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思政+艺术”的理念下,高等美术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美术主题创作展览来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创作展览实践中,思想精深、立意深远是前提,艺术精湛、贴近大众是根本,制作精良、形式新颖是保证。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分类: 艺术学 >> 设计艺术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中国艺术乡建经历着重拾主体性、艺术介入的内容、形式、目的和方法的反思,从乡村美容师到乡村社会、文化、经济、生态复兴的推动者,艺术以其参与性和创造性,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联,系统性回应乡村振兴五大任务要求。设计作为建构现实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每一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面前 , 凭借其整合技术、服务民生的重要学科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 必须担当起应有的使命。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乡村问题的前提。设计介入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在尊重乡村共同体的主体地位和共同诉求下,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促进者(政府、资本和市场组织)协同创新,整合在地优势资源禀赋,创建差异化、高价值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首先对架上绘画受媒体时代影响下的变革进行梳理,分析架上绘画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的具体特征,通过对当代架上绘画呈现出的多样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做探讨举例,从而阐述图像时代对架上绘画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下多元化的面貌。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20 世纪的最后 15 年,四川美院油画创作经历了自“伤痕”“乡土”以来最为重要的美学转向,为新世纪的川美油画创作提供了新的观察视野与表达空间,并在艺术社会学的意义上为中国社会的整体性 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文化景观。本文结合“川美: ‘新绘画’的一代”展览的参展艺术家群体,梳理川美油画创作的三次转向及其历史与现实成因。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首先对架上绘画受摄影术影响下的变革进行梳理,分析架上绘画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的具体特征,通过对当代架上绘画呈现出的多样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做探讨举例,从而阐述图像时代对架上绘画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下多元化的面貌。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刘艺斯作为四川美术学院成立的重要成员,油画专业的奠基人之一,其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家的成长历程对现今的油画艺术创作和学院教育都有极大的示范和教育意义。刘艺斯师从徐悲鸿,一路从私立南国艺术学院到中央大学,再到返回四川故土任教、创作,历经了无数艰难和挑战,并逐渐成长为一位立足学院写实风格而又进一步突破的艺术家,开辟出中国油画家创作在地化的一条独特道路。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技术生活在今天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反过来塑造着我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这样的现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的,无法逃避。我们必须要重新去想象技术,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到对技术生活的改造中。而我们对技术生活的重新想象,受制于我们的对它的依赖。许多行动者便把目光投向了艺术实践,这不无道理。因为当代艺术对系统的扰乱与篡改,早已成为其内在逻辑的一部分,这提供了对技术现实改造的各种可能性。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以西 15公里安定镇附近的钟山山峦,始建于东晋,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曾经是中国西北重要的佛教伽蓝重地。本文通过笔者实地观摩,探讨陕北钟山石窟造像的高度艺术成就,并介绍其在中国古代具象再现领域的造型艺术成就。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愈园计划”是在疫情与生态危机背景下探讨对自然、社会、身体、文化与教育等进行多重疗愈的川美生态艺术行动与教学项目。它旨在与生态素养培育和生态教育学相结合,培育系统式思维,重塑“关照”意识,从而创造可持续的文化和教育。作为“愈园计划”行动基础的朴门永续理念与原则既是将自然的运作模式应用于居住与环境设计的一整体套设计哲学,又可以启发社会介入式的艺术实践。最后本文以正在进行的三个生态艺术项目为例介绍愈园如何通过教学、工坊和社群参与运用上述原则开展生态艺术行动的。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生态艺术已经介入到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多个维度,跨越艺术与社会性研究以及生态保护工程的界限而成为一种当代的生态性社会实践与行动,呈现出空间问题的复杂性。文章从自然空间的生态修复与改造、社会空间生产的生态性维度、精神空间的生态性特征三个方面,阐述生态艺术与自然空间、社会空间与精神文化空间的复杂关联和交织。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人人生态·人人公共”是新时代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公共艺术内涵追求。本文立足于“2020 年重庆生态艺术季组合展暨第三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从“仁生态”“境生态”“物生态”三个主题版块出发,分析在地创作中生态与公共、艺术与生态的多重关系,并深入阐释“第三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的思想、路径与方法,进而探讨公共艺术的嬗变与未来走向。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据国内外策展专业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显示,策展教育需要以策展实践为核心组织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策展实践是策展教育的核心内容。2020年开始,全国新文科建设一再强调以实践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打通理论与实践,贯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以实践为核心的策展教育模式探索有利于艺术学科跨学科发展和传统模式更新。