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4
  • 身衣一体: 道教 “仙服” 蕴含的独特身体观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6 合作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 “仙服” 作为映射仙真身体本质的概念范畴和符号形态, 蕴含着道教独特而深刻的身体观。 “仙服” 的基本观念逻辑为 “身衣一体” ———仙真身体是其衣服本体原型, 而衣服则是其身体显现形态, 二者互为一体。 “仙服” 身体观一方面是对传统身份等级服饰制度的否定和反拨; 另一方面则是对人之身体生命价值的神圣确立。 道教身体观具体呈现为: 以 “自然之服” 为核心的身体本真观、 以 “真形为衣” 为机理的身体形神观及以 “象天为法” 为准则的身体伦理观。 质言之, “仙服” 是一种彰显生命至上性的思想符号, 其以丰富多彩的具象服饰形态, 生动传神地表达道教的身体观深蕴, 是为道教宣示、 传达其复归生命本真存在之人文价值理念的重要方式。

  • 人间置观: 唐代 “道观” 的官方化建制与营造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6 合作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历史来看, “道观” 被确立为道教庙宇正式名称及建筑形态, 主要缘于唐代朝廷政治支持; 与之相配合, 道教团体积极参与了 “道观” 的具体设计和营造工作。 唐代 “道观” 建制和营造经历了三个阶段: “武德-贞观” (620—649) 为 “道观” 定名期; “高宗-武周” ( 649—705) 为 “道观” 兴建期; “睿宗-玄宗” (705—762) 为 “道观” 圣化期。 在此背景下, “道观” 的建筑形态及其殿堂陈设, 主要体现唐代朝廷的政治神圣化要求; 相应地, 道教提出了 “人间置观” “立观度人” 的新教义纲领, 并积极配合朝廷营造道观。 唐代朝廷与道教团体之间, 正是以 “道观” 为纽带, 构建了一种政治与宗教的同盟关系: 一方面,唐王朝的政治威权假 “道观” 而得以树立和巩固; 另一方面, 道教亦通过 “道观” 确立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地位。

  • 家庭农场贷款难的成因与对策——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2-0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家庭农场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因我国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高、基础薄弱、传统银行贷款额度小且利息高,家庭农场在发展中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困扰。从分析家庭农场现状出发,以交易成本、生命周期、供求视角分析家庭农场贷款难的原因,在参考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大政策性信贷对新型、小型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规范合作社信用贷款,完善农业抵押担保措施和商业信贷配套措施,形成层次分明的信贷体系,降低家庭农场信贷的交易费用,从制度上破解家庭农场贷款难题。

  • 我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探析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2-0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耕地土壤污染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是解决耕地土壤污染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我国现行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存在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完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应当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借鉴国际社会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建议制定单行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办法》,修改现行法律的相关内容;强化环境管理机构的强制性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健全相关的配套性措施和救济机制;改革执法体制;严格法律责任,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天下伦理”的传统意义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概念。天下观反映了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想象,而天下伦理是天下观的题中之义。天下伦理旨在将天下理解为家国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中超越于家、国之上的终极伦理实体。天下伦理对于传统中国有三点重要意义:推动中国文化的赓续不断;塑造多民族统一的文明格局;培育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伦理气质。具体而言,第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能够赓续不断,天下伦理的在场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文明维度之天下是指以礼乐政教为中心,边缘模糊、无远弗届的华夏文明共同体,而对这一同心圆式的文明共同体的代代坚守是古人不言自明的责任。第二,天下伦理是实现华夷一体的关键因素,推动了古代中国多民族统一的文明格局的形成。正因有天下这一夷夏共享的伦理实体,中原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才可能实现精神世界的“在一起”。第三,天下伦理培育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伦理气质。天下是专属于人的天下,与人道关联。而天下伦理合天道与地道于一身,天道示人以自强不息,地道示人以厚德载物。因此,若按推天道地道以明人道的思维方式,人道对应的即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伦理气质。

  • 慧境托诗心:论萧萐父的诗化哲学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萧萐父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与哲学史家,中国哲学史学科的重要建设者。同时,他又是当代中国哲学史界少有的诗人哲学家,他的诗体现了中国哲学理性与感性并重的精神气质。萧萐父诗化哲学的方法论,以“解人”范畴揭示了理解活动所具有的历史性与个体情感性两个维度。他主张从时代思潮的整体性出发,以“历史乐章凭合奏”的宏大视野把握历史的整体面貌;主张把握“积杂以成纯”的认识规律,走出建构中国自主哲学体系的新路。他又以诗性语言对王船山、傅山的启蒙思想作了深度阐发,并将自己的哲学追求定位为“体天道而立人极”,对中华民族的未来表现出坚定的文化自信。

