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8-28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此,本研究从文化友好、权利友好和福利友好三个方面总结提炼了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概念定义和内涵特征,并从现金支持、时间支持和系统支持三个维度考察了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的国际经验。最后,基于我国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面临的由家庭经济压力、女性就业歧视和“教育焦虑”传导的低生育意愿,从营造“家庭友好”和“性别平等”的人文舆论环境、构建“国家—社会—家庭”共同养育的制度框架、打造“政府—市场—社区”联动的社会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的政策路径。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城市规模是人口流动的结果和表现,城市规模分布是否合理,关键在于不同规模城市之间能否形成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这需要对城市规模的分布、变化进行准确度量,并探究背后的驱动因素。为此,运用中国29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六普与七普人口数据,检验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上的适用性,并比较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在2010至2020年的变化情况。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296个地级以上城市总体不满足Gibrat定律,而Zipf定律的适用度在提高,从十年间的对比来看,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城市间规模差距变大;从中国十九个城市群内城市规模分布的情况来看,十年间绝大多数城市群内城市集中度上升,城市间规模差距变大。第一档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体量突出,第二档城市群的规模体系较为平均,第三档城市群建设初见雏形。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5-25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代际支持是现阶段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在国家鼓励生育背景下,通过构建“能力-环境-意愿”框架,探讨民族地区脱贫家庭代际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民族地区脱贫家庭的代际支持有助于提高生育意愿,其中经济账起主要作用,情感账以经济账的作用为前提;第二,在经济账中,民族地区脱贫家庭的代际支持主要通过能力驱动机制影响生育意愿,即通过降低抚育成本、增加核心家庭收入和节约教育成本来提升生育意愿;第三,在情感账中,民族地区脱贫家庭的代际支持通过环境驱动机制影响生育意愿,即通过强化家庭导向为主的生育动机和塑造积极的生育态度来提升生育意愿。上述发现为代际支持提升生育意愿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16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承担巨大负荷,家庭已成为失能老人养老的重要场域,对于其家庭抗逆力的提升须重点关注。从现有研究来看,鲜有对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进行探索与分析。本研究以组态分析为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30个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路径进行分析,尝试为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提升提供干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失能老人高家庭抗逆力有效生成路径共有5条,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家庭组织系统驱动型、家庭信念系统驱动型、家庭关系系统驱动型和家庭组织-信念系统驱动型,而对于所有路径中组织资源都作为条件存在。对于失能老人家庭应该更关注多元情感与照护支持,构建失能老人家庭资源支持网络,以推动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保障失能老人家庭可持续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单位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第七次全国人口 普查结果显示,2020 年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首次跌破 3,家庭规模小型化已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人口特 征之一。 以我国 28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 2010—2020 年间家庭规模变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国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家庭规模与以人均 GDP 表征的城市经济水平存在同向变动关系,但这一关系在不同区域、不同人口增长速度的城市间具 有异质性;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家庭规模收缩通过抑制城市人口增长和加重城市养老负担两条路径阻 碍城市经济发展;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只有当家庭规模收缩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才逐 渐由“促进”转为“抑制”,且随着家庭规模的进一步收缩,这种抑制作用还会进一步增大。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2022 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标志着人口趋势发生改变:漫长的人口增长期结束和新 的人口负增长期开始。 这种人口负增长是内生性的,是由人口内在规律驱动的长期变动。 根据人口惯 性变动规律和人口长波变动形态,设定未来生育率变动的三种方案,即假设生育率将在 2050 年、2080 年、2100 年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对我国人口总量变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 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量 呈负增长趋势,并且具有“缓—急—缓”特征。 人口负增长过程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低生育率 和人口负增长并存期,持续时间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决定;第二阶段是惯性减少期,持续时间由人口年 龄结构决定。 低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的时间越晚,人口总量降幅越大,老龄化程度越深。 预测结果 还表明,随着生育率逐渐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趋于正常。 因此,面对我国人口 数量已经进入下降过程的现实,尽可能促使生育率早日回升到更替水平对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和人口结 构趋于正常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农村电商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民持续增收、释放农村内需潜力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 路径。 基于 2014—2020 年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农户电商参与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农户电商 参与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并探讨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的中介作用以及异质性。 