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即将在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此后扶贫工作将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结合了官僚体制的常规运作与集中动员的机制,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由于集中作战的扶贫措施带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权宜性,如何构建解决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成为了今后巩固扶贫成果的关键。文章借助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具体分析精准扶贫如何将集中动员机制嵌入到官僚制的日常运作中,并且指出动员模式在干部管理、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培养致富内生动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在贫困治理向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制度,确保干部资源和贫困地区的对接,实现惠民政策的普遍化,建立对贫困状态的动态监测,提升农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展因地制宜、与市场主体有机衔接的特色产业,并且实现扶贫政策干预与乡村文化的高度契合。通过扶贫长效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缓解相对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实现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同样是第三国帮助被制裁国规避制裁的行为,为什么有的采取向被制裁国提供援助的直接策略,而有的选择与被制裁国深化贸易合作的间接策略?既有研究主要从国际制度、公共选择和联盟政治等视角分析第三国的行为逻辑,忽视了第三国对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融入程度的影响。基于经济制裁的第三国规避理论,本文提出,当制裁规避具有较高战略收益时,第三国对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融入程度会影响其制裁规避的策略选择。以2022年美俄制裁争端为例,对伊朗而言,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具有较高的战略收益,且伊朗融入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较浅,这促使伊朗采取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的直接制裁规避。对印度而言,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具有较高的战略收益,但印度融入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较深,这促使印度采取深化贸易合作的间接制裁规避。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态文明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准确把握现代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是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1949年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政策大体经历了绿化祖国、环境保护、三 生空间、生态文明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生态文明之路,呈现出从单项政策、制度建设 到国家战略的三大特征,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发展中保护”到 “保护中发展”以及从“环境管理”到“生态治理”发展道路转型,推动了生态环境治理格局的演变,体 现了人的物质生活需求与生态环境需求协调的根本诉求。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明确生态环境治 理的内涵与新要求,让生态正义与资源平等贯穿生态环境治理全过程,推进全球生态多元治理和整 体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 世界政治的早期经典作品非常重视时间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世界政治的大多数研究只是所谓的“快照”而非“影像”,轻视甚至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差异对政治结果的影响。随着“找回时间”智识运动在社会科学中的兴起,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世界政治中的时间维度。如何看待世界政治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如何将时长、时速、时段、时序、时机等描述时间性要素的概念用于对世界政治形态的刻画?如何将正反馈、路径依赖、报酬递增等时间性机制用于对世界政治动力的揭示?为了探究这些重要的问题,我们约请10位学者从学科、理论和实证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讨论。我们期待这组笔谈文章能激发学界在重新发现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对世界政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为国际关系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国际政治经济学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兴起于西方,随后不久就引入到中国。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产生了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内生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深厚土壤则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因此,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起步就不是对西方知识体系的简单移植,而是扎根于中国大地。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进程中,进一步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无疑是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的重要使命。本刊约请9位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多维度的讨论。我们期待这组笔谈文章能激发学界对如何构建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体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国家能力、制度基础、经济和社会政策共同构成了“新发展三角”,而新发展三角是理解时空下不同经济体表现的有力理论框架。本文认为,国家能力有四个大的维度: “强制能力” “汲取能力” “行政能力-Ⅰ” 和“行政能力-Ⅱ”。“行政能力-Ⅰ” 可以认为是“递送能力”,“行政能力-Ⅱ” 则包含了“信息能力和领导力”。本文还讨论了度量国家能力的四个维度,并进一步讨论了在实证中如何理解新发展三角面临的诸多挑战。