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从工业文明转向数字文明新阶段。随着文明数字化与数字文明化融合程度加深,数据安全、算法风险、人工智能伦理、数字监控等问题丛生。寻索应对数字化风险挑战的有效方案,是21世纪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也是人类共享数字文明的前提要求。在实践中,西方数字治理通过“政治结盟”制定数据流通、数字技术、数字贸易等行业标准,意图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范本”和“数字模板”。稳固数字盟友的全球霸权,谋求独断性超额垄断利益,以数字治理之名行数字统治之实,难以为破解数字治理共识缺失、治理规则碎片化等难题提供可行方案。全球数字治理的中国方案立足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根基,倡导自觉参与的治理主体关系、“数字合作”的治理思维、“数字共识”的治理指向、“数字正义”的治理目标;基于共商共建协调差异性数字治理诉求,围绕德法兼治制定公平性数字治理规则,善用数字红利防范频发性数字安全风险,抓住数字机遇弥合扩大化的数字鸿沟等;基于共同意志和共性利益的数字治理契合点,寻求破解数字治理挑战的实践路径。它基于数字治理正义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探索,为应对全球数字治理挑战贡献了数字文明的新智慧和新方案。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24 合作期刊: 《中国军事科学》
摘要:在东升西降的大背景下,美国正在加快构建全域型、全景式“政治战”,其中不仅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等传统领域,还扩展到认知领域、网络空间等新领域,呈现出“全政府 + 全社会 + 全盟友”的超越平战界限、超限使用手段的对抗模式。美国重提政治战背后的深层原因既有延续冷战思维、维护霸权地位的战略惯性,也有转嫁国内矛盾、巩固盟伴体系的无奈选择,还有防范大国冲突、减少风险代价的现实考量。破解超越美国主动挑起的政治战,我们既要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也要遵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基本原则,保持战略定力,注重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展现大国担当,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沙姆沙伊赫世界气候大会(COP27)授权确立了“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议题”,随后在波恩附属机构会议(SB58)和迪拜世界气候大会(COP28)上,各方开展多轮磋商,通过迪拜会议决定文件,初步明确了公正转型议题的工作目标、范围和形式。本文系统跟踪公正转型问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历程,基于各方立场研究公正转型议题谈判进展,分析该议题的主要分歧、主要挑战以及谈判前景。各方在公正转型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公正转型是国际议程还是国内事务,公正转型议题的覆盖领域和功能,是否建立配套资金机制,单边贸易措施对公正转型的影响等。公正转型议题面临的挑战包括:对“公正转型”概念和边界的界定,对议题目标、任务的各自解读和解释,优先工作领域的识别,配套工作支持机制的建立,缺乏资金保障等。尽管公正转型议题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前景。各方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具有积极的行动意愿,已具备一定的国际合作基础。推进公正转型工作,不仅有助于实现减排目标,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协同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着眼于百年变局下全球发展的矛盾困境,回应了弥合南北发展鸿沟的时代呼声,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要求,蕴含着深刻的理念内涵:在建设原则上,坚持发展优先、以人为本、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在建设目标上,致力于加快全球减贫进程、推进全球发展治理、促进全球均衡发展,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在建设路径上,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凝聚发展合力,推动构建主体平等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与各国携手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中国作为首倡国,正致力于以新型经济全球化引领全球发展方向,以绿色低碳合作创新全球发展方式,以共建“一带一路”重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激活全球发展动力,以“鱼渔并授”创新全球发展援助范式,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全球发展共同体。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政治学 >> 外交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科技的进步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让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同时人类社会面临以气候变化为典型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气候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影响范围最大、影响程度最深远的全球性问题,亟待治理。全球气候治理离不开大国的气候外交活动。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气候外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下经历了外交目标与外交方式的调整,并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多边主义原则与合作共赢原则,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推动了全球气候善治。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着气候问题的特点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观念分歧与共有观念缺失导致的各国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差异以及气候问题本身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复杂性等挑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必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坚持合作共赢与真正的多边主义原则,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共同展现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积极推动完善全球气候治理的顶层设计,弥合气候机制间的分歧,推动气候机制间协同治理,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中国贡献。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当前,数字基础设施与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全球数字基建中的国家安全具体表现为数字连接安全,具有脆弱性和不可信任性两大风险特质。受制于技术实力和国际压力双重因素,国家在全球数字基建中面临的安全环境可分为强安全、中等安全、弱安全三类。这三类安全促使国家选择不同的全球数字基建战略。