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四川大学
  • 舆论的逆流:冷战语境下《芝加哥卫报》塑造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及其外宣策略启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摘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报刊《芝加哥卫报》书写了中国共产党是民权运动的支持者、黑人同胞的亲近者和中国现代化的缔造者形象。《卫报》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多样化书写以达到寻求外部支持、倒逼美国政治改革、解构白人统治话语体系的复杂诉求。《卫报》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塑造突破了冷战时期美国国内主流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刻板认知,展现了舆论场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通过剖析这一案例,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的外宣工作提供以下启示:首先,应充分认识国际传播受众的多样性,注重传播策略的精细化和针对性;其次,聚焦传播受众与中国价值理念的共鸣点,以共情叙事创造共识;最后,应厘清传播受众对政党形象的历史认知,基于历史积淀优化传播策略,以构建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中国叙事国际传播格局。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革命竞赛”的运作模式与实效一基于组织激励视角的分析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25

    摘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有效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中广泛发起和推广“革命竞赛”。“革命竞赛”是如何运作的?这一机制对党组织及根据地产生了何种影响?其背后的激励逻辑是什么?文章对“革命竞赛”的运作模式和实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层级化的“结对”竞争机制、绩效与政治荣誉及政治路线挂钩的原则、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的作用及由内而外的扩散激励方式共同构成了“革命竞赛”的运作模式。通过“革命竞赛”,中国共产党迅速开展了包括党员发展、扩红运动、拥军运动、公债推销、春耕生产等方面在内的工作,各级党组织乃至普通民众都被动员起来,乡村社会被引入革命化的轨道之中。然而,这一机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摊派主义、恶性竞争和过度聚焦等负面影响,对此,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纠偏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着“革命竞赛”的积极作用。“革命竞赛”的激励逻辑在于代表“无产阶级的先锋”这一信念将组织的宏观目标与个体的微观目标统一起来,进而产生强激励并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本研究有助于我们增强对革命时期党组织激励机制的认识,并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组织文化的理解。

  • 论毒品概念的固有违法性及实践认定标准反思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

  • 统摄·保举·掣肘:明清山东曲阜世职知县的选授与废除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提交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清史研究》

    摘要:“世职知县”是明清时期曲阜一邑所独有的治理模式。此项制度旨在保证孔子后裔不受他姓统辖,以此彰显朝廷尊崇儒学、优待圣裔的美意。但在运作过程中,世职知县与衍圣公、孔氏族人因宗法、公私、权责上的矛盾而冲突不断,以致曲阜治理弊病丛生,使制度饱受争议。为此,朝廷不断更改世职知县的选授标准、选授范围、选授流程和保举人数,其结果是衍圣公保举权不断式微和朝廷掌控力不断增强。世职知县从不断受限到最终废除,折射的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和国家大一统的意图,也反映出孔氏大宗与小宗、族权与政权、地方与中央的权力消长与博弈。

  • “全球化”与“在地化”的纠缠:中国当代艺术十年动向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近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身陷全球化旋涡。伴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其自身在国际上知名度的增长,其宿命化的身份焦虑反倒与日俱增。在貌似多元化、碎片化的景观之下,涌动着集体的暗流。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组团出征,仪式化地表达了中国当代艺术确证自己在全球化时空中主体性在场的集体愿望。作为回应,“再中国化”成为部分批评家推动的潮流和众多艺术家创作的一个选项,并在国内系列大型展览的主题设置中得到曲折显现。同时,受“全球在地化”观念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展开了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在地性实践,前者与“再中国化”连片,后者与“艺术乡建”相接。随着艺术乡建遍地开花,“谁的艺术乡建”之问应运而生。在激烈争论的过程中,双向对流的“全球化”与“在地化”接受了中国本土历史感的潘染,被置换成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结果,“再中国化”与“再现代”越来越近,在它们擦出火花的刹那,闪现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方位的回光。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下四川地区红 军石刻标语艺术价值探掘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的第二大苏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此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工作,以至该地区现存大量的宝贵红色文化遗产——红军石刻标语。四川地区现存红军石刻标语不仅数量巨大,且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四川乃至全国的红色文化名片。四川地区红军石刻标语历经战火淬炼,铭刻于中华大地的蓬勃血脉之上,书刻的文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其书法艺术价值不仅契合了毛泽东同志“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那一声春雷,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并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厚学理,极具“艺术初心”。四川地区红军石刻书法必将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璀璨新星并载入史册,且定将对当今的书法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 数智时代图书馆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基础、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4-10-03

