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经济思想史上就“银行和金融危机”主题存在两大对立的研究传统。 主流的金融中介观和“金融加速器”理论引入信息不对称,以被动且外生的方式解释银行和金融危机。该分析范式得到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认可。然而,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主流经济学却一反常态地采用非正统的明斯基范式来修缮其叙事框架。明斯基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基点,从银行信贷创造观出发,提出内生经济周期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比较研究表明,尽管两大传统在银行行为理论、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更深层次的货币本质观上存在实质性分歧,但以信息不对称为情境预设的主流范式与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情境预设的明斯基 范式并不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主流的信息进路为有关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做出了深刻贡献;另一方面,应适当借鉴明斯基的洞见,以补充和改进主流的研究进路,甚至对二者进行必要的综合。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内容提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空间大幅缩小。在此情形下,各界关于如何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不仅改变了传统宏观政策理论对于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解,而且形成或发展了现代货币理论和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本文对这三种理论关于政策协调的主要思想与基本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对比。三种理论在主要目标、主要工具、核心机理以及可行性上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来说,传统宏观政策理论和现代货币理论注重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等稳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实现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等短期稳定目标。与之不同,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不仅注重加强稳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还强调加强稳定政策与增长政策、结构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实现短期经济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三大目标。当前中国经济除了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外,还存在增长动力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街等深层次问题。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对解决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适用性更强,可以为未来我国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意义。马克思分别在历史唯物主义层次和政治经济学层次上论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的量变累积引发生产力的质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将新质生产力作为解决中国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抉择,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系统性生产力理论。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科技自立自强,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组织与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统合城乡发展,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以生产方式转型推动社会供需在新的水平达到平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更是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13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摘要: 马克思市场规模引致技术创新理论包括:市场需求是引致技术创新的根本原因,追求超额利润是市场需求引致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分工深化是市场需求引致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存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等。马克思市场规模引致技术创新理论为我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党提出的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就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新特征新要求,对马克思市场规模引致技术创新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即把马克思的市场规模扩展为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把技术创新内涵深化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把马克思市场规模引致技术创新的机制深化为规模经济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分工效应和数字经济发展效应,从而形成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技术创新的新理论。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人类经济社会的重大进步都以生产力革命为推动力。作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场新的生产力革命。改革开放后,我国以发展生产力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逐渐形成了以传统生产力支撑的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转换,以传统生产力支撑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实践中,新质生产力已经展现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遵循经济运行规律,促进传统生产力转型升级,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注重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构建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提交时间: 2024-07-07
摘要: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在民国时期发生显著变化,以民国人口职业结构为基础,可深入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因及阻碍,总结经济长期发展规律,为中国从“大分流”走向“大合流”提供借鉴。本项目通过搜集江南各地的户口档案、犯罪记录等资料,构建了1912-1949年江苏人口职业结构数据库,并进行职业和地理偏误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内容主要为:第一,分别从南京十年前中后期分析江苏省人口职业结构差异;第二,结合史实分析江苏省人口职业结构变化原因;第三,对比分析苏南和苏北地区人口职业结构差异;第四,对比分析上海和江苏省人口职业结构差异。通过系列比较研究,项目发现民国时期江南地区进行现代化结构转型的发展顺序为上海-苏南-苏北,转型的具体表现为第二、三产业先后在人口职业结构中占比最高。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6-25
摘要: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切入, 将影响工作搜寻渠道选择的信息划分为职位基本信息、 求职者能力信息和职位深层次信息三个维度, 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求职者熟人推荐这一非正式渠道选择的影响。 研究发现, 互联网使用总体上促成了网络渠道对非正式渠道的替代, 但非正式渠道仍是更为主要的工作搜寻方式。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这种替代效应的存在与有限性来源于两方面: 一方面, 互联网渠道在工薪水平等职位基本信息维度上更具成本优势, 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的工作, 其小时工资显著高于非正式渠道。 但另一方面, 网络渠道仍无法有效解决求职者能力信息以及工作软环境等职位深层次信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以, 只有拥有高学历这一强能力信号的求职者更倾向于利用网络渠道取代非正式渠道; 相比于非正式渠道, 通过网络渠道获得工作的求职者会有更强烈的换工作意愿,反映出相对更差的搜寻匹配效果。 因此, 网络渠道对非正式渠道的替代效应虽然存在,但其影响是有限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提交时间: 2024-06-25