  • 唐君毅与牟宗三诠释胡五峰之比较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唐君毅、牟宗三两位先生在诠释五峰学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牟宗三曾提出著名的“宋明三系说”,其中的五峰、蕺山一系相当独特,原因是五峰为南宋人,蕺山为明末清初人,蕺山甚少提及五峰,彼此亦无学派相承关系,而牟宗三却将二人结为一系。牟宗三以为,二人皆注重主客观之饱满,重心亦重性而以心著性,甚至合于周子、张载、明道三人的学术性格,五峰可为周、张、程之嫡系。唐君毅则以为,五峰固有心学之意味,然实际上却是与伊川“心为已发”之说相近,但这是牟宗三所绝不承认者。依牟宗三,伊川学只传给朱子,伊、朱二人乃是“别子为宗”,虽存有而不活动;伊川与五峰,一为歧一为正,正者之五峰,乃是“天道、性命相贯通”,而与歧出之伊川大异其趣。本文将对二人的五峰学诠释作一比较,判断二人的五峰学诠释孰较能得其本意。

  • 新时代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内涵意蕴、基本原则和实践策略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应把握其内涵意蕴,遵循其基本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将二者融会贯通。通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突出长效性的制度体系、构建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坚持守正创新的教育方法等措施,推进理想教育常态化运行。

  • 知的有限性与生命的自由向度——《庄子·养生主》的生存论阐释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现实人生的有限性不能为知的无限性所扭曲,而要在生之有限性与知之无限性之间开启居间性从而远离善恶而获得自由生存。《庄子·养生主》对于有限与无限交织的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引导人们在生命的深邃之处寻求真实的养生之道。自由生存的现实展开于一个罗网密布的伦理—政治纠合的流俗世间,真正的自由是克己无厚而寻得其缝隙以开启余地。这种自由的生存并不是完全由理智彻底清明的引导所决定的,而是受到暗昧天命的制约,从而自由生存有着其未知性面向。对于天命未知性的领悟,并非就是放弃自由的单纯顺服,而是有着绝对性的自由企向。生存的自由,其展开必然与死亡相勾连。自由而生,即经由领悟于他者之死而开启自身的绝望之希望,即迎死而生。迎死而生并不是以肉体的死亡来换取灵魂的不灭,而是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织中,在有限与无限的辉映中,不断地跃入生命的更为深邃之处。

  • 《庄子·养生主》的宏大生命观——从其关键词和结构说起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养生主》各个部分都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养生之“主”亦即养生之要领就在于“天”,只有“依乎天理”“知天”,不受人为束缚,泰然接受“天之刑”,“安时而处顺”,才能获得满意的人生。从结构上看,《养生主》各段落是前后一贯、彼此呼应的,并无旁出的支脉和无关的论述。《养生主》所要养的不仅是有限的肉体的生命,也包括死亡在内的无限的超越的生命,是能够坦然应对现实人生困境的生命。可以与《养生主》相互启发的文献是内篇的《德充符》《大宗师》和外篇的《山木》。

  • 船山对孔颖达与朱子之“生生”思想的批判性圆融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孔颖达与朱子关于《易传》“生生”思想之诠释存在三方面差异:其一,关于“生生者”,孔氏主张“阴阳”为“生生者”,为“无”;而朱子主张“阴阳二气”为“生生者”,为“有”。其二,关于“生生过程”,孔氏侧重单向度谈“生”;朱子则注重双向谈“生”。其三,在“生生特征”问题上,孔氏主要从时间层面言其特征为“不绝”;朱子则从时空两个层面主张其特征为“无穷”。船山认为孔氏和朱子的观点各有偏执,并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批判性圆融:于“生生者”,船山在形式上取孔氏之“阴阳”而非朱子之“阴阳之气”;于具体内涵上,他则弃孔氏之“虚无”而采朱子之“实有”。于“生生过程”,船山以“隐显”的方式涵摄并改造孔氏以“生死”单向度谈“生生”的过程;汲取了朱子的双向生成取向,并提出了“主持分剂”的阴阳运行原则。于“生生特征”,船山承续并发展了孔氏与朱子“不绝”“无穷”之论,提出“不穷”的观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不悖”的观点。

  • 为王夫之对老子理论的批判辩护——从儒道形而上学与伦理思想的根本分歧出发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王夫之将道家、佛家以及法家的理论并列为中国历史上三种最具破坏性的理论。当代船山学研究者多接受他对佛家和法家的批判,而认为他对老子的批判有失公允。甚至有学者认为,王夫之偏执于儒家道统,无法深解老子思想之精妙绝伦,导致他对老子的批判是断章取义、自相矛盾的。本文从儒、道形而上学与伦理思想的根本分歧来为王夫之对老子理论的批判作辩护,并对当代学者谭明冉对于王夫之观点的批评提出不同见解,得出结论:王夫之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对老子以及道家的理论进行批判,反映了他对以哲学思考整世风、化人心的期望。王夫之对于儒家“伦理教化”的重视与强调,反对道家洁身自好、与世无争、道德冷漠的消极态度值得肯定。