    摘要:[目的/意义]图书馆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加工,可以转化成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与生产力各要素关系密切。数智时代涌现的数字技术及其他高精特新技术夯实了新质生产力诞生的技术基础,数智时代图书馆的创新性、数字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等特征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高度吻合。[方法/过程]文章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概念,阐述数智时代图书馆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分析数智时代图书馆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内涵,并探讨了数智时代图书馆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结果/结论]在数智时代,图书馆通过持续推进全民阅读,丰富全民知识储备;加速智慧服务转型,提高全民数字素养;打造数智馆员队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应用数智化新技术,引领信息文化建设;构建未来学习中心,培育创新型劳动者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取得高质量发展。

  • 为国守史:我国散失海外档案数字化回归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9-28

    摘要:史在他邦,文归海外。近代以来,中国大批档案流散海外,过往实践经历显示出散失档案的实体回归难度较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为散失档案回归探索新的数字化路径。根据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数字化回归”理念,从文化传承视角出发,通过历史回顾和困境剖析,结合卡塔尔数字图书馆“数字遣返”计划和“汉典重光”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案例,阐述归纳出散失档案数字化回归的文化传承价值、协同合作趋向和技术支撑需求。围绕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从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三个维度提出了散失档案数字化回归的未来策略导向。

  • 孝为德本与《孝经》为“六经之宗” ———立足马一浮先生《泰和宜山会语》《孝经大义》的考察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8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本文从学理、文献和历史文化等角度,对马一浮先生“《孝经》为‘六艺’ 之宗”的观点进行了论述,认为马先生构建的“六艺统诸学”“《孝经》统六艺”等体系, 对系统认识儒家经典的意义,大顺读书次第,快捷地掌握儒家经典实质,具有以简驭繁、 握本执要的功效。

  • 重塑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建设、教材更新与教学叙事策略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摘要:在《中国档案事业史》一书出版30周年之际,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指出目前中国档案事业史存在学科建设不足、教材老化的现象,对此首先提出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对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内容结构学理性特征进行提炼,具体而言要对中国档案事业历史演进脉络进行时序性梳理,对档案学理论和知识框架进行逻辑性筑基,对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进行创新驱动,对本土与外国档案事业发展进行双向关照;其次指出教材建设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服务,中国档案事业史教材可以通过具体史实内容的挖掘构建起为国存史、为党管档、为民服务的人才培养导向;最后指出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基于学科内容结构和人才培养的学理性特征重新构筑中国档案事业史的教学叙事策略,并以时间与空间叙事、国家与个人叙事、中心与边缘叙事、历史与时代叙事相结合,实现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建设和人才能力培养提升的终极目标。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研读”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文化软实力》

    摘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能只是一般的阅读,必须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返回到历史情境中来梳理他们的基本思想。引证经典作家的论述,不得转引,要直接根据原著引证。而且,为保证原意完整和准确,译文必须引用最新的版本。另外,在可能的条件下,我们还需要查核引述内容中关键概念的原著文字。如果在没有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本真含义之前,就急于“联系实际”,则会造成对现实工作的误导。忽视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将导致实践上的巨大偏差。

  • 基于多元主体的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要素界定及其分类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目的/意义]围绕多元主体对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进行识别,以期为解决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提供重要参考支持。[方法/过程]采用元人种志定性研究方法集成28项原始研究,基于智慧养老数据资源集成结果,构建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要素框架。[结果/结论]集成得到“个人主体”、“机构主体”、“网络信息空间”3个主要维度,“老年人”、“政府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养老社区”、“智能终端设备”和“在线空间平台”8个具体主体类型,以及101个不同主体所涉及不同数据资源要素。

