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摘要:本研究聚焦社交媒体平台内部公共议题传播过程中的算法八卦。作为一种嵌入社会中的信息共享方式与群体实践,八卦提供了一个理解平台算法以及内部可见性政治的另类视角。基于漫游法和主题分析的方法论,本研究对抖音平台展开了历时性的观察和经验资料收集。研究发现,在日常使用中,用户会依据平台的界面设定形塑内容何以可见的判断标准,并尝试在给定的技术框架下挪用平台内容分发的算法逻辑,对公共议题予以可见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群体内部围绕算法八卦存在一定的争议和认知冲突,用户较难权衡内容可见度提升和严肃讨论生态之间的边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社交媒体公共议题传播过程中算法八卦背后藏匿的公共责任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如何从错综复杂的媒介生态中捋清平台治理的关键,从而更为清晰地解决背后存在的矛盾是后续研究需进一步思考的学术议题。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科学与非科学、科学家群体与公众之间的边界设置与科学权威关系自20世纪末便成为科学社会学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知乎为研究田野,对知乎平台上的转基因话题的科学传播现象进行了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研究,以关注在新媒体科学传播过程中,科学家群体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的意识形态以及其边界设置行为的具体情况。研究发现,科学家群体在有关于转基因的线上科学传播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话语边界设置手段,区隔了自身与公众之间的身份边界,并借此进一步维护了自身在转基因科学传播与科学讨论过程中的话语权威。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7
摘要:近年来,小程序微短剧迅速崛起,但其爆发式增长伴随诸多传播乱象和社会风险。本文分析其在内容生产、传播模式及受众引导中的问题并揭示潜在隐患,探讨短剧挂载引流、爽感消费逻辑与病毒式营销等传播乱象,重点分析对青少年价值观、文化审美的影响及文化渗透风险,进而为小程序微短剧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地方主流媒体既是我国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基石,亦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内蒙古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北疆文化建设、人工智能实践和国际传播等方面涌现出较多的创新亮点,但三级融媒联动常态化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内容供给力不足、融合水平发展差异大和全媒体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给内蒙古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带来了挑战。内蒙古主流媒体应秉持用户思维,适应分众化、差异化趋势,在内容生产和产品运营上不断创新,通过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内蒙古主流媒体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为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内蒙古经验。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自媒体的兴起为乡村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三农网红”发展值得关注。聚焦当下,三农网红媒介形象从早期极具争议的“草根”发展成为当前自带光环的“新农人”,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乡村文化与现代媒介技术的融合,而且体现了社会结构和话语机制的深层影响。三农网红形象的塑造深受主流媒体“后乡土叙事”的影响,这种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公众对乡村生活的特定认知;乡村青年通过集体行动抵抗污名化,构建了具有民间基础的亚文化群体,为“新农人”形象的崛起提供了文化土壤。从话语机制的视角看,消费话语中的三农网红被视为缓解现代焦虑的“疗愈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逃离都市喧嚣、回归自然乡村的叙事;官方话语则将三农网红塑造成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通过政策支持和媒体宣传,赋予他们三农合伙人的身份;在商业话语下,MCN组织通过培养“助农主播”,将三农网红转化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媒介产品。三农网红“新农人”的媒介形象不仅是个体自主参与媒介实践的结果,也是多方话语权博弈的产物,是一个涉及技术、资本、文化和权力等多方面互动的复杂社会文化现象,反映着数字时代传播权力的再分配和乡村振兴中个体价值的新表现。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子系统。乡村是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场域,但以往国际传播多从城市视角出发而聚焦乡村空间的国际传播研究尚付阙如。全球乡村建设实践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聚光灯由城市转向乡村。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现实空间感知、表征空间构想和传播空间实践的乡村国际传播分析架构。