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低生育率已成为中国社会乃至全球发展的常态。如何精准捕捉生育政策与生育率的关系、促使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与生育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难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打破原有分析框架,运用政策科学视角,创新性地探讨生育政策的建构和行动逻辑,以寻求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方向。不同于其他公共政策,生育的“家务性”决定了在生育政策的建构中,需要寻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正确认识生育问题的“集体无理性”;而在生育政策的行动理路中,中国式科层结构及其制度运作的有效性决定了生育政策上传下达的一致性以及其他政策与生育政策的协同性。基于这样的建构和行动逻辑,要使生育率实现有效回升,生育政策需要一方面继续发扬人本主义精神、着重宣传教育和培养意识,另一方面保持一致性,并与其他公共政策联合发力。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老实人光棍是当前农村一种新型的光棍,这类光棍群体的出现是农村婚配实践变迁的产物。婚配实践包括婚配权力和婚配能力两个重要变量。在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婚配实践的主体发生变迁和分化。其中,婚配权力的主体逐渐从父代向子代转移,子代个体的婚配意志凸显,父代成为退居于后台的支持者;婚配能力的主体日益从家庭整体转向子代自身,子代的个体性禀赋在婚姻达成中愈益凸显,因而婚配实践呈现出个体本位的特征。当年轻人主导婚配权力之后,其个体性的情感偏好和交往能力直接影响了婚配对象的选择。那些太老实、不善于与女孩子交往的男性很容易成为婚姻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极可能面临打光棍的命运。可见,当前的婚姻市场竞争不再是局限于以父代为核心的家庭经济竞争,而是扩展为子代的个体性竞争,后者放大了个体性因素的婚姻市场分化效应,“老实人”群体沦为光棍的风险显著增加。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摘要:本研究系统介绍了网络记忆采样(Network Sampling with Memory, NSM)方法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其在加拿大华人移民调查中的具体应用。NSM方法通过动态扩展社交网络,成功解决了传统链式采样中的选择偏差问题,尤其在非法移民、低收入群体等隐性群体中展现了显著优势。本研究通过NSM方法,收集了大量来自隐性群体的样本数据,揭示了复杂的社交网络结构,并优化了抽样的代表性。尽管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如社交网络分化、受访者隐私保护及疫情影响,但通过适当调整,NSM方法依然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与高效性。本文不仅为移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支持,还展望了NSM方法在未来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潜力。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进入长寿时代后,农村老年人在其高龄阶段的生命历程中,会遭遇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伴随其机体衰退,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坠入巨大的生活风险之中。结合中国传统的老龄观,通过对“内卷化”这一概念的辨析和创造性转化,可以构建“长寿内卷化”的概念,以理解当前农村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状态。当高龄老年人的生命历程步入内卷点之后,其寿命虽然仍然在延长,但由于各种负性生命事件的发生和影响,生命质量却开始下滑,与理想状态相反的是,这段生命历程将持续进入病寿、苦寿、辱寿等单一存在或同时并存的生活风险状态;当这一曲线下滑至接近生命质量轴的交叉点时,它意味着高龄老年人生命主动或被动的终结。支撑从长寿内卷化到生活风险发生的机制是,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压力通过环状结构的新家庭结构形式向高龄老年人转移。秉持积极老龄观,加强政策干预,实现长寿去内卷化,是长寿时代所必需面对的重要议题。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的“长寿内卷化”,不仅对理解当前农村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具有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将来也同样适用于分析城市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状况。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低生育率已成为中国社会乃至全球发展的常态。如何精准捕捉生育政策与生育率的关系、促使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与生育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难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打破原有分析框架,运用政策科学视角,创新性地探讨生育政策的建构和行动逻辑,以寻求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方向。不同于其他公共政策,生育的“家务性”决定了在生育政策的建构中,需要寻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正确认识生育问题的“集体无理性”;而在生育政策的行动理路中,中国式科层结构及其制度运作的有效性决定了生育政策上传下达的一致性以及其他政策与生育政策的协同性。基于这样的建构和行动逻辑,要使生育率实现有效回升,生育政策需要一方面继续发扬人本主义精神、着重宣传教育和培养意识,另一方面保持一致性,并与其他公共政策联合发力。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社会,老龄群体从消费的边缘群体转变为参与消费的重要主体,构建老龄友好型消费环境的需求跃然而成,成为纾解老龄社会需求关切的一种价值观照。构建老龄友好型消费环境既是老龄人口红利转化为消费增长动力的行动投入,又是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实现路径。文章试析老龄友好型消费环境内涵,总结国外建设老龄友好消费环境的实践经验,提出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消费供给体系、完善消费触及渠道、强化消费权益保障、增强消费参与赋权五个方面,构建老龄友好型消费环境行动路径,力求形成与老龄友好型社会建设相契合的政策话语体系,凝聚学术共识。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生育政策放开后,家庭代内关系和代际关系对青年知识分子的生育意愿产生了影响。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育龄知识分子的调查数据显示,从代内关系看,夫妻在孩子照料和家庭劳动承担这两方面的责任分工同知识分子的二孩生育意愿并无直接相关。但性别作为一个中间因素,暗含着妻子将付出更多,有可能影响生育意愿。从代际关系看,父辈所提供的隔代育儿帮助显著影响知识分子的二孩生育意愿。知识分子的生育意愿大多同双方父母的生育期望保持一致,而来自男方或女方父母的影响略有不同。