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互动关系中,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务农劳动力具有替代与挤出效应是学界的一致共识。但作为改造传统农业重要力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其本身所具有的革新农业经营方式,吸引农村劳动力留农或返乡的功能并不被主流文献所重视。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分析农机外包服务对农户务农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选择农机服务将有效替代务农劳动力,但并不必然诱发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具有抑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转移的趋势;特别是在村庄层面,机耕服务的改善将显著抑制劳动力外出务工。机理分析发现,农机外包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在农村部门的务工收入;统一提供机耕服务的村庄更可能发展非农产业,从而解答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去向之谜”。正是由于社会化服务所具有的改造传统农业并深化其分工的功能,决定了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并非是单纯地挤出劳动力,反而会拓展农村就业空间。由此强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成为农村与城市争夺优质劳动力的重要策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尽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呈现出跨区服务萎缩、本地服务崛起且服务价格提高的交易格局。为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本地化”及其“价格悖论”的生成根源,利用河南省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特殊的农村熟人社会交易环境对农户农机作业服务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往来互动频繁的农村熟人社会关系会助推农户对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的需求选择;并且种植规模越大、种植同一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会在熟人社会关系的作用下选择更为及时可靠的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继而对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交易的“价格悖论”产生原因进行探讨,发现农户熟人社会关系能显著降低其采纳本地农机作业服务的交易成本。由此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进行专业化连片种植、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以推进农机作业服务市场有序发育。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2015 年和 2017 年的家庭和社区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带动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使农民参与非农就业的概率显著提高约4个百分点,但对创业无显著影响。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效应显著,而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形成后,一定程度上能直接带动农业劳动者从事本地雇佣劳动,但尚不具有促进农业资本投资替代家庭自有农业劳动力投入进而释放更多农业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的效应。与此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可通过促进土地出租来带动农民非农就业。由此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在带动农民非农就业方面产生显著的要素集聚外部性,提出可从培育和发展这些新型主体着手来提升农民收入和促进就业。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现有政策希望通过促进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育和发展来推进化肥减量施用,但是其效果仍然受到质疑。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化肥减量效应,而主要决定于其匹配的服务对象:当服务的经营主体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匹配效应才能达到更优,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能有效地起到化肥减量的效果。研究也表明,在达成化肥减量目标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协同作用。因而,中国农业的减量化有必要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匹配性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为研究进口规模与国际粮食价格传导效应关系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选取2005 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国内外玉米价格周度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相关模型分析不同进口规模下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传导效应的差异,并实证检验政策干预对上述传导效应差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均值层面还是波动层面,中国玉米进口规模较小的时期,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传导效应均强于中国玉米进口规模较大的时期。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降低了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影响力。实施“市场化收购十补贴”政策后,由于中国玉米进口量占国内玉米总供给比重相对较低,中国玉米价格更多是受国内供求因素的影响,样本期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影响仍较弱。在粮食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及国内粮食市场化定价改革深化过程中,中国应建立健全粮食市场风险防控体系,规避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民消费行为的产权含义始终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基于“农地确权-土地功能-收入结构-农户消费”的分析框架,探讨农地确权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契合国家宏观经济扩内需、强消费的内循环政策导向。使用2014 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估计农地确权的消费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农地确权显著促进农户人均消费、人均商品性消费,但对人均服务性消费并无明确影响。进一步证据表明,基于农地保障性功能和财产性功能使用的农户,农地确权政策将显著提高其人均消费和人均商品性消费;农地确权消费效应在兼职农民家庭中最为显著,但农地确权政策并未带来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提出挖掘农户消费背后的产权含义将有助于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消费。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既定土地经营规模约束下,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改变了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努力及其对农业增长质量的贡献。通过构建包含劳动努力的农业生产函数,将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的贡献分离出来并加以估算。结果显示,1985-2016年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努力推动农业增长质量提高了72.5%,解释了同期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41.8%;期间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趋向减缓。总体上体现出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贡献份额下降幅度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或农业大省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贡献份额下降幅度较小。据此建议促进土地经营权转让或交换,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以提高其劳动努力和农业高质量增长的经济激励。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传统农业经济理论认为,农业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这不仅与主流经济学的内生技术进步和“干中学”等理论概念不符,也无法解释传统小农社会的“精耕细作”和现代农业分工带来的农业增长。文章通过拓展Arrow和杨小凯构建的“干中学”理论模型,分析了无外生技术进步情形下,传统小农社会和农业分工阶段的农户是如何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要素配置结构,实现“干中学”过程中的农业规模报酬递增的。结果表明:(1)当不存在农业劳动力刚性约束时,农户在租入农地或提高农作物种植频率以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的过程中,“干中学”会改善劳动生产效率并提高农业规模报酬;(2)进入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加速阶段,农业劳动力刚性约束会使得农业规模报酬从“干中学”诱致的递增阶段进入递减阶段;(3)为克服农业劳动力的刚性约束,农户会自发参与农业分工,由此加速农业“干中学”和提高农业专业化程度,并诱致农业规模报酬递增。研究表明,农业并不是一个低效率的被动的产业。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粤赣两省501份问卷调查数据,采取 DEAGTobit两阶段模型和中介效应 模型实证检验非农就业经历、行为能力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偏低,后期提升空间较大;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务工经历和经商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有正向影响;非农就业经历有助于提升行为能力,且行为能力在“非农就业经历与经营效率”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控制变量地形特征的影响通过显著性检验。