摘要:“消失女性” 现象在中国由来已久, 但关于历史时期 “消失女性” 的量化证据仍然比较缺乏。 本文利用全新的族谱数据, 重新估计了1350 年至1900 年江浙地区六个家族中的性别歧视状况并分析了影响 “消失女性” 规模的因素。 利用包括19516 位父亲和6 000 个女儿的两个独立样本, 本文发现约有21.4%的女儿 “消失” 是因为溺女或父母忽视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女性后代相比于男性后代的超额死亡, 而还有47.5%的女儿 “消失” 是因为族谱记录对于女性歧视而造成的漏记。 本文同时发现父亲的经济社会地位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 都与女儿是否能够被族谱记录, 女儿在家庭子女总数中的比例, 以及女儿的婚配状况显著相关。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5-20
摘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是更加先进的生产力。更好更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找准并实施好关键抓手。通过夯实人才根基、推进基础研究突破和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通过大力推进技术驱动型、清洁节约型、城乡融合型等先进发展模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创新发展的市场关系体系、创新竞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和创新导向的科技机制体系,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4-23 合作期刊: 《党的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的核心内涵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个重要论断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用科技创新保持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新征程上,我们应该以习近平关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19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人类实践和认识中存在主观主义和问题导向两种取向,主观主义根源于理论同实践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矛盾,问题导向则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转型起始于落后农业国而非发达工业国,决定了中国的道路选择与理论创造只能以问题为导向。中国共产党理论创造的基本经验是直面国家和民族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发现真问题、以中国问题界定中国特色、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把握问题和以解决中国道路问题为根本目的。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推动落后农业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完成了理论创造,形成了既有别于经典理论、又有别于既有模式的建国论、富国论和强国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仍是解决新时代新征程中重大问题的法宝。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19
摘要:决策权配置对企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将深刻改变决策权配置模式。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并使用 A 股上市公司2011—2021 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的影响。 研究发现: 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集团决策权的集中度, 促使决策权向子公司转移。 在使用工具变量、 DID 以及PSM 等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后, 主要结论仍然成立。 机制分析表明: 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企业集团面临的不确定性与降低子公司与母公司间的相对信息成本两条途径促使决策权向子公司转移。 此外, 数字化转型促进分权的效应在民营、 子公司数量更少和子公司承担业务量更重的企业集团中表现更为明显。 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数字化经济效应的研究, 并为数字时代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提供了理论与经验支撑。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19
摘要: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具有哪些突出的特性? 为什么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怎样的历史迫切性和客观必然性? 怎样才能有效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遵循哪些客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上述问题是本文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无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无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在许多场景中已超越了传统机器的角色,展现出与工人竞争的“新劳动者”特质。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人工智能条件下剩余价值来源问题的激烈争论。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工智能成为了资本控制与支配劳动的新手段。人工智能的当代应用不会消除人类劳动,而是拓展了劳动形态。剩余价值仍然只能由剩余劳动创造。在资本主义逻辑的支配下,雇佣劳动、零工劳动、产消劳动共同完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酝酿了一场持久而巨大的新危机。准确把握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受人工智能影响后的生产机制,将为未来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1-18 合作期刊: 《教育研究》
摘要:2022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来源广泛、栏目丰富,源杂志转载量较高的依次为《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以师范院校为主,高等学校仍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教育学理论创新研究、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德育的精神缺位困境与实践突破、教学理论的实践关怀路径、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审思、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优化与师范生培养的模式创新、教育史学危机的出路与经典教育思想研究、比较教育的理论建构取向与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策略等八个热点问题。中国特色教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研究,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发展素质教育研究,促进教育公平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提升自主培养人才质量研究,教育评价改革与创新研究,教育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研究等十个问题将会是教育学研究未来一年关注的重点。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1-12
摘要: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以2015—2019 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 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 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弱化代理冲突、提升成长能力,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在非高新技术企业、 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 实用新型专利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1-09 合作期刊: 《江苏社会科学》
摘要:税收柔性征管是激励企业诚信纳税的重要改革措施。基于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国家税务总局披露的纳税信用评级数据刻画柔性税收征管制度,实证考察该制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柔性税收征管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投资效率,不仅有助于缓解投资不足,也抑制了投资过度现象;柔性税收征管对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强制税收征管力度较弱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柔性税收征管制度有助于发挥良好的声誉效应,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同时柔性税收征管能够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性,增强企业的信用融资能力,从而提高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