研究发现:农户电商 参与能够显著促进家庭消费升级且通过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参与水平促进家庭消费升级;农户电商参与 对性别观念传统的家庭以及受教育程度高、非农工作时间长、能力强、收入高的农村女性所在家庭消费 升级的促进效应更明显。 据此提出大力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电商生态以及赋能农村女性参与 电商等建议。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采用 2010—2018 年宏微观数据,从流动人口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特征、劳动力供求、 宏观经济环境、就业服务与社会保障六个维度构建了基于 BP 算法的流动人口失业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了全国及各区域流动人口失业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流动人口失业率。 结果表明:随时间推 移,流动人口失业风险呈现上升趋势,但尚未出现重警警情。 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失 业风险依次增加,这与各地区的流动人口素质和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全国及各区域流动人口 失业率在预测期内将继续保持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并在 2020 年和 2027 年达到两个失业高峰,东中西部 地区之间流动人口失业率差距随时间推移呈逐步扩大趋势。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使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格局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天津人口流出 问题。 研究发现,京津冀省市的流动人口呈现出增长差异显著、省际人口流动不均衡、内部流动更 加活跃、流动动机多元化等趋势。 尽管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人口流动, 但并未显著加速人口流入天津,反而天津的流出人口增幅较大。 天津人口发展面临流入人口大幅 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就业市场不容乐观以及市内人户分离情况加剧等多重挑战。 需要从 人口协同治理、产业结构优化、就业市场激活、城市功能优化等方面进行应对。 为促进城市群人口 更加有序流动,城市群中大中小城市需明确定位,发挥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破除人口流动的各种 障碍。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 使用正在经历或已经历过人口负增长的 24 个 OECD 成员国 1965—2021 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发现,整体人口 数量下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显著抑制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具有 调节效应,可以有效减弱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短期型人口负增长情况下,人口数量减少 与经济增长关联性不大,但长期型的人口数量减少将对经济增长造成显著压力;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建议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科技创新的方式应对人口 负增长、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难题,并从“生育”“养育”两方面着手减缓老龄化的冲击,多举并用,缓解人 口负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使用联合国 2022 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 死亡率数据,应用因素分解方法考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其对健康转变的影响。 研究发现,我国 进入老龄化的时间相对较晚,但老龄化速度相对较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难以逆转的人口发展趋势。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倍增期间,我国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非传染性疾病的粗死 亡率呈增长趋势,而且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国家。 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疾病负担,未来我 国死因别粗死亡率将呈增长趋势,面临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增大的双重挑战。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人户分离人口是城市流动型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其特征及空间分布变迁为认识大城市郊 区化趋势提供了重要视角。 近 20 年来,南京市人户分离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占常住人口比重逐渐提高, 其中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占总人户分离人口的比重显著提高,其人口学特征呈现高学历化和大龄化趋 势,其空间分布从核心区集聚向近郊区集聚转变。 基于以上变迁特征,重新认识了南京城市郊区化的 进程及其程度,发现:(1)2000—2010 年期间,南京经历了核心区和近郊区人口普遍增长的快速城市化 阶段,外来流动人口是此时期近郊区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2)2010—2020 年期间,南京进入大规模城 市郊区化阶段,核心区人口减少而近郊区人口集聚度显著增强,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取代外来流动人口 成为近郊区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3)2020 年,南京的近郊区常住人口人户分离率高达 54. 4%,表明南 京仍处于“迁居不迁户”的“半郊区化”状态,近郊区并未成长为相对独立于核心区、功能相对完整的综 合性城区。 郊区化带来了不均衡的人口结构再分布效应,要关注和积极应对核心区人口流失与人口结 构衰退过快、近郊区“人户分离率”过高和远郊区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等问题。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2022 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标志着人口趋势发生改变:漫长的人口增长期结束和新 的人口负增长期开始。 这种人口负增长是内生性的,是由人口内在规律驱动的长期变动。 根据人口惯 性变动规律和人口长波变动形态,设定未来生育率变动的三种方案,即假设生育率将在 2050 年、2080 年、2100 年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对我国人口总量变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 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量 呈负增长趋势,并且具有“缓—急—缓”特征。 人口负增长过程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低生育率 和人口负增长并存期,持续时间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决定;第二阶段是惯性减少期,持续时间由人口年 龄结构决定。 低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的时间越晚,人口总量降幅越大,老龄化程度越深。 预测结果 还表明,随着生育率逐渐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趋于正常。 因此,面对我国人口 数量已经进入下降过程的现实,尽可能促使生育率早日回升到更替水平对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和人口结构趋于正常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