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奈格里和哈特以后工业时代劳动范式从物质劳动向“非物质劳动”或“生命政治生产”的转换为由,对马克思基于物质生产的剥削理论提出质疑和批评。他们认为,一方面,资本剥削的对象不再是剩余价值,而是所谓的“共同性”;另一方面,受资本剥削的主体不再是工人阶级,而是所谓的“诸众”。就前一方面而言,他们虽然论述了在新兴的数字技术条件下资本剥削的新变化、新特点,但不仅混淆了原始积累中(对自然资源和公共财产)的“剥夺”和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而且混淆了本质层面商品(如城市建筑物)价值的一元决定和现象层面价格的多元决定。就后一方面而言,由于剥削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所以他们所论述的资本剥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新变化、新特点,并未形成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否定和解构;他们所罗列的所谓诸众的具体形象,都不过是对工人阶级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描述,因而并未形成对马克思工人阶级范畴的否定和解构。无论是“诸众”还是“共同性”,由于在内涵上模糊不清、在外延上过于宽泛,所以它们与其说是揭示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概念,毋宁说是流于现象性描述的日常用语。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主要包括“实践—文明” “历史—文明” “辩证—文明”“革命—文明”四重意蕴。依循“实践—历史—辩证—革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文明研究方法,阐明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演变根植于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以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流变及其社会形态的更替为线索,揭示出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把握历史与文明发展的辩证本性,在批判与扬弃资本主义文明中描绘共产主义文明的未来图景;又从历史与文明发展辩证本性的根源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出发,洞察资本主义文明向共产主义文明跃升的基本手段与组织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不仅具有超越此前西方文明理论的开创性意义,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根基,为新时代新征程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现实启示。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7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在政治经济学中,“需要”是一个基础性的范畴,它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成为绝对的核心,需要不仅失去了 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反而成为被资本操控和利用的对象。究其原因,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 有制的生产关系使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工人只能生存于劳资关系中,人的需要完全依赖于 资本。分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需要范畴能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经济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启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看到需要的 重要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应重赋需要的真实意义,并发展与满足更 为全面丰富而又能够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需要,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廉政文化研究》
摘要: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的本质、权力主体的异化和议行合一权力配置原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监察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的新形式,并在实践中实施了一系列监察举措:改组监察机构,强化监察机关权威性和独立性;明确监察任务,严肃行使监察权;优化监察队伍,提高监察能力;建立制度保障,提升监察效能。这对新时代我国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和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增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抓“关键少数”与“全面覆盖”相统一;加强监察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构建权力监督的群众路线运行机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理解和实践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认识工具,要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首先应当回答好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新质生产力从哪里来”“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只有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上形成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整体来加以把握,我们才能根据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持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与实践,以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人类劳动的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劳动作为人类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遵循生态本性和规律、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和生态福祉、关涉生态文明发展的劳动新形态。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劳动何以必行、何以释义、何以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必须从学理上深度回答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生态劳动是劳动形态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向、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指向、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必然路向;彰显出人和自然之间良性物质变换、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得益彰;指向劳动主体生态素养涵育、劳动资料生态化变革、劳动对象生态化使用、劳动系统生态化协同的发展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德国观念论坚持观念、思想、概念的独立性,诉诸概念辩证法揭示世界与历史的真相,把全部人类历史变成了纯粹的思想的历史,人被仅仅当作人类历史实现自身目的的外在工具。系统阐释“意识形态何以‘没有历史’”,构成马克思、恩格斯超越德国观念论最为重要的问题。具体而言,即在哲学层面阐明物质生产运行机制,基于全面生产视域进一步阐明意识、精神生产的被决定性;着眼于人类客观历史进程,基于历史事实揭示意识、精神生产何以受现实经济关系的制约;强调只有诉诸生产方式变革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意识形态自身“没有历史”的深层根源,论证了只有“在劳动发展史中”才能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生成的重要理论环节。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坚持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和基本经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好、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应当着重抓住的核心内容。新时代,习近平就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作出重要论述,科学指明了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时代指向与实践要求,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我们学习习近平的这一重要讲话,就要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彻落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体现在它的结构艺术,即《资本论》创作过程的整体性、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方法的整体性,这是马克思无比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以及他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使然;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资本论》中融为一体,作为“三大批判”存在,是“超学科”意义上的整体性,这是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的称谓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任务使然。