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江苏省水稻产业体系对规模种植户的调研数据,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从作业质量风险认知和作业及时性风险认知角度出发分析病虫害防治环节影响规模种植户机械投资和投资水平的原因,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分析投资机械自给服务对农户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规模种植户是否进行机械投资以及投资水平不仅受外包服务作业质量风险认知的影响,农户对于外包服务作业的及时性风险认知也是影响其机械投资的关键,并且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在风险认知影响病虫害防治机械投资决策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农户投资病虫害机械自我防治可以显著提升农业产出水平。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产品质量分级是推进质量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其未能在消费者信息搜寻过程中发挥传递质量信号的基本功能。借助微观调查与选择实验,利用双栏模型和随机参数-误差成分模型,从信息搜寻视角揭示消费者参考农产品分级信息决策的阻滞机制,探究针对分级要素选择有偏问题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分级体系缺乏认知、对分级要素偏好不强和对分级信息信任不足,是阻滞消费者参考农产品分级信息决策的关键因素,也是农产品质量分级在消费市场没能有效实施的现实原因。因此,调整分级信息传递、完善分级要素选择和改进分级监管方式,同时将消费者偏好作为分级要素选择的基础依据,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级、建立优质优价市场秩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讨论农业机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中国农村内部信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 农业机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步均显著增加了农村内部信任。农业机械技术进步削弱了农户间的生产协作,但提供了同一地区农户统一机械耕作的协调机会,总体上增强了农村的受限制信任及一般性信任.互联网技术进步缩短了乡村与城市间的心理距离,打破了传统乡村的封闭性,通过拓宽村民的社会交往及社会网络,增强农村的一般性信任。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将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受限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发展在收入、消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维度依然存在显著差异。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较大差距,逐渐成为当前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针对这些问题,应将高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为紧要的位置,并着力构建区域共同发展、区域共生发展、区域共建发展和区域共享发展的新格局。依循这一思路,本文进一步从激发农村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推进农村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模式、协同农村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未来一段时期高质量推进我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安徽省W县B镇2033户贫困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基建投资、产业扶贫与“结对帮扶”对异质性贫困户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基建投资对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的减贫效应更显著,且长期减贫效果优于短期;产业扶贫能够显著促进贫困 户摆脱贫困,且政府扶持政策越强的产业往往向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倾斜,使其减贫效果更明显。另外,金融扶贫能够促进产业发展,而且这种减贫效应对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更显著;“村外结对”帮扶对贫困户的减贫效果优于“村内结对”自助,而且对较高脱贫能力贫困户的减贫效果达到10%显著水平,而对于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的影响不显著。由此提出我国在落实精准扶贫措施时,要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减少粮食损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减少粮食损耗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产后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日本三个典型国家在发展粮食产后服务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其对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启示和镜鉴。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业链全商业化运作是美国和加拿大建设完备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基石,先进的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技术及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协调机制是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运行的关键;日本则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构建了政府、农协、农户三方合力建设的层次分明、规范运作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本文据此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路。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东北地区先行出现人口负增长,劳动力跨省迁出规模较大,而另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跨省迁移却很少,这无法简单地用劳动力迁移规律解释。本文同时考虑迁移的货币效用和非货币效用目标,拓展了托达罗模型,构建了一个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的决策分析框架,从区域间文化差异与就业平等性差异视角解释上述现象,并基于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数据,利用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两配对构建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同时追求非货币效用的假设能有效解释经济欠发达地区跨省迁移少的现象;(2)就业平等性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的重要影响能有效解释东北等地区劳动力大量外迁现象,它不仅影响劳动力工资水平、就业概率、岗位选择与晋升,也影响其迁移的非货币效用;(3)在控制经济水平和就业市场容量等因素后,以平等就业环境测度的区域就业平等性差异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从就业平等性低的省份迁往就业平等性高的省份。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发展智慧农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梳理与总结了智慧农业发展的演进路径,分析了不同类型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有益经验.结果表明,北美农业发达国家重视数据整合、任务驱动、政策支持、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等;欧盟注重共同农业政策、农业创新系统、技术需求导向及区域协调推进等;亚洲农业发达国家更加关注教育培训体系、国际合作布局及多元助农体系等.