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反映农业生产中水利用和粮食产出的相对变化,关系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水足迹作为水资源投入指标,采用超效率 SBM 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2019年31省份粮食生产水足迹平均增长 4.5%,其中玉米、水稻生产水足迹呈上升态势,增幅主要来自中部地区;②区域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呈东、西、中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西南地区与南部沿海较高,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较低,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向“高耗水—低效率”和“低耗水—高效率”水平跃迁的态势;③节水技术、水土匹配度、城镇化水平和化肥价格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这些因素的区域异质性是造成用水效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④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可通过技术溢出、要素流动、生产集聚和价格传导产生空间相互关联和溢出。据此,提出深挖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充分发挥区域互馈效应,实现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政策启示。

  • 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本文基于2000-2015年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估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效率和出口潜力。研究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集中在东线的东亚国家,对中线和西线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有较大的开拓潜力;沿线国家的人均GDP、人口规模、农业增加值比重、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逐年增长,但出口贸易效率水平较低,未来农产品出口潜力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势必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观察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分别呈现波动性减小和基本稳定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趋势。其中,口粮消费逐渐减小,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农民工的粮食需求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介于二者之间。第三,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其中,稻谷基本稳定,小麦小幅度减少,玉米大幅度增加。第四,粮食产量总体上波动性上升。稻谷和小麦产量缓慢波动性增长,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 节水生产行为、非农就业与农户收入溢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将劳动力要素配置纳入分析框架是厘清粮食节水生产行为收入溢出机制的关键。基于河北、山东、河南540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分位数、中介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节水生产行为的收入溢出机制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节水生产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且农业增收效应大于要素替代效应;节水生产行为的农业增收效应随农业收入水平提升而递增,即“马太效应”,其非农增收效应随非农收入水平提升而递减,即“重心转变效应”;本地非农就业在节水生产行为增收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外出务工部分遮掩了节水生产行为的收入提升效果;节水生产行为的增收效应随本地非农就业比例增加而上升,随外出务工比例提高而下降。因此,建议完善粮食节水生产的政策扶持与市场机制,引导非农劳动力合理有序就业,强化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推动农户持续增收。

  • 中国大豆产业应对国际风险因素的对策模拟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大豆产业高度依赖进口,且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经贸摩擦等都会影响国内大豆产业,增加进口不确定性。为应对国际风险,基于各国大豆的供需平衡表和全球双边贸易矩阵等数据,利用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型方法,定量模拟评估了提高中国大豆单产、加强与阿根廷和俄罗斯大豆合作等三项对策可能带来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这些对策均能在不同程度增加全球大豆供给,降低世界价格,同时,可分散进口风险,减少对美国和巴西的高度进口依赖,促进大豆进口多元化,增加中国消费者福利,形成更稳定和可持续的大豆进口贸易格局。由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加大国内大豆研发技术投入,提高单产,提高自给率;其次,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同主产国合作提高其应对自然风险等的能力,保障稳定的大豆供给;同时,拓宽进口来源,加强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的农业合作,增加国际市场供给,实现大豆进口多元化,分散风险。

  • 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要粮食价格及中国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借助带有随机波动性的TVP-VAR 模型,实证研究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粮食价格的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粮食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较大。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格的冲击持续存在,大豆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最大,其次为玉米和小麦价格,粳稻价格受冲击较小;不同粮食价格在不同时期对冲击的反应存在差异;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在2005年和2015 年前后更多表现为正影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较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格冲击影响更为剧烈。②“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中美贸易争端所处3个时期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市场具有不同程度冲击。“9·11事件”和中美贸易争端2个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玉米价格产生较大负向冲击,伊拉克战争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玉米和大豆价格具有正影响;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年之后才趋于平稳。

  • 精准到户?:产业精准扶贫政策评价及下一步改革思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产业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重要政策举措之一。脱贫攻坚期的产业扶贫政策非常强调“精准到户”,并采取了资产收益扶贫、产业直补等创新措施。文章基于近年来的实地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精准到户”产业扶贫政策的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2020年后产业帮扶政策的改进建议。 

