶段,其中的生态意识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方志形态的发展与生态意识的发展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方志的发展史也是生态意识的发展史。以“为民”为旨归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方志中生态意识的重要特征,明清方志中产生了事神为民的观念,这是中国古代方志中生态意识发展的顶峰。

  • 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新释:从“形式规定”到“悖论生成”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形式规定”是《资本论》手稿中的重要方法论范畴,是“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经济唯物主义的原则。经济范畴的本质关系并不在现象世界中显现,而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因此不能将“物质规定”与“本质规定”混为一谈。资本作为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受到物质载体的多重遮蔽,形成了载体形式对实质内容的层层包裹,资本的复杂形式规定使其成为一种神秘性的存在。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只有站在“形式规定”的方法论高度,才能揭示“生产关系的物化”对本质关系的遮蔽,洞察“物的人格化”所导致的主客体关系的颠倒,从而把握资本所特有的悖论性和自反性。只有通过资本的悖论性存在,阐释资本运动中生成的机器悖论、劳动悖论、贫困悖论、人口悖论和生态悖论等多重悖论,才能深化对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的认识。资本的悖论性和自反性最终将走向对自身的否定,因此必须发挥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效实现对资本的规范、引导和驾驭。 

  • 数字乡村建设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基于政策法律文本的扎根理论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是继“能否促进”之后又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命题,学界至今未能给出较强的理论性诠释,更缺乏对二者促进机制的深度聚焦。通过评述国内外关于“数字化与乡村发展关系”的文献观点,笔者认为当前中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仍是有益的,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而言不应当有“存在论”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本文对45份国家政策法律中有关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的文本内容进行扎根理论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从模式变革、业态创新、外源连接、本土培育、媒介兼容、语态进化、常态感知、系统决策、流程再造、空间重塑十个方面嵌构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体系;整个嵌构过程主要依赖新兴与攻坚两类技术的支撑,受数字基建、终端设备和平台开发三个方面物质保障的制约,体现为生态、生产、生活三大具体场景的应用,通过组织增益、制度增效和技术增值三种手段达成目标。未来数字乡村建设要谨防数字资本的裹挟、实现由外而内的转变和回归价值理性的主导,如此才能发挥数字技术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正向促进作用。

  • 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有效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目标,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探讨数字经济如何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结构升级及绿色消费需求释放等方面的影响,阐述数字经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积极作用。

  • 党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探赜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5-06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是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重要作用的现实要求。当前,有效推动党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要从价值蕴涵、现实难点、突破路径三个层面,全面剖析党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支点、现实痛点与实践重点,聚焦建设高校课程思政专题党史资源库、化解教学叙事差异、强化高校教师党史资源融入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着力深化和提升党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广度、深度与效度。

  • 南沙海域空间可达性评估

    分类: 地理学 >> 地理信息科学 提交时间: 2024-09-25

    摘要:南沙群岛周边海域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存在着各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导致海洋事故频发,因此,对于该海域空间可达性的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乘法加权 voronoi 图对南沙群岛 27个岛礁的势力范围进行了划分,利用船速校正模型得到受波浪场影响下船舶航行的实际速度,然后通过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得到南沙海域周边五国共 20 个港口至该地区的加权平均可达时间,并使用多种评价指标对各国的可达性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显示:①马来西亚至南沙海域的综合可达性最优,平均可达时间最短,其次是文莱、菲律宾和越南,平均可达时间均在 20 小时以内。而中国至该海域的可达性较差,排名最后。②新增永暑岛港口后,中国的可达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平均可达时间达到 15.54 小时,预定覆盖范围增加了约 92.0%。③对距离南沙海域较远的中国来说,应该加强在远海岛礁建设中转基地点的力度,这一举措能显著提高中国对中、远海区域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