其中,处于强安全环境的国家所面临的脆弱性和不可信任性风险相对较低,因而更容易设定较高安全阈值,刺激国家采取护持战略。中等安全环境中的国家往往采取发展战略与防御战略相结合的方式,并因自身面临的技术实力和国际压力的大小不同,形成对脆弱性与不可信任性两大风险的认知差异,在选择发展战略与防御战略时会有所侧重。弱安全环境中的国家在技术实力方面均相对不足,因而在面临较大国际压力时倾向于选择防御战略,当面临的国际压力较小时则更容易选择依附战略。中国的数字连接环境正处于中等安全水平,在参与全球数字基建时须综合运用防御战略与发展战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致力于塑造全球数字连接环境的共同安全。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同样是第三国帮助被制裁国规避制裁的行为,为什么有的采取向被制裁国提供援助的直接策略,而有的选择与被制裁国深化贸易合作的间接策略?既有研究主要从国际制度、公共选择和联盟政治等视角分析第三国的行为逻辑,忽视了第三国对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融入程度的影响。基于经济制裁的第三国规避理论,本文提出,当制裁规避具有较高战略收益时,第三国对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融入程度会影响其制裁规避的策略选择。以2022年美俄制裁争端为例,对伊朗而言,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具有较高的战略收益,且伊朗融入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较浅,这促使伊朗采取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的直接制裁规避。对印度而言,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具有较高的战略收益,但印度融入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较深,这促使印度采取深化贸易合作的间接制裁规避。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冷战后,私营军事安保公司在大国普遍出现,但是这些国家安全市场化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有些大国采取作战型模式,一些大国属于安保型模式,也有大国从作战型模式转为军事辅助型模式。作者以海外军事干预需求和规范敏感性为变量,搭建大国海外安全市场化发展模式的解释框架,着重讨论国家和公司的关系。当海外军事干预需求强、规范敏感性低时,大国出现作战型发展模式;当海外军事干预需求强、规范敏感性高时,大国采取军事辅助型模式;当海外军事干预需求弱、规范敏感性高时,大国出现安保型模式。世界主要大国海外安全市场化的发展经验证实了上述假设。英国和美国的案例比较分别验证了大国的作战型模式和军事辅助型模式的成因,而印度和日本的案例论证了安保型模式产生的逻辑。当前,中国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的需求日益迫切,讨论大国海外安全市场化的发展,对中国借助市场化手段保障海外利益安全也有一定的启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调停时机是影响调停成败的关键因素。学界对此虽有探讨,但何时开展调停能实现最优效果,尚无圆满解答。聚焦第三国对另外两国暴力冲突的调停,文章从私有信息、决胜能力、战略自主三个维度出发,提出冲突调停需满足三项充分条件,双方才会受利益驱动产生和解诉求,形成最佳调停时机。首先,双方战略决心和实力对比明确化,降低博弈的不确定性。其次,双方皆无决胜能力,处在无法选择的共存环境中,只得扭转诉诸武力的思维,寻求可持续相处之道。最后,双方降低对外部大国的过度依赖,增强自主安全治理能力。2023年3月,中国促成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历史性和解的成功实践,是第三国调停国家间暴力冲突的典型案例。运用过程追踪法分析沙伊从对抗到和解的嬗变,发现中方调停正是开展于沙伊历经长期代理人战争后深知彼此强弱利害、无法决出胜负、自主安全能力有所提升之时。中国敏锐认知到沙伊冲突态势变化,及时劝和促谈,不仅对维护中东安全稳定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为全球安全治理树立了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的典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和平赤字不断加深,安全赤字日益凸显,集中表现为国际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赤字,覆盖理念逻辑、器物基础和制度设计等所有维度。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可为有效缓解上述赤字作出贡献:理念逻辑方面,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安全观和可持续安全观,可改善国际安全公共产品供应的空间公共性和时间可持续性;器物基础方面,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合作安全观,通过应用加总技术和单边匹配效应实现成本管理创新,可动员更为充分、优质和稳定的国际安全公共产品供应;制度建设方面,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基于能力比较优势的供应分工合作,以联合国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供应制度复合体,推动全球安全共同体构建。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有效揭示西方主流理论误导性的同时,也指明了理论重构的正确方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在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地缘政治回归以及全球民粹主义回潮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世界政治呈现极端化态势。这一新态势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多重负面效应,对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议题与结构的影响值得特别关注。区域公共产品缘起于超越国际公共产品被霸权国“私物化”的尝试,着眼于对接一定区域内国家的发展或安全需求,致力于通过消费主体与供给主体高度匹配实现最优供给。在世界政治极端化态势下,区域公共产品供给面临严峻困境:一是再次“私物化”,供给主体因恶性竞争构建排他性“小圈子”;二是逐渐“安全化”,供给议题由低政治领域急剧转向高政治领域;三是最终“不优化”,供给结构重叠错位导致供需不匹配。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可围绕新态势下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公益性、发展性以及精准性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0-25
摘要: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灾害多发的国家,来自中国的救灾援助及中哈救灾合作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本文在构建中哈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基于双边关系的发展和彼此利益诉求,回顾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救灾援助的发展历程。通过援建防灾水利工程、提供农业救灾援助、防沙治沙技术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救援,中哈携手共建了风险共担、经济互融、政治互信的命运共同体。今后,要进一步发挥救灾援助在共建中哈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就应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来参与,以救灾合作助力哈方解决发展难题,建立健全专门以灾害为导向的救灾合作机制以提升中国对哈的救灾效率和水平。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0-24