  • 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能否提高农户全程托管意愿? ———以农业病虫害防治补贴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生产托管补贴的政策目标之一是通过补助小农户购买农作物生产的关键及薄弱环节托管服务,以补齐农业生产托管中的短板,引导农户生产经营方式逐渐从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向全程托管转变.。基于中国三个病虫害防治托管补贴试点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探讨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是否会提高农户的全程托管意愿,同时甄别了补贴对家庭不同土地规模化和老龄化程度的农户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耕种收等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托管比例较高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对农户全程托管意愿具有正 向激励作用.农户对薄弱环节托管服务的经济效益认知越高、教育水平越高,其全程托管意愿越高。一兼农户比纯农户的全程托管意愿高。土地规模化程度对农户全程托管意愿的促进作用在自有农机的调节效应下得到减弱。托管补贴对家庭土地高规模化和高老龄化组的农户全程托管意愿影响显著。为此,应逐步扩大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覆盖面,补贴应重点关注土地规模化程度高和老龄化程度高的农户家庭。同时,应规范服务标准,降低服务价格,激励农户的潜在服务需求,使得农户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托管、技术密集型服务托管向全程托管转变。

  • 产权安全性、产权认知与土地流转高意愿低行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全国25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探讨产权安全性、产权认知对农户土地流转高意愿低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土地流转意愿向行为转化需要一系列条件来支撑。当地权稳定性较高时,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可以顺利转化成行为,反之则不能;确权使得农户的土地产权更加明晰,进而可以促进转入户土地流转意愿转化为行为,阻碍转出户土地流转意愿转化为行为;与此同时,农户自评的村级流转管制也产生与确权相同的效果。据此,提出应当在维护地权稳定性的基础上,规范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发挥村集体优势,为农户进一步参与土地流转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 农机服务、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和2016年的混合截面数据,运用超越数SFA方法估计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农机服务、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技术效率三者的互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农机服务可以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制约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劳动力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对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效应,但未发现女性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效应。(2)农机服务在劳动力结构变化影响技术效率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失、女性化、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转移促进农机服务使用,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3)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在农机服务影响技术效率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农机服务的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造成技术效率损失;农机服务的使用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女性化程度提高、加速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但三者对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农机服务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但是需要处理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可能为粮食生产带来的负向效应。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 实践课程改革探索——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 德国农民合作社考察及其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德国是合作社的发源地之一。基于为期两周的德国合作社专题考察,梳理了德国农民合作社的适应性特点、趋势特征及其社会背景体系,发现德国农民合作社具有层级组织体系化完备化、产业类型多样化专业化、服务内容全面化多元化、日常运行制度化体系化、服务地域稳定化与产业发展有机化等适应性特点以及企业化日益明显、绝对数量趋于减 少、规模实力趋于增强、经营团队趋于专业、盈余分配趋于多样等趋势性特征,并且遍布全德的农民协会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构 成了驱动和保障农民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四轮”。针对我国农民合作社量质增长不同步、成员异质性增加、扶持政策不完善、服务型合作社少、属性争论不定等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为其创造宽松发展环境、打造“四轮”驱动发展机制、鼓励农民深度联合与合作等建议。

  • 数字鸿沟还是数字红利?——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村低收入户收入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微观数据,考察了信息化时代低收入农户数字技术接入及使用效果。结果表明:(1)低收入农户数字技术接入鸿沟依然存在,但是相较于其他传统资源,差距明显更小,并且在年轻群体中差距收缩明显。(2)跨越数字技术接入鸿沟后,数字技术加快了低收入农户调整要素配置,进而提高收入水平。其中,非农收入的正向累积作用使得数字技术的增收效果呈现持续加大的特征。(3)相比于普通农户,低收入农户获得的“数字红利”在规模上没有显著差距,但是禀赋差异导致其面对数字技术冲击进行了不同的要素配置选择,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收入增长路径。

  • 现实情境视角下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实际选择行为的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研究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实际选择行为,对于促进可追溯猪肉市场推广、完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和推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现实情境视角,借鉴人口迁徙推拉理论中的PPM 模型,从推力、拉力和锚定三大作用力的角度构建理论框架,分析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实际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利用北京市猪肉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双尾截取Tobit模型,实证分析各因素对消费者可追溯猪肉实际选择行为的影响,并通过计算边际效应或弹性识别其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消费者认知对可追溯猪肉实际选择行为具有显著拉力作用,尤其是对可追溯猪肉优势属性信任程度的拉力作用更大;可追溯食品消费经历具有调节效应,可以进一步强化消费者认知的拉力作用;收入、城 乡身份、家庭人口结构对消费者可追溯猪肉实际选择行为具有显著锚定作用.据此提出应加大对可追溯猪肉优势属性的宣传和溯源能力、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的监管,加快推进完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等政策启示。

