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与路径:基于农业生产环节的可分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厘清农业机械化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路径及效应,对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踏车理论、中介效应理论,选取中国25个农业大省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产品价格、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规模、粮食生产效率在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格的中介路径影响农民收入。其中,生产环节农机通过阻碍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减少;加工环节农机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提升,通过提升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出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加大生产环节农机补贴力度、加强加工环节农机技术推广是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路径。

  • 家庭异质性视角下农户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家庭发展能力框架构建农户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期数据,通过交互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工作时间、教育支出和保险支出衡量的内生动力均会对农户脆弱性产生影响,其中工作时间、保险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然而教育支出由于“因学致贫”在短期内反而会增加农户脆弱性,中长期(4年)才能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宏观环境主要代表的政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未来中国的防贫治理需要双管齐下,从激发内生动力和维持帮扶政策两个方面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警惕农户“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现象,普及农村成年劳动力和老年人的商业保险覆盖以及重点关注负担期和空巢期的农户脆弱性。

  • 劳动力禀赋、非农就业与相对贫困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现实背景,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农村家庭样本,探讨劳动力禀赋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非农就业在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表明:22.8%的农村家庭样本存在收入上的相对贫困;劳动力禀赋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禀赋特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劳动力数量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质量特征变量表现出了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在劳动力禀赋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提出应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适度增加非农就业机会,鼓励农村家庭人力资本开发,建立农村弱势群体的相对贫困识别体系及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 产业集聚对中国农业净碳效应的影响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我国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各省区农业净碳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且两极分化严重;与2000年相比,各地农业净碳效应已出现均衡化趋势,整体梯度差异逐渐趋于收敛,高值省份数量增加且变化较大,低值省域数量减少且变化不大。产业集聚与农业净碳效应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二者之间呈现“正N”型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净碳效应表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三阶段变化特征;从实际影响来看,区域内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促使农业净碳效应量增加1.621%;除此之外,农业公共投资、农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正向效应但作用力度要明显偏弱。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表现为区域间溢出和区域内溢出。具体而言,邻近地区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可促使本地农业净碳效应增加2.286%,而本地产业集聚对邻近地区产生影响后因受反馈作用自身农业净碳效应还会额外增加0.060%。

  • 就业质量、社会信任与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提升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助推作用。基于2015年CGSS数据构建o-logit模型考察农民工就业质量、社会信任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并使用工具变量法消除了研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1)农民工就业 质量能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高工作回报、短工作时间、自由的工作环境、明确的工作保障、稳定的工作状态是农民工获得幸福的重要渠道。(2)社会信任程度较高的农民工,其主观幸 福感也相对较高。(3)农民工的工作回报、工作时间与对邻居、亲戚、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士的信任度存在交互效应,表现为农民工对邻居、亲戚的信任能够增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对邻居、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士的信任则能够缓解工作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提出政府应从加大维护农民工收入、社会保障力度,丰富农民工精神生活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幸福感。

  • 地理分区视角下的农业碳效应驱动机理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科学评估我国七大区域农业碳效应的同时对其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模型剖析了各地区农业碳效应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①七大区域均表现出了农业净碳汇特征,其中以华东地区净碳汇量最大,西北地区最少; 所有区域相比2000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且以东北地区增幅最大,西南地区增幅最小。②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能力居于全国第一位,高达1.680,而华南地区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最高,为1.241;各区域所呈现的演变轨迹集中表现为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先升后降、轻微下降等几类形态;根据各自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能力与经济贡献能力的数值差异可将七大区域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等四种类型。③经济因素、效率因素以及劳动力因素在影响农业净碳汇量变化方面发挥了更为显著的作用,且经济因素为驱动因素,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为抑制因素;而结构因素具有两面性特征且作用力度较小。

  • 信贷可得何以提升返乡创业者幸福感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支持和促进返乡创业是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如何提升返乡创业者幸福感值得关注。本文利用全国返乡创业者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信贷可得对返乡创业者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可得能够显著提升返乡创业者的幸福水平,相较于未获得信贷者,获得信贷支持能够让返乡创业者的幸福水平提升0.3837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信贷可得通过增加创业绩效、增强创业预期来提升返乡创业者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信贷可得的幸福效应在男性、有高层次职业经历、收入较低和中东部地区的返乡创业者中更明显。本文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幸福经济学在返乡创业情景中的微观发现,结论对于增加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促进返乡创业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政策意义。

