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作为法国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伊利格瑞一直以性别差异为理论旗帜。时空是伊利格瑞用以构建性别差异理论的基本参照系,从时间观念上看,她认为生命的时间是连续、共享和分层的;从空间的观念上看,她把女性视为一个多重开放的空间。把形而上的时空理论介入到具体的现实层面,伊利格瑞试图对传统的语言模式进行突围。为此,她提出了“我爱向你”的语言革命,要求还给两性恰当的时空。以时空建构为理论支撑,以语言转变为实践道路,伊利格瑞为女性主义研究开出了一剂新药方。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其创作的小说中包含大量关于饮食的描写,包括食物的外表口味、烹饪手法、饮食器具和就餐环境等,不仅生动展示了十九世纪英国的饮食文化样貌,而且直接影响了英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在狄更斯的三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远大前程》《双城记》和中篇小说《圣诞颂歌》中,食物具有多重的叙事功能和社会属性,人与食物的主客体关系充满矛盾张力,文本中的饮食书写更是直接关联着英国的国家形象。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09-11
摘要:模糊限制语普遍存在于交际中,它在外交发言人话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语料库方法统计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本研究旨在对比中国和美国两国外交发言人在其应答话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异同,并且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来展现其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同。结果表明,中美外交发言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总体上相当,但在其不同细分类别上有所差异。这体现在美方更频繁使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简称变动型),尤其是程度变动型;而中方更频繁使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简称缓和型),尤其是间接缓和型。结合案例,中美发言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差别反映了两国在文化价值观念、外交思想和国家立场层面的思想意识形态差别:中方发言人使用的间接缓和型高出美方两倍并且直接缓和型中的前二高频词都是集体性身份做主语,而美方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则凸显在其发言人较少使用间接缓和型而最高频地使用“I think”等体现个体平等性的直接缓和型;“我们希望”“中方支持”等高频词展现了中国合作共赢等的外交思想,而美方发言人则常借助“I think”等缓和型隐含表达美国的人权外交和维护美国领导地位;程度变动型更多用来维护国家立场,我们发现,在同一主题事件上对其的不同使用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两国国家立场。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提交时间: 2024-09-01
摘要:本研究运用系统综述的方法选取了CSSCI和外语核心期刊发表的51篇有关数字化外语学习情绪的文章,并对纳入研究的研究趋势、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1)51项研究所应用的数字技术已从早期的数据化技术演进到当前的智能化技术,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最少;(2)情绪主题从早期的焦虑等负面情绪,逐渐转向了对“愉悦”、“兴趣”和“信心”等积极情绪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心理弹性”“幸福感”等更多元的主题;(3)51篇文章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广泛采用了学习焦虑理论、学习投入理论和控制价值理论等理论框架;(4)研究结果主要围绕“数字技术如何塑造情绪”、“情绪在数字与传统学习环境的差异”、“情绪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以及“情绪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等关键变量展开。本研究为外语学习情绪研究提供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累积证据,也为数字时代的外语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08-09
摘要:在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三个前所未有”,以此阐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含义。中国以新的面貌步入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核心舞台,“中国模式”作为冷战结束后发展模式的一个关键部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渐显现。然而,我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仍然遇到不少挑战。为了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话语权上的主导地位以及它们对我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限制,中国应当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追求繁荣发展。因此加强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如非洲法语国家和拉美西语国家的交往进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关键词筛选并获取非洲法语国家以及拉美西语国家本地媒体文本,并以此建立语料库,同时整体了解区域国别背景下中国形象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建构现状。其次通过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建构、文本情感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媒体在文本和话语实践中建构的中国形象以及建构方式。再通过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的调查方式,研究非洲以及拉美地区的媒体对读者眼中的中国形象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并总结目前中国形象在第三世界国家构建的策略,并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借助马莱茨克传播理论和模式探讨其视域下我国国家形象塑造的路径选择。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国形象构建的方式提供可行性建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和建构“强大的中国”形象提供可行、发展性的建议和参考。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08-08
