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在法学的知识系谱中,“情感”的形象总体上是纷乱、孱弱且消极的。但这样的形象并非从来便是如此。广义的“法学”对情感的阐释是长时段、多向度的。在前学科化时期,早期的立法者和哲学家从理念和经验上为法学的情感阐释传统提供了支撑。在学科化时期,出于自治知识系统建构的需要,法学家更强调法律理性对情感的规范评价,以及理性化的情感知识对法律教义的同化。在后学科化时期,法学在理性认知的既定图式之外,以延展性的“内一外”广角,在更开阔的知识场域中寻求情感阐释的主体动能及回应进路。对于法学的体系构造和功能发展而言,情感阐释不仅有丰富的规范和实践认知价值,而且还有隐而未发、至关紧要的知识论涵义。只有将理性与情感的对垒消解,以一种新知识论的整体均衡观为指引,法学方才有望合乎优雅的审美,由刚硬的命令之学转向表彰优美心灵的人性之学。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把改革称作“变法”,形成了变法图强的改革传统。“变法”是从法学角度,观察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独特学术视角和理论框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创新和完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制度作出了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是新一轮中国变法运动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法治领域改革是中国变法运动的骨干工程,应当发挥好对各领域改革的“头雁”作用。当代中国变法区别于传统中国社会变法的根本之处,在于以民主、法治的方式实施变法,而非以专制、人治的方式实施变法。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20
摘要: 当下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并不仅仅为了满足农村和农民的法律需求,其现实意义亦超越了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和经典现代化理论对公共法律服务的一般定位。应从在中国式现代化出发,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法治轨道载体功能的发挥,理解和把握当下中国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义。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指向是一个复合的任务体系,既包含“法律需求满足”亦包含“法律需求激发”。农村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并不是一个“单兵突进”的过程,应当将农村公共法律体系建设路径“深嵌”在中国式现代化整体进程中加以系统规划。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7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和2023年立法法的明确授权,区域协同立法作为我国立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在规范和实践层面持续、深入发展,回应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了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生机与活力。明晰区域协同立法的立法权力属性并提炼出基本原则,是开展区域协同立法的重要前提。区域协同立法作为一项立法权,本质上属于地方立法权的一种新形态,为妥当处理跨地域立法主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非对地方立法权限的扩张,其效力也并未突破地方范围。基于此,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应当遵循地方立法的一般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严格界定协同立法的权限、科学规制协同立法的过程、有效加强协同立法的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协同立法的制度效能。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许多原创性重大贡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其中之一。该创新性命题的提出及其深刻阐释,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社会存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在举旗择路这个国家治理的首要问题上做出的正确选择。因此,只有追根溯源到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渊源之一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才能学深悟懂弄通和理解掌握运用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使其真正成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ChatGPT的出现使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为各行各业数字化注入了革命性和颠覆性力量。在法律服务市场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也正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阐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变迁,明晰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该技术对法律服务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与高度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加快进程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法律服务市场的实施路径,完善AI赋‘法’的相关做法,不断发展法律服务市场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促进该技术与法律服务市场的深度融合,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法律职业群体和谐共存之道,助力法律服务市场转型升级,顺应数字经济潮流,促进我国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引领技术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风险。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行机理,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四大类数据安全风险,其主要原因在于算法高度信任对法益保护的冲击、技术演变中科技伦理规范的缺失以及用户数据主体权利保障不足等。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据输入阶段的数据源合规风险,研发企业内部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数据合规计划,并在合规计划中制定详细具体的风险规制措施,强化企业合规经营:与此同时,通过多种措施积极响应用户对于数据主体权利的请求,确保模型训练数据来源合法合规。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模型处理阶段的算法黑箱与算法偏见风险,应加大监管力度,重点关注算法的安全性与公平性,积极推进并完善相关立法,细化算法备案和算法解释义务,提高算法技术透明度,落实算法主体责任。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输出阶段的数据滥用风险,应优化监管机制,实现全链条合法性监管,完善科研伦理规范并予以实质审查,引领技术向善,实现科技向善治理。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据存储阶段的数据泄漏风险,应通过技术与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规制,严格控制数据共享范围并贯彻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及时有效地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2
