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1-06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于激励包括亿万青年在内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年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数字时代推动了依托互联网平台兼职兼业的新兴青年群体的兴起。经历改革开放 4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社会流动加快,新的职业群体和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2016—2025年)》强调:“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新兴青年群体构成焕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研究发现,新兴青年群体勇于打破常规的轨迹,成为文化建构和价值观传播的重要力量。深入探究该群体的职业发展特征,洞察其面临的职场挑战及成长需求,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对于未来青年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人力资本积累是增加收入、推动消费升级、提升服务消费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影响,并分析研发资本存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中国城市创新力指数影响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提高服务消费水平和缩小服务消费差距提供政策设计依据。研究发现:第一,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提高服务消费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并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缩小效果最大且对其他区域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缩小的空间溢出效应最突出。第二,技术创新水平在人力资本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影响中具有间接机制作用,因而可以通过提高研发资本存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缩小差距。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服务消费差距,需要从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供需匹配能力、适度调节进口贸易占比、提升居民数字消费能力、提高研发资本存量占比等方面发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 (CFPS)中4558条农村女性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检验了家庭网络、社交网络这两种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会显著降低农村女性的抑郁程度,即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此外,互联网的使用会通过强化家庭网络和拓宽社交网络提高农村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女性在线观看视频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推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同时为农村女性提供互联网使用培训和正确引导,在党建引领的乡村格局下借助互联网构建紧密的社交网络,平衡互联网的推广与家庭网络的维系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农村女性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多任务处理已经成为员工工作场所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压力情境。本文基于调节焦点理论,探讨多任务处理对员工工作拖延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342份两阶段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1)多任务处理既能诱发员工的促进型调节焦点,又能诱发员工的防御型调节焦点;(2)促进型调节焦点和防御型调节焦点分别在多任务处理与工作拖延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多任务处理不仅通过增强员工促进型调节焦点进而减少工作拖延行为,还可能通过增强员工防御型调节焦点进而增加工作拖延行为;(3)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能够强化多任务处理对促进型调节焦点的正向作用,并且能够强化促进型调节焦点在多任务处理与工作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4)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能够削弱多任务处理对防御型调节焦点的正向作用,并且能够削弱防御型调节焦点在多任务处理与工作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为从理论上揭示多任务处理与员工工作拖延行为之间关系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多元任务现象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机器换人”背景下中国工业就业规模不断缩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担忧。本文基于职业流动视角,通过匹配中国劳动力调查数据和行业机器人应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行业机器人渗透水平每增加1%,将平均提高生产工人1. 2%的职业流动概率;结合垂直和水平流动考察生产工人职业变化,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了生产工人互补式流动而非替代式转移。以上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处理下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下,高学历、健康和男性生产工人的互补式流动更加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对技术性失业的担忧,在“机器换人”背景下促进生产工人职业互补式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在探析社会信用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08—2018 年中国285 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城市失信被执行人数据表征社会信用,并与用于刻画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新增企业注册信息相匹配,实证分析社会信用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用能够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不同度量指标、排除相关政策影响、考虑滞后效应、更换研究样本和剔除异常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用通过促进劳动力集聚、吸引风险投资以及降低交易成本三方面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用对中西部地区城市、一般等级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更强,其有利于提升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创业活跃度,但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城市的创业活跃度存在正向空间关联性,社会信用不仅能够激发城市的创业活力,还有利于提高相邻城市甚至地理距离更远关联城市的创业活跃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0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劳动的融合与城市化发展紧密相连。在探讨农民工如何通过数字劳动跨越数字鸿沟,并实现与城市化的协同演进中,首先界定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并分析了农民工在城市化中的多重角色,揭示了数字劳动对农民工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该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农民工的数字适应性及其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适应策略。研究发现,虽然农民工在数字技能和信息获取上存在不足,但数字劳动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民工数字劳动与城市化协同演进的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在中国性别就业差异逐渐扩大的背景下,探讨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能否为提高女性就业比例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提供新的动力,对实现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共享对外开放成果至关重要。