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30
摘要:强国建设,教育何为?从参与文明建构层面解读教育,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的语境出场到“教育的文明”的具体生成,是在文明想象和文明实践中勾画教育强国为何、如何、何为的一种思想跃升,描绘着新形势下的文明图谱,体现着运用文明观念对文明征程的引领与深化。以教育的融创性奠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以教育的人民立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教育的道德力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教育的现代性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以教育的日常性深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教育在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契合中逐步拓展着新的意义空间。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30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的教育公平理念及其实践策略显著地推动了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集中体现在教育优先的策略调整、教育公平标尺的重塑、教育发展的人民立场、教育普及与受教育权保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教育质量观等方面。沿着邓小平规划的教育现代化蓝图,国家教育公平策略经历了深刻演变。新时代,习近平的教育公平策略延续强化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明确了教育公平对于社会公平的基础地位,创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公平理念,确立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向,拓展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的教育目标,并细化了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的调控手段。未来,中国的教育公平策略应继续强化与教育现代化的互动演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党的坚定领导下,深植中国本土实际,不断推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为指引的教育改革创新。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30
摘要:摘要: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师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手册,是引领师德建设的时代坐标。厘清教育家精神在师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探寻教育家精神促进师德建设的具体途径。当前师德建设在理想状态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以下矛盾:在教育理想方面,教师心有“大我”与囿于“三尺讲台”间“小我”的“纠结”,理想逐渐迷失在日常的琐碎之间;在教育情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示范”与单纯“口头传授”间的“差距”,教育情怀在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情感,情感应当在行为之中显现;在教育智慧方面,教师关注学生心智能力发展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间的“偏颇”,教学的关注重心发生偏移;在教育行动方面,教师引导学生爱真理、追求真理与现实课堂注重传授“考试技能”间的偏离,教学行动朝向应付考试的技巧、技能。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德建设,教师应心有“大我”,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跳出事务性工作带来的思考惯性。教师要以我所爱教我所爱,给学生做好爱真理、爱他人、爱祖国的榜样示范。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超越考试分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躬耕不辍、行路不止,在追求真理道路上不断求实创新。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9
摘要:面对人口格局的持续变化在人口结构比例、流动趋势与高质量发展的三方面影响。教育资源配置要以人口变化格局为前提,以满足教育资源与受教育者条件匹配、追求教育资源配置预期收益最佳与观照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补偿的公平、效率、稳定为需求导向;遵循学龄人口的结构态势的逻辑起点、学龄人口的流动趋势的逻辑过程、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旨归;未来,须参照党和国家战略需求与学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提前布局教育资源配置、灵活把控学龄人口流动的方向态势与实际难题,动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针对各级各类学校与主体自由发展的不同教育需求,健全教育资源精准配置机制、发挥县域统筹的功能定位,构建教育资源配置管理与协同保障体系。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10-27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教育领域,教育家精神鲜明地展现在教师的道德风范、专业造诣及教育理念的创新与践行之中。作为教师职业的灵魂,教育家精神是教师专业素养探究的基石。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是一个综合框架的要素整合,包括课程拓展能力、个人道德素养和个人专业能力。教育家精神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深度融合,深刻彰显了教师内在品质的卓越精髓,并确立了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所追求的崇高目标。在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策略中,我们需从多个维度入手,包括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强化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在教师入职培训中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学习与实践,以及在持续的专业发展中构建教育家精神的激励机制。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实现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不断精进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育家精神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和谐共生与相互促进。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梳理了“村改居”政策与教育代际流动性变化的特征事实,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政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村改居”政策冲击提高了子代教育向上流动性,改善了改制村居的教育代际流动性水平。 鉴于不同学历程度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以及认知型社会资本积累对家庭财富的弹性差异,“村改居”政策的家庭财富冲击引致异质性教育深化效应,使得低学历家庭子代获得更大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改善,这对于摆脱教育代际黏性引致的贫困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3
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在新人口形势下教师资源需要根据学 龄人口变化进行统筹优化,而省域则是统筹配置的重要层级。因此,本研究使 用 PADIS-INT 软件预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常驻人口变动情况及 2015 年 以来福建省基础教育在校生规模现状对 2024-2035 年期间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 在校生数和专任教师数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福建省基础教育的学龄人口发 展到 2024 年到达高峰期后,从 2025 年开始逐年下降,2027 年后下降速度逐渐 加快,且学龄人口的数量在各学段呈现出阶梯传导的特征,省域内的教师数量 需求与学龄人口变化步调一致,且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平移排浪式的趋势。两 者的高峰递进的叠加要求“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教师资源配置应因地时制宜, 做好省域义务教育各学段的师资阶段性统筹工作,并做好学校的预先布局和调 整,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等有益尝试。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3
