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2
摘要: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独创性地区分了有意义、无意义与非意义。命题的意义指向事实,因此象箭一样是有目标的。维特根斯坦特别强调,假命题也是有意义的。而重言式和矛盾式是无意义的,与事实无关,但不是非意义的,因此重言式和矛盾式属于命题系统,就象数学中的0属于算术系统一样。非意义是指根本上不属于命题系统的东西,因此,无所谓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摘要:在海德格尔那里,德语“Wahrheit”一词兼三义:一义是“真理”,属于认识论或知识论范畴,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命题真理”,他也常常说“作为正确性(Richtigkeit)的真理”;二义是“真相”,属于本体论或存在论或存在学范畴,这就是海德格尔孜孜以求的念兹在兹的所谓“作为无蔽的真理”(国内学界的通译);三义是“真实”,属于实学或实践论范畴,海德格尔称之为“Sachwahrheit”(现中译为“事情真理”)。“真相”、“真理”、“真实”分别是哲学三大领域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的追求目标:存在论探究事物的真相;认识论探究如何认识真理;实践论探究如何获得真实的东西,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在无法弄清德文“Wahrheit”的确切意思时,我们建议用“真者”来译之,而在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明确区分“Wahrheit”的“真理”、“真相”和“真实”这三个意思的时候,我们就分别开来译之。这就象英语的“brother”德语的“Bruder”,当上下文的语境不能确定其准确意思时,我们只能模糊地译为“兄弟”;但在能够区分开长幼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译为“哥哥”或者“弟弟”一样。任何认为把英语的“brother”德语的“Bruder”统一译为“哥哥”的观点都是大错特错的!同样,任何认为把“Wahrheit”统一译成“真理”的观点也都是大错特错的!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19
摘要: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主要是从逻辑学和认识论的角度讨论命题的真假,但也涉及到实学和实践论意义上的真假,只不过没有展开深入的讨论。本文对此有所展开,并着重强调了这两种意义上的真假的不同之处。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权力/知识框架是福柯对新自由主义进行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基于这一方法论,福柯创造性地发展了法国科学史中基于“断裂”概念对科学作为普遍真理的质疑,关注知识起源和普遍化过程中的偶然性以及知识与权力的互动。通过考察新自由主义的断裂特质,福柯揭示了其起源的偶然及逻辑上的混乱,消解了其作为真理的地位,并进一步表现出对主体命运的关切。主体被作为“权力/知识”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做了专断的定义和规训,成为臣服的主体。但是,如果对这种专断的真理和权力体系进行反叛与断裂,就有可能指向能动性的主体的重建,并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摘要: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提出了逻辑空间,逻辑位置和逻辑坐标的概念,但既没有下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述,而在其笔记中作过展开一点的讨论。本文以笔记的内容为依据,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挥,并构想了逻辑空间的几种方案。同时对韩林合的“逻辑坐标是名称和对象之间的投影关系”的观点和黄敏的“每一个事态就是逻辑空间的一个维度”的观点作了批驳。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帝国主义理论在20世纪初经霍布森、卢森堡、考茨基等提出,由列宁进一步发展并完善。20世纪70至80年代发展为“文化帝国主义”,80年代末发展为“生态帝国主义”,90年代发展为“信息帝国主义”,直至21世纪发展为“平台帝国主义”。从霍布森的帝国主义论到平台帝国主义的历史嬗变,表征了帝国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彼此交融的理论命运。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科学技术的勃兴,帝国主义在当代取得了新的理论形态,演化为平台帝国主义。对于平台帝国主义,不仅需要认清其剥削、掠夺与霸权的实质,还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平台经济”,积极坚持平台经济的普惠性、共享性与有序性,科学推动平台经济合理发展。通过厘清平台帝国主义的内在机理,明晰其扩张逻辑,并作出批判性反思与建构性展望,对于预防平台垄断、销蚀平台殖民与阻断平台霸权具有现实意义。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伪善作为黑格尔所重视的道德问题,在《精神现象学》中有着关键的地位。然而,学界对于书中涉及伪善问题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论述和阐释。