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认知域”是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在数字时代认知域安全已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重要议题。认知域安全研究经历了科学化、军事化、战略化再到国家安全化的四重演进,其理念被逐渐重塑。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认知域安全,是指国家内部和外部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战略决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被内外势力操纵和改造,从而使认知的过程及其结果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保障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在要素特征方面,数字时代认知域安全呈现出主体多元、对象精准、智能驱动、战略隐蔽和全局领域的特点;在风险生成方面,内外势力往往通过观察—导向—决策—行动(OODA)循环模型进行精准操控,涵盖观察阶段的精准识别、导向阶段的信息加工、决策阶段的信息集成、行动阶段的主体协同以及评估阶段的信息反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操控链条,对认知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必须双管齐下,积极有效应对认知域的安全风险。在顶层战略层面,国家需要制定全面而前瞻的战略政策框架;在务实策略层面,需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应对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治理,进一步有效降低认知域操纵带来的安全风险。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正确认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逻辑关系与体系结构,是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西方政治思想中“社会产生国家”与“国家决定社会”两种较为主流的理论观点,都明确了国家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的保障作用。马克思主义则从社会决定国家出发,强调国家维护安全的外部职能与社会管理的内部职能,确立了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呈现嵌入性、同构性与层次性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巩固新生社会主义政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后突出强调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为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服务;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应当遵循国家安全中央事权与社会稳定地方事权的治理事权逻辑,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分治理结构下国家、政府、社会治理层级逻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法治逻辑,国家安全风险与社会稳定风险的风险治理逻辑,以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来,中国的传统安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从研究议题看,中国的传统安全研究主要聚焦地区冲突,领土争端,联盟政治与伙伴关系,核安全、太空战略与网络安全,安全秩序等重要议题。在理论研究上,中国传统安全研究在宏观理论和中层理论方面都有大的提升。总的来看,中国传统安全研究在过去十年研究水平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学者发展了一些安全理论,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研究方法、人才梯队和学术共同体建设上,中国传统安全研究也取得了进步。不过,中国传统安全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目前理论创新仍落后于中国的外交实践,难以满足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安全研究也面临学科碎片化和产出泡沫化的问题。展望未来,中国传统安全研究需紧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重视对中国经验的提炼和总结,通过基础理论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撑。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国家安全学的设立既是呼应新时代发展课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安全总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时代赋予国家安全学现实土壤,战略赋予学科建设内在动力,交叉是学科产生的关键内核,作为战略性新兴学科的国家安全学在时代与战略的共鸣下应运而生。国家安全学在总体思维和交叉思维的指导下,在学科体系建设上提高站位、科学错位;在学术体系建设上立足国情、注重内涵;在话语体系建设上言之有理、言之有道,不断探索国家安全学的体系创新,逐渐发展出一条中国国家安全学建设的独特路径。面向未来,需要牢牢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探索学科基础研究范式为主线,立足学科自身的交叉属性、战略属性和政治属性,推动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促进学科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了根本遵循,标志着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进入新时代。2024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为先导、加快国家安全学及其学科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探究的新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日益清晰明确,国家安全学理论本土化进一步彰显,国家安全学理论构建日趋完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稳步推进。虽然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存在一些短板,但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前所未有,需要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所作为,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为此,中国学界需要做“深”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厚度和深度;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强化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广度;做“强”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凸显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实效性。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中共二十大报告首次以专章部署国家安全工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高度定位国家安全事业,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整体规划。构建新安全格局既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上守正创新。守正方面,新安全格局是国家安全制度层叠的历史经验集成,在建制、渐进和突破期的国家安全格局变迁中逐渐形成内外统筹兼顾、多元功能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以及“党管安全”的国家安全归口领导机制;同时,新安全格局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安全实践的现实经验集成,体现为以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的实践逻辑防范化解风险综合体。创新方面,新安全格局是在新发展阶段对既有国家安全体系和领导机制进行提质升级,从而到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时达成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的规范性目标。