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地流转是改造小农户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农民普遍将农地流转给亲友邻居的行为并未完全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则。对此,基于心理账户理论解构农户农地流转对象选择的发生学机理。研究表明,(1)农地的产权属性导致农户形成农地心理账户,并根据交易对象的差异性,分割成熟人心理账户和陌生人心理账户。(2)根据心理账户的核算规则,农户将农地流转给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和预期收益构成)大于损失(由显性成本构成);转给陌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构成)小于或等于损失(由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构成)。为此,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提高陌生人心理账户的收益或者降低损失。基于江西绿能公司的案例及“广东千村调研”的实证检验发现:以村委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农地流转,帮助农户“土地入股参股”,搭建农地流转服务平台或集中流入农户土地再流转出去是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诱致技术变迁理论强调了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导向性作用。鉴于农机服务外包已成为大国小农背景下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机械对劳动的替代过程中,机械作业服务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将发挥重要的诱导作用。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2004−2018年中国26个省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发现:(1)农机具购置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偏向机械的直接诱导作用并不显著,农机服务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则产生了明显的诱导作用;(2)农机服务诱导技术进步偏向的叠加效应,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机制。由此提出农机补贴政策应向农机服务主体倾斜,逐步完善农机服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基于诱致技术变迁分析框架探索农机对劳动的替代与农机服务对劳动的替代之间的区别,以期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设计提供操作思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 TFP 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 Dagum 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有效识别返贫风险并及时预警是阻断脱贫人口返贫的前提。采用生计脆弱性分析框架构建民族地区脱贫户返贫风险评估体系,并对西南民族地区脱贫户返贫风险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脱贫户返贫预警机制。结果发现:脱贫户的返贫风险主要集中在人力风险和金融风险,是兼有一定程度的自然、物质、社会风险的高度复合形态;脱贫户返贫预警机制应结合警度与警源,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脱贫户,持续测度其生计状况,评估政策有效性,优化改进方案。因此,民族地区政府面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脱贫户,政策制定需要因户制宜;五大返贫风险需应对及时,靶向精确;应着力于改善区位条件,挖掘资源优势,为脱贫户提供多样化的生计策略选择。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农业政策根据其主要目标存在三个不同阶段:粮食安全阶段、农民收入相对贫困和城乡融合阶段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国内大循环的新格局下,本文按照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从三个层次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再定位及战略选择进行阐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从传统农业的粮食供给功能视角出发,尽管饥饿问题已经解决,粮食安全仍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这要求我们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粮食安全支撑国家安全,保障国内大循环。可通过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农业“新基建”推进农业现代化,并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从宏观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视角出发,现阶段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和城乡要素市场割裂是阻碍国内大循环形成的两个关键体制机制性障碍。这需要多渠道稳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矫正城乡收入差距,以进一步释放农民的消费需求,防止农村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死水区”;同时,打破城乡之间人才、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性壁垒,实现要素市场的统一和城乡融合。最后,从农业产业链和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要注重发挥和引导农业的多功能,包括营养健康、生态环保、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功能,这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新动能。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时代十年我国粮食安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伟大变革和实现“稳定”奇迹奠定了扎实根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催生粮食产业新需求新供给新业态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急迫需要;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能力建设既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坚持的政策主张,也是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依托,更是新征程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要在体制机制、资源保障、科技支撑、种业发展、收益保障、生产主体、结构调整、非常规农业等方位发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产能基础;在拓宽进口来源、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安全合作等方位发力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供应链韧性;在粮食储备轮换、粮情监测预警和粮食流通体系等方位发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调控基础。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对农业补贴增收效应的有效测度是评估农业政策与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以及农业补贴对农户收入异质性影响的机制,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进行了实证验证。结果发现:农业补贴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农业补贴会显著促进低收入农户收入的增加,而对高收入农户收入影响不显著;农业补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农业补贴会显著促进东部和西部地区农户收入提高,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农业补贴能够缓解不同收入层次农户收入不平等;农业补贴缓解了中西部农户收入不平等,但是加剧了东中部农户收入不平等。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采用“两步法”研究了农机服务发展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关系。基于2004- 2016年全国31省份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变系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变化、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构建农机服务发展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OLS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31省份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2008年粮食技术变化最为明显,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2008年高达 5%。(2)农机服务在2008年以后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机服 务对粮食TFP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3)农机服务发展与劳动产出弹性具有替代关系,与化肥和机械产出弹性具有互补关系。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程度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在 “大食物观”视域下,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有利于丰富粮食供给来源,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粮食产能,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本文构建包括统计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市域面板数据集,运用双重差分等事件研究方法,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剖析内在作用机制、异质性和次生效应.研究发现:①产业发展政策显著促进了马铃薯单产和总产量的提升,体现出效率改进的特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山区、东北华北作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更为显著,符合马铃薯的作物优势;③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发展政策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④产业发展政策并未对三大主粮产生不利影响,符合政策设计初衷.