  • 船山学对湖湘文化继往开来的理论贡献及深刻影响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船山学立足湖湘而对整个中国文化及其哲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在继承发展孔孟儒家及其他诸家思想的基础上,对在湖湘大地影响深远的屈原贾谊的忧国忧民意识,周敦颐及湖湘学派的求道问理、希贤希圣和经世致用的品格精神予以重点观照,进一步凸显了“屈贾之乡”“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和“道南正脉”的学术品格和价值追求。在对中国文化及其哲学思想传统作出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船山学结合湖湘文化精神价值对中国文化及其哲学体系予以别开生面的守正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救心救世和破块启蒙的理论命题和主张,极大地发展了中国文化及其哲学的义理和精神,贡献了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元素。近现代湖湘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化及其哲学体系中异军突起,就其内在动能而言,可以说是在刊刻船山遗书、阅读船山著作、弘扬船山思想和人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船山学深刻影响了湘籍经世派、湘籍洋务派及湘军集团、湘籍维新派、湘籍革命派几大人才群体。弘扬船山学及船山精神,有助于在新时代创造湖湘文化新辉煌,有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 “三礼”与中华礼乐文明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三礼”是中华礼乐文化的经典代表著作。作为一种人文文化,“三礼”不仅是中华礼乐文化的集中体现,而且是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门径。从形式上来看,“三礼”作为一种礼乐文化的有机整体,关注着中国社会的世道人心,追求并向往着融洽和谐的大同之世。从内容上来看,“三礼”承载着周公之德业与孔子之显学,为中华礼乐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三礼”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仁爱”的文化精神,铺定了中华儿女优秀的生命底色,成就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格局与气象。

  • “ 横向超越” 与现代人类“ 谦逊”美德之培养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张世英在通贯性地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纵向超越”的形上学之后,发现这种类型的形上学易于将丰富的现实世界抽象成具有“同一性”的概念。他综合后现代西方哲学中“在场”与“不在场”的思想观念,并结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观念,提出了“横向超越”这一新的形上学,让人们通过这一新形上学思想来把握重重无尽同时又有普遍联系的丰富而具体的世界。这一新形态的哲学形上学,对于当代人而言,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体的有限性。“万有相通”这一思想观念的引导,可以使当代中国人在现实世界面前保持一种真正知性与德性上的谦逊,进而逐步形成一种既具有进取心,又能真诚地保持谦虚的美德。

  • 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赣州融入数字大湾区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赣南革命老区成为老区中的“特区”。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顶层设计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政府推动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企业主体以及市场运作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价值取向。

  • 流动经历、教育人力资本与流动儿童成年后的劳动力市场表现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农村人口从个体性流动向家庭化流动的转变,流动儿童逐渐成为城市重要的劳动力储备,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2010−2018年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基准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流动经历对流动儿童成年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经历对流动儿童成年后的工作收入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流动经历引起的教育人力资本的变化,对流动儿童成年后的工作收入和职业声望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此外,流动发生的时间越早,距离越远,通过增加教育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中介效应越强。由此提出政府应制订相关政策,促进流动儿童的家庭化流动,尽量减少儿童留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降低流动儿童的失学风险;同时还应加强学校教育能力和师资水平的建设,提升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

  • 新时代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04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实现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期待的可靠保障。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理论揭示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发展规律、具有排他性优势、使供需双方的使用价值都能得到满足的一种发展状态。当前粮食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临着粮食生产基础不牢固、科技创新能力不高、产业效益低、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制度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挑战,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需从夯实粮食安全生产根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完善制度政策等四方面发力。

  • 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质量的关系——基于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2-04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从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两个视角考察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并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创新投入要素结合后,对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影响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要素协同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对于区域创新质量的促进效果不显著。

  • 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逻辑起点、功能取向与法权构造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2-0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土地制度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性修法,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承包地“三权分置”等一系列改革成果均已入法,但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公益性建设用地却甚少被立法或修法提及,在不同类型土地之间发展失衡。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之初即具有中国特色,既包含双重“公”的本质,又体现“共”的属性,具备农民生存发展福利的保障功能、农村公序良俗的维护功能、集体土地合理利用的增进功能。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法权构造对推动物权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是有必要的,系统化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有明确的权利主体、清晰的客体范围、完备的权利内容以及规范的使用期限,方能有效发挥出应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