  • 农业技术采用、时间重配置与农户收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构建农业技术采用影响农户时间再配置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利用2015- 2017年河北、山东、辽宁等蔬菜主产区农户调研数据,联合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定量验证了滴灌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及时间重配置产生的中介作用,包括雇 工效应、溢价效应、转移效应和产量效应。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农户采用滴灌后收入显著提高,主要机制是产量效应和溢价效应,表现为年产量增加9212.83千克、溢价销售比例提高 18.89%,分别对应的户均年收入增幅为1842.80元和1354.75元,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1. 97%.因此,在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户收入增加时,创造和改善农户时间重配置的环境和能力,可有效保证收入增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 价格支持政策对农产品期现货市场关联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通过构建VAR-BEKK-MVGARCH-DUMMY-T模型,以棉花期现货市场为例,从市场间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两个方面研究了价格支持政策对农产品期现货市场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价格支持政策对棉花期现货市场关联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影响,具体来看,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棉花期现货市场间相关程度,而目标价格政策实施后两市场间相关程度又逐渐回升;临时收储政策和目标价格政策均降低了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对棉花现货市场价格引导作用,同样降低了两市场间价格波动传递效应;目标价格政策对棉花期现货市场间价格引导及波动传递的影响均小于临时收储政策;临时收储政策降低了棉花期现货市场间价格波动关联程度,而目标价格政策则提升了两市场间价格波动关联程度。因此,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改革和完善应坚持市场化方向,并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

  • 中澳自贸区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澳大利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中澳自贸区的成立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改进的标准GTAP模型,利用中澳自贸区«关税减让表»设计了详细的政策情景,并从产业链角度区分了农业原料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模拟分析了自贸区建立后1年、3年、5年的关税削减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有益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消费、投资、贸易均有所增长;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业将会受益,而大多数农业原料行业将会受损;尤其是关税削减可能导致大量澳大利亚农产品及加工制品涌入中国,中国的羊毛、乳制品和牲畜等产品的生产将会受到冲击。因此,中国应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完善扶持政策,提升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

  • 美国新农业法案中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及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美国历史上第18个农业法案«2018年农业提升法案»文本,文章在梳理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特点和变化趋势。总体上看,2018美国农业法案保持了农业政策的延续性和针对性,继续实施2014美国农业法案中实施的价格损失保障政策和农业风险保障政策及营销援助贷款和贷款差价支付等多项基础政策,仍将保障农民收入作为首要目标,并对支持和保护水平进行了相应的提高,为农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农业收入网。同时,美国新农业法更加注重政策项目的实施效率,试图构建一个注重补贴效率和强化风险管理的新安全网。2018美国新农业法案中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对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农业政策改革的方向是支持方式市场化、保护手段隐蔽化、项目执行效率化等。

  • 乡村教育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乡村教育是积累国家发展和乡村建设所需人才资本的重要渠道,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当前,城乡教育仍然面临较大差距,乡村教育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制度设计缺陷及社会文化引导不充分等现实问题。为应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新挑战,瞄准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教育建设的优化路径应聚焦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政府五大主体,通过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教育建设体系,发挥各方优势和能动性,整合和完善城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和改革乡村教育管理制度。同时,从社会和文化层面带动和鼓励各方主体共同参与,补齐乡村教育的发展短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中国城乡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 农业生产培训能提升农户扩大农地规模意愿吗? ———来自12省2340个农户的证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土地抛荒”和“毁约弃耕”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农户扩大农地规模信心成为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12省(自治区)2340份农户数据, 运用 Probit模型、Cloglog模型、IV-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农业生产培训对农户扩大农地规模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生产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扩大农地规模意愿,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培训对大规模农户和高教育程度农户的影响更大,且仅对于高收入农户以及中部和东北地区农户扩大农地规模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扩展性分析发现,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农户计划经营规模。因此,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要强化农业生产培训,而且培训中应考虑农户和地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