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通过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所显示的南北地区2010年代以来经济差距急剧扩大的事实,可以提出一个基于创新体制差异的解释逻辑:南北地区创新体制及其演变决定了南北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变化,而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变化又决定了南北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及其变化。统计分析发现,中国总体创新能力从1985—2018年经历了由北强南弱到南强北弱转变的几个重要特征事实;从理论逻辑上揭示南北地区创新体制及其演变的异质性决定南北创新能力及其演变的差异:由于北方偏向于计划推动型创新体制、相对难以适应国家整个经济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而南方刚好相反,从而决定了南方创新能力的由弱变强。具体提出七个解释创新体制及其演变影响创新能力的理论假说,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北方地区更偏好和更受制于计划推动型创新、而南方更容易接受和更偏好市场引导型创新,以及南北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相对变化根源于创新的体制基础及其演变。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交通系统是地区间要素流通的物质基础与空间载体,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2014—2019年城市间高铁列车运营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对高铁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分析高铁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期内,三个城市群的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性明显提升,成渝城市群网络结构相对松散;高铁服务强度逐年提升,逐渐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放射式网络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普遍较高,城市间差异相对较小,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呈现出两极分化特点,省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高铁网络连接性的提升整体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而服务强度改善对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客流集聚能力差异是影响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中心度差异的作用强度逐年递减。建议优化高铁网络布局,实施差别化服务改善策略,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黄河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工业和能源基地。明确外商直接投资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机制,对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基于 2007-2020 年黄河流域的55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 SBM-GML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黄河流域城市整体绿色经济效率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游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影响较为显著;2013 年后外商直接投资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外商直接投资在空间效应下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对周边城市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影响机制上,人力资本起负向调节作用,而政府于预程度起正向调节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研究》
摘要:深入分析呼包鄂乌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2000-2020 年呼包鄂鸟城市群37 个行政单位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国民经济发展数据,运用定量方法评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变化特征分析模型,揭示了呼包鄂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以及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是,研究期内呼包鄂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持续增长态势,共增长了 159.28 亿元;二是,20 年间,呼包鄂鸟城市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整体较低,特别是在2005-2010年呼和浩特市的赛罕区、回民区、玉泉区,乌兰察布市的集宁区、商都县等少数地区为冲突区,其余区域均为低度协调区:三是,研究区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显示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并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但这种水平有下降趋势:四是,鉴于呼包鄂乌城市群在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进,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眉山作为成都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拥有较为突出的地理区位、空间承载、生态文化优势。随着同城一体化发展的加快,眉山主动承接大都市功能疏解,借助都市圈推动优势资源向发展成果转化,打造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将成为眉山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重大契机。眉山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打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消费能级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主体培育不足,商业集聚度不足;品质场景缺乏,消费吸附力较弱等。据此,文章提出从场景营城的角度探索适用于眉山消费场景营造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眉山打造都市圈消费副中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的兴起使传统产业得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本文选取2013—2022年苏北地区五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旨在测度这些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并通过实证分析确定推动苏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五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升级水平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围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数字经济进行了概念、发展历程、特征的概述,阐述了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条作用机理,详细分析了产生的具体影响,提出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解决策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两者对区域创新质量和创新速度的影响效应,通过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算法探究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指标体系中各变量对两因变量的重要性大小,最终本文通过随机森林预测的稳健性检验来验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为了解不同政策目标下东北现行数字产业政策工具使用分布情况,从而为未来构建更完善的数字产业政策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本文构建政策“工具-目标”二维分析框架,对2018—2023年东北三省公开发布的39份数字经济产业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编码统计与交叉分析。研究发现,东北数字产业政策在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倾向供给侧发力;政策目标维度则重点关注应用创新层;政策“工具-目标”的匹配程度存在脱节现象。为此,本文提出包括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提高政策工具精准性、建立区域政策联动机制、加大财税资金支持力度、革新数字人才培养机制等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能力和吸纳能力持续增强,与大湾区地缘临近、经济互联和文化同源优势的环珠三角地区正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探索融入大湾区的有效路径,以期实现本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作为环珠三角城市的广东省清远市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厘清自身优劣势,探索适合清远市“融湾”的创新路径。鉴于此,本文运用PEST分析法,深入剖析清远市“融湾”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并提出以下“融湾”策略:借力政府政策支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等,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陕西省十一个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2013—2022年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再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其障碍因素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区域内发展水平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在创新和开放等维度上存在着较多障碍因素;区域差异的总体基尼系数呈现缩小的趋势,地区间差距是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来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利用环境规制工具驱动绿色技术创新,是引领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论文基于2010—2021年70个大中型城市的数据,探究了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两种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将绿色技术创新纳入分析框架,着重分析其传导路径、非线性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环境规制有利于从正面激励和反面倒逼两个方向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均在超过一定阈值后发挥作用,且在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环境规制越完善的地区作用效果越好。因此,应从建立健全环境规制体系、强化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设计差异化政策入手,发挥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在研究期间内,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2)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工业集聚度增加1%,本地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6.4%,周边县域提升17.7%;(3)该区域重庆县域工业集聚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控制变量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针对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提出建议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厘清黄河流域人口与土地异速生长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与时空变化趋势对协调黄河流域人地关系,提高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引入生物学异速生长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人地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黄河流域城市主要以正异速二级,土地明显扩张类型为主,其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占比分别为44.45%、52.94%和84.61%。第二,以2015年为分界点,黄河流域异速生长系数有显著的阶段性转换特征。2015年前黄河流域异速生长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后则小幅提升。从2013年开始,黄河上游异速生长类型由正异速转为负异速,黄河中下游一直为正异速生长。第三,黄河上中下游异速生长系数的全局莫兰指数均为负数,异速生长系数呈现高低集聚分布态势。第四,从影响土地和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上看,工业化水平、金融发展对土地扩张和人口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可促进人口增长,但教育资源不足成为抑制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从而得到以下政策启示: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上中下游城市群均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土地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优化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积极发挥城市集聚效应,合理规划城市增长边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战略的新导向,探究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对全面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结合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时序与空间演进特征。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健上升态势,但子系统间则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城乡经济发展系统和城乡社会生活系统,城乡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区域间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在持续拉大,随着时间的推演,逐步演变为二层分化式发展结构。空间视角下,黄河流域省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正空间相关性,省区间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局部集聚特征表现为正、负空间相关性并存。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重心主要位于陕西,标准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略有增长,但方位角趋于缩小。最后,依据研究发现提出系统优质协调发展路径,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以2003—2020 年中国26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 基于“全国文明城市” 评选的准自然实验, 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剖析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 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地理区位较优、品牌依赖度较高及品牌相对稀缺的城市更加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强化环境规制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论为充分识别城市品牌建设效应及拓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 通过影响金融资源配置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基于中国283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21 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 实证检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金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1) 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但对邻近城市会产生不利影响。(2) 受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层次的影响, 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数字金融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3) 消费需求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是数字金融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其中, 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此, 要推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数字金融+产业” 的发展模式,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数字金融的步伐, 避免“数字金融鸿沟” 扩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矫正企业要素资源错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 2010—2021 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对企业要素资源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能够有效改善要素资源错配,使企业要素扭曲程度明显改善约 3. 25 百分点;(2)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和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企业要素资源错配;(3)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对副省级城市和高市场化地区要素资源错配的改善作用更强,且能够明显改善非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要素资源错配。 本文为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供了有益思路,也为协调好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