伪善作为一种道德痼疾,其形成与发展涉及了《精神现象学》中的多个意识形态。通过梳理书中的论述,可以发现伪善实际上根植于自我意识,形成于道德意识形态,并在良心与优美灵魂的层面中完全显现出来。通过对《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论述伪善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学界更好地了解黑格尔伪善问题的思想,从而为进一步认识伪善并克服它提供借鉴。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8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边缘域”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从现象学角度夯实了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基础,诠释了事物作为纯然的显现是如何存在的。事物的显现由于“边缘域”的存在而使主体建立起“显性−隐性”之间的关系范畴。这就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认识的发生过程。“边缘域”的本质特性为“在场性”。“边缘域”的内涵为“实显性”与“潜在性”,“边缘域”的外延则是“交互性”。“边缘域”之“在场性”通过“实显性”“潜在性”“交互性”来显现认识的生成。这种认识方式揭示了当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内在机理。“边缘域”的当代价值与人工智能有着紧密的关联,挖掘“边缘域”概念的哲学意蕴,可以为当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提供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毫无疑问,“力”取代了“灵魂”“原因”等旧形而上学概念,是近代运动学说的关键概念。然而,近代机械论将“力”作为物体因碰撞而发生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回避了对运动之原因的追问,而仅限于从数学上描述并且预测运动的过程。莱布尼茨也接受这一物理学意义上的“力”,但其更专注于动力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而这一基础就是其所构建的实体学说。因而,莱布尼茨凭借实体之知觉的“表象”来界定“力”。如此一来,莱布尼茨就赋予了“力”这一概念以新的形而上学意蕴,并且还借此重新统摄为机械论所割裂的“现象界”与“本体界”。可以说,莱布尼茨的“力”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因而是通向其形而上学体系的一条隐秘路径。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在黑格尔哲学中,反思概念至少具有三重内涵,然而人们却较少区分。一是本质论的反思,它是本质论诸范畴的运动方式,是绝对者在本质层次的自我认识,是《逻辑学》从过渡性范畴达到反思性范畴,进而达到自身发展范畴的重要环节。本质论的反思表明,思维停留于本质论诸范畴的有限性和相对性,就可能导致知性思维的反思。二是绝对思维的反思,它是哲学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思想以思想为对象的纯粹思想,是思有同一的纯粹范畴的逻辑运动,是绝对精神在人的思维中所实现的世界整体的自我意识。三是事后思索的反思,它是关于绝对精神的客观化、对象化的具体形态的反思,又表现为对自然语言的反思,对经验科学的反思,对人类文明与时代精神的反思。事后思索的反思意在把握已经显露出来的较高级的思维关系,捕捉精神的实体性内容,从而以文明范畴的内涵逻辑塑造和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6
摘要: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Bestehen”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英译为“existence”,国内各中译均为“存在”。其实更准确的翻译英文应该是“constitution”,中文应该是“构成”。而维特根斯坦本人所犯的错误更是人为增加了后人解读《逻辑哲学论》文本的困难。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其他 >> 其他 提交时间: 2024-08-23
摘要:诞生于佛教文化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佛教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没有走上宗教经济学在经济学的范畴内格义宗教的道路。佛教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学的本质的内在关联性和相互贯通性决定了在宗教的文化本质上经济发展必然在精神层面受制于佛教文化。当这种现实逻辑上升为宗教经济学研究无法回避的理论逻辑时,就出现了佛教处于经济学上位的限定局面。佛教经济学作为一种具体宗教的宗教经济学,也使宗教经济学在宗教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上获得了宗教学的学科属性。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12