只有促进家庭分工均等化,完善生育子女的配套设施,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生育意愿,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8-28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此,本研究从文化友好、权利友好和福利友好三个方面总结提炼了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概念定义和内涵特征,并从现金支持、时间支持和系统支持三个维度考察了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的国际经验。最后,基于我国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面临的由家庭经济压力、女性就业歧视和“教育焦虑”传导的低生育意愿,从营造“家庭友好”和“性别平等”的人文舆论环境、构建“国家—社会—家庭”共同养育的制度框架、打造“政府—市场—社区”联动的社会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的政策路径。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城市规模是人口流动的结果和表现,城市规模分布是否合理,关键在于不同规模城市之间能否形成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这需要对城市规模的分布、变化进行准确度量,并探究背后的驱动因素。为此,运用中国29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六普与七普人口数据,检验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上的适用性,并比较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在2010至2020年的变化情况。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296个地级以上城市总体不满足Gibrat定律,而Zipf定律的适用度在提高,从十年间的对比来看,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城市间规模差距变大;从中国十九个城市群内城市规模分布的情况来看,十年间绝大多数城市群内城市集中度上升,城市间规模差距变大。第一档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体量突出,第二档城市群的规模体系较为平均,第三档城市群建设初见雏形。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5-25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代际支持是现阶段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在国家鼓励生育背景下,通过构建“能力-环境-意愿”框架,探讨民族地区脱贫家庭代际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民族地区脱贫家庭的代际支持有助于提高生育意愿,其中经济账起主要作用,情感账以经济账的作用为前提;第二,在经济账中,民族地区脱贫家庭的代际支持主要通过能力驱动机制影响生育意愿,即通过降低抚育成本、增加核心家庭收入和节约教育成本来提升生育意愿;第三,在情感账中,民族地区脱贫家庭的代际支持通过环境驱动机制影响生育意愿,即通过强化家庭导向为主的生育动机和塑造积极的生育态度来提升生育意愿。上述发现为代际支持提升生育意愿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16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承担巨大负荷,家庭已成为失能老人养老的重要场域,对于其家庭抗逆力的提升须重点关注。从现有研究来看,鲜有对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进行探索与分析。本研究以组态分析为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30个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路径进行分析,尝试为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提升提供干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失能老人高家庭抗逆力有效生成路径共有5条,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家庭组织系统驱动型、家庭信念系统驱动型、家庭关系系统驱动型和家庭组织-信念系统驱动型,而对于所有路径中组织资源都作为条件存在。对于失能老人家庭应该更关注多元情感与照护支持,构建失能老人家庭资源支持网络,以推动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保障失能老人家庭可持续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单位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第七次全国人口 普查结果显示,2020 年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首次跌破 3,家庭规模小型化已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人口特 征之一。 以我国 28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 2010—2020 年间家庭规模变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国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家庭规模与以人均 GDP 表征的城市经济水平存在同向变动关系,但这一关系在不同区域、不同人口增长速度的城市间具 有异质性;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家庭规模收缩通过抑制城市人口增长和加重城市养老负担两条路径阻 碍城市经济发展;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只有当家庭规模收缩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才逐 渐由“促进”转为“抑制”,且随着家庭规模的进一步收缩,这种抑制作用还会进一步增大。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2022 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标志着人口趋势发生改变:漫长的人口增长期结束和新 的人口负增长期开始。 这种人口负增长是内生性的,是由人口内在规律驱动的长期变动。 根据人口惯 性变动规律和人口长波变动形态,设定未来生育率变动的三种方案,即假设生育率将在 2050 年、2080 年、2100 年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对我国人口总量变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 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量 呈负增长趋势,并且具有“缓—急—缓”特征。 人口负增长过程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低生育率 和人口负增长并存期,持续时间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决定;第二阶段是惯性减少期,持续时间由人口年 龄结构决定。 低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的时间越晚,人口总量降幅越大,老龄化程度越深。 预测结果 还表明,随着生育率逐渐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趋于正常。 因此,面对我国人口 数量已经进入下降过程的现实,尽可能促使生育率早日回升到更替水平对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和人口结 构趋于正常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