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城乡是人类古往今来的基本生产—生活空间。现代化呈现出一个总体上从以城代乡到以城带乡的结构变化。现代早期,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某种失衡状态令人怵目惊心:古代社会那种城乡各具资源的模式,演变为城市对乡村的资源掠夺、空间挤压和地位取代。之后,逐渐形成城乡互动、发展互益和相互成就的成熟状态。发达国家是如此,后发国家也是如此。人们曾经生造出一个现代一经降临,城乡关系就非常和谐的神话,这不符合历史真实,也不符合人类从古代进入现代的能力提升过程。从现代早期城乡分流发展到现代成熟时期城乡的相互成就,是人类处理城乡关系的一大进步。这个过程,是一个渐熟的进程,而不是一个骤熟的结果。这是一个符合人类认知与实践渐进性特点的发展定势。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2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对政协工作的要求,体现了进一步规范人民政协履职方式以适应数字法治时代的法治需求。互联网向移动互联时代的迈进,强化了规范人民政协履职方式以适应数字法治时代的技术需求。在技术与法治双向动能的推动下,当前人民政协线上履职能力虽然不断加强,但仍然与技术和法治发展要求存在差距,亦难以适应技术和法治对传统政协职能与功能的重塑,同时存在人民政协参政议政价值认知转变的不足、履职规范建设滞后的问题。需要通过价值层面的更新推动理念转变,功能层面的完善凸显政治属性,规范层面的补强实现依法履职,以完善数字法治时代人民政协线上履职需要。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25
摘要: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的民主经历了选择、探索、实践与发展的艰辛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构人民民主;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人民民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升华人民民主。在这一过程中,民主的内涵不断丰富,效能不断提升,体现为完善民主制度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扎实推进民主实践,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75年的有益探索给我们带来宝贵的启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深化依法治国、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面对冷战结束后西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转型,朗西埃在区分政治与治安的基础上,提出“政治的终结”的观点。在他看来,当代西方社会中的政治已经不再是对一个替代性的更美好社会的追求,而变为一种围绕着“生产”和“经济增长”而进行的“掌舵”的艺术。治安逻辑取代了政治的逻辑,政治因此走向终结。在阐述“政治的终结”的同时,朗西埃进一步提出“后民主”的概念,指出西方社会进入一种民主丧失实质性内容而完全形式化的“后民主”时代,并从这种视角出发揭露了民粹主义概念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陷阱。朗西埃对于政治终结和“后民主”等问题的阐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统治的虚伪性,打破了当代西方左右翼政党共同制造的“共识政治”的幻象,对于我们认识西方当下的政治格局,分析右翼民粹主义等新兴政治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从组织理论出发,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在党政体制的分析框架下对中国贫困治理的体制及其效能作出阐释。文章认为,党的领导是党政体制的核心特征,是中国贫困治理伟大成就的关键。进入精准扶贫时期,由于对扶贫目标的更高要求以及对脱贫赋予的更高政治意义,扶贫资源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到贫困地区,原有的以科层制为组织方式的扶贫难以满足脱贫目标任务的新要求,从而促成了脱贫攻坚组织形式的变迁。通过县域层面的观察,发现这一新的组织方式表现为党政体制下的脱贫攻坚指挥部。由于党的领导权威,能够通过组织重构,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在较短时间内很好地完成脱贫摘帽这一超常规目标任务,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效能。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自1993年斯洛伐克独立至2023年议会大选,该国政党格局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两极分化时期、从碎片化多党制向温和多党制转变时期、一党处于优势地位时期和碎片化时期。与邻近的中欧其他国家相比,斯洛伐克政党竞争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随着独立国家建设、多重转型任务推进、政治精英更迭和国际环境变化,斯洛伐克政党竞争议题有所改变。斯洛伐克政党格局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向—社会民主党和声音—社会民主党两个联合执政中左翼政党的自身发展及其相互关系。最大反对党进步斯洛伐克党将走向何方及其与方向—社会民主党的关系,是影响斯洛伐克政党格局演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自2017年总统和立法选举以来,法国政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左右翼两支民粹主义力量和中间派挤压下,两大传统政党社会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的两极格局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左翼联盟、中间派和极右翼“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法国政党政治呈现日益碎片化和极化的发展态势。各政党针对不断涌现的新议题和选民日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采取不同应对策略,而选民基于现实利益、价值判断、身份认同等不同因素进行投票,未能得到选民认可的传统大党走衰,非传统政党则借机崛起。2024年法国国民议会选举后,没有一支政治力量获得绝对多数席位,法国政坛面临史无前例的联合组阁困境。未来中间派和左翼联盟将面临严峻的执政挑战,极右翼则有望从中“受益”,借机壮大自身力量。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11
摘要:中共之所以选择政治教育作为训练干部的主要形式,既源自早期建党过程中的历史惯性,同时也是现代国家建设下教育模式转型的产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被当成一种政治知识在高等院校中传播,并逐步运用于中共干部训练中,知识与信仰开始融为一体。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作为中共早期干部训练学校,将马克思主义知识化进程与干部训练方式进一步制度化,继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共早期政治教育模式,成为此后根据地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来源。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建设能够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提升村民对国家制度的信任,强化国家制度对乡村社会的介入能力。在当前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中,村民、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基层政府共处于“建设过程”的利益博弈场域。村民冷漠对待公共法律服务,对其采取逃避态度;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者尝试寻找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界线,其在现有模糊的边界中采取了偏向机构利益的适应性手段;基层政府对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抱有虚拟的热情。这导致公共法律服务建设难以长期保障群众权益,导致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资源空转,甚至架空国家制度。因此,在建设初期,需要继续依赖政府的投入,之后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同时增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民主参与。各方协力共同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建设。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以2018-2021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3472篇CSSCI期刊论文为数据样本,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提出以来该学术领域的发展现状,结合时代背景和政策变迁解读乡村振兴研究的热点和演变历程,进而梳理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脉络特征与热点变迁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现大幅增长及波动上升的趋势,预测未来将会平稳增长;学界围绕政策变迁和城乡发展的现实状况,基于振兴主体和振兴方式拓展了众多学术研究增长点,乡村振兴领域形成了“政策解读—内涵界定—困境剖析—实践路径—发展模式”的研究演变脉络;最后,从创新乡村振兴原创性理论、拓展研究内容和视角、丰富研究方法使用层面对新时期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04