本文尝试以深圳华侨城华·美术馆的“策展课”项目和北京OCAT研究中心“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展览策划课程中展开实践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区块链时代,人们开始使用去中心化计算机网络来认证和授权NFT交易,数字加密艺术随之诞生。而新的交互模式亦借助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而被应用在艺术创作中,其中包括去中心自治组织(DAO)、用户生成内容(UGC)以及众包(Crowd-sourcing)等。加密艺术与交互性的有效融合,使当代艺术获得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表现力。本文通过讨论交互式加密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尝试发掘其主要特征——动态生成、合作博弈和熵,并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连续植物纹作为源远流长的一类装饰纹样,其艺术样式的出现与变迁无不受特定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本文以连续植物纹的肇始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形式要素、内容要素两个方面深入剖析原始文化心理对连续植物纹审美特征趋同的影响,探讨各民族早期文化心理与连续植物纹审美特征分化之间的关系,从中窥见特定社会文化心理对早期装饰纹样的审美指向性影响。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1949-1966年即十七年时期的社会主义美术也不全然都是受“苏派”影响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一批艺术家仍然坚持有别于主流的现代主义风格,并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等多重视角来构建新中国的图景。他们中有20世纪前期就留洋的颜文樑、周碧初、胡善馀、刘海粟、关良、谭华牧、符罗飞、林风眠、倪贻德,也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留学东德的梁运清和“罗训班”的学员夏培耀、金一德,以及来华的外国艺术家博巴、麦绥莱勒。尽管处境边缘,但他们仍然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宏大叙事与个人语言之间努力探索一种平衡,以“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的差异化表达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美术提供了另类路径。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无论是在边区或大后方,由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进步美术青年积极参与,成为中国抗日救亡文艺战线上的一支先锋队和生力军。在血与火的历练中,这支先锋队和生力军所为逐渐成就为一场革命艺术运动——中国抗战版画运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全面阐述了革命文艺运动和革命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方向问题,提出了一条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路线和方针。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等英明论断,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抗战版画运动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帮助版画工作者解决了创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于总结中国革命文艺二三十年来发展的历史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为这场艺术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其绵延数年而不衰。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抗战版画运动是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深刻现实意义的革命艺术运动。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几乎所有关涉到云冈18、19窟研究的文章著作,在面对18窟主佛手持之物、19窟主佛膝上摊放之物时,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回避的方式, 这种审慎态度值得关注。也有个别学者莽撞地认定 为是“僧祇支”。然而,当我们将这个手持之物与方山永固陵柱式、云冈石窟之中菩萨、外道、主佛 就坐的“座式”相联系的时候,便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关联:都是软质的,都是有对折弧度呈现的形式。加之18窟手持物一侧所雕刻的立佛与身前匍匐童子造像所表现的“定光佛授记”典故,便可以发现,这个物件不是世俗经验可以理解的器物,而是 “神佛世界”中特定意义的符码系统。我们因此命名为“天衣袂”,以及“天衣束缚柱”“天衣束缚座”,旨在提示它是一个“化生空间”的涵义。这 三个视觉形式所包含的意义为:可以与过去佛会见,可以穿越未来,存在于现在。而本文所关涉的 “视觉史”视域更倾向于一种方法论,首先是关注被历史匿名,被佛学义理覆盖的制作家情况,包括他们创作的心理结构与文化倾向;其次便是从视觉语言结构出发,关注视觉形式、视觉语汇、视觉修 辞的综合性;再次便是注重文献的逻辑关联,并放置到视觉应用语境之中进行判断,考掘其历史深处的文化心理结构,打捞沉积在历史河床深处的知识碎屑,重建其整体的意义系统。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20世纪40年代,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四川美术学院前身之一)于抗战烽火中在四川成都开办。这所以“美化人生”为心灵观照,以“完成国计民生之改进”为现实追求、主张“技艺结合”的艺术院校迅速成为当时中国设计教育实践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其图案学课程体系在李有行、沈福文、庞薰琹、雷圭元等先生的主持下逐渐成型,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2年8月,21岁的张仰浚考入四川省立艺专应用艺术科,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其间担任了工艺美术系系主任达25年之久,他将李有行先生的色彩写生体系归纳总结为“图案写生变化”,并培养了一批拔萃的设计专业教师与适应社会生产的设计师。本文梳理了张仰浚的教育实践与艺术主张,以“大道至简”作为其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注解,以此呈现张仰浚先生的创作与教学。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公共艺术创作实践作为综合性的艺术创作表现方式,随着社会需求、公众审美的提升,艺术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发展,传统创作实践教学目标、定位滞后,师资专业结构单一,资源配套不完善,教学成果未能有效转化、应用等系列问题愈发凸显。对当下的公共艺术创作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创作实践教学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目标、思路和设想等方面,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实践教学的多元介入模式改革,以期有助于公共艺术创作实践教学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