  • 农业产业结构变迁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利用1997—2016年中国大陆31省区面板数据,在较为全面地测度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与间接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998—2016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不断提高,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东、中部省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东北三省次之,而西部省区最低。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 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不仅受到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直接影响,还受到邻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溢出。因此,新时期更应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升级在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农业整体发展质量。

  • 收入不平等对进城农民工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 ———基于鄂粤城市的实地调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2017年课题组在湖北和广东两省调查的950户进城农民工样本,采用Kakwani个体相对剥夺指数测算进城农民工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实证分析个体收入不平 等水平对进城农民工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并对不同群体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1)农民 工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处于低剥夺区间,样本收入不平等平均水平为0.277,男、女性农民工 分别为0.348、0.227,老一代农民工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不平等水平更高,教育程度越高 的进城农民工收入不平等水平越低,普通工人比其他技术管理人员高;(2)个体收入不平等 水平较高的农民工倾向于采取高成本风险应对策略,如降低基本生活水平、减少教育和医疗 开支等,反之则倾向于采取向正规机构借贷和正式社会支持等低成本风险应对策略;(3)女 性、健康状况较差、教育程度低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临风 险采取高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的概率更高.研究结论提供了农民工群体风险管理研究的经验 证据,可以为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推动市民化进程提供参考。

  • 入境旅游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作用分析——基于 31 省市面板数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章利用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入境旅游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并通过ArcGIS可视化技术分析入境旅游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效果。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东、中部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较西部明显;在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省市,入境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强。本文从入境旅游对经济的带动效应、异质性和面临的宏观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入境旅游的健康发展。

  • 在家办公对员工创造力的“双刃剑”效应:工作要求—资源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珞珈管理评论》

    摘要:在家办公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工作模式,它所赋予的自主办公环境虽可能促进员工创造力,但伴随而来的高工作要求却可能阻碍员工创造力。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视角探索在家办公对员工创造力的“双刃剑”效应并解析其中的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对246名员工及其直接上级的两时点配对问卷调查发现:在家办公通过提高工作自主性促进员工创造力,时间领导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虽未能支持在家办公通过增加工作要求阻碍员工创造力的相关假设,但本研究呼吁学者进一步分析伴随在家办公而来的具体工作要求,以重新检验“在家办公损害员工创造力”这一观点的适用情境。

  • 缓解还是加剧:政府补贴对贫困农户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意味着农村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下阶段仍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各项工作。利用 2020 年鄂南山区 S 县贫困农户脱贫质量调研数据,研究政府补贴对贫困农户脆弱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贫困农户脆弱性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政府补贴的增加会显著缓解贫困农户的脆弱性;政府补贴与脱贫农户脆弱性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政府补贴的增加会显著加剧脱贫农户的脆弱性;政府补贴会通过降低脱贫农户自主创收的积极性来加剧其脆弱性。鉴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建立科学监测机制,合理运用政府补贴的减贫功能应对零星的返贫与新增贫困问题,防止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对脱贫农户的后续帮扶应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生计类帮扶为主,帮助其构建可持续生计框架,审慎使用并适当减少对其直接转移性资金补贴,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帮扶效果。

  • 数智驱动下科技知识的协同机制与提炼路径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9-26

    摘要:[目的/意义]梳理科技知识的多方利益主体、多源异构数据及其协同机制,并明确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赋能的知识提炼路径,是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依据DIKW链中数据到智慧的衍变过程,构建了一个涉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多主体的科技知识协同框架,并涵盖论文、专利、产品、政策和用户生成内容等多源数据。其次,拓展了科技知识提炼路径的前后端结构,并探讨了智能化策略组合模式下的知识提炼成果及其多样化的服务场景。[结果/结论]数智驱动下,科技知识在多方利益主体的引导下形成了双向且多维交织的协同模式,以促进知识供需的交互和匹配。智能化技术是拓宽科技知识范畴,探索知识场景化应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核心手段。

  • 数字经济发展对涉农企业 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农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涉农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以 2011—2020 年沪深两市 A 股涉农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涉农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实证检验两者间关系并分析影响路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有效促进涉农企业创新投入,主要通过提高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增强产品市场竞争来影响涉农企业创新投入;数字经济发展对涉农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存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各级政府应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并实施差异化发展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对涉农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同时涉农企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以及区块链等科技产品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创新投入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