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教育学
  • 农村初中生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分类: 教育学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为探讨农村初中生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资本与孤独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歧视知觉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量表和初中生学校适应量表对1097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生歧视知觉能显著负向预测学校适应:(2)积极心理资本与孤独感在农村初中生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同时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显著;(3)农村初中生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关系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不同性别及是否留守初中生群体间差异不显著。

  • 数字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范式创新研究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7-01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引领数学教育转型,需要基于数字教育背景重塑数学教学范式。在分析数字教育优势和反思已有数学教学范式缺陷的基础上,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层面对数学教学范式进行创新研究:本体论上,数学教学是基于数字技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嫁接过程;认识论上,数学教学应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数字技术为抓手、以专业教师为引导、以文化传承为纽带、以社会效应为支撑的“四位一体”教学布局;方法论上,数学教学应以学定教,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基于学科特点和境脉因素选择合适的数字技术辅助教学,营造“数字赋能、共振共生”的课堂生态,走向无模式化。

  • 我国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为明晰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状况,并为未来教师政策制定提供实 证依据,本研究借鉴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1998—2020年间采用SCL⁃90量表测量我国教 师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偏执和敌对问题的研究进行元分析。 结果发现:①1998— 2020 年,整体上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缓慢上升特点,其中强迫问题一直以来较 为严重,躯体化问题波动幅度较大。 ②女性、幼儿与中学、大学学段以及东部、东北部地 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恶化较为明显。 ③招生人数、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自然增长 率和科技成果登记数等宏观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影响。 ④预测我国教师 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延续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未来构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监 测体系是必然选择,控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风险因素是关键保障,杜绝教师心理健康问 题的恶化趋势是核心行动。

  •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近二十年,随着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学教师工作各方面发生了变化, 对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影响。 为探索中学教师近二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影响因素 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采取横断历史研究方法,纳入1998—2020 年的100 项研究(n= 30729)进行元分析,所有研究均使用SCL⁃90量表,报告了中学教师焦虑、抑郁、躯体化、 强迫、偏执和敌对问题六个心理健康问题指标。 结果发现:①1998—2020年,中学教师心 理健康问题整体呈上升趋势;②初中教师、班主任教师和乡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 重,且随年份恶化;③居民消费水平、学校数量、教师数量正向预测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 题;④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平稳波动。 总之,改善中学教师心理 健康状况,应该把握趋势,拖住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恶化的脚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 层次入手,整体提升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重点突破,关注问题严重的困境教师群体, 降低其心理健康问题水平。

  • 走向整全审美生命:当代学校美育的人学探寻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当前学校美育实践存在着“人学空场”现象,表现为美育目的知识技能化、教 学过程主体性弱化和育人功能狭隘化。 在人学立场上,学校美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 点,通过审美活动确证人的本质,在审美关系中彰显人的主体性,最终使人在感性发展中 走向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美育应回归以美育人本位,重塑立德树人的审美向度;突破校 内场域边界,实现全域覆盖的审美浸润;加强主体审美互动,构建师生共生的美育课堂; 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唤醒整全发展的审美生命。

  • 教育元宇宙的伦理隐忧及其消解之策——基于伯格曼的技术哲学视角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教育元宇宙是元宇宙技术与教育相互建构下的创新性成果,也是未来网络教 育发展的新形态,它突破了时空边界与物理条件的限制,开拓了超越现实的教育情境,让学 生的多样化发展成为可能。 然而教育元宇宙也隐藏着伦理风险,主要体现在师生虚拟主体 性的膨胀、教师角色的边缘化以及学生真实生命体验的遮蔽,从伯格曼的技术哲学角度来 看,教育元宇宙处于“装置”的范式之下,它会否定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在场参与性,将 教育异化为学习消费,使教育目的与手段分离。 但人在“装置”面前并非无能为力,通过对 现实中身体主体的关照,以“聚焦物”连接人与教育情境,并鼓励师生对教育实践的“在场 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教育元宇宙的伦理风险,实现教育的价值追求。

  • “亲职化”的概念、成因和后果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亲职化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研究范畴的术语,它代指了在家庭关系中未 成年子女承担成人的责任并与父母角色互换的一种现象。 亲职化根据功能分为两种类 型,即工具性亲职化和情感性亲职化。 造成亲职化的成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的特点与关系问题,以及社会环境与文化因素。 虽然亲职化对子女生活技能及人际 交往能力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是日常经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照料工作可能会使 孩子过早地耗尽资源并产生许多严重的消极后果。 应让亲子关系回归正确的轨道、各司 其职,才能保障父母与子女双方相互滋养、亲子关系融洽。