首先,乡村空间承载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体实践,从“自然景观生成”“人文景观传承”“主体生活实践”三个维度感知乡村空间现实。其次,从文化、伦理、景观、产业四个方面表征乡村空间,建构国际受众对于中国乡村“底蕴深厚、乡风文明、景观民居、民富村兴”的认知图式。最后,从寻求乡村建设共识、建构乡村话语体系、贴近国外受众需求、唤起受众情感体验、主体视角下的微观叙事、赋能乡村短视频传播等方面提出中国乡村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网络暴力作为典型的网络失范行为,是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对象,对其的生成方式和生成逻辑予以关照极具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暴力具备的情景唤起和群体压力为网络暴力的生发提供了外在触发机制的可能性,生存 比较下的心理代偿则反映了施暴者内在的心理动机和情绪郁积,而仪式化的异时空共情互动则从行动上解释了群体连结中的情感能量赋能。就网络暴力而言,无论是暴力情景的建构、心理代偿的满足还是施暴群体的互动集结均遵循媒介化的运行逻辑,同时又建构和丰富了媒介化实践图景。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注意力作为注意力经济运行的核心驱动力,成为一种新的劳动形式,但同时也造就了一种新的权力机制。时间、场域、个人-市场以及元数据的形成是注意力作为权力机制得以出场的关键性前提,使得纪律社会走向控制社会,并在控制社会中实现对注意力主体的双重功能。为了强化这一功能,注意力经济通过与资本权力的联姻,分化了主体的身体与精神、降格了主体的思维能力、消解了主体的自我意识,将主体性身体异化为生产活动与价值剥削的新场域,进而诱使主体成为赤裸的物化工具,实现资本权力对人类全部能力的全面统摄权力。这一现象意味着他们被剥离主观性情感,悬置了反抗资本的意志,其生命构境层遭遇被资本层层摧毁的现实困境。有鉴于此,从唯物史观视角阐明注意力何以成为权力本身,解析其构成剩余价值增殖的内在逻辑,揭露资本主宰注意力经济的虚假幻境与生命幻象,进而试图审视撕开幻境的裂痕何以能够成为呈现生命本真与美好生活的敞亮空间。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章探讨了科普文本写作风格对公众转基因发展态度的影响。研究显示:科普文本写作风格对科普文本阅读理解和公众转基因生物技术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在控制性别、学科专业后,对科普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够在科普文本写作风格与公众转基因态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科普文本写作风格对公众转基因发展态度的直接预测作用受到个人卷入度的调节;转基因议题的个人卷入度越低,幽默的写作风格对公众转基因生物技术态度的影响越大;卷入度越高,则更适于在科普文本中增加专家建议。此外,科普文本阅读理解和公众对转基因发展态度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个人卷入度的调节。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当今时代正处在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过渡的两大文明的交接期。系统性变革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关键性命题。 以ChatGPT、Sora为标志的生成式AI,作为一项新质内容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它从“新”和“质”两个层面对传统内容生产力进行了革新,同时也对整个传播流程、传播结构、传播范围、传播目标 等方面将产生结构性、革命性的改变。我们必须汲取过去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处理好媒介融合的“宽”与“窄”、“竞”与“合”、从“市场洞察”出发与从“供给侧”出发等关系,多渠道、多途径、多手段地构建生成式AI传播领域的新生态、新变局,充分发挥生成式AI作为智能主体的“替代”作用,扩大其影响力、传播效果,实现“从0 到1”和“从1到 100”的创新发展,最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拥抱正在到来的全新变革。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ChatGPT作为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应用,有更加智能、更具超越性的表现,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ChatGPT依靠大型语言模型,具有强化学习能力、庞大数据库与知识存储等技术优势,展现出不同于以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传播特点。其在功能上整合多种内容生成和人机对话模式,在内容表现上更加贴合受众需求和偏好,可以兼顾不同文化背景,并在情感与价值传播上有新的突破。ChatGPT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挑战,例如版权问题和法律风险、对传媒业本身的影响、对社会文化知识传承的影响,但其突破性的智能表现依然是显著的。在未来的发展中,ChatGPT有望继续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传播。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互联网视频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视频媒体对民族特色视频App品牌塑造与推广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民族特色视频App作为传播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其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推广对文化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视频媒体在品牌形象塑造、用户体验提升、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民族特色视频App的品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历史人物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气魄与时代品格。