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背景下山西老陈醋直播营销策略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直播营销已成为企业从线下转向线上的新途径。山西老陈醋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积极顺应时代开展直播营销。本文以山西老陈醋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山西老陈醋直播营销的必然性,剖析当前山西老陈醋直播营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优化山西老陈醋直播营销的策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 社会工作助力相对贫困治理的新转变与新路径——以智能时代的复合增能为视角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智能时代,随着新兴智能工具走进千家万户,社会工作助力相对贫困治理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为了有效化解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专业社会工作在为服务对象进行复合增能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介入样态、行为模式、服务流程、方法选择和动力机制等方面的转变。智能时代社会工作助力相对贫困治理的新路径包括:选取直接助人服务方法,彰显社会工作的增能优势;搞好行政、咨询、研究,实施权变灵活的间接增能;建构预防机制,提升复合增能的成效;强化“四治”体系,提升专业参与的实际效能;持续改进增能服务,推进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发展。

  • 声誉罚的梯度构造

    分类: 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声誉罚是行政主体通过对外披露相对人违法行为来贬损其名誉以达到惩戒目标的处罚种类。基于行政主体在污名与负面信息扩散等方面主动作用程度的差异,声誉罚有可能渐次作用于相对人的精神、名誉.财产和资格。声誉罚梯度自下而上共三个层级,分别是以客观披露与克制批评为核心的单一式声誉罚、高度汇聚违法信息或广泛扩展披露渠道的集合式声誉罚、将负面评价加诸行为人而非违法行为的标签式声誉罚。为确保处罚决定的合法性,行政主体应当优先选择更为温和的声誉罚形式。为兼顾过罚相当与合理威慑目标,行政主体须将违法者和违法行为的异质性纳入裁量因素,并将欺骗类、侵犯他人信息和名誉权益的违法行为与更加严厉的声誉罚形式相匹配。

  • 传统文化IP在会展设计中的实践及应用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传统文化IP”作为一种全新概念,兼具“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意蕴,承载着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的使命。在会展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IP”理念,有助于提升会展设计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彰显文化艺术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立足“传统文化IP”在会展设计中的重要价值,本文提出了“传统文化IP”在会展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巧妙运用IP,打造特色会展空间;讲好IP故事,提升会展文化内涵;融入现代技术,赋予传统文化IP时代性;提升IP附加值,设计创意性会展文创产品,以期通过“传统文化IP”为会展活动的开展赋能增效。

  • 数字化视域下非遗会展设计路径研究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非遗会展作为展示和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互动和互补的同时,也能让观众深入领略非遗艺术的韵味和魅力,进而契合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主旋律。本文研究发现:数字化背景下,我国非遗会展的发展迎来了崭新契机,展示内容不仅更加丰富,欣赏会展的方式还更加多元。基于当下我国非遗会展的发展状况,会展各方主体要重视数字化赋能非遗会展的重要意义,借助数字技术的创新变化,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设计的融合,将非遗会展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与意蕴传达给用户,从而推动会展设计的数字化、中国化发展。

  • 推动高标准农田良性发展:关键问题与对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结合政策实施的阶段性特征,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历程划分为初级探索、逐步规范、强力推进与提质增效四个阶段。尽管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显著,但对标新时代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求,仍然面临公众参与不足、生态效益不佳、保障力度不强、“重建设、轻管护”等实践困境,亟需深入分析其内在阻力与外在压力,从人才吸纳与应用、农田优化与管护、资金投入与使用等方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确保粮食“稳产增产高产”。

  • 海外中国乡村治理研究评述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末“治理”概念进入我国,伴随着农村基层制度改革,国内学界开始将“村治”扩展为“乡村治理”,海外学者也随之将研究目光聚焦于此。通过梳理 2008—2022年海外涉及中国乡村治理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论题方面,在治理主体上,乡镇政府、村干部和女性政治参与受到关注;在治理行为上,较多关注乡村自治行为、矛盾及其解决;此外,关注土地权益、传统社会结构力量的成果也比较多见。研究方法方面,以田野调查方法为主;随着政策变化和治理实践发展,既有分析框架和理论概念不断得到扩充。总体而言,海外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在当今海外中国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于中国农村政治实践的多样性,海外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仍限于碎片化的个案分析,未能呈现中国乡村治理整体面貌。因此,海外乡村治理研究亟需更鲜活的实践材料和更宏观的视角,以中国化的理论关怀,反映中国乡村治理的最新经验,为世界乡村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 “五育融合”下工商管理硕士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位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査,全面了解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研究基于“五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其实现路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不断输送高素质管理人才。

  •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是专利协同运用的重要载体,是整合产业资源、巩固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在政府支持和企业积极参与的双重作用下发展迅速,但存在着政府定位与协同创新体系融合度不够、内聚利益冲突、排斥知识溢出效应、合作经济性矛盾突出等问题,较为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效能发挥。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出发,应当将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运行机制具体分为外部机制中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机制,内部机制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共享机制、项目合作机制。从联盟运行实践出发,应当构建“管理保障+组织运营+平台共享+专利池共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运行新机制。

  • 呼包鄂乌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研究》

    摘要:深入分析呼包鄂乌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2000-2020 年呼包鄂鸟城市群37 个行政单位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国民经济发展数据,运用定量方法评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变化特征分析模型,揭示了呼包鄂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以及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是,研究期内呼包鄂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持续增长态势,共增长了 159.28 亿元;二是,20 年间,呼包鄂鸟城市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整体较低,特别是在2005-2010年呼和浩特市的赛罕区、回民区、玉泉区,乌兰察布市的集宁区、商都县等少数地区为冲突区,其余区域均为低度协调区:三是,研究区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显示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并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但这种水平有下降趋势:四是,鉴于呼包鄂乌城市群在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进,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 数字乡村治理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数字乡村治理是数字时代的产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字乡村治理与乡村信息化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密切相关。基于文献计量与CiteSpace软件,分析总结2010-2022年数字乡村治理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进展及发展趋势。发现:(1)数字乡村治理研究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影响,大致可分为初步探索、缓慢增长、快速增长3个阶段;(2)研究内容集中在数字乡村治理的概念与内涵、测度与评价、成因及影响因素、效应分析、优化路径等方面;(3)研究方法由定性研究逐渐转为定量分析。由此得出主要结论:(1)在自然、经济、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数字乡村治理面临困境的主导因素不同;(2)因研究背景、研究视角不同,学术界关于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研究,既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3)未来数字乡村治理研究要注重数字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内在联系,关注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比较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利弊,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聚焦数字治理的差异化和乡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