摘要:“形象”是一个视觉用语,指人们描绘或记录视觉感知的产物,人们却在各自不同的知识领域(例如,图像解释学、象征论、位相学)的意味上使用该词。“形象”观念在欧洲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衍变史:从古希腊时期到16世纪, “模仿”、“譬喻”等观念是文艺批评的主流词汇,而“形象”本身只是隐含的观念。在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和黑格尔进而把作为诗学、美学的理想观念,甚至是文学艺术中无所不包的精神存在。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论述了形象的观念。20世纪理论家从原本的、引申的、比喻的意义上分析了形象的本质,尤其是对精神形象、词语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08-07
摘要:国内学界多将Leadership译为“领导力”,并对其衍生组合概念加以泛化且随意地使用,如教育领域中Educational Leadership,Principle Leadership及Teachers Leadership。既有研究鲜见对Leadership词源和文化视角的严谨考量,不仅无法把握其本质,也引发本土“领导力”研究的歧义模糊。鉴于leadership首义非单一的丰富性,未来相关探讨需结合具体领域或情境对其合理释解。中国领导力的探讨应超越leadership的窠臼,整合本土“领导”与“力”的经典意涵开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应用。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网络问卷程序为教研人员提供了相较于纸质问卷更加便捷、经济的开发与实施问卷调查的手段。但文献计量结果表明,在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领域所呈现的问卷中,仍存在诸如题项表述多重维度、有预设,选项范围交叉或不连续等许多问题,削弱了结论的科学性。本研究依托“中学生英语阅读品格调查问卷”详细介绍了包含建立逻辑框架、设计问卷题项、试测与修改等环节的网络问卷编制流程,为教师开展严谨的外语教学研究提供帮助。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空间形式几乎是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共有的文学经验与文学阐释的重要方面。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的观念,极早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内容。欧洲物理学、哲学、形而上学关于空间及其属性的争论持续了2000多年。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空间形式、空间批评、空间转向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人文观念。1945 年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空间批评发生于1950–1980年代,巴什拉尔、勒菲弗尔、福柯、詹明信、曼德尔、哈维等从人文地理学、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等角度越来越多地关注了空间理论。“空间转向”发生于1990年前后。21世纪初期,其革新的学者范式及其方法迅速从人文地理学扩展/散播到哲学、文学、艺术研究诸领域。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07-18
摘要:模糊限制语普遍存在于交际中,它在外交发言人话语交际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语料库方法统计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中国和美国两国外交发言人在其应答话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异同,并且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来展现其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同。结果表明,中美外交发言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总体上相当,但在其不同细分类别上有所差异。这体现在美方发言人更频繁使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尤其是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而中方发言人更频繁使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尤其是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中国和美国发言人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差别反映了两个国家在文化价值观念、外交思想和国家立场层面的思想意识形态差别。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7-15
摘要:我国教育领域的外语教学方向,对我国的学术、科技、外交、意识形态等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如今我国教育界对英语教育存在过度重视的情况。四年级的小学生就要开始学习英语,在各类升学考试中,英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考试科目。我国学术界,对于在外国期刊上发表英语论文这一风气趋之若鹜。但过度重视英语学习实为不妥,应采取外语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政策。有不少人将学习英语和学习外国先进科技联系起来,认为英语学得越好,我们的科技就会发展得越好,且呼吁加大对英语学习的力度,这实属没有搞清楚学习英语与发展科技之间的真正关系。认为英语学得好的国家科技就发达,认为英语学得不好的国家科技就滞后,这是对英语作用的夸大,是对科技发展的不了解,是对外语学习正确道路的偏离。教育界对英语教育的过度重视,将不利于我国的科学研究、国内外政策制定。我们亟需对之拨乱反正,展开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惟有如此,才有利我国科学技术、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