在数字信息时代,沉浸式艺术展为重新塑造历史人物提供了数字化的表现载体与传播方式,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特征。沉浸式艺术展《你好,苏东坡》以北宋文学家苏轼为创作原型,通过数字表达构建出人物形象、精神人格、典型事件与时代环境等多层次叙事内容体系,以跨媒介叙事再造交互性、具身性、互文性的主客交融的数字沉浸式体验空间。新时期进一步创新对历史人物数字表达的跨媒介叙事,一要注重历史人物叙事话语的现代转化,二要构建虚实交融的历史人物现代叙事体系,三要活化历史人物与现实世界的情感连接,让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形成情感共鸣。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艺术学 >> 广播电视艺术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悟空”这一文学形象漫长的经典化过程,渐次建构起多元复合的中华符号。剖析孙悟空这一经典IP的历时性嬗变,既是历史梳理,也是追本溯源,其实质是“小切口大主题”,从悟空之变看中国之变。“悟空”形象的文化寓言性不仅映射了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文化发展的深层次脉络,且在与民众的情感交流中激发出强烈的共鸣效应。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目前,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成果丰硕,呈现出研究者队伍扩大、研究视角拓展、研究史料增多等特点。具体而言,相关研究围绕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的传入渠道、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开展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主要是对北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地位关注不够、对传播主体的分析不够全面、对传播载体的研究存在“厚此薄彼”、与工人运动结合的研究深度广度不足。深化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应重视北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地位,全面考察各类传播主体,强化对党外传播载体的分析,深化拓展早期传播中的工人运动研究。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摘要:近代报刊的兴起为贺年礼俗的媒介延展提供了新的载体,从登门贺年到登报贺年,行为的转变意味着背后的社会文化氛围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回顾媒介对春节习俗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既有史料的梳理,呈现了报纸介入礼俗生活的时代背景、贺岁拜年活动在报纸上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贺岁拜年礼俗的情感价值被消解,商业价值、政治价值被凸显出来,形成了早期“礼”的商业化、政治化、媒介化倾向,且由于登报贺年的主体集中在政府、商界及社会精英群体,在其废旧历倡导阳历新年的政治意图推动下,传统内涵丰富的贺岁拜年实践被高度文本化,形成了仪式性展演的贺年图景。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各媒体平台上综艺节目的制作也开始尝试融入乡村或田野元素。乡村版劳作纪实综艺节目《种地吧》摒弃明星阵容秀,真实还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日常生活,真正回归“耕地”这一行为本身,以小见大地探讨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宏大主题,以创新性的叙事方式突破以往综艺的“审美茧房”,以年轻态的话语实现了国家战略与娱乐表达的同频共振,为观众绘制了一幅如火如荼的农耕画卷,折射出古老的华夏农耕文明与现代数字化农业的碰撞,实现了农耕题材节目的社会价值传达。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在网络社交平台传播中,MBTI正日渐脱离作为心理学测量工具的初始功能,成为一种有效凝聚趣缘群体的工具,并在平台方言的作用下迅速传播。它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技术,尽可能影响更多受众,并为在虚幻影像中陷入迷茫的青年提供了自我建构与认同的新途径,成为效率至上的社会缩影之一。与作为社交标签的星座相比,它更受到受众的信赖,但其自我形象建构功能与星座的社交运作原理相类。由于MBTI相对的科学属性吸引以青年为主的网民群体,并与当前平台方言各异的网络社交平台相适应,故而体现了网络社交货币的一种时代趋向,需要使用者警惕并理性看待。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29
摘要:本文关注网络暴力治理中热搜平台角色的转变,探讨其从过滤网暴“守门人”到“旁观者”,甚至“施暴者”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网络暴力事件中的热搜操控策略及风险点,揭示不同类型热搜如何加剧网络暴力的发生和扩散。最后,本文将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通过普及反网暴法规、增强热搜平台治理能力、提升用户媒介素养等多方面措施,共同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有效防范和应对网络暴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