为了彻底完成历史的任务,三者必须融为一体,要在三者的互释中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资本论》不仅集中展现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而且揭示了由其构成的“现实的历史”,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所以,《资本论》不仅是作为“一整块钢铁”的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而且是追求最严格的科学性的学术著作,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结合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政权和长期执政、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列宁通过批判错误思潮、指导清党运动、推进反腐败斗争、对党内错误方针政策进行纠偏,展现了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内在特质。在列宁逝世 100 周年之际,重温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探索,对于在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费尔巴哈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可绕过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正确认识费尔巴哈的历史功绩,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澄清对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低估、错估和轻视等错误认识,是考量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逻辑前提;遵循马克思的费尔巴哈三个“伟大功绩”,探究费尔巴哈的哲学史贡献,是考量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主要路径;挖掘费尔巴哈“中间环节”作用的要义,求索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主要影响,是考量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重要旨趣。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表现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性的深化与拓展体现出人民性,人民性作为条件蕴含在阶级解放的要求中,这是两者统一性关系的生成机制。无产阶级具有独属于自己的阶级特征、革命表现和组织形态,这些方面作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基础,使马克思主义体现出阶级性的一面。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无产阶级解放内在地蕴含着“消灭一切阶级”的人类解放指向,由此体现出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解放的真实的人民性。马克思通过对政治解放、经济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等递进上升进程的阐述,彻底而完整地揭示出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这就在人类观念史上第一次使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人民形态获得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联合体”设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反思,又是对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继承。他们对“自由人联合体”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自由人联合体”的本质含义在于,它是“真正的共同体”,是由个人构成的共同体,是共产主义社会总体特征的形象表达。人的发展阶段性决定了“自由人联合体”具有现实性。明确“自由人联合体”的本质含义及其现实性的当代启示在于:“自由人联合体”应当代表每一个成员的利益和价值;应当辩证对待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旨归。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将情感变为资本积累重要手段的资本主义新形态,情感资本主义是情感社会学兴盛、社会经济结构大变革和数字社会交往普遍化、社会关系商品化相耦合的产物,主要表征为情感的市场化、政治化、预设化和层级化。消费主义逻辑和情感的交织,使情感被资本逻辑所围猎、绑架和操控,促成了资本积累实现形式的持续性创新、政治统治方式的有序化转型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具象化渗透。情感资本主义以消费主义逻辑粉饰资产阶级利益的伪普遍性,以情感统治的“后真相”性掩盖资产阶级统治的伪合法性,以情感劳动异化遮蔽资产阶级命运的伪永恒性,以情感拜物教掩饰颠倒的现实经济基础,以情感公众消解革命阶级的主体性,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蛊惑性、虚假性和欺骗性特征和鲜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加以分析、揭露和批判。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改变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而且重塑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方式,引发了生活结构和生活行为的数字化革命。日常生活数字化革命正在以机器具身的智能器官、智能机器的主体凸显、人机融合的数字景观、人机交互的生存图景展开当代资本主义的哲学叙事。在人—机—物不断深度融合的当代资本主义加速时空中,智能机器架构了全新的数字化感性世界,以去物化和抽象化的样态呈现出新型的物化现象和异化关系,将流动的数字化存在完美浸入资本主义无限的增殖逻辑之中。由此,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数字化革命不是历史的颠覆性断裂,而是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式不断巩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从而引发了日常生活资本化,将资本增殖逻辑推进至数字生命活动,催生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生命现代性”效应。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组重要关系,为我们当下全面、系统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发展逻辑和实践导向提供了理论基础。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是生产和消费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反映了消费对生产更高层次的促进作用。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实现新时代我国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的适配与良性互动,使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提供了重要指引。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扩大新型消费统筹起来,发挥新型消费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列宁《哲学笔记》中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集中反映了其对一些哲学问题特别是辩证法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其哲学思想的“实验室”。其中“两版序言”的摘录主要反映了列宁对哲学形而上学的重建与改造、辩证方法的确立与拯救、思维形式与语言的联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对待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关系、怎样“颠倒”“倒转”“拯救”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等问题的深入探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问题特别是列宁备注和评析的重读和再释,有助于进一步开掘其深层意蕴并彰显其时代价值。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马克思资本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深刻体现在《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章关于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的考察中。马克思关于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和商品拜物教的历史考察,阐明了经济的社会形态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历史性区别;揭示了人们的劳动的社会关系采取物的关系的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和基本特征;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看成永恒的自然形式和自然秩序的非历史观念和阶级本质;展望并绘制了社会形态从人的物化的商品形式向人的自由联合的社会形式演变的历史趋势。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1
摘要:1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运用了分析—综合法,形成事实—概念的文本逻辑,表明异化劳动的概念并不先验地、分析性地包含私有财产的概念。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具有“(认识)理由—结果”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包含“异化劳动事实→异化劳动概念+‘资本家’→私有财产概念”的分析—综合过程。通过马克思的这种方法论,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在此文本中为自己制定的理论任务及性质,证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的推论不是循环论证,并从多个方面澄清学界认为此推论是循环论证的质疑。以此为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思想层次和哲学观点,以及马克思分析—综合法的科学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