摘要:“同球共济”是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宏阔历史背景下,在世界联系愈加紧密而问题层出不穷的时代大势下提出的解决世界问题的重大理念。这一理念的出场既得益于中国古代“同舟共济”集体主义观念的文化熏陶,还受益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滋养,更是回应变乱交织全球性挑战的现实应答。这一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化表达,蕴含守护共同地球家园,凝聚全球各方共识、解决世界发展难题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世界面临的多重挑战彰显了这一理念的重大价值。这一理念从战略高度充分彰显了中国领导人对时代大势的深刻判断、理论维度生动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现实维度深刻蕴含了破解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深邃智慧。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有益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尽管近年来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现象愈演愈烈,但是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对外政策领域是否出现极化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1920-2020年美国两党党纲的文本数据,运用形式模型与类型化两种方法,探讨了这一百年间两党对外政策意识形态的类型特征与演变趋势,并在描述性分析与频率统计后发现;两党对外政策意识形态的总体范围与具体扩张路径均存在差异。在大部分时间里,共和党对外政策的意识形态总体范围较民主党宽泛;在实现自身对外政策意识形态范围的扩张策略上,民主党更倾向于极化演变策略,共和党则更偏向于泛化演变策略。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近年来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对外政策意识形态领域虽然呈现极化态势,但是极化并非单纯表现为向意识形态光谱两端持续分化,两党在对外政策不同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变动的弹性同样存在差异。在美国政治早已不再“止于水边”、中美竞合关系日益错综复杂两大背景下,重新审视美国两党对外政策的极化现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理价值。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自从提出“印太战略”以应对“大国战略竞争”以来,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在印太地区军事基地体系的调整与建设,呈现出明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日益浓厚的攻击性和一定程度的韧性等特点。推动美国印太地区军事基地体系调整与强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应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强化军事基地以进一步打造印太盟友伙伴体系、军事基地的基本功能须由反恐转向“大国战略竞争”和大规模作战、军事基地体系内部存在张力、军事基地体系维持难度增加等,但其根本原因是美国要适应印太地区地缘安全环境的变化。为此,美国将从促使军事基地回归大规模作战和威慑功能、重塑岛链战略、高度重视大中小型基地的建设与合理配置、进一步寻求盟友或者安全伙伴的支持、更加重视基地获得和使用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等方面继续保持和强化印太地区军事基地体系建设。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污名化是一种A国突出B国实存或虚有偏离国际规范之处并赋予其贬低性标签以唤起B国民众和他国疏远、排斥B国的行为,它具有运作背景的社会性、运用意图的战略性和操作中介的话语性三个特征。“意图污名化”“行为标准污名化”与“叠加污名化”,是国家污名化策略的三种方式。“去合法化”受污国以引发外界对它的疏远与打压,促使受污国“自我污名化”以激发内变以及“去威胁化”需求下的动员强化,是污名化策略的三种作用机制。接受对受污国所贴的贬低性标签、认可相关国际规范的内涵与要求以及受污国的实际表现,是成功污名化他国的三个重要条件。冷战期间里根政府借助污名化策略有效削弱了苏联的竞争实力,美国污名化“一带一路”倡议则未取得成功。文章指出了一种“大国无战争”背景下的“软竞争”手段,表明国家可从获取利益的“后果性逻辑”出发,借用污名化来战略性运用国际规范的“正当性逻辑”,并启示中国需要关注并应对外界对自身的污名化举动。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从2010年布朗政府下台到2024年斯塔默政府执政,蛰伏十四年的英国工党在思想上经历了米利班德“一国工党”、科尔宾主义和斯塔默主义,分别对应工党激进左翼复兴、高潮和消退三个阶段。经过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大选的检验,党内激进左翼对工党的十年改造宣告失败。在斯塔默领导下,工党重新回到温和左翼的道路上,并以“变革”为竞选口号赢得2024年大选。然而,斯塔默执政班底在思想理念、政策方针和政党形象等方面还相对模糊,此次大选与其说是工党的胜利,不如说是保守党的失败。重新执政对工党而言是一个重要契机,斯塔默政府能否长期执政取决于工党如何面向未来提出并落实新的理念和政策,以有效的执政业绩赢得选民的支持。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摘要: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是中美战略博弈的产物,对两国关系发展和人员往来交流构成了消极影响。文章首先对政治化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比较,并回顾了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的具体表现,归纳其主要特征。随后进一步探明了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产生的背景、基础和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最后,就主动应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中国政府应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塑造和推进中美关系,积极保护中国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理论来源分析、思想内涵阐释、理论价值评述、国际传播研究等主题展开。作为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接下来的研究应更注重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世界的时代共鸣。在实践中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与时俱进地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阐释和外延拓展,构建起、传播好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后发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多重风险挑战,各国政党则采取不同态度和措施予以应对。本文从比较现代化和比较政党的视野出发,将后发国家政党应对现代化风险挑战的实践归纳为“主动—预防型”“刺激—反应型”和“消极—失利型”三种类型。研究发现,后发国家政党应从保持追求现代化的使命意识和价值指引、增强组织更新和治理腐败能力、提高精准研判和有效化解风险水平、打破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盲目崇拜等方面提升政党能力,在引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