摘要:中学地理课程是培养国民国土意识、增强乡土观点的基础性学科,而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延伸。本文将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以来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总库发表的502篇与地理校本课程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20多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研究表明:目前地理校本课程的研究受到了一定重视,且研究的主题涉及乡土地理、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论认识不到位、支撑不足,以及项目式、跨学科相关研究不足等问题。中学地理课程是培养国民国土意识、增强乡土观点的基础性学科,而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延伸。本文将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以来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总库发表的502篇与地理校本课程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20多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研究表明:目前地理校本课程的研究受到了一定重视,且研究的主题涉及乡土地理、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论认识不到位、支撑不足,以及项目式、跨学科相关研究不足等问题。中学地理课程是培养国民国土意识、增强乡土观点的基础性学科,而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延伸。本文将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以来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总库发表的502篇与地理校本课程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20多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研究表明:目前地理校本课程的研究受到了一定重视,且研究的主题涉及乡土地理、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论认识不到位、支撑不足,以及项目式、跨学科相关研究不足等问题。中学地理课程是培养国民国土意识、增强乡土观点的基础性学科,而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延伸。本文将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以来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总库发表的502篇与地理校本课程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20多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研究表明:目前地理校本课程的研究受到了一定重视,且研究的主题涉及乡土地理、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论认识不到位、支撑不足,以及项目式、跨学科相关研究不足等问题。中学地理课程是培养国民国土意识、增强乡土观点的基础性学科,而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延伸。本文将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以来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总库发表的502篇与地理校本课程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20多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研究表明:目前地理校本课程的研究受到了一定重视,且研究的主题涉及乡土地理、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论认识不到位、支撑不足,以及项目式、跨学科相关研究不足等问题。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教育家型校长在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推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校长教育思想生成的角度,探讨推动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路径。校长教育思想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包括本体论、方法论和任务论三个部分,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校长教育思想生成通过唤醒主体自觉、拓宽理性视野、提升反思境界,切实成为推动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强劲动力。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构建校长教育思想的生成路径,从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南。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2023年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和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的三次重要讲话,主题一以贯之,内容前后相承,逻辑层层递进,对教育强国谋篇布局,构成具有典型意义的战略布局。这要求我们从战略角度出发,全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逻辑,深刻领会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以确保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在儒道构创无为领导范式的过程中,老子的《道德经》是更为重要的代表。无为领导与有为领导是互为相斥的两极,无为领导的意旨集中表现为对领导者的“有为”或“有为领导”的批判反思。无为领导是对领导者作为的研究,主要体现为对领导者的告诫、规劝、引导和倡导。老子赞赏无为领导的“自为功用”,并作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判断。今天开展无为领导研究,对深化教育领导研究和改进教育领导工作具有重要启迪,对厚实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的知识基础具有奠基性作用,也有利于扎牢教育政策与领导学建设的中国话语基础。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存在。教育的意义、价值、功能只有在关系中才能获得体现。教育关系的力量来自其自身的平衡与和谐。教育关系始终都在“关系场”中运动,关系的任何改变都会牵动其他关系的变迁。心因关系对于教育中的人格关系和人格化关系具有特别的实践意义。教育中的核心关系如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义利关系、道术关系、家校关系以及有着特殊“身份”的精神关系和治理关系直接决定教育的品质,它们因而成为教育关系平衡、调适和重构的主要内容和着力点。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因教育落后而出现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依然存在。根据现阶段国情,以教育供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切入点,构建应用系统耦合结构模型,分析教育供给、贫困代际传递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资源、教育供给能与农村经济集聚同步,对减缓贫困代际传递具有促进作用,且教育扶贫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为顺应教育供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系统良性互动,提出构建以教育促进农村人口素质和能力提升、教育扶贫配置资源的发展模式,建立激发子代的个人期望、激活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机制,健全农村人口教育培训、促进贫困家庭增产增收的减贫保障机制。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摘要:“教育家精神”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是在中国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和建构的,实质上体现为一种人格化的精神和教育文化现象。“教育家精神”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其背后蕴藏着具有相对稳定性或规律性的运作机理,具体表现在文化逻辑、人本逻辑和伦理逻辑等方面的底层逻辑。而在弘扬“教育家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课程为载体,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贯穿到教师教育全过程;以技术为依托,打造“教育家精神”数字化网络宣传学习平台;以制度为保障,发挥“教育家精神”在教师评价中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