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2-02
摘要:《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力的刊物。陈独秀主编下的《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等进步报刊相互呼应,积极讨论时事,与各类宣扬新文化、传播新思潮的报刊通过交换广告等方式互动,彼此推介;通过日常转载和特别附录凝聚舆论力量,为新文化阵营寻求更广泛的支持;通过日常评论参与社会重大事件,及时向读者呈现社会热点。《每周评论》的创办,是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分子参与塑造独立于政府权力以外公共舆论空间的重要尝试,构成了新文化舆论空间的重要部分。对《每周评论》与这一时期其他报刊互动的研究,呈现了民主与科学历史潮流下更为丰富的历史面向。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资源动员理论为中国革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视角。但由于预设了动员与革命的同一性,从这一角度出发的研究容易陷入“有效动员”与“革命成功”的循环论证之中,忽略了资源动员本身的复杂后果。本文以1934年“于都检举”事件为切入点,认为在中央苏区独特地理单元所限定的物产分布和商贸格局下,长期持续的外部战争会使军事对抗很大程度上转化为资源消耗问题。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划分阶级、发起运动等方式强化了资源动员的效率,同时产生的商贸断绝、粮食匮乏、干部蜕变等后果,也使苏区社会面临严重的内部困境。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政策执行与预期的不一致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研究。文章对关于中国当下政策偏差的研究进行总结,区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行动两个层面,分别进行评述。从宏观层面看,中央一地方、国家一民众关系是最主要的分析框架,条块分割、考核困境、政策适用和民意传导四个问题成为解释政策偏差的基本出发点。从微观层面看,基于不同的行动者假设,如追逐私利、推卸责任和关系先在,出现了利益分化、监督不足和网络匹配三种解释理论。最后本文认为未来可能的研究生长点在于引入历史维度,将文化因素纳入分析之中。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为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户信贷获得提供了有利契机。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4—2018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和正规信贷规模,通过Biprobit模型和CMP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运用工具变量和LPM模型克服潜在的内生性后,结果仍然稳健。研究同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的非正规信贷获得具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抵押品要求提高了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较高收入农户和较低收入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中等收入农户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提出,要大力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农户互联网使用技能,注重农户个人信用积累和关注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利益诉求。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1世纪的头二十年,中国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城镇化进程,由乡土中国迈向了城乡中国。由于大规模流动人口长期“候鸟式”地在城乡之间徘徊,他们只是在就业和经济收入上挣脱了土地和农业,却未能真正在城市中落地扎根,因此中国城镇化仍然只基本走完了上半程。未来的很长时期,中国将经历城镇化的下半程:大规模农民工将逐步回归家乡,在家乡的城乡社会空间体系中重新扎根下来,这将重构一个以县域为中心的新社会空间和新社会形态。中国城镇化的上半程是挣脱乡土的过程,下半程的主题则是回归乡土,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和中华文明的一次巨变。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制度安排,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深刻理解三对关系:一是国家治理层面上党与企业的关系,要确保党的领导能够落实到公司治理中,企业战略方向与党的立场、方向、道路和原则相一致,实现党的领导与现代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这是制度改革的价值导向;二是经济发展层面上市场与企业的关系,要通过市场机制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协同,提升企业竞争力与资源配置效率,这是制度改革的实践导向;三是企业运行层面的企业治理与企业家的关系,要以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将自身发展和国家战略对标,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制度改革的目标导向。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牧区草场因其特殊性,实行“三权分置”不能完全照搬农地经验.基于«资本论»的土地所有权理论,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方法,在分析我国牧区草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与之匹配的牧区草场“三权分置”制度安排形式,阐述我国牧区草场“三权分置”从法律权属关系上的草场产权权利分解到所有制基础上的产权关系、再到其特有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三个层级内涵,指出了其超越交换价值追求的多重目标导向,包括以草场要素市场化带动畜牧业现代化、实现牧区草场效益共创共享的持续性、保障牧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经济社会转型等,提出要以明晰集体所有权、牧民承包权、资本所有者经营权三权边界作为改革重点来提升牧区草场“三权分置”制度绩效的改革思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农业农村问题仍然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短板,社区支持农业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从而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途径.社区支持农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具备了一定的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现实适用性.但由于起步较晚,全国社区支持农业发展呈现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农场经营者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广大消费者对社区支持农业的认知有待进一步增强的困境.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在社区支持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剖析美国、日本和法国的实践经验对于推进社区支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政府应在社区支持农业发展方面扮演好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农场经营者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同时还应不断加深广大消费者对社区支持农业的认知与理解。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在学界普遍的理解中,阿尔都塞一直以来都因其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而被视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但是伴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释,阿尔都塞在学术生涯的晚期发生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转向。这一“转向”既可被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的回应,同时又标志着一种新唯物主义话语的确立。为了反叛传统目的论哲学,阿尔都塞创造性地奠基于“偶然相遇”的叙述逻辑重构唯物主义,从而与马基雅维利所建构的政治哲学深切关联,即二者都强调对具体的政治行动条件及历史形势作出具体分析,以开启一种指向历史的革新和创造的解放政治实践。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哲学研究》