摘要:闲暇权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关乎个体身心恢复、个人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享受而具有了权利属性。闲暇权具有个体性、平等性、不可转让性和可救济性,其理论内核涵盖了自主性、恢复性、发展性、社会性和权利与责任的统一等多个维度。以“历时性”为视角,闲暇权的历史演进大致经历了萌芽、觉醒与确认三个阶段。自然法哲学视角下的个体尊重、道德实践与全面发展思想赋予了闲暇权正当性;劳动权、休息权与闲暇权的逻辑关联性赋予其现实基础;社会福祉理论对闲暇权进行价值阐释;现代法治理念对闲暇权进行了制度性确认。未来,随着工作模式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法律将不断适应新挑战,继续完善对闲暇权的保护,确保其在数字化时代下的有效实现。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28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现当代人格同一性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走向。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人格同一性研究不关心人格同一性的有无及根据等形而上学问题,而是将人格同一性作为事实加以认定,进而去探讨人格同一性的经验和实用问题。多学科人格同一性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关于人的多样性、复杂性样貌的认识,增添了理解人的同一性与人的存活、活着时间关系的新维度,使研究者能在更广阔的问题视域中辨析和梳理人格同一性问题与自我问题的关系。把握人格同一性研究学科分化和整合的总体趋势,尤其是把握哲学形而上学维度的人格同一性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人格同一性研究的首要任务。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27
摘要:调查是米歇尔·福柯一度在实践中运用并在理论上反思的一门技术。在组织性实践方面,福柯领导监狱信息小组围绕监狱问题开展一系列“难以忍受-调查”,从而支持了法国公众变革现行压迫制度的集体政治斗争;在谱系学反思方面,福柯主张调查是见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以及中世纪末期行政国家需要之中的知识-权力形式。尽管福柯旨在统合它们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各自取得一定成就,做出一定贡献。正是透过这些成就和贡献,我们得以窥见福柯的调查实践与谱系在现时代的可能价值。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摘要: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理論本身已然蘊含著豐富的技術思想,這一技術思想包含著從技術性的起源到技術物的進化的全過程。筆者在揭櫫梅洛-龐蒂技術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西蒙東對技術性的起源和技術物的進化問題的追問,提出技術進化的兩次「分離」模式。第一次分離是作為個別的現象身體從作為普遍事物意義的肉身當中的分離,這次分離的結果是身體作為「技術個體」的出現;第二次分離是技術物和技術系統從身體體現狀態中的分離,身體反而成為技術物和技術系統的組成部分,這次分離的結果是「技術組合」的出現。隨著上述兩次分離,身體與技術之間的關係也發生著相應反轉。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22
摘要:如果不考虑原初样态等因素,仅从现存文本的分析出发,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分为三个论题单元:第Ⅰ~Ⅱ卷为第一单元,论题为城邦;第Ⅲ~Ⅵ卷为第二单元,论题为政体;第Ⅶ~Ⅷ卷为第三单元,论题为教育。这三个论题之间为互涵、互摄的关系,可称之为三一结构:在第一单元,城邦等于政体;在第二单元,政体决定城邦;在第三单元,教育实现最好城邦和最好政体。教育是《政治学》全书的顶点,是古希腊政治文明传统的核心,是耶格尔所谓的“古希腊文化的理想”。如是理解,可以解决学术史上的一些难题。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22
摘要:亚里士多德关于“人自然是政治动物”的命题,首先是生物学含义,其次是政治学含义。从生物学看,政治动物与非政治动物的区分是类型上的;从政治学看,人与其他政治动物的区分是程度上的。但不论类型还是程度,都是以人的动物性为基础进行的区分。把人与动物从本质上彻底区分开的,是人的神圣性。也就是说,“政治动物”只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起点,“似神之人”才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终点。而教育,尤其是哲学教育,则是从政治动物到似神之人的实现途径。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12
摘要:本质直观方法是现象学的核心方法之一,正是在本质直观中才能够把握到区别于经验性本质的纯粹性本质。但是该方法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面临着国外学者们的广泛批评,其中边界问题是批评者们对本质直观所提出的最多以及最为严重的质疑。为了超越经验类型的边界获得纯粹本质,胡塞尔在晚期的《经验与判断》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奇特的“含混统一性”概念作为本质直观的真正基础,借助这一概念,本质直观方法才能最终克服边界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