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摘要:“心统性情”之提出,是朱子为了配合经典之诠释,以便贯通自己体系中“性发为情”一说。盖孟子原意是以恻隐羞恶等为心,而朱子视之为情,又《中庸》则言情绪之喜怒哀乐之发。为统一这些经书,朱子遂藉张子“心统性情”一词,来联系心与情,将孟子的恻隐羞恶等亦视为情,如此,则既能顺于孟子原文,亦能疏通自己的《四书》体系。“心统性情”之“统”字,并非“主宰”之意,而是意味着“整合”。心只是虚灵知觉,其背后之性理才是本体与根源。朱子终归为理学而非心学。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对于“仁”之蕴含的一个经典界定,在宋 儒,它与“天地之心”密切关联。“仁”具有公天下的普遍品格。“克己复礼” 既以克除己私为前提,去私复公也就是复礼为仁。这既是自我的意志努力,同 时也是基于“复”之气化运行的天人的互动,其中体现的,是推动人由此去努 力的天道一阳复生的必然趋力。天地之心落实于人即是恻隐之心。克己修身 的主动性呼应“生生”的必然性。理学家要求恰当处理仁与爱的关系及性情 体用之辨。“全体大用”即静中有动,由用见体。仁体不可以名言,学者须于 即物践履中体验。“三达德”的修身行道,根本上已集中到克欲存理和好学、 力行、知耻的“为仁”实践,目标则在仁心的全体性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