摘要:在西方学界的文明史研究中,文明叙事是以话语为载体的意义空间生产,在这一范式中,文明概念既是概念史研究的对象,也是意识形态特征鲜明的思考“他者”的方式,并在现代化和现代性理论中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实践,经由理论抽象生成了一种新的文明哲学,即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这种总体性的新文明观在现代化的中国实践的前提下,形成了对文明的独特理解框架,包括“文明的总体结构观”“文明的延续更新观”“文明的世界互鉴观”“文明的人民立场观”,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面对的难题和挑战,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线性文明观”“文明优劣论”“西方中心论”的话语垄断,是一种术语革命与叙事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生成是科学与自主的产物,以理论呼应了现实,蕴含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把对价值形式的利用纳入公有制的经济体系中,这构成了从马克思到当代的社会主义观具体化的核心线索。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从边缘地带的民主革命对金融资本帝国的局部替代开始的。列宁对社会主义观进行了初步的具体化,社会主义变成了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制度形式。这种制度形式在公有制主导之下对价值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加以利用,即对商品、货币、资本、国家资本主义等加以积极利用。斯大林中断了列宁对社会主义观具体化的逻辑线索,他虽然强调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济交换中利用价值规律的内容,但基本否定了对价值形式及其转化形式的利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但在根据地的实践中,利用了价值、商品、货币、资本等形式服务根据地建设,更在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把对价值形式的利用引入公有制经济自身的运行机制中,使社会主义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并有能力与国际金融资本展开竞争和博弈,从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21世纪,把社会主义引向新境界。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作为政治哲学概念的“公平”,首要的含义是基于共同性的同等对待,是社会规则和规范的同等适用。这一层面的公平不只是程序性、工具性概念,本身还具有价值正向性。公乎要考虑社会成员的某些倚,“强者的公平”和“弱者的公平”都是不可缺失的内容,特殊性,追求照顾某些差异性的、真正的不偏不丁接受性或合适性”应当作为追求公平的现实目标。日常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存在完美的公平,“结果的活领域可以将公平与义气、同情等其他美德放在同等位置,作为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之一,但社会公共领域应该把公平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硬性要求。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经典性著述对“生态本体”意涵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概括,即同时坚持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生态的物质客观性和人类活动的主体实践性。当今世界异常复杂艰巨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挑战和新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深入思考这一概念议题提供了新的语境。其一,重思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问题可以进一步恢复或重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唯物辩证特征;其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可以通过阐发“生态阈限”“生态实践”等一系列概念来丰富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体系;其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及其构建可以更坚实地确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体论学理性支撑。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8-24 合作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经过 百余年的不懈探索 , 中国共产党成功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 第 二 个答案”, 即 自我革命。 党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逻辑支撑在于马克思主义赋予了 党敢于 自我革命的内在品 质 、党能够认识与把握“ 三 大规律”、党积累了 以 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的丰富经验。 新时代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 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 健 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 , 构建自我革命 、 民主监督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理 体系 , 完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协同推进体系。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7-15
摘要:学界对党外效力证成范式的发展,经过了间接影响论、宪制逻辑论、社会系统论和党政关系论四重范式的转向。党外效力初次进入人们的理论视野时,学界将党外效力归因于间接影响力。不满足于形式化归因的学者从不成文宪法和宪法文本的角度,阐述党外效力在宪制层面的正当性。也有学者引入社会系统理论,认为党外效力是党内法规系统与国家法律系统耦合运作的结果。但上述三种进路均只是将党内法规套入已有的理论与规范当中,并未真正去思考党外效力发生的土性缘由。因此秉持建构态度的学者从我国的党政关系出发,建构本土化的证成范式。然而,无论何种进路,在理论供给侧均无法满足证成的需求,或与党内法规实践相脱节,或存在逻辑上的矛盾,或是在证成性、说服性与方法科学性上有待商榷。文章总结反思了不同进路的优缺点,认为只有从党内法规生长的本土逻辑与自我指向中才能建构出一套符合党外效力证成需求的理论逻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5-27
摘要: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海外政要、媒体、学者、民众均对中国共产党投以极高的关注目光。其中,海外学者作为一个特殊的学术集群,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分析研究颇具“他山之石”的可贵意味。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吸引了海外学人的热切关注。海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共二十大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盛会,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热点议题,海外知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和学者撰文深入解读中共二十大,为我们了解国际社会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观点视阈提供了一扇窗户。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形式价值论是其在商品价值决定理论上的两大贡献。劳动价值论把一般无差别的社会劳动作为价值的决定因素,不仅超出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狭隘眼界,而且由于把劳动和财富生产过程作为分析的焦点,超出了传统经济学关注流通领域的弊病。收入形式价值论则不仅关联着商品的价值,而且关联着国民财富的来源,启发了后来的生产费用价值论,又被称为“斯密教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 年手稿)》中详细地批判了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的自相矛盾之处,并在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解决了斯密的矛盾,同时批判了收入形式价值论的矛盾和循环论证,并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收入的真正来源。马克思对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和超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随着其批判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和丰富,总体经历了颠倒逻辑、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三个阶段。如果说“颠倒逻辑”以宗教为对象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现实颠倒和自身异化,那么“生产逻辑”则回答了“颠倒的世界意识”如何从“颠倒的世界”本身的历史中生长起来。因此,当马克思转换到通过分析“资本逻辑”来批判拜物教时,他实际上是在借助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体系所作的“人体解剖”,考察意识形态的颠倒机制、生产过程和运行规律,指明“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以及破除这种统治的解放信念和现实条件,从而将其意识形态概念提升到世界历史高度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4-27 合作期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机关党的建设逐步展开,并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历史经验,具体表现为: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构建完善的机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明确党支部的功能性地位,优化机关党的组织体系;保障规章制度的基础性地位,推动机关党的政治生活健康发展;发挥优良作风的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作风;筑牢党报党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活跃机关党的思想文化阵地。梳理和总结中央苏区时期机关党建的探索历程及基本经验,对于准确把握机关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新时代机关党建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