基于1998~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从就业率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双重视角出发,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中国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其机制,并考察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能够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以独资方式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来自欧美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更有助于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同时,外资进入对女性就业的积极作用在私营内资企业、高性别平等化地区、东部地区以及第三产业中影响更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增加市场竞争程度和促进技术进步是外资进入能够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渠道。从调节效应上看,过快的外资进入速度减缓了外资进入对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积极影响。因此,应通过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合理把控外资进入速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外资进入对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促进女性共享对外开放成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近年来, 中国劳动者的教育错配情况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2020 年数据, 构建固定效应模型, 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教育错配的影响, 并对上述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对不同群体的异质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 (1) 互联网使用可以减少劳动者的教育错配; (2) 互联网使用有助于信息获取及社会资本增加, 由此减少劳动者的教育错配;(3) 互联网使用对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现象均有缓解作用, 且更有利于减少包括女性、低社会经济地位和农村劳动者在内的特定群体的教育错配情况。这体现了互联网使用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提升就业公平层面的积极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重塑城市创新形态,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利用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规模与结构的二维视角考察智慧城市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上能够扩大就业规模,优化技能层面就业结构,且规模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呈现出先量变后质变的边际递增趋势;(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技术创新补偿效应、网络基础设施配置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推动劳动力就业量质齐升;(3)在科教资源丰裕、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劳动力市场扭曲严重的地区以及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就业促进作用尤为明显;(4)智慧城市建设的就业规模效应通过行业间溢出实现,而就业结构效应主要源于劳动力技能偏好,存在就业极化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化转型下城市高质量就业提供新方案,为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获得广泛共识,企业正逐渐从纯商业组织转变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责任履行已成为金融市场和微观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写照。企业ESG责任履行将影响企业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但其内在机理尚不清晰。鉴于此,本文选取2011—2022 年沪深A 股上市非金融公司样本,实证考察企业ESG 责任履行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ESG 责任履行能够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企业ESG 责任履行主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缓解融资约束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ESG 责任履行对国有企业、非劳动密集型行业、经济发展良好地区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提升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环境保护方面的ESG 责任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企业履行ESG 责任具有岗位创造增加和岗位破坏减少的就业效应。本文为企业ESG 责任履行下企业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变动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扎实推进企业ESG 实践、优化企业报酬分配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在我国基尼系数持续高于国际警戒线的收入分配格局下,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是否扩大技能工资溢价值得深入研究。在分析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对创新影响的基础上,从技术要素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剖析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引致劳动力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机理,进而研究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扩大技能溢价的理论逻辑。理论分析表明,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可以破除创新价值链各阶段间的梗阻,促进创新体系内各类参与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创新活动,进而在技术要素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对技能溢价产生扩大效应。具体而言,技术要素市场发展能够促进技术要素的价值实现、增加创新劳动需求和提升创新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创新劳动者工资水平,不仅如此,技术要素市场发展还能够促使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而引起高技能劳动需求的相对增长和高技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都将扩大高技能劳动者平均工资与低技能劳动者平均工资间的差距。基于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证实了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对技能溢价的扩大效应。这意味着,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在深入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应该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机制,积极维护机会公平,缩小数字鸿沟。研究结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视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1