摘要: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一些医疗行业“一把手”为何还是坠入了腐败深渊?为探究此问题,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20个医疗行业“一把手”腐败判决文书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医疗领域“一把手”腐败行为生成逻辑的“权力集中一利益诱惑一心理失衡一监督乏力”四维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权力集中为腐败生成提供了土壤空间,是各类腐败行为生成的总前提;利益诱惑是催生腐败行为的外因,为腐败生成提供了强大推力;心理变化是腐败行为生成的内因,是触发腐败的必要条件;监督乏力为腐败行为的生成提供了机会,是腐败蔓延的关键。医疗行业“一把手”腐败治理需要规范权力运行,杜绝利益诱惑,筑牢心理防线,密织监督天网。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75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人民政协的历史贡献,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30
摘要:探讨了在精准化时代下,政治监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首先概述了精准化时代的特点和政治监督的核心价值,指出了精准化时代对政治监督提出的新要求和展示的新机遇。其次,分析了政治监督力量的内涵、外延以及来源和实现途径,强调了政治监督力量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接着,讨论了技术进步、制度建设以及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多元参与和管理创新等机遇的重要性。最后,回顾了文章的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22
摘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是由各组成衔接相契的集合体,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它的整体性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本质规定而孕育产生,接续形成于阶段性的制度建设过程之中。于制度要素的协调性、制度内容的结构性、制度运行的联动性、制度功能的集成性不同层次上充分体现整体性。基于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必要形成整体性的思考,在制度建设中坚持主客体相融合的价值尺度,综判问题识别制度的局限漏洞,统筹调整强化制度的规范运行,环环相扣落实制度的执行效力。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共识民主作为包容性的西方民主理论,试图超越竞争性的多数民主。共识民主在根本假设上倡导人们从私利到共同善的转向,在政治参与上强调人民主体地位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变,在政制安排上主张由边缘到主导的过渡,实为对古典民主的一种回归性尝试。虽然共识民主打破了实用主义思维对民主想象的束缚,是对人民统治的民主理想否定之否定的结果,构成了西方民主理论的螺旋式发展,但它依然未能逾越自由主义民主的藩篱。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政党是引领国内国际变革的重要力量,但长期被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忽视。以政党为视角,许多基础性概念得以更新和重塑。当政党成为国家建设的组织者,“政党国家”便提供了一种有别于“民族国家”的新的国家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为当下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新的借鉴。作为世界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开创和引领的现代化不仅深刻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掀起一波新型全球化浪潮。从“政党国家”视角审视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成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国家能力形象的二重性涉及国家能力的体制形象与社会镜像之间的关系.基层行政主体的行为策略决定了体制性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状态,基层社会基础决定了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适应模式.在统合化社会,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反噬式适应形塑了社会镜像中的弱国家形象;在寡头化社会,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亢奋式适应形塑了社会镜像中的超强国家形象;在派性化社会,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协商式适应形塑了社会镜像中的次强国家形象.经验表明,决定一个国家在政治实践中是强国家还是弱国家的关键并不必然在于基层社会反抗力量的强弱,也有可能在于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适应方式.高度一统性的体制性强国家在基层治理层面表现为超强国家、次强国家和弱国家的复杂“拼图”.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基层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有效在场”是党建引领的关键所在。在借鉴“嵌入性理论”的基础上,试从“嵌入式引领”的分析视角研究“嵌入式引领”在乡村振兴领域中的创新运用。基于桂西南 X 村的乡村振兴实践,发现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产业嵌入、人才嵌入、文化嵌入、生态嵌入与组织嵌入的方式嵌入到乡村振兴领域中,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人才振兴、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与治理有效。在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全面强化和完善基层党建的发展推动力、社会号召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政治领导力,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振兴的引领作用,从而使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领域中从“嵌入”到“引领”的转变。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末“治理”概念进入我国,伴随着农村基层制度改革,国内学界开始将“村治”扩展为“乡村治理”,海外学者也随之将研究目光聚焦于此。通过梳理 2008—2022年海外涉及中国乡村治理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论题方面,在治理主体上,乡镇政府、村干部和女性政治参与受到关注;在治理行为上,较多关注乡村自治行为、矛盾及其解决;此外,关注土地权益、传统社会结构力量的成果也比较多见。研究方法方面,以田野调查方法为主;随着政策变化和治理实践发展,既有分析框架和理论概念不断得到扩充。总体而言,海外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在当今海外中国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于中国农村政治实践的多样性,海外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仍限于碎片化的个案分析,未能呈现中国乡村治理整体面貌。因此,海外乡村治理研究亟需更鲜活的实践材料和更宏观的视角,以中国化的理论关怀,反映中国乡村治理的最新经验,为世界乡村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