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元宇宙赋能文旅新业态是在文化旅游领域应用元宇宙技术形成具备数智驱动、虚实互促、人机协同特征的文旅业态。结合技术-组织-环境框架,元宇宙重塑文旅产业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推动了文旅新业态的形成,通过元宇宙场景落地促进文旅产业组织变革是元宇宙赋能文旅新业态的具象表现,外部环境系统性可供是元宇宙赋能文旅新业态的外部支撑。根据底层技术演进和虚拟现实交互程度,元宇宙赋能文旅新业态的路径包括由实入虚、以虚助实和虚实共生三个迭代演进的阶段。跨越现实与虚拟之间的鸿沟,形成虚实共生的生态系统是元宇宙赋能文旅新业态的未来图景。这就需要持续推动元宇宙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并解决技术共生难题,优化文旅企业组织结构以促进技术供给与组织互动的耦合,协同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多元主体营造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系统梳理丰富的海洋文化、全面展示海洋文明价值,以国家文化公园为空间载体推动中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传承海洋文明传统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海洋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推动中国海洋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构成了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创建的时代背景与意义所在。创建海洋国家文化公园,本质上是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使命,对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建构。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具有国家性、民族性和在地化的基本属性,拥有多层次的空间结构、陆海统筹的空间特征和多类型的文化系统,既内置了现代国家主权属性和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又体现了公园的空间形态与特征。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创建的关键在于提炼展示中华海洋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动中国海洋文化的保护传承。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保护既是大运河文化带空间生产的内容,又直接推动着空间本身的生产。历时性的空间生产最终导致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遗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当前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遗整体分散、局部群簇的分布特征,正是非遗空间生产的累积结果和直观反映。通过对不同时期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遗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非遗由多中心分散到向运河两端集中分布演变的时空分异规律。应立足大运河文化带历时性的空间生产逻辑,从建构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空间生产场域、塑造传统技艺类非遗文化空间的社会共识、凝结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文化意识系统等方面探讨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保护。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分类: 历史学 >> 博物馆学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博物馆文旅融合是博物馆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在共同价值驱动下通过互动关系建构实现的内容与形式的双向交融。受文化和旅游在博物馆长期脱嵌和博物馆文化与旅游属性强弱差异的影响,博物馆文旅融合存在着文化和旅游融合与互斥并蒂、博物馆与观众目标和实践迥异、观众参观体验心理和行为异质三重张力。结合博物馆的功能属性和文旅融合中的内在张力,文章从谋划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推动文旅资源向文旅融合产品转化、做好文旅融合项目的阐释解读、丰富观众对文旅融合项目的参与体验等方面优化博物馆文旅融合的路径,以期破解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生态补偿是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生态保护行为进行的利益补偿,旨在维护黄河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协调文化生态保护和治理中的利益主体关系,建好用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明确文化生态补偿目标,由补偿主体按照合理的补偿标准,以特定补偿方式向补偿对象进行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构成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生态补偿的基本逻辑,循此设计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生态补偿的结构,形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生态补偿的实施路径:建立文化生态补偿组织管理体系、根据文化生态位确定补偿尺度范围、完善文化生态补偿的规章制度、构建长效监督和效益评价机制。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20世纪80年代,真理问题讨论中兴起了价值论话题,由此引申出当代中国独具特色的价值哲学。中国价值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坚持严密的关系性论证、主客体划分,形成诸多具有人本色彩的价值理论。在面对环境的价值哲学问题时,这批学者很难摆脱事实、价值二元论与意义单向化问题,但仍然留下基础方法论遗产。中西强调生态整体主义的环境哲学不满足于承认其他物种的内在价值,而仅将其作为系统价值的次级焦点,进而避免在人之外建立“新人类”价值哲学。但环境哲学仍然缺乏系统与人的双向价值关系论证。环形关系模式试图打破线性逻辑对客体向主体追溯的规定,从价值整体、人、价值整体三要素循环出发澄清生态系统本然具有的彻底关系性。在此价值关系中,人是系统面向自身多元回归的中介而非终点。人应当明确自身的中介地位,在生态系统伦理属性、感性属性相互奠基的基础上重新发现自身实践的系统面向。这是生态系统向自身的回归,因而是事实。这也是人对环境家园的维护和审美,因而是价值。事实与价值在此统一。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制度化过程对于实现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尤为关键。受到自上而下政治权威影响的试点项目是理解政策制度化过程的重要因素。论文借鉴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建构起“规制—模仿—规范”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2016—2020年住房租赁政策的制度化过程为例,探究了财政激励型和工具创新型试点项目对政策制度化过程差异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财政激励型试点项目主要通过隐形压力与直接激励形成的规制性机制推动政策的时空扩散,地方政府在此情境中采纳试点政策的行为多是由制度供给所驱动;而工具创新型试点项目除了规制性机制的直接作用外,还通过模仿性机制增加地方政府所感知到的横向压力进而间接地推动政策的扩散;且在规范性机制的作用下,工具创新型试点项目使得地方政府政策采纳的驱动力从制度供给转变为制度需求。研究表明,试点项目能够通过推动政策的广泛扩散和激发地方政府的能动性来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度化进程,但不同类型的试点项目作用于制度化进程的程度和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央政府根据不断变化着的政策情境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试点项目并调整激励或授权的强度,这种灵活性正是中国政策试点制度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