优化战略布局、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加强品种推广等措施能够进一步强化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的正向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有机食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是应对中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助力有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业链视角出发,探究中美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国际有益经验并提出中国有机食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①中国有机食品产业链协同性水平不高,市场渗透率较低,呈现出“弱”而“散”的发展格局;②美国有机食品全产业链融合是一个由政府监督、企业参与和消费者驱动的复杂系统,其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品牌信任为依托、以产业生态为纽带,打造产业联合体,以挖掘全链条的增值潜力。借鉴国际经验,本文政策启示如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有机认证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有机食品全产业链创新性、融合式发展。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山东和贵州两家典型合作社为例,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党支部领办、联村党委领办两类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内核表现为多中心合作治理框架效应,体现在政府、乡村精英、农户多元利益主体对话的相互增进与理解、行为的相互激励与制约、资源的互补与互促,由此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第二,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具有重塑国家层面资源下乡的组织基础、再造农户层面合作的组织基础、构筑“乡村精英”参与乡村建设制衡基础的一般机制,对克服当前乡村组织功能缺位所造成的集体行动困境和公共性衰落成效显著。研究认为,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兴起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具有解决农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绩效,但应进一步加强法律层面的关注,对其发展进行合理的规范与引导。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贫困问题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引发新的关注。基于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响应函数(RIF)回归方法探究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素养显著扩大了农户收入差距,并具备明显的马太效应,高数字素养能够攫取更多数字红利,而低数字素养更容易陷入“数字贫困”状态,无法发挥出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2)应用数字素养会显著加剧农户收入差距,而通用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这种情况也得以印证,现阶段数字“接入鸿沟”已经得以解决,数字“应用鸿沟”差距逐渐凸显。(3)数字素养能够缩小农户财产性收入差距,但会显著扩大工资性收入差距与非农经营性收入差距。脱贫地区受到数字素养的马太效应更强,农户收入差距明显加剧。研究结论证实了我国农村内部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同时数字贫困问题加剧了农户收入差距。新发展阶段我国数字乡村战略的推进不仅要注重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弱势群体数字素养的培育,更要加快构建农村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路径,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着农民增收渠道少和持续性差等现实问题,以及城乡收人差距、区域收人差距和农村内部收人差距三大挑战,乡村产业振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使用 2011-2020 年中国 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 FGLS和 PCSE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实现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农民三大收人差距缩小兼得的共同富裕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民工资性收人和经营净收人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转移性收人和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对缩小城乡收人差距的作用大于对缩小区域收人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乡村产业振兴高水平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促进农民可支配收人增长和缩小三大收人差距,即可实现富裕效应和共同效应;在乡村产业振兴低水平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仅对农民可支配收人增长和城乡收人差距产生显著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以2011—2022年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金融错配的中介作用。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二,数字金融可以降低金融错配,进而促进数字化转型;第三,数字金融对非国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加显著;数字金融对金融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本研究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厘清政府数据开放的经济价值创造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政府数据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政府数据平台开通为准自然实验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数据开放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其促进作用在公共服务支出、企业所得税收入和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较多地区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积累、技能人力资本、研发人力资本及其与政府数据开放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据此,从理论与实证层面重点考察了政府数据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这不仅丰富了相关研究文献,也为政府更好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供决策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选取2018—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分析了环境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创新投入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环境税对企业绩效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环境税能够倒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创新投入的增加能够提高企业绩效,且创新投入在环境税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为政府完善环境税制、强化环境税管理提供了政策建议,也从企业角度为企业更好地应对环境税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研究为企业在环境税压力下合理配置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实证参考,丰富了环境保护税的相关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近年来,一种基于玩乐性的组织文化在企业内部兴起,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体验,并将趣味化体验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同时,理论界中与工作场所体验有关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当前正企业及组织管理多元化繁荣发展态势,其中工作场所乐趣常被用来强化员工的工作体验。基于此,本文首先在中英文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其次,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出工作场所乐趣的概念与内涵,明晰了工作场所乐趣的影响结果及其作用机制,并构建了系统的研究框架;最后,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提高企业对工作场所体验的重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自由贸易区是新形势下推动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本文关注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西部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2011—2019年西部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政策效果,实证考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自由贸易区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并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结果具有稳健性。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本文对未来西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规划从功能定位、产业结构、配套设施及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金融发展为降低农户收入不平等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构建数字金融发展、市场化水平影响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显著抑制农户收入不平等,市场化总水平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市场化子维度能显著强化数字金融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略强于数字化水平,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并且市场化总水平也能显著强化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水平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农户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第一项任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安全高效、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协调融合等特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集成为发展核心动能,以新产业为发展物化代表,以新要素为发展关键要素,二者通过制度变革机制、产业转型机制、多元融合机制和瓶颈突破机制等实现有效耦合。要从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创新技术供给体系、完善数字化共建共治共享体系等方面着手,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