新安全格局对标新发展格局,在体系目标上打造“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体系,在状态目标上达到对内的社会安全稳固坚韧、公共安全治理有效和对外的大国博弈主动有为、海外利益保护得当。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经验,吸收并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安邦的思想内核,同时深刻汲取了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这充分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包容性、先进性、集成性、思辨性和人民性,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十年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党和国家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为创新国家安全理念和认知,丰富各国国家安全道路选择,解决现代化进程难题,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基于中国关系本体论对安全的本体和视界进行解析,并且建构中国的安全理论范式,是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方面。安全是一种什么样的“实在”,这是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而以什么样的“视界”考察安全,则是非常棘手的认识论难题。“关系和合度”解析为“广义安全论”视域下的安全本体、视界与范式提供了哲学诠释。安全是“关系性实在”,是和合状态的共享性秩序,是呈现人与世界“广义性联系”的“关系和合度”。如果关系的和合程度是安全获得的程度,那么安全就是以“关系和合度”为自变量的函数,广义安全便是呈现人与世界“关系和合度”的安全,是“行为体间的优态共存”。广义安全凸显“关系和合度”的适然性,安全之境即是保持优态共存的“适然之境”,是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关系的总体性和合,这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全球安全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广义安全观是集成与整合诸安全构成要素与安全领域的大安全理念,是“场域安全”思维的完好体现,是多重时空关系状态与多种活动性质特点的融合。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在2015—2018年和2022年以来的两波民粹主义浪潮影响下,欧洲极右翼政党趁势崛起,并通过在政治光谱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左移”,向主流政党转型;激进左翼政党也一度壮大,但随后遭遇发展瓶颈,而左翼阵营则整体陷入力量分化和内耗之中。随着欧洲主流政党民粹化和民粹政党主流化在政治光谱两侧同时推进,该地区政党政治呈现出激进右翼和激进左翼“双峰凸起”并以前者更为突出的格局。在这种“失衡的极化”之下,欧洲的政党格局更趋碎片化,国内政治纷争和不稳定性加剧。欧洲政治极化态势在重塑地区政治光谱和政党格局的同时产生复杂的外溢效应,给中欧合作带来新挑战。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自1989年东欧剧变以来,波兰政党政治发展大致可划分为碎片化时期、左右翼轮流执政时期、右翼独揽权力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在新的政党竞争模式下,波兰各主要政党的纲领、选举议题、议会内辩论以及政府施政,始终被一些“元政治”问题所主导,波兰政党政治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多重性叙事。在政党政治发展场域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波兰的政党格局、选民支持基础、政治思潮以及政党政策主张出现明显的多向性趋势。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近年来,美国极右翼政治运动愈演愈烈。极右翼政治运动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重大威胁,进一步加剧其内部的不稳定。美国极右翼政治势力不断壮大,主要由国内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族群矛盾加剧、政治传播手段变化、政治制度顽疾难除等因素所致。美国极右翼政治运动注重向外扩展自身影响,与欧洲等地区的极右翼政治势力紧密勾连,力图编织极右翼政治运动国际网络。美国极右翼政治势力仇华反华情绪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关系的稳定。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五合一”的2024年印尼大选,是印尼民主改革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将对印尼未来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佐科总统执政近10年,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开创了“佐科时代”。在佐科总统鼎力支持下,普拉博沃—吉布兰组合取得大选胜利,从中彰显了“佐科效应”。在本次选举中,年轻选民约占选民总量的52%,成为影响大选走向的“风向标”。此次大选也呈现出总统和议会选举选票分离、政党碎片化和政党卡特尔化同步加速、身份政治退潮和道德政治增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交织上升等新特点。总的来看,印尼民主政治的纠错机制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民主改革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但政党政治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极右翼政党和民粹政党(极右翼/民粹政党)是两种内涵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政党类型,该类型政党的政治纲领和组织动员方式独具特色,社会基础相对均衡。一段时间以来,极右翼/民粹政党在不少欧洲国家发展势头强劲,推动这些国家的政治光谱出现“右转”迹象,其走强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缘由。2024年,欧洲将迎来包括欧洲议会选举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选举。极右翼/民粹政党具备一定发展潜力,不仅会给处于政治中间地带的主流政党带来严峻考验,还将对欧洲政治生态以及一体化进程造成持久影响。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发展紧密相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进程直接导致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衰落。2021年,部分欧洲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曾一度实现“回归”,但其势头在乌克兰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难民危机冲击下再次中断。欧洲经济低迷和能源危机叠加导致民众生活成本高企,使他们对建制派政党的不满与日俱增,而积重难返的难民问题更是对欧洲社会造成严重冲击。社会结构变化、不平等和贫困加剧、社会民主党思想意识形态偏差以及组织建设存在缺陷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深陷困境的原因。鉴于欧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和日趋碎片化的政党格局,无法拿出有效应对方案的中左翼政党很难重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2023年,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国际秩序新旧交替,量变到质变趋势日益凸显,催动世界政党政治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在部分国家,传统政党面临的挑战增多,持非传统立场的政党及新兴政党趁势崛起、影响力有所扩大。一些政党内部斗争加剧,政党之间持续较量,影响社会稳定和民众福祉。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正悄然改变政党政治的运行环境。整体来看,世界政党政治格局失序失稳、“变散乱”的一面愈发突出,同时在深度调整中面临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肯尼亚部族众多,政党的部族属性色彩突出。肯尼亚独立以来,选举政治主要围绕部族、地域利益展开,部族政治成为贯穿政治发展的主线。“草民运动”主张以议题为导向革新政治运作,重塑以往基于部族、地域认同的选举政治,构建“自下而上”的经济模式,寻求以能力赋权方式助力底层民众改变自身境遇。“草民运动”将对肯尼亚政治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但也面临政策落实困难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