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绿水青山是生态文明,金山银山是物质文明,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遵循从肯定到否定,然后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规律,也符合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发展规律。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的角度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进行论述和分析,总结出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再从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的三个发展阶段,并详细分析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的保障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二者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山”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产业与生态相融合”的发展路径以及“一活四变”的发展机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摘要: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否则就会否定整个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出现两次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讨论,说明必须在准确理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 必须明确劳动价值论的“价值”专指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创造的,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而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所以不创造价值。 在商品经济中,只有生产或者提供商品和通过交换而提供有偿性服务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也才能创造商品价值,所以并不是所有服务劳动、科研劳动和管理劳动都创造价值。 私人企业主的劳动作为生产经营中必要的管理劳动,能够创造价值,作为以剥削为目的的监督活动,则不创造价值。 剩余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和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在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内的其他社会形态中也可能存在,只是反映的生产关系存在本质区别。 还必须正确认识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实现和分配的区别和联系,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着眼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聚焦于构建以科技创新为统领的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载体方能发挥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即是新型生产关系的制度化形式。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实践路径应从三个层面着手:在所有制层面,应建立信息、知识、数据等新质生产资料的共有共享机制;在分配方式层面,应健全市场化的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在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层面,应构建全程协同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6
摘要:资本治理是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议题。资本的本质、特性和行为规律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驾驭自身产生的异已力量,这也是资本治理的理论依据。现阶段,我国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经济环节仍存在诸多资本治理的困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发展需要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理论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领资本发展方向,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筑好党建制度堡垒优势,有效逼制资本无序扩张;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国有资本协调和引领其他资本的作用。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1-23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面对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深入剖析了新业态发展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内在要求以及重要支撑,为理解和把握新业态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指导。新业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得益于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完善的供需体系、党的领导与有为政府的支持,以及外部环境的多重压力。新业态的发展不仅拓宽了经济机会,提升了发展质量,还增进了民生福祉。新业态的发展对相关实施主体提出了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的发展方向以及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与此同时,这一发展过程也离不开政府与社会充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1-23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面对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深入剖析了新业态发展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内在要求以及重要支撑,为理解和把握新业态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指导。新业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得益于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完善的供需体系、党的领导与有为政府的支持,以及外部环境的多重压力。新业态的发展不仅拓宽了经济机会,提升了发展质量,还增进了民生福社。新业态的发展对相关实施主体提出了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的发展方向以及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与此同时,这一发展过程也离不开政府与社会充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重新调整了劳动收入占比中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对1978—2017年我国各省份劳动收入占比进行测算,使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算出各省份技术进步偏向各项参数,对各省份劳动收入占比进行趋势分析;采用Dagum基尼系数描绘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省际差异的演化格局,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解分析;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要素收入空间分配格局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①劳动收入占比整体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空间分配格局,经济愈发达的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愈低,折旧、生产税净额占GDP比重的空间分配格局与之相反,混合收入占GDP比重的空间分配格局与之相同。②各省份劳动收入占比总体均值的变化趋势呈倒“U”型,所有省份中北京和上海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西藏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大部分省份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这是导致其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下降的重要原因。③劳动收入占比省际差异的基尼系数仍然较大,从地区内部差距来看,东部地区的内部差距最大,并且呈显著下降趋势。从区域间的基尼系数来看,东—中、东—西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中—西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④空间计量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劳动收入占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可以说,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和价值内涵,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价值诉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义。当前,随着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体事业和文旅产业不断繁荣、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已有坚实的发展基础。