  • 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发展 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学生减负之后的“加法”问题初探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本研究利用社会情感技能调查(SESS, 2018—2020)中国苏州的调查数据, 基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大五人格模型”,综合分析中国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状 况,探讨其与家长教养方式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在内的前因变量以及学生人际安全感、学 校适应和校园霸凌等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第一,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现 状具有显著的年段差异和性别差异;第二,学生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均不同程度地预测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第三,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能够显著预测学生自评的人 际安全感和学校适应,并与学生校园霸凌经历呈显著负相关。 据此,本研究从理性看待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水平的个体差异、积极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多元主体、充分 重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三个方面,讨论相关研究结果,提出青少年社会 情感能力培养工作的具体建议,也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之后的“加法”问题提供 初步思路。

  • 跨学科博士生专业认同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探究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以非跨学科博士生为参照,对跨学科博士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 行探究。 研究表明,与非跨学科博士生相比,跨学科博士生的专业认同度相对较低,且在 导师指导风格、会议汇报与科研成果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跨学科博士生除受自身专 业基础及内部读博动机等共同因素的显著影响外,还受课程体系、家庭支持、会议汇报、 发表两篇以上科研成果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对此,高校应在选拔环节加强对跨学科博士 生专业基础、内部读博动机等因素的考察,在培养环节为跨学科博士生营造良好的支持 性成长环境,同时跨学科博士生在遇到困难时应学会主动寻求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帮助。

  • 现代大学书院“熵增”困境下“熵减”路径探赜 ——以新儒家学者复兴书院经验为镜鉴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现代大学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 这一新型模式 在初步探索阶段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形式化发展、内核精神迷失、发展定位模 糊等现实问题,疑似陷入“熵增”发展困境。 以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钱穆为代表的新 儒家学者从我国近代文化危机出发,以复兴书院为教育手段,高扬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通 过哲学思考勠力于现代大学书院建设。 研究通过考察其复兴书院的宝贵经验,从本体论 维度塑就内核精神,从文化论维度建设文化氛围,从制度论维度推动顶层制度设计,从知 识论维度完善教育内容,从方法论维度构建学问之道,为现代大学书院“熵减”发展理路 提供镜鉴之思,力促实现传统文化传扬、书院育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等目标。

  • 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演进与调适——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视角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为了深入理解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推动新的发展需求 实现,需要首先梳理从精英化到普及化发展过程中的质量诉求演进逻辑;然后在必然取 向中审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挑战,才能清晰感知时代发展脉搏,深刻 理解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面对多样化学习需求、学习者为中心的方式转变 和价值增值等方面的现实挑战。 基于演进逻辑与现实挑战,应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调 整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方向与内容,优化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创 新高校教学实践与方法,构建和时代与社会同向的知识生产模式与学习共同体,促进高 等教育以人性化、未来化、终身化为导向发展,满足国家和每一个体获得高质量发展的个 性化学习诉求,在人与人、人与环境共同体建构中实现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完 整之人的养成。

  • 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行业特色大学的价值观形成与发展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大学作为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殿堂,承载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推动科技 进步的重要使命。 立足中国大地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建立自主可控的学科体系、学术体 系、话语体系和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文化自信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其核心就是树 立和贯彻特色鲜明的价值观。 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一种类型特殊的高教机构是高等教 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具备特定行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国 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创新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方面 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 力支持。 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独特的价值观体系不 仅反映了大学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更体现了大学的独特追求和使命。 在价值 观形成过程中,受到行业背景与大学定位、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社会需求与大学使命的 综合影响。 同时行业特色型大学价值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代的变迁、 行业的发展以及大学自身的成长而不断演变和深化。