摘要: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国家创新发展至关重要。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还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近年来,中国在提升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取得进展,但面临资源配置不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推动科技伦理与法律保障,确保创新创业活动的规范性。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可以为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数字素养已成为高职跨境电商双创人才培育的关键素质,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首先,本文界定了数字素养的概念与内涵,梳理了数字素养对高职学子跨境电商双创能力塑造的关键作用。其次,深入分析了高职跨境电商双创人才培育过程中提高数字素养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城乡融合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劳动力流动则为城乡融合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及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城乡融合问题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微观调研数据,探究安徽省劳动力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并通过机制分析检验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本在劳动力流动赋能城乡融合过程中的间接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显著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严谨检验后依然成立;劳动力流动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聚集人力资本等路径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劳动力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尤其在对政策相对不完善地区的城乡融合促进上,其效应更为显著。基于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出应统筹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激发人才活力、增强城乡一体意识,完善市场规则、健全按要素分配制度,深化土地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政策导向、规范劳动力有序流动等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劳动力问题是农政转型与变迁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其深厚的学术传统不仅聚焦对该群体及其背后流动现象的关注,还涉及其对农业、农地、农民和农村方面的多重影响。本文通过对国际农政研究领域的英文文献进行梳理,呈现了流动农业工人群体的定义、特征与生成机制,并从马克思主义、实体主义、新古典与新制度经济学、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生计框架五个经典农政理论视角出发,展现了当前英文学术界围绕该议题形成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旨趣,进一步揭示了该现象背后蕴含的丰富研究内容和重要研究价值。以雇佣劳动替代家庭劳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过程,尤其是在蔬菜、水果等特殊农产品种植区域,雇佣流动农业工人普遍存在,是农业经营主体应对季节性劳动力需求高峰的主要方式,也是确保特殊农产品供应安全的保障因此,应在学术研究与制度建设方面对中国流动农业工人给予更多关注,以构建更公平、规范和更具有支持性的流动环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劳动力供给的持续减少共同加剧了不同行业及领域的竞争与“内卷”,对人力资本结构的适配性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针对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否有利于人力资本结构升级的问题,从直接、间接影响两个方面阐释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机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促进了区域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该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创新创业活力激发以及有为政府治理效能的有效发挥得以实现。进一步探索发现:户籍制度改革对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方面具有双重强化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方面具有“拔高上限、提升下限”的重要作用,且其影响效应因地区差异、城市等级、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各地应加快协调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排除劳动力要素自由流通的障碍,强化人力资本“提质”,以确保有序、良性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算法控制是数字零工平台的显著特征,零工工作者对算法控制的感知差异会影响其工作态度及行为,但鲜有研究关注感知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对430名零工工作者的三阶段时间滞后调查,探究感知算法控制通过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对零工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双路径作用机制,以及谋生工作价值观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在感知算法控制与离职倾向关系间发挥双重中介作用,即感知算法控制既可以通过提升零工工作者工作倦怠,增强其离职倾向,又可以通过提高零工工作者工作投入,降低其离职倾向;谋生工作价值观负向调节感知算法控制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而正向调节感知算法控制与工作投入的关系;此外,谋生工作价值观还调节了工作倦怠、工作投入在感知算法控制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零工经济领域员工离职倾向的理论研究,为数字零工平台的算法控制实践提供了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创新模式,责任式创新为减少科技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研究对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结构尚未达成统一界定,且缺乏科学明确的测量工具。文章遵循扎根理论分析逻辑,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利用NVivo 12、Mplus 8.3等软件,探究了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结构并开发对应量表。结果表明员工责任式创新包含“伦理合规性创新”和“社会需求性创新”两个维度,所开发的包括8个题项的员工责任式创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在检验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效标关联效度过程中,发现员工亲社会动机、主动担责角色定义显著正向预测责任式创新,员工道德推脱、领导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员工责任式创新。研究结论丰富了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可以为责任式创新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给责任式创新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教育和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工的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Probit和Tobit模型来考察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民工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内在传导机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发现: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会促进农民工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并增加对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水平较低地区的农民工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的潜力较大;就性别而言,教育人力资本在男性农民工的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中影响更大,而健康人力资本对女性农民工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教育人力资本通过提高农民工的风险偏好和金融素养的方式增加其对风险性资产的配置比例;健康人力资本越高,农民工的风险偏好越强,越倾向于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其财产性收入也因此提高。据此,应加速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水平,并优化金融环境,针对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农民工自身也要主动学习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养水平,拓展了解金融信息的渠道,提升抗风险能力,不断优化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