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奥运档案作为奥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世人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外奥运档案管理具备以下特点:推进奥运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化;运用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奥运档案;通过跨机构合作管理奥运档案;注重对奥运档案价值的深度开发;奥运档案面向社会公众高度开放。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对国内奥运档案管理的启示:加强奥运档案信息化管理、推动多方协同合作、强化奥运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加强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对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但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制度建设中存在收集保管存在短板、开发利用面临困境、工作机制亟待创新等问题。构建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制度体系,应当遵循如下原则:党政主导、多元参与,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开放共享、创新引领,高点定位、急用先行,应推动机构协调、沟通协作、资源共享、社会参与、监督指导五个方面的机制创新,并从归档、收集、整理、开放、利用五个方面加强业务制度优化。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9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后疫情时代档案工作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复杂挑战,将呈现新的变化趋势。文章遵循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和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政策框架,根据后疫情时代档案工作环境和需求的变化,结合档案治理体系建设要求和档案工作 实际情况,分析了后疫情时代档案工作的五大发展趋势:档案法治建设成熟化、档案资源结构合理化、档案服务方式灵 活化、重点档案工作专门化、国际档案交流常态化。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7
摘要: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世界记忆项目并产生广泛影响。厘清其所倡导的文献遗产概念是推动我国相关实践发展的首要前提。本文首先回溯文献遗产概念的形成背景,在此基础上选取上位类与同位类视角对文献遗产概念进行双维审视,进而按照时间线梳理文献遗产概念的衍生发展。最后得出对我国文献遗产工作理念调整的启示:明确文献遗产概念指涉,跳出档案局限;厘清文献遗产概念要义,聚焦价值判断;把握文献遗产概念衍生,关注原生数字遗产。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7
摘要:目的/意义 文献遗产政策对实践具有引导性与约束力,是推动实践良性发展的必备要素。对标国际文献遗产政策,及时对我国文献遗产工作做出正向调整至关重要。 方法/过程 主要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引入UNESCO文化遗产工作方法论框架三步执行战略,通过审视UNESCO具有关键节点意义的文化遗产政策证明其合理性,并通过历史回顾梳理其内在的价值转向。其次,以此为参照,从文献遗产的确认、保存、获取3大方面对UNESCO文献遗产政策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得出对我国文献遗产工作的启示。 结果/结论 基于前文研究,认为我国文献遗产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和完善:摒弃孤立视角,关注多元联系;衔接国际原则,出台本土化政策;聚焦遗产名录,开展反思性研究;兼顾数字遗产,推动精准保护;跳出单一领域,整合多种力量。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7
摘要: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文化遗产日益普遍化,其资源建设、技术赋能、服务供给等亟需通过协同治理实现提质增效。 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论述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提出的合理性;其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政策等文本中析出文化遗产治理中的协同要素,结合数字文化遗产特性构建其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最后,借助案例分析法,选取 Europeana项目进行映射分析,验证上述逻辑框架并探讨其实现路径。 结果/结论 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主要由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服务协同与技术协同构成,并在实践中有所验证。其实现路径包括:缔造多主体合作网络、创设统一化标准方案、打造各色类资源服务、提供可操作技术方案。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摘要:党的二十大旗帜鲜明地提出: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档案文献遗产作为其重要着力点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在历史、记忆与文化的向度下分别表征为真实的素材情境的索引与文明的标签。为此,创新融入全民社会的历史教育、全面构建人民至上的记忆图景、阔步迈向文明互鉴的国际舞台是实现档案文献遗产价值、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摘要:电子档案是否具有与纸质档案同等的法律效力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内电子档案法律效力问题的理论研究集中于研究动因、法律依据和前提条件三个方面,应用研究集中于应用现状、实现障碍和发展策略三个方面;国外研究集中于电子档案法律效力立法和保障两个方面。 现有研究存在研究深度不足、重理论轻实践、分析视角局限等不足,这些是未来研究要突破的方向。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摘要:档案现象与文化,内在表现为双向互动关系。档案现象的本质指向文化,它直接作用于“人类记录、记忆、认同需要的满足”,进而促进“人类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其中,记录是档案现象的初始文化表达,记忆是档案现象的自觉文化建构,认同是档案现象的深层文化蕴藏。深刻理解档案现象的文化本质,既有利于打破“唯工具论”认知档案现象的片面性,又有利于纠偏“唯技术论”引导档案研究的局限性。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合作期刊: 《档案管理》
摘要:档案后保管范式是档案管理范式的战略转变,是对电子文件时代整个档案管理活动规律的重新思考。理论层面,可从有机联系观(从实体到概念)、动态整体观(从固化到流动)、知识建构观(从主动到被动)三个维度对档案后保管范式做进一步阐释,进而加深对其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基于对后保管范式下档案实践的观照,发现其逐渐打破传统保管时代思维方式的羁绊,呈现出四个“转向”:档案管理流程转向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档案鉴定焦点转向内容和技术双重观照、档案著录取向转向文件形成背景的描述、档案职业角色转向监督指导和知识服务。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摘要: 目的/意义 立足新《档案法》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背景,探讨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建设现状与推进策略,对于推动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化和档案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基于文献研究、网络调查与内容分析方法,全面梳理我国现行电子档案管理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的建设现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推进策略。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具有数量渐进增长、内容渐趋多元、体系基本成型的特点,同时存在专门立法缺位、内容陈旧滞后、可操作性较弱、内向思维主导等问题。加强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建设,需要充实法规依据、立改废释并举、强化应用导向、注重双向转化。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目的/意义 档案数字化建设给档案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新挑战,系统分析并科学管理著作权风险,有助于合法有序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发展。 方法/过程 基于全流程视角,系统分析档案数字化建设前期(数字化建设准备工作)、中期(数字化复制、存储、开发)、后期(数字化传播、利用)各阶段、各环节中的著作权风险,进一步明确相应风险管理策略。 结果/结论 建议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前期实施著作权事宜咨询与状态审查以规避风险,中期实施著作权过程管理与长效监督以控制风险,后期实施著作权义务履行与用户规范以防范风险,从而建立起著作权风险全流程管理体系,实现全方位风险管理。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合作期刊: 《浙江档案》
摘要:世界记忆项目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其政策应时而变、与时俱进。把握《世界记忆项目总方针》的发展历程与内容演变,对于我国文献遗产实践借鉴与接轨国际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记忆项目总方针》于1995年发布、于2002年和2021年经过两次修订。它的内容演变主要表现为其对于世界记忆项目方方面面的规制,包括:在战略定位方面,坚持核心目标、视野范围由窄及宽;在组织架构方面,沿用“3+1”模式、IAC分委会应时而变;在名录管理方面,划分层级结构、评审标准持续优化;在项目活动方面,聚焦重点关切、业务形式渐趋多元。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核心是重新思考档案的价值、档案工作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这种重新思考有利于人们从更广阔的社会视野来审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为其提供价值导向和理论参考,具体表现在:档案记忆观指引建构立体的全民记忆; “档案与身份认同”倡导增强公民归属感;档案多元论强调进行多维审视;“社群档案”呼吁关注特殊群体;“档案情感价值”鼓励倾注情感关怀。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中国与世界记忆项目的互动是双向促进的过程。我国遵循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以传承人类共同记忆为基本使命、立足于从遗产大国迈向遗产强国的切实需求、致力于打造文献遗产保护的典范样本等理念,从引进融合延伸反哺等路径着手,积极参与世界记忆项目。未来,由参与者转向引导者、由遗产本体延伸至背景关联、由单一沟通建立起多元对话将成为我国参与世界记忆项目的三大重点着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