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作品是对“世界”的诠释,展览是对“世界”的抵达,两者内外有别,各有使命。本文通过对几个展览案例的自述,解析如何因地制宜,巧立展题,借用博物馆的固有资源,让作品在公共空间中获取整体性的开放意义,其实践过程也引入文学、戏剧、建筑、园林等其他机制拟化“视觉艺术”,使得展览在“时间”序列中扩大“空间”维度的想象力,并以故事性的叙事形态,更好取得观众对展览内容的感知,从而使作品达到“增殖”的效应。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本文以第八届横滨三年展为例,通过分析展览的问题意识、展览主旨的内涵、展览章节的构思、展览叙事的建构和展览语言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呈现笔者对于展览创作的思考与实践。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展览的主体建设不仅贯穿着整个中西展览史,并且,其“主体性”始终处于动态、流变的状态。对于17 世纪法国的沙龙展来说,展览制度的设计与建设是关键。进入现代艺术阶段,现代主义的叙事成为核心的任务。与此同时,画廊制度与美术馆制度影响着展览的意义生产。后现代主义时期,展览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剧场化、空间的转向都对既定的展览制度提出了挑战。今天,伴随着新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展览如何完成主体性的建构,如何实现自身的意义生产,以及带给观众更好的审美体验等,都成为艺术界关注的话题。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现代美术馆展览中主体性建构的重要性及其与社会互动的融合。通过对今年举办的广州设计三年展“有温度的存在”进行分析,揭示了展览如何通过策展理念、展品选择、空间设计和文本解说等方面来传达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文章着重讨论了观众互动在促进展览主题共鸣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展览如何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语境中与观众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实现艺术与公众之间的深层次沟通。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中国美术展览的形态已经进入了综合场域的时代。随着作品本身、场馆空间和展陈中各类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展览为核心展开的场域建构及传播方式的变化则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在多年的策展实践中,致力于从观众体验出发建构唤起情绪共鸣的整体氛围,并借鉴传播学等跨学科的经验,整合戏剧、音乐、舞蹈、建筑等领域的多种艺术形式,试图摸索出一套综合、实用的展览工作方法。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系及建筑史系高名潞教授在访谈中回顾了过去四十年的当代艺术策展经历和理论建构,探讨了展览策划与理论研究的关系、展陈空间对作品的影响、展览主体性的转移等问题。在艺术家的创作大多从个体出发、艺术批评较为沉寂的今天,依然有必要通过策展和理论的紧密结合发现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创新点,并有意识地建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公共空间的拓展,公共艺术与商业空间的关系相互融会、彼此促进。本文以“梦游天地”城市公共艺术季为例,探析公共艺术美学价值体现,帮助商业空间提高品质、增强品牌形象、增进文化交流和创造更多商业机会。本文基于广博的视角,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以对公共艺术的共同审美体验为桥梁,持续探索二、三线城市公共艺术赋能商业空间的价值,助力于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商业空间的艺术与经济价值。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5
摘要:出于文化工业批判的延伸及音乐好恶的取向支配,阿多诺将流行音乐打上同质化烙印,认为听众深陷欺骗,迷醉于资本权威与文化工业精心合谋的虚假幻梦,愚蠢地为同质化文化生产欢呼。这种逻辑虽具有启示作用却仍有偏颇之处,审美介入与精英主义立场使他忽略流行音乐多元性,贬低大众对文化工业的抵抗潜能,也未能洞察数字媒介时代听众的新需求,因此需要对阿多诺的流行音乐批判加以辩证思考。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德国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兴表演形式和特点总结为“后戏剧剧场”的概念。作为后戏剧剧场表演在观念艺术潮流中的重要尝试,行为艺术正是这种表演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随着二战的结束,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在20世纪后半叶以美国为中心展开,此次浪潮也催生出了一批美国女性行为艺术家,本文以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的美国女性行为表演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为例,研究后戏剧剧场时代下,行为表演艺术中的女性力量。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艺术自诞生伊始即与社会密切相关,肩负着政治、宗教、道德等社会职能,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严格地讲,艺术介入社会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只不过理论较之实践发展得更为迟缓。二战后,介入文学逐渐兴起,经由萨特的理论总结走向了巅峰。萨特认为,文学应当介入社会、服务社会,并参与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建构之中。这一观点遭到了加缪、巴塔耶、阿多诺、罗兰窑巴特等众多理论家的批判。其中,阿多诺以康德、黑格尔关于艺术自律、他律的论述为契机,认为萨特的“介入文学”观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与极端政治倾向,很容易被文化工业所利用。在阿多诺看来,如果艺术一定要介入社会,必然是以自律性为前提,通过艺术作品的审美形式表现出社会的客观意义与政治潜能。唯有如此,艺术对社会的介入才能够彰显出艺术所具有的真理性与批判性,并获得美学上的合理性。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当代艺术的创作无论以何种方式,客观分析或者主观再现,直白地批判或隐晦地暗示,都是艺术家对社会场域的回应,一系列的焦虑、揭示、思考、讨论等等共同构成了当代艺术介入社会的多元价值。“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重庆当代美术馆巡展)”面对世界格局、社会发展的当下,提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把现在孤立的、断裂的、碎片化的世界以链接的方式将其关联性的因素进行重新联结与建构,重新构成一个可视的总体性世界。