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文明的维系需要知识体系支撑。中国政府文明逾越了千年历史,形成了自身的行政知识体系。这些知识既散落在中国各朝代的史书之中,如 《史记》 《汉书》《资治通鉴》与 《贞观政要》等,记录着帝王之功过、文武百官的臧否以及历代的典章制度; 又长存于中国历朝历代的当政者的意识之中,成为日常行政活动的一部分。因此,这些隐匿的行政知识才是中国公共行政最好的研究对象,不必去批判西方所言的当下行政理论的缺乏或学术的危机。在各学科均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对学科的知识进行历史系统的回顾,找到规律和出发点,提炼出知识体系是有实践和理论意义的。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我们对中国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一些理解,不仅需要理论化,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工作是知识化。“理论化”是我们去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概念体系,那就意味着完成了。我们需要进一步把这套概念体系知识化,就是让它转化成我们的知识框架可以接受的一套新的知识。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我的发言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从世界政治范围看知识体系的意义。第二,我们的政治外交知识体系。第三,怎么通过改造和创造来推动巨变时代世界政治知识格局的变动。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受 “中国问题”的牵引,中文学术将韦伯纳入视野,至今已经历了两个阶段,即 20 世纪 80—90 年代 “经济韦伯”阶段; 2000—2010 年的 “社会韦伯”阶段。2020 年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年份: 适逢韦伯去世百年,而韦伯时代德国的政治处境,与中国目下的政治处境形成耐人寻味的呼应。韦伯的政治关怀,将我们的视野不断拉回到 20 世纪的转捩点上,提醒我们将百年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考量。可以想见,中国学人对韦伯学术的理解和体认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政治韦伯”阶段: 学术工作的 “道德责任”、政治家的责任伦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领袖民主制、文人墨客们幼稚且华而不实的政治想象……继柏拉图、奥古斯丁之后,西方精神传统因韦伯而别开生面: 学术需要温良敦厚,政治必须成熟稳健。2020 年,将是我们全面检省百年 “政治中国”,重新审视千年 “文化中国”,真正走向文明自觉的全新起点。这应该是 “韦伯百年祭”的核心命意所在。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有关中国现代国家构建这一课题的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充分的历史政治学 “时空素养”。在对以往知识谱系中,不少学者是以线性发展的思维模式来套用和理解,然而中国现代国家构建是在一个充满矛盾的、非逻辑的、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世界中展开的。在中国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存在国家与政党、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军队、政党与军队、国内与国际、中央与地方、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等多条线索,各种线索交织在一起并还处于重构过程之中,体现为复线性特征。其次是共时性特征,国家建设表现为空间上的时态分殊和时间上的时态叠加,不同地区因发展差异分别 “占据”着不同的 “历史”,政治发展在中国场域下呈现出并起状态而非线性式继起。复线式与共时性反映了量子纠缠的特性。我们可以把中国国家构建活动看作是一个量子场的运动,里面有彼此联系的能量场,有着多对的 “量子式”纠缠,这些变化构成了目前中国国家构建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从中国发展经验与发展动力来看,有三个方面可以应对复杂性情势的挑战,一是需要存在一个中心来化解 “量子纠缠”,即坚持 “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共产党的 “政治势能”; 二是需要地方政府与基层社会的创新性;三是在中国国家构建的未来图景中,一些主观性因素如人的作用应当再次被重视。在中国国家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从政党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三维框架下来审视中国的政治发展。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当前的国际制度互动往往发生于制度复杂性的环境之中,制度复杂性是指数量众多的制度在部分功能重叠领域的治理结构特征。作为中国对外政治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与不同制度之间的“对接”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制度互动方式。国际制度“对接”是“源制度”与“目标制度”之间的融合,旨在产生制度间的“协同效应”。在制度复杂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解释制度“对接”差异化的理论框架,本文将国际制度“对接”理论化为“制度嵌入”“制度嵌套”和“制度生成”三种模式,进而通过“一带一路”与东盟、联合国的对接和亚投行的创设作为典型案例验证了该理论框架的解释效力。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在西方精神大传统中,始终存在两种小传统的对峙和张力: 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历史、哲人与城邦、哲学与政治……哲学以探索本源性 “真理”为职志,政治则以城邦公共事务为取向。在古希腊早期,两种传统尚能相互容摄,而随着伯里克利的去世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帝国的覆灭,以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死刑为标志,哲人与城邦、哲学与政治从此渐行渐远,进而分道扬镳,终成势不两立之势。本文以柏拉图和修昔底德相关著述视野和理论关怀为轴心,缕述政治与哲学内在张力的历史基源,从而为汉语知识界认识西方进而反思自身的处境和使命提供某种可能的进路。柏拉图妙笔生花,曲尽其美,为哲学辩护,为哲人的生活方式辩护; 修昔底德深沉委婉,以如椽之笔,为政治辩护,为帝国说项。作为西方精神大传统的两位思想巨擘,柏拉图与修昔底德,分别承载着哲学与政治两种不同的精神取向,两种取向构成的张力塑造了西方传统向现代变迁中的诸多最为紧迫的关键议题。如何面对学术志业与帝国事业的结构性张力,不仅关涉对西方大传统本身的重新认识,更牵涉身处 “大政治时代”中国智识人自身的精神品格和政治识见。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我们今天讨论的新,不是一般讲的推陈出新,也不是泛泛而谈的与时俱进。我想大概是意识到中国积累 40 年经验,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们深知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用功以外,必须要树立一个明确的本土化的自觉意识,对现存的知识结构和话语体系要进行批判性的清理和创造性的转化,来服务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适应中国学术自主发展的一个时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