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9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发展、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西方民主思想的批判反思构成了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础。关于人民民主地位功能、本质内涵、体系构建以及制度建设的思想是其主要内容。在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地位作用的认识、强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特征的把握、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等方面彰显重要时代价值。

  •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三重逻辑释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理论逻辑蕴含共产主义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人类谋幸福的价值追求,蕴含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历史逻辑遵循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实践变革和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反思.现实逻辑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坚持促进“五个文明”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从技术加速到云租金——如何思考当代技术封建主义思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2020 年以来,以雅尼斯·瓦鲁法基斯、塞德里克·杜朗、约迪·迪恩等人为代表的技术封建主义思潮,在当代西方左翼思想中取代了左翼加速主义的地位。 资本主义正在消亡,被一个政治上相对退步的形态所取代———技术封建主义。 技术封建主义在传统的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基础上,提出了资本的三重性这一概念,认为除了资本的具体形态之外,资本的占有还代表一种合法的剥削权力,以及在云资本下对用户行为的矫正和引导的权力。 但这些概念建立在瓦鲁法基斯等人对马克思的资本和利润概念的误读基础上,其所提出的利润和市场的消亡为技术封建主义的发展铺就了道路,但这实际上并不代表建立在剩余价值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亡;相反,技术封建主义顶多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资本主义亚形态,不构成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整体取代。

  • 全面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认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并强调“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关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重要论述,

  • 中国学术文化的自我主张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访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列宁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关于发展问题的探索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苏俄国内战争时期,针对发展问题,列宁进行了多方探索。针对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列宁持理智的、正确的态度,认为苏俄实现个体小农经济向集体生产的“共耕制”过渡,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苏俄处于向社会主义低级阶段过渡的“最初阶段”且这个阶段不可能很快结束;在苏俄,消灭工农之间的差别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面对繁杂且苦难的征粮工作时,他持理智的、温和的征集粮食的想法,即主张征粮工作者“以合乎人情的方式”接近农民并进行耐心的思想工作,便于从农民手中征购粮食;征粮工作队伍在农村征粮时要用工业品同贫苦农民交换粮食,尽量减少贫苦农民的经济损失;还必须对征粮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在严峻的、残酷的国内战争形势下,列宁也从未忽视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而是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地推进工作,即主张以新技术改造苏俄的农业,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和超越——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的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形式价值论是其在商品价值决定理论上的两大贡献。劳动价值论把一般无差别的社会劳动作为价值的决定因素,不仅超出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狭隘眼界,而且由于把劳动和财富生产过程作为分析的焦点,超出了传统经济学关注流通领域的弊病。收入形式价值论则不仅关联着商品的价值,而且关联着国民财富的来源,启发了后来的生产费用价值论,又被称为“斯密教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 年手稿)》中详细地批判了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的自相矛盾之处,并在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解决了斯密的矛盾,同时批判了收入形式价值论的矛盾和循环论证,并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收入的真正来源。马克思对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和超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

  • 北京林下经济塑造生态新优势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1

    摘要: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超大城市,发展林下经济既是满足国内外居民多元化体验消费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北京郊区高值农业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需要建构多级联动的规划体系、优化创新的政策体系、产销融合的智能体系、市场导向的品牌体系、完备的基础支撑体系五大体系,推动北京郊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1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丰富思想成果,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精华,是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提供了动力基础,新时代党领导的文化实践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奠定了现实基础。“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九个坚持”集中体现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七个着力”进一步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务目标和着力点。

  • 文化强国伟大乐章的三重奏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1

    摘要:文化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命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是建设文化强国伟大乐章的三重奏。文化自觉是大国的深厚底蕴,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文化自信是强国的华彩神韵,是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风采;文化自强是中国的内生魅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强不息与自我超越。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22 合作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化之间存在深刻且复杂的互动关系。现代化既离不开政党和政党制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贡献,又对政党和政党制度本身的提高与完善提出新的“时代之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需求,具有强大的动员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能用真实有效的民主来凝聚人心,调动人民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宏伟目标,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政治支撑。现代化进程中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经验启示:坚持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发挥的根本前提,和谐党际关系是新型政党制度健康运行的力量之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型政党制度生成发展的价值遵循,坚持与时俱进是新型政党制度丰富完善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要提升新型政党制度认同性,巩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支撑;增强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化,形成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推动新型政党制度机制化,筑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提高新型政党制度参与性,激发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党治理现代化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22 合作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现代国家成长内蕴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党治理现代化引领现代国家成长,是政党政治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基本逻辑。由政党民主体系和民主能力、政党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以及政党领导和政党执政、政党权威和政党权力等价值范畴构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基点,揭示的是通过提升政党政治自觉、增强政党内在能动、实现政党价值创造的政党文明演进机理。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政党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政党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质量。

  • 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历史逻辑与价值规定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22 合作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中既蕴含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又蕴含社会主义现代性的设想。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提供了实践空间。中国共产党通过辩证法的运用和历史理性的坚持,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初步建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社会主义现代性的价值规定,包括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上,坚持两者相统一基础上的价值理性优先;在个体主体与集体主体的关系上,坚持两者相统一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在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上,坚持劳动优先;在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上,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关于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正确理解,需要坚持民族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批判性与规范性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