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分类: 艺术学 >> 设计艺术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中国艺术乡建经历着重拾主体性、艺术介入的内容、形式、目的和方法的反思,从乡村美容师到乡村社会、文化、经济、生态复兴的推动者,艺术以其参与性和创造性,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联,系统性回应乡村振兴五大任务要求。设计作为建构现实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每一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面前 , 凭借其整合技术、服务民生的重要学科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 必须担当起应有的使命。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乡村问题的前提。设计介入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在尊重乡村共同体的主体地位和共同诉求下,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促进者(政府、资本和市场组织)协同创新,整合在地优势资源禀赋,创建差异化、高价值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技术生活在今天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反过来塑造着我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这样的现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的,无法逃避。我们必须要重新去想象技术,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到对技术生活的改造中。而我们对技术生活的重新想象,受制于我们的对它的依赖。许多行动者便把目光投向了艺术实践,这不无道理。因为当代艺术对系统的扰乱与篡改,早已成为其内在逻辑的一部分,这提供了对技术现实改造的各种可能性。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实验艺术的学科体制下,生态艺术在努力拓展疆界以建构新的艺术方向,这对当下的艺术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本文从生态主题表达、生态原则内化、生态媒介转换、艺术体制与观念拓展几个方面,强调生态艺术作为新的艺术形态如何实现生态主题向生态媒介的转换同时厘清生态艺术概念,推动生态艺术的本体性建构。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近年来,中国社会从民间到官方开始重视生态问题,生态的话题成为多方参与和博弈的话语场域。艺术如何介入其中?这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2020 重庆生态艺术季”提供了一次生态艺术的行动实践。话题的针对性是生态艺术观念中更为强调的部分,作品不重结果而强调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将想和做联动。行动是构建话语和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生态艺术已经介入到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多个维度,跨越艺术与社会性研究以及生态保护工程的界限而成为一种当代的生态性社会实践与行动,呈现出空间问题的复杂性。文章从自然空间的生态修复与改造、社会空间生产的生态性维度、精神空间的生态性特征三个方面,阐述生态艺术与自然空间、社会空间与精神文化空间的复杂关联和交织。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区块链时代,人们开始使用去中心化计算机网络来认证和授权NFT交易,数字加密艺术随之诞生。而新的交互模式亦借助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而被应用在艺术创作中,其中包括去中心自治组织(DAO)、用户生成内容(UGC)以及众包(Crowd-sourcing)等。加密艺术与交互性的有效融合,使当代艺术获得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表现力。本文通过讨论交互式加密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尝试发掘其主要特征——动态生成、合作博弈和熵,并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主题性美术作品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代表了一个国家美术创作的定位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因其具有鲜明的图像符号,所以更能对时代的文化状况进行直接地反映。高校作为美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我国美术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中国院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从而探讨主题性美术创作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应用数字技术推出了线上毕业展。现有的技术与媒介不仅为线上展览提供了硬件支持,也构成了宏观的媒介环境,需要线上展览按照需求适应其中。本文以中央美术学院2020、2021和2022年三届线上毕业展为例,考察三届线上展览具体实践中的亮点与问题所在,分析现有数字媒介环境的特性,结合学生毕业展作为学习成果展示平台的特殊性质,讨论了线上展览应用于学生毕业展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是对“寻找桃花源:艺术的社会创新”展览个案的研究。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实验性项目工作室教学面临着与常规知识技能性教学体系较大的差异,本文提出把展览作为项目工作室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并贯穿于教学讨论、创作转换和成果呈现的全环节中,以交叉的视角、多元的观念、开放的平台来支撑教学的前沿性和实验性。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展览的背景和跨专业探索的项目工作室教学进行介绍;其次呈现对艺术介入精神康复为主题展开的教学组织和策展过程的思考,并阐释展览作品的线索和内容;然后论述这一策展实践对于实验性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以展览作为实验性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可以成为多学科实验性工作室教学的一种尝试,为搭建“新文科”背景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课程体系提供了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