  • 高校二级院系评价中的现实矛盾与治理路径——基于合法性的视角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高校二级院系评价是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符合外部制度环境的合法性要求,另一方面应符合 内部技术环境与组织成员的期待。 内部合法性的失衡会导致制度设计与实践效果存在一 定的偏差,并体现为评价主体与客体之间、量化评价与综合评价之间、资源配置与目标绩效 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治理应统一价值共识,构建多元协商的评价机制;明确院系为本,探索 实施融合评价方法;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目标绩效与院系发展的动态平衡。 通过重构二级 院系评价的内部合法性,提高院系层面的认同度,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 结果第一重要? 高校学科评估价值取向的深层反思——兼论学科评估的模式创新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高校学科评估对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及学科团队等建设主体对现行学科评估持有的“结果第一重要”价值取向,导致学科发展出现生态失衡和同质化等负面效应。 产生问题的表层原因是建设主体站在了功利目的一边,深层原因是数数和排名等计量操作模式所致。 认清学科评估不存在固定标准和绝对结果的本质特征,揭示学科评估的主要职能在于促进高校学科生态系统和成果发现机制的建设。提出构建以发挥建设主体自组织功能为主的新型评估模式的设想,真正实现“以评促建”的评估目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嬗变与话语特点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的探索和规 律性认识,它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基础,经历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 育话语,具有政治性、权力性和权威性;反映了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具有群 众本位、实践本位和伦理本位的价值取向。

  • 教师尊严的境遇与提升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13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教师的尊严是基于人的普遍性尊严之上的职业尊严,属于人的社会性尊严,不是不可剥离的教师属 性。教师的尊严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超越历史的“教师的尊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 发展,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得以不断健全和完善,为教师的尊严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新时代,教师的尊严是一种时机成熟的理念,教师尊严的实现水平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也 是我国社会文明水平的标识。

  • 教育强国视野中的教研员发展——兼评《教研员专业生活研究》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摘要: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在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研员是教研活动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涉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及其研究是生活化活动,教研员的专业生活状态影响着他对教学的理解和教学指导水平,深入研究教研员的专业生活是揭示教研员工作内涵、探讨教研员专业发展方向的重要路径。时间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保障,空间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条件,关系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机制,以此为框架是讨论教研员专业生活的理想逻辑。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他必须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接纳才能对教学产生影响,他要能够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构建出学术共同体,组织大家为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努力;教研员自身的行动是高质量专业生活的最重要内驱力。教研员要有坚定的教学信念、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精深的专业知识、强大的反思和专业指导能力,它们构成教研员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

  • 俄罗斯高校海外分校在中亚地区何以可持续发展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5-22 合作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积极推动高校海外分校发展。俄罗斯高校在中亚地区的海外分校数量较多,运营情况整体良好。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资源供需关系稳定,在该地区的俄罗斯高校海外分校不仅获得了俄罗斯和所在国政府的共同支持,而且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和管理制度体系,在跨国办学和管理中实现了全球整合与当地响应的动态平衡。中亚地区俄罗斯高校海外分校的发展经验表明,海外分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家支持和政府间合作,而且需要准确把握当地需求,融入当地社会,才能实现海外分校的可持续发展。

  • 美国对中亚五国教育外交的政策演进、行动路径与推进机制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5-22 合作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摘要:中亚五国位于亚欧大陆结合部,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美国为实现国际影响力及维护自身利益,自20世纪90年代中亚五国独立后,将中亚作为对外战略的重要对象。教育外交是美国对中亚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冷战结束后,美国加强对中亚国家的教育外交行动,经历起步展开阶段、调整加强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和变局调整阶段,以期运用“促进民主”的对外政策,使中亚政治转型向“美式”发展。在教育外交行动中,美国主要采取创办海外分校、设立资助项目、开放教育资源、培训在职教师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等方式,推动与中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在此过程中形成以战略规划为引领、项目合作为载体、资金扶持为保障、语言推广为纽带和质量评估为反馈的教育外交推进机制。

  • 南非高等教育课程去殖民化:理念与实践探索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5-22 合作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摘要:课程去殖民化是南非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其深层动因是殖民化遗毒体现的种族与文化偏见及其导致的本土知识边缘化和土著学生身份认同困扰。在理念上,课程去殖民化不仅要消解“殖民”符号,深刻反思课程体系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同时要再造“本土”符号,加强课程的人性化、民主化、非洲化和多元化。南非高等教育课程去殖民化从课程的保障机制、目标、设置、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程去殖民化的理念认同、组织制度创新以及路径拓展,也使高校黑人学生的比例有所提升。课程去殖民化进程仍面临一系列问题:许多高校教师对课程去殖民化理念认知模糊或知行脱节甚至完全抗拒;大学生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感淡薄,本土语言仍被边缘化;政策执行机制缺失,等等。南非高等教育课程去殖民化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