  • 从数据到服务:场景化的智慧养老行动者网络解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摘要:[目的/意义]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基本要素与转译过程出发,围绕各场景分析智慧养老数据驱动模式,有助于深入了解数据驱动智慧养老服务的基础架构,掌握其数据驱 动策略,以持续推动智慧养老的发展。[方法/过程]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框架,结合数据价 值链模型以及服务场景概念,分析数据驱动智慧养老服务的基础架构,并从场景的物理空 间、交互空间以及数据空间的三方面出发,结合文献分析、调研访谈以及国内外实践经验 归纳,对数据驱动智慧养老服务的逻辑路径进行场景化解构。[结果/结论]智慧养老行动者 网络的基本要素与转译过程展现了数据驱动智慧养老服务的基础架构与逻辑路径。其中, 智慧养老行动者网络的基本要素强调以多维交互的服务场景、结构化的数据活动以及异质 耦合的行动者作为数据驱动智慧养老服务的基础架构;智慧养老行动者网络的转译过程关 注于数据驱动智慧养老服务的逻辑路径,以产业对接、平台赋能以及数据增效为目的,围 绕服务集成者、服务提供者、服务需求者及其所参与的数据采集、组织、流通以及利用等 活动,通过问题识别、利益赋予、主体吸纳以及目标动员等流程实现数据对智慧养老服务 的驱动。

  • 从“版”到“窗”:数字出版阅读界面形象嬗变的符号学分析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使“版”成为出版物标准界面,历史前行、技术更迭,“窗”成为数字出版物的新界面。出版界面形象从“版”到“窗”,既展现了出版载体物显示端的变革,也关涉出版观念的变迁。相比传统界面“版”,“窗”产生了符形的变化,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虚位以待但呈现动势的空符号,是透明媒介环境与非透明信息系统,符号与媒介的关系仅为瞬时征用的弱依存关系。在符用层面,窗口界面语言呈现出图符语境化的趋势,人与屏幕的符号互动,身体与媒介双重延伸,并通达经验与文本两个世界,实现意义调度。

  • 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与机构改革——基于1982—2018年八次机构改革数据的实证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13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深入理解中国机构改革的驱动因素和变迁逻辑对总结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宝贵经验,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意义重大。本文以改革开放后1982—2018年启动的八次机构改革为研究样本,聚焦到微观机构,实证探究机构改革的驱动因素和变迁逻辑。结果表明,国家战略是驱动机构改革的重要因素,与特定时期国家战略相关的机构更可能面临改革。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社会需求也成为触发改革启动以及影响改革程度的重要因素,尤其在2003—2018年的四轮机构改革中,社会需求既能直接触发改革,又能通过影响国家战略推进机构改革。这反映了政府对社会需求的回应由早期的战略层面对接逐步转向通过改革主动应对,社会需求直接进入改革议程。另外,除机构下设司局数量外,其他机构内部特征因素对机构改革的影响很小,而财政供养人数增长过快、经济增长乏力会触发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城镇化对机构改革的影响则由正向引导转向反向倒逼。控制时间和职能类别固定效应以及采用多重插补方法进行重新估计,发现结果是稳健的。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机构改革的理性认识,还能为日后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参考。

  •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次成功的政治传播——兼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论著的编辑失误问题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8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论文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长期被忽略的政治传播案例——恩格斯的小册子《普鲁士军事问题和德国工人政党》在德国迅速传播的经验,同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错收非恩格斯写的《〈普鲁士军事问题和德国工人政党〉简介》一文,讨论了同类编辑失误带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偏差。这次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远在英国策划的政治传播,是在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共产主义“幽灵”在德国沉寂了十几年之后,马克思主义重新在德国崛起的起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指各方面的党报理论和新闻实践,也包含丰富的党的政治传播的方式方法和策略。论文为这方面研究的初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