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农业服务业化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什么因素推动着这一转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运用2006—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口变化下的农业劳动相对价格视角分析了中国农业服务业化的原因。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引起农业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上涨,由此引致一系列替代劳动的要素、技术及其组合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出现,最终促进中国农业服务业化发展。同时,劳动相对价格对农业服务业化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小规模家庭经营主导的农业经营格局和中国特色的农业区域、产业差异是中国农业服务业化及其多样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结论能为更好地理解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使用河北省井灌区 618份农户的调查数据,探究私人和群体两种常见管护模式对农户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群体管护模式,私人管护模式机井的使用农户具有显著更高的灌溉用水效率;使用私人管护机井的农户具有更高的农户型节水技术采纳程度和更好的设施维护状态,从而提升了灌溉用水效率,但是社区型节水技术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户灌溉用水效率存在水价门槛值,群体管护机井的灌溉水价低于门槛值,其仍有较高的上升空间;部分私人管护机井灌溉水价远高于门槛值,已进入对灌溉用水效率的“无作用阶段”。基于此,私人管护模式应在继续保持农户高效用水的同时,以减少农户福利损失为优化方向;群体管护模式应以提升节水技术采纳和水利设施维护效果为改进目标。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农村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农民创业行为日渐活跃。基于安徽泾县和宁国市多个案例,采用差别复制与逐项复制的方法,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将资源拼凑作为中介变量,建立并探寻创业者自我效能感、资源拼凑与农民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从创业者自身来看,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确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并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企业发展来看,创业者会更多地采取多重措施推动企业成长,实现企业绩效和创业绩效的提升。从多案例对比来看,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创业者,能采取多重举措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且效果显著;创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创业者,虽然采取了若干措施,但达到的效果并不明显,仅能维持企业现有的规模或企业绩效提升缓慢。由此,建议采取培训、引导、政府扶持等措施,积极为农民创业者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绩效的提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章梳理了陕南S县易地搬迁的政策变迁历程,从目标、对象、手段和效果四个维度,以旧宅腾退、社区重建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分别回答易地移民政策能否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从S县扶贫实践来看,易地移民搬迁增加了搬迁人群的家庭财产的总额,但不利于贫困农户管理社区自然资源,从宅基地腾退、社区重建和市场培育角度看,易地搬迁难以实现政策目标。城镇集中搬迁模式需要从健康、卫生和教育人手,大幅度改进贫困户人力资本,需要重视社区的重建以重构基层治理体系,市场环境的净化,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方可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农村劳动力流失和质量下滑严重、农药化肥零增长以及政策支持空间受限的背景下,除草剂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分析了除草剂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机制,并选择全国6个省818份农户调研数据,以小麦为例,运用 OLS和ESRM实证研究了除草剂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使用除草剂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ATT为0.281,在反事实情景下,ATU为0.383。进一步将样本进行分区域异质性讨论,除草剂提升小麦生产效率的结论具有稳健性。提出必须科学客观认识和重视除草剂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提高农户科学使用除草剂技能,加强除草剂产品质量监督。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针对中国小农户前景,学界展开了“去小农化”和“再小农化”的争论。本文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视角出发,构建包括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命四大功能的四生农业分析框架,结合对巴西农业的田野调研,归纳小农户的三种可能前景:一是“去小农化”,大规模农场日益肢解小农户,使其沦为雇工;二是“无地小农”,无地农民为争取生存而开展的农业生产和建立的农场,没有法律和制度保障,也容易由弱者的武器,转化为暴力抗争;三是“生态小农”,在生态农场中,小农户自觉发挥其主体性,实现农业多功能性,走向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巴西调研提供的国际比较视野,让我们警惕“去小农化”,忧虑“无地小农”,展望“生态小农”。本文提出,发展四生农业,是小农户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实践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有效供给是安稳民心、打赢疫情阻击战的重要基础。我国重要农产品保供体系有一定制度基础,但制度设计仍有潜在缺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保供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重要副食品应急保供接档不够快,危机隔离措施破坏农产品供应链,政府应对措施条块分割,影响后市供应能力、持续生产能力和总体保供效果。通过从多对象、多环节、多部门和大规模四个方面分析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的复杂性。文章认为,重要农产品保供在制度设计上需要系统思维,在应对措施上要明确优先序。由此提出,应完善重要农产品应急体系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动态、分级应对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应对、联动管理的应急组织架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猪肉价格的超常波动给人民生活与相关产业发展均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有效识别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并对猪肉价格进行科学的预测,从猪肉价格影响因素的时变特征入手,提出一套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理论的猪肉价格影响因素与预测分析框架。检测猪肉供给、猪肉需求、我国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等四个方面11个价格影响因素,研究并识别猪肉价格影响因素的时变特征,进而构建猪肉价格预测模型,并通过预测误差指标和Diebold-Mari- ano 检验比较其与基准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我国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时变特征,且因素间差异明显;自2009 年以来,猪肉价格的决定机制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为多元;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的猪肉价格预测模型的预测表现明显优于基准模型。政府部门在制定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时,需充分考虑到供给、需求、我国经济环境、国际贸易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并且可以借助准确的猪肉价格预测信息以增强调控政策的主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日益成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基于山东临沂小麦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截尾回归模型,对农户主观外包意愿和客观外包程度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农户采纳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主客观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供给需求矛盾和农户土地禀赋差异。当小农户不能客观认知或者市场不能满足其服务需求,主客观差异就会增大。因此政府应当促进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正确认知,同时推动各类型服务主体发展,从而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的广度,促进社会化服务市场供求平衡。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电商助农开展得如火如荼,小农户边缘化问题却逐渐凸显,微商销售农产品提供了一种破解之策。文章对砀山县展开嵌入式单案例分析,从销售模式、发展轨迹、内在逻辑方面探究了微商生命力的来源及其惠及小农户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特色农产品微商以小农户的社会网络为基点,以关系人为关键节点向外层层拓展客户网,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微商销售的内在逻辑在于通过触达消费者并形成消费黏性来实现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有效对接,其中小农户的社会网络、消费者情感逻辑与理性逻辑的互动起着主要作用;微商能够切实助农,得益于微商与外部环境的优势互补,以及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价值共享。