提出应激励具有丰富非农就业经历的劳动者到农村创业就业,并对具有不同就业经历有意愿从事农业的劳动者采取差异化培育政策,促进乡村振兴。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中国九省27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承包权的不稳定显著抑制了农户自购农机, 促进农机服务购买行为。承包权的不稳定对购买农机服务的影响程度要超过土地资源禀赋。由于经营权未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也使得农户通过购买农机服务而不是自购农机来满足生产过程中对农机技术的需求。由此得出政策启示:为促进农地投资,需进一步稳定农地承包权,重视保护农地经营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稻米理论”基于我国“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对南方集体主义文化之下的特殊信任和北方个人主义文化之下的一般信任的形成根源进行了理论阐释。但现实证据表明,中国南北村庄的信任模式正在发生重要转换,即北方的特殊信任高于南方,南方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一般信任,从而出现了“Talhelm悖论”。南北市场化发育程度的差异及其对传统村落原生秩序的冲击,可能是形成“Talhelm悖论”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南稻北麦”的种植文化虽然在信任的塑造中有着重要影响,但市场化发育程度在种植类型与信任的关系转换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市场发育弱化了种植文化对信任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南北方信任格局的反差与转变;(2)机理分析表明,市场化发育一方面冲击着村社传统耕作方式所决定的互助协作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活跃并畅通农村要素市场,弱化了种植文化对信任的内生性影响。本文强调,由“南稻北麦”种植方式所镌刻的文化遗产及其村庄信任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解构与转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分析了超强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对东盟国家农业生产的影响,考察了主要东盟国家的应对措施.研究发现,超强厄尔尼诺导致东盟大米和热带经济作物减产,东盟各国纷纷出台文件和战略计划以应对厄尔尼诺,为受灾农户提供灾害补偿或补贴,并积极利用国际援助.在俄乌冲突及贸易保护主义已经造成全球食物系统风险骤增的情况下,东盟主要国家的农业补贴措施逐渐向促生产、增库存、稳粮价等方向转变.面对国际不确定性风险的叠加,中国应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和农业防灾减灾机制,强化农业科技投入,提升热带经济作物适应干旱的能力,持续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增强粮食国际供应链韧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2014-2018年多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査(CFPS)面板数据,探究乡村治理改善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治理改善可以显著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且这一基本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和双稳健的IPWRA模型估计后依然成立。基于不同收入来源,乡村治理改善有利于缩小农村的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乡村治理改善具有“益贫性”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此外,社会资本的嵌入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而且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对乡村治理改善助力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小具有协同效应;异质性方面,乡村治理改善对中西部地区、非农型以及高人力资本农村家庭的内部收入不平等产生更为显著的缓解效应。可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是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采用Probit、OLS和2SLS计量模型,从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两个层面实证分析培养农业生产专业户是否能够抑制农地撂荒。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来看,相对于一般农户,农业生产专业户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更多,种粮收益更高,从而其农地撂荒发生率更低;从溢出效应来看,农业生产专业户通过转入其他农户的农地而降低一般农户的农地撂荒发生率,但不能对一般农户产生示范效应,提高一般农户的务农积极性;异质性分析显示,无论是水田还是旱地,农业生产专业户发生撂荒的概率均低于一般农户,而在各类专业户中,种植业专业户发挥主要作用。据此,建议在培育种植业专业户的同时,持续完善基础性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确保农地经营权的顺畅流转。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2016年和2018年两期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回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替换变量、控制遗漏变量及测量误差等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保持不变。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与就业环境来促进劳动力回流。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吸引的回流劳动力具有年龄大、学历低的特征。此外,农村劳动力回流后更倾向于非农就业。因此,建议进一步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外出劳动力回流后的“安居”和“乐业”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基础,进而更好地吸引高素质劳动力适度回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利用 2007-2016 年县域粮食生产数据,以 2009 年开始试点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金融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1)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能够显著提高粮食的产量,且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效应要强于粮食主产区。此外,该政策影响效果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而逐渐减弱。(2)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有助于缓解粮食生产的信贷约束问题。(3)进一步研究表明,支农金融政策的实施能够鼓励各地农业企业的成立,提高农业机械和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水平,但对于各地有效灌溉面积不存在显著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不断发展,成为影响农户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引入互联网金融广度、深度作为解释变量,对665份农户样本的幸福感水平进行多维分析,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以机会不均等、经济获得感作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广度与互联网金融深度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幸福感;互联网金融广度和深度可以通过降低机会不均等程度、提高经济获得感程度,从而实现幸福感提升。因此,在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前提下,应丰富互联网金融产品种类,提高单项互联网金融的使用效益,深化互联网金融广度和深度,提升农户幸福感。本文仅供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提倡绿色发展的当下,有关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日渐增多,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首先,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归纳了当前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测量方式;其次,梳理了环境规制的定义、对主要的环境规制工具进行了归类;再次,综述了当前学者关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几种不同观点,以及研究中所存在的地区和行业异质性;最后,回顾了当前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5-25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和国际局势剧烈变化,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挑战,加强耕地保护迫在眉睫。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普及成为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的重要途径。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社会互动理论,揭示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并不是“万能药”:农户的在线农业信息搜寻显著促进了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但是在线社会互动削弱了在线农业信息搜寻的积极效应;且由于存在“回声室效应”,如果稻农是“非意见领袖”,则上述削弱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保护性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启示。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强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化农业技术信息的网络治理,以继续促进农户“自下而上”的农业信息获取对技术采纳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保护性技术的采纳是“科学性”和“本地性”相融合的过程,应进一步鼓励农技研发的本地化并提高农户的数字素养增强其数字信息甄别能力,以克服互联网和社会网络双重互动对技术采纳带来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