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应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涵育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文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高品质的文化空间氛围、加强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振兴乡村的三大战略,厘清三者间的演化逻辑及数字经济在其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通过文献梳理,在系统总结三大战略“首要任务—必经之路—最终归宿”内在演化逻辑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的系统进路:(1)数字经济在嵌入阶段发挥“支撑”作用,提供平台支撑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拓展;(2)数字经济在渗透阶段发挥“破解”作用,针对性地破解有效衔接的现实困境;(3)数字经济在融合阶段发挥“赋能”作用,赋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全面提升农民收入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乡村产业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论述实现内源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特色资源禀赋、群体动员和政策扶持是实现内源式发展的基本条件;认为市场需求是直接发展动力,但是要通过精英主导的中介作用、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动力作用;最后根据产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人才制约、制度制约和产业链制约,提出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市场需求挖掘、资源集聚、产业路径扩展、人才培养、权责利分配机制来协助布局内源式发展框架,从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人类生产力经济和生产力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科学技术进步周期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对生产力要素结构、生产力组织形态、生产力运行机理和经济发展态势, 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新质生产力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 生产力-生产关系” 理论架构之上, 对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生产力是建立在每一个时代发展背景之上的, 其生产力水平与其当时所处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代表每一时代的科技水平的生产力就是当时的新质生产力, 从历史时间维度和历史空间维度而言, 新质生产力都有着对物质资料生产的自身演化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 能够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 破局国内国际双循环, 有效应对当前国际地缘格局, 并在提升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 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国家创新发展进一步明晰了行动方向。城乡融合是在“新四化”背景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措施,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过程。本文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种逻辑进行分析得出,新质生产力丰富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意蕴,也提出了诸多现实挑战。为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并确保其连续性,我国应从聚焦顶层设计、发挥主体动能、整合创新资源等多个层面推进,以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我国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对外经济贸易面临巨大挑战,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畅通已成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抓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能够从源头上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促进商品、要素等资源合理流动。我国要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规模优势、制度优势和环境优势,不断引导经济体创新发展,破除局部性市场壁垒,引导各地区特色发展,更好地助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以大庆融入“哈长经济圈”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背景,研究得出,新质生产力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原理包括:以技术创新助力民营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以流程创新助力民营经济内控效率的提高、以制度创新助力民营经济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时需关注以下问题:民营经济中的技术积累问题、民营经济中的流程试错问题、民营经济中的制度偏好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发挥新质生产力助力作用的路径:与国有经济之间形成技术关联效应、以专项资金支持消化流程试错成本、以人才资源共享匹配员工的制度偏好,仅供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没有高质量的发展支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无从谈起。处于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勾勒出了美好蓝图,还明确指出了前进路径,然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若干实际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发展领域与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本文阐述了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意义,指出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中国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民营经济是推动实现共 同富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还是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剖析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成因,探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仅供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齐鲁学刊》
摘要: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认清当前形势,准确把握概念内涵,纠正认识误区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现阶段,我国国情特点决定了各地区必须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从现实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根据各地的客观条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有效的地区分工,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化,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而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各地要寻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和结合点,着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避免一哄而上和低水平、同质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要针对当前问题和未来可能,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努力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高效的政策保障。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齐鲁学刊》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就以及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提出的新的生产力理论,是中国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学技术进步周期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创新对生产力要素结构、生产力组织形态、生产力运行机理和经济发展态势,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创新运用,探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向和表现形态。通过分析我国对历次科学技术进步周期的把握程度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探寻新质生产力破解挑战的路径与机制,发现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能够突破我国高质量发展瓶颈,开辟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基于我国城乡医保制度改革的视角,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医保统筹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医保统筹政策相对于“新农合”与“城居保”制度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政策针对农村的低学历、中低收入以及中老年群体产生更明显的效果。机制分析进一步证明统筹医保制度可以通过降低农村居民医疗支出负担、提升其健康水平等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推进医疗保险统筹改革,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更有针对性地向农村居民群体倾斜,提升受益公平性,为迈向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性保障。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全球化的推进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技术失业严重,极右势力崛起,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促生全民基本收入分配理念。但由于无法证明全民基本收入属于应得分配,导致该政策充满争议,推进缓慢。从当前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共识看,人道主义理由与机会平等理由只支持针对特殊群体的残补型再分配及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公共自然资源虽然可以支持普惠性的制度型再分配,但由于其在社会总财富中占比过低且分布不均,也无法支持高水平的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只有从历史维度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创新劳动价值论角度看待社会财富的创造,才能为全民基本收入政策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证明全民基本收入政策不是功利主义的权宜之计而是正义分配的必然要求。但考虑到当前生产力状况还难以支持高水平的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各国应优先考虑人道主义需求与机会平等需求,在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残补型再分配制度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合理水平的负所得税制度,将残补型再分配与制度型再分配有效衔接起来,然后根据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负所得税水平,逐步实现正义分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