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8-19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天山廊道是唐人认识西域的自然地理通道,也是唐代社会认知和书写西域胡人群体的重要路径依赖。唐朝统一西域后,天山廊道成为中原与西域之间政治交往、贸易往来、宗教传播的重要孔道,大量西域使者、胡商、胡僧等群体通过天山廊道来到中原。天山廊道沿途气候干旱、水资源稀缺、绿洲间荒漠广布、戈壁漫长,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既赋予了来往西域和中原之间的流动群体吃苦耐劳甚而拥有异能的秉性,又增加了香药、珠宝等珍稀商品的附加值。唐朝的有效西域治理保障了丝路通畅与西北社会稳定,由此使得东西往来更为密切,进一步促进了唐人通过天山廊道对西域广阔世界从想象到现实认知的转变,奠定了唐人认知西域世界的客观基础。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晚清革命的背景下,章太炎从传统国学出发,基于三个方面对既有民族概念进行反思:第一,借由 两种理解“民”的方式,章太炎厘清了“民族”之“民”的具体意涵及其内在张力;第二,借由对“族”的分析,章太炎扬 弃了以“文明西来说”为代表的种族话语,进而致力于用历史及其内在的本真性来确证、建构民族之“族”;第三,章 太炎并不将民族视为永恒的标尺,而是指出其局限及终将归于消亡的趋势,故而侧重于从工具性价值角度阐发其 民族思想。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化主体性是文学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民族文化主体内涵,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1980 年代至199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自觉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是其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面:其一,在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对于历史与传统道德伦理关系的思考;其二,在走向世界文学的过程中, “寻根文学”对于文化之根脉的寻找与呼唤;其三,在表现民族精神的探索中,民间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提交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建构战略腹地的重大工程。近年来,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三线建设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俨然成为党史、国史的热点领域。站在中共中央1964年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60周年纪念的当下,检视三线建设的既有研究,存在史料同质化、研究碎片化、差异性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三线建设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要克服这一阻碍,未来应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视角向下、深入基层,建构立体综合的史料体系;二是在继续拓展三线建设内史的同时,加强外史研究,并在二者之间建立逻辑自洽的联接;三是注重三线建设对历史造成的断裂和延续,从长时段的视角思考三线建设的历史定位,并以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思路,开拓三线建设研究新边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7-04
摘要:在国际金融体系之中,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与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息息相关,文章提出了一种以数字货币人民币与多边支付架构并重的“双核心”战略,旨在强化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凭借建构技术规范、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进金融机构协作、强化支付企业角色、建立跨境支付示范区以及增强国际金融中心支持力度,全方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文章深入剖析了数字人民币与多边支付体系间的协同影响,并着重指出人才培育对于创新驱动的关键性,以此保障支付体系的效能与安全性。金融强国的实现,"双核心"战略实为一条关键途径,可以有效地强化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6-27
摘要:本文聚焦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通过解析其表征、机理与矫治策略,为解决就业难题提供新视角。在内卷化进程中,大学生面临应试教育导致的功利性价值取向、社会结构转型推升的流动成本、优质就业资源稀缺引发的零和竞争,以及错位评价强化的路径依赖。矫治策略上,强调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本的教育体系改革,建立共赢规范的就业市场,推行多元多维的就业评价机制,并重视就业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作用。研究指出,需多维度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积极就业观,以期破解内卷困境,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6-25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与应用,人工智能是铸造新质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人工智 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大语言模型,特别是 GPT 系列,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模型在 处理金融文本、预测市场趋势、管理风险、执行算法交易以及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潜力,成 功地提升了金融新质生产力。 尽管如此,要成功将这些先进技术融入金融领域,同时确保数据隐私、模型 的解释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文章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核心原理、面临的 主要挑战、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有效的效果评估方法、关键的落地实施因素、解决可解释性问题的策略、维护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预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 通过全面的分析,为 金融机构利用大语言模型提供指导,同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6-18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与应用,人工智能是铸造新质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人工智 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大语言模型,特别是 GPT 系列,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模型在 处理金融文本、预测市场趋势、管理风险、执行算法交易以及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潜力,成 功地提升了金融新质生产力。 尽管如此,要成功将这些先进技术融入金融领域,同时确保数据隐私、模型 的解释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文章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核心原理、面临的 主要挑战、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有效的效果评估方法、关键的落地实施因素、解决可解释性问题的策略、维护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预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 通过全面的分析,为 金融机构利用大语言模型提供指导,同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社区志愿者既处在制度体系的边缘又处在社区公共生活的中心,对于基层社会秩序的生成和维系至关重要。通过使用生活史访谈方法深入社区志愿者的精神世界,提出有关社区行动者的类型学,区分出爱好者、奉献者、意见者与中立者四种类型,前两者构成广义的 “社区志愿者”。分析积极社区行动者赖以产生的多重文化源流,可以发现家意识、个体意识和单位意识三重线索的交互作用是推动社区志愿者投入公共生活的根本动力。行动者是以生活实践承担多重文化脉络的负载者,社区由此成为从家庭到国家的中间结构。这一探索为理解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志愿者与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框架,揭示了宏观社会转型在个体行动者身上沉淀的意识与情感结构,也展示了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不同于西方 的历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