本文政策启示如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元参与助农体系;健全涉农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智慧农业金融服务;推动创新主体互联互通,培育农业创新生态系统;强化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农业信息服务智慧化;协同线上线下农业资源,加快农业人才培养储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因其在赔付效率、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传统农业保险产品的有益补充甚至是替代.在实施天气指数保险的国家当中,印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本文在简要梳理印度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计划 (RWBCIS)在其农业保险体系构建中的定位及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其产品设计、运营体系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具体措施和实施经验.研究发现,印度将 RWBCIS定位为传统农作物产量险的有效补充,并结合地理位置、耕地分布及气候类型下的适用性,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RWBCIS的有序实施得益于完备的保险基础数据、健全透明的信息平台、精细化的产品设计和覆盖面广泛的气象网络的共同支撑;通过制定投保作物日历以及监督惩罚机制明确权责分配,提高保险市场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印度实施 RWBCIS的政策思路及其在保险运行机制设计上的具体安排,或为中国农业保险顶层制度设计以及产品创新提供值得借鉴的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常州市1 532个规模经营户样本数据,采用两阶段估计策略,实证分析农地经营权属性对规模经营者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债权属性占优时,农地产权稳定性与完整性相对较低,规模经营户更倾向于采取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农地经营权物权属性占优时,农地产权稳定性、完整性较强,规模经营户采取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反而较低。此外,农技培训、农地经营规模、参与农业经营组织与农业保险等经历对农地经营者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据此,建议采取农地经营权属性分类引导的耕地质量保护激励措施,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与耕地质量保护协同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利用全球30个主要粮食贸易国的粮食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全球粮食贸易整体产生的影响,选取“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欧盟4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合作框架,检验其对不同区域经济合作成员粮食贸易增长影响的差异,并构建模型进行机制检验。研究显示,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促进全球粮食贸易整体有所增长,机制检验结果验证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倒逼不同区域、国家之间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内成员之间粮食贸易增长,尤其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深入、持续、广泛地开展,切实提升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贸易合作水平和一体化程度,带动了全球粮食贸易增长。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等对策建议,以维护粮食国际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工业的发展过去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当前数字技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加工,为工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生产制造的绿色化转型是行业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整理了278个地级市层面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制造业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出减排效应。本文丰富了对数字经济的研究,为“数字化”和“绿色化”同时推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多发频发的背景下,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对于守好“三农”战略后院、稳住农业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农业防灾减灾建设,我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防灾抗灾技术、应急管理体系、制度救灾保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仍存在民众防灾减灾观念不够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灾害应急协调不及时、损失补偿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加快补齐短板,织牢织密农业防灾减灾网,应着重从四个层面发力:一是要积极引导,筑牢防灾减灾社会基础;二是要强基固本,优化农业设施管理与运行;三是要统筹协调,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提质增效;四是要提高保障,加大补贴力度和科技投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保障欠发达县域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精准帮扶政策的应有之义。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县域数据,采用经济增长收敛方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我国县域经济存在收敛性,精准帮扶政策可以提升欠发达县域的经济增长速度(β收敛)。从作用机制看,产业结构升级与财政效率提升是精准帮扶助推经济收敛的关键,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或内生增长理论的假说机理都不相符。②精准帮扶期间中国县域经济收敛源于贫困县、非贫困县内部的差距缩小(俱乐部组内收敛),而以东西部协作为代表的结对精准帮扶不能显著缩小贫困县与非贫困县之间的差距(俱乐部组间收敛)。据此,提出我国应该依据欠发达县域的比较优势顺势而为,兼顾效率与公平,调整优化结对关系和帮扶方式,加强政府综合治理能力,借助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振兴欠发达县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19
摘要:本文利用县域面板数据结合2000—2020 年人口普查资料, 系统考察了精准扶贫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 以及人口流动在其中的角色扮演。 结果显示,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确实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但效果相对有限。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精准扶贫存在加速贫困县常住人口流失的倾向, 而常住人口流失扩大了地区经济差距。进一步证据显示, 贫困县人口流失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激发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地区; 对于处在城市群或南方地区的贫困县, 精准扶贫在降低其与其他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对于处在城市群或北方地区的贫困县, 精准扶贫会导致他们流失更多常住人口。本文为认识精准扶贫的经济作用及其要素配置效应, 优化后扶贫时代脱贫地区扶持策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但本文仅是对精准扶贫经济效应的短期评估, 其经济潜力仍需长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