摘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针。和美乡村建设可结合新质生产力,实现自我的新质建设、新质发展和新质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结合中国当前发展实际,科学的发展理论。文章立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特征,归纳新质生产力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新技术、新内涵、新建设和新价值,形成其发展逻辑。亦应看到,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价值桎梏、规则桎梏和机制桎梏。法治是新质生产力助推和美乡村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应利用激励性法治手段,以促进和发展为目标,促进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万物互联和科技推进下的人工智能,在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既有社会规则带来诸多挑战。其中控制论催生下的赛博格,因其人机融合技术模糊了生物伦理与技术伦理的特点,引发了赛博格威胁讨论。控制论和会聚技术为人的主体性标准和侵权责任划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的脑机接口技术更是模糊了赛博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界限,从而导致规则适用乏力,科技与人的融合将引发新的犯罪风险。从界定治安实体开始,借助哲学层面的主体性思考,技术层面的脑机接口认定,以及会聚技术带来的生物与科技融合,可以明确划分人与机器的界限,对技术辅以必要的道德管控,建立普遍共识的治理框架,提高全域伦理观或为破解赛博格威胁提供可能。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1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数据是数字时代重要的财富类型。通常认为,只有界权清晰的数据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当前关于数据权属的理论与实践中,企业是最活跃的主体,企业间关于数据权属的争议丰富了数据流通性理论;同时,政府占有最大量的数据。其实,人民才是海量数据的所有者。现有 理论要么从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要么从保护个人数据权利的角度论证个人数据权利,但前者只能针对国家或类似公共权力主体,后者则受困于个人技术和能力上的不足而难以落到实处。 为了更好理解数据权属,需要从理论上重塑数据的人民性。从制度层面来说,需要为人民掌握数据提供制度依据和技术可能。从个人的数据权利到数据的人民性,既暗含着从个人主义进路到社会主义进路的转变,也是在教义法学和社科法学之外,以政法研究进路研究数字法学的一种尝试。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1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在当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头活水和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内容上的原创性、形态上的连续性、发展上的创新性、功能上的统一性和价值上的包容性。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精髓包括出礼入刑、隆 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 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 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两个结合”是传承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文化主体性是传承发展的基本立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的基本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培植文化底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法治自信。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现代社会,健康是所有政策的综合结果,我国语境下的“健康促进”应解释为健康权的完整实现,其实现进路应运用“健康融入万策”框架,从“政策影响健康”走向“健康影响政策”。但目前健康融入万策在规范体系内的适用范围、具体机制等内容都存在未竟之处。健康融入万策是一种政策制定方式,规范体系应该为健康融入万策确定范式,其适用范围应分三个阶段逐步扩大。健康融入万策的规范体系应当至少包含政策论证制定机制、跨部门合作机制、健康审查机制和健康报告机制四大部分。政策论证制定机制应厘清行政组织的规范定位、明确政策制定的具体下位系统、构建信息共享的开放平台。跨部门合作机制应当包含公权力部门之间的合作系统及非政府主体的合作系统。健康审查机制应明确其适用范围并引入健康影响评估。健康报告机制应通过规范予以制度化、明确化。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关于建构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颁布之后,不少观点主张将权利客体区分为原始数据、数据集合和数据产品,分别赋予不同类型的数据产权,形成数据确权的复杂化路径。但实际上,区分确权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不是最优的确权路径。绝对权意义上的财产权通常具有一般化的特征,表现为客体的抽象性、消极权能的显著性和积极权能的总括性。财产权之所以是一般化的,是由其调整权利人和不特定第三人法律关系的功能决定的。数据产权同样应该是绝对权意义上的财产权,因而数据确权应当采取一般化路径。数据产权的客体应该只是数据,不应该区分原始数据、数据集合和数据产品;数据的物理边界由数据在虚拟层面上的可访问性决定;以数据的可访问性为标准,可以区分建构公开数据产权和非公开数据产权。在数据确权一般化路径的基础上,还应当引入治理策略,一是对法定在先权益进行分离保护,二是明确规定法定访问权和使用权,从而更加精确地调整数据之上承载的多元利益。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具有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地位和功能。“五四宪法”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 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发展,实现了从“立国安邦”向“治国安邦”的拓展。“五四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体现在文本及其实践上。“八二宪法”以“五四宪法”为基础,赓续了“五四宪法”的基本原则与精神。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基础上丰富了“治国理政”的新内涵,形成了新时代通过宪法 “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五四宪法”联结了“立国安邦”“治国安邦”“治国理政”宪法理念,其基本精神已经融入到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涵养着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2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2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22
摘要:法学博士教育作为我国法学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在过去四十余年间经历了从初创到成熟的发展历程。通过对CLSCI来源期刊上法学博士生发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法学博士生发表CLSCI来源期刊难度极大,近两年CLSCI来源期刊上的法学博士生发文量持续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且期刊更倾向于发表独立署名的文章。如今影响法学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突出体现为高校对博士生非学位论文发表的高要求与核心期刊现实发表难度之间的龃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为实现法学博士生的高质量培养,今后应及时更新CLSCI来源期刊目录;调整论文发表要求,提升博士培养质量;增强网络在线出版,优化期刊审稿流程;通过高校与期刊的融合发展,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话语体系,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培养真正经世致用的法律人才。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16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立法在法治建设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对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任务要求,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14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体制改革理论,在领域内容上,主要由政治方向论、目标任务论、价值依归论、文化机理论、路径模式论等五个子理论构成;在原理结构上,深入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层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系统揭示出司法体制改革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属性、功能属性和规律属性;在实践逻辑上,遵循司法体制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确定以及两点之间运动轨迹的设定,科学部署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系统规划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在理论功能上,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迈向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党的二十大首次对“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出专门部署,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我革命过程中,通过整合包容党内法规制度、国家法律、党的纪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规范形式和内容,构建起由党章及其下设的党的领导制度规范、党和国家组织制度规范、党的自身建设制度规范、党和国家监督保障制度规范四大板块组成的制度规范体系。“包容性法治”框架下的自我革命实现了不同治理规范、治理主体、治理内容的包容,确立起全面整合、多元协同的法治秩序。这可从提升自我革命的制度协同性、体系融贯性、系统调适性等方面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