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积分制是近年来乡村治理实践中涌现出的新型治理手段。数字化积分制是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发展大背景下积分制运用的最新形式。本文认为,积分制的实质是一种基于规范的干预,亦即治理主体可以通过调动社会规范和道德,借助居民决策中对内在价值动机的重视,促进居民选择具有正外部性的亲社会行为。设计得当的积分制,可以通过正外部性行为的增益,实现村庄治理效能的提升,助力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形成。本文通过梳理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下决策和激励理论的新进展,构建一个积分制激励模型,对积分制及积分制实践中数字技术应用可能发挥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同时,借助地方数字化积分制的经验案例,展示了理论机制在现实中可能的表现形式和遭遇的挑战。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中国生态系统治理经历了从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的历史性转变。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态发展潜力和服务价值,但是目前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仍面临着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市场机制尚未形成、核算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挑战。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大类,其中政府主导型包括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生态补偿,市场主导型包括生态标签、生态休闲和旅游、生态系统服务贸易。未来应从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市场交易机制、探索经营开发路径、健全核算指标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现水平。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依靠完善的支持保障机制,政府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以市场力量作支撑,更重要的是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为此,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三位一体的发展机制。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的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和多主体协同发展,打造了以农业生产与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新型产业。从其发展过程来看,政府政策支持撬动了村庄沉睡资源,促进资源化资产;市场力量下乡经营村庄资源促进经营市场化,带动了更多资本下乡;政府支持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激发了农民主体性,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了收益均衡化,从而推动了农民生活富裕。进一步分析鲁家村的发展可以看出,政府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是村庄发展的根本遵循,发达的县域经济是资本下乡与人才回流的经济基础,而农民主体性的觉醒与发挥需要领导者的带动与引导。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支持和促进返乡创业是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如何提升返乡创业者幸福感值得关注。本文利用全国返乡创业者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信贷可得对返乡创业者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可得能够显著提升返乡创业者的幸福水平,相较于未获得信贷者,获得信贷支持能够让返乡创业者的幸福水平提升0.3837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信贷可得通过增加创业绩效、增强创业预期来提升返乡创业者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信贷可得的幸福效应在男性、有高层次职业经历、收入较低和中东部地区的返乡创业者中更明显。本文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幸福经济学在返乡创业情景中的微观发现,结论对于增加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促进返乡创业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政策意义。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虽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成效并不显著。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搭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可以展示丰富的应用场景,但缺乏数字化改革推动会造成协同创新不足、有效数据匮乏、平台功能悬浮,陷入数字乡村建设“形式主要”困境。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要以数字化改革推进政府部门协同合作,以社会化服务推动产业链流程再造和经营主体关系重构,进而实现资源和信息的高效流动,为农民更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提供保障。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应用,而是需要基于农村老龄化、土地分散化和数据碎片化的现实,进行数字赋能、业务协同、制度重塑,才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现阶段乡村建设的最大短板在西部地区,最大难点也在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乡村建设面临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健全、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任务重,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难度高,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实现脱贫产业健康发展挑战多,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地域差异性、农民主体性和操作实效性重视不够,以及乡村要素持续外流和公共财力投入有限等一系列突出难题。今后一个时期,应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和乡村建设规律,立足西部实际和农民现实需要,给予西部地区乡村建设特殊且有效的帮扶措施,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经验,稳步提升西部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特色产业持续性、人居环境舒适度和农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夯实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基础。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地方精英卢作孚在内陆山区的重庆北碚开展了逾20年的乡村建设实践。其秉持以民生为核心的“乡村现代化”理念,走出了一条兼具现代性与本土性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被誉为“北碚模式”。本文从北碚的城镇规划、产业建设、人的现代化建设、城乡治理四个方面对其历史经验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北碚模式跳出了大城市发展逻辑,以民生为核心,具有强烈的在地化特点,通过乡土社会与外来现代理念的融合创新,形成了在落后山区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城镇建设典范。其经验充分地内在于中国百年乡村建设探索的历史进程之中,对当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 (CFPS)中4558条农村女性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检验了家庭网络、社交网络这两种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会显著降低农村女性的抑郁程度,即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此外,互联网的使用会通过强化家庭网络和拓宽社交网络提高农村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女性在线观看视频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推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同时为农村女性提供互联网使用培训和正确引导,在党建引领的乡村格局下借助互联网构建紧密的社交网络,平衡互联网的推广与家庭网络的维系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农村女性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讨论了农业社区中农产品微观交易秩序构建、维持及其背后的社会机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村庄中的农产品交易主体、逻辑与秩序都发生了变迁。在这一背景下,某些收购商将收购行为内嵌于村庄社会,使地方农产品收购买卖双方围绕价格的零和博弈转化为共同体内部基于协商的互惠合作。本研究将这一模式命名为嵌入式收购。嵌入式收购规避了传统收购方式与分散小农交易时面临的交易成本高、监管困难、风险大等问题,提高了基层农产品的交易效率。这一结构在向市场低成本提供本地农产品的同时,增进了农村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明晰这一结构背后的底层逻辑,将进一步加深对转型期农业社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