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11-25
摘要:基于古今字音和语源的汉字输入和转换码,简称字音输转码,或字音码,系根据关于汉语历史音韵的新理论和关于汉字输入和转换的相关专利研发而成,除部分为外来科技概念而新造的汉字采用其语源形式作为编码外,固有汉字均根据其古今语音要素编码且包含声调信息,编码总数近七千个且可进一步扩展,绝大部分可与汉语拼音相对应,但在编码中包含了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所失去或合并的历史语音要素,因而既可以以现代汉语普通话发音,也可以按照编码在发音中体现普通话中已经没有的语音差异。字音输转码既可以用于汉字文本的输入,也可以用于将汉字文本转换成码文本,或者将码文本转换成汉字文本。转换所得字音输转码文本可用于汉字和汉语拼音不方便的场景,包括中文国际传播,人工智能等领域。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齐鲁学刊》
摘要:1908—1948年,中国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编纂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一时期的辞书编纂,不仅明确了辞书的性质、辨析了辞书编纂的原则和体例、丰富了辞书的类型,而且细化了收词立目、注音释义、词性标注、插图附录和装帧宣传等编纂环节,彰显出鲜明的现代意识,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辞书编纂和辞书学建设做好了准备。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1-04
摘要:古语云:道法自然"。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甲骨文是自然孕育的祖先为表达自己理解的自然世界(含人类社会)而创造的抽象线条,其文线结构必象自然之表形;同时,自然表形之存在,必有其自然之道理;自然而然,甲骨文线结构其表必象自然之道形,其里必冥然契合于自然之道理:由形尚象,载道入理,文以明之。自然之形象和道理以文明之,即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明自然。道者,文之根本。阐释甲骨文只能建立在正确理解自然世界规律的基础上,知其道、循其理才能从根本上识其文:既知其然也知其源。唯此,释读的甲骨文源意必是对自然及其规律的本真反映,对物性和人性的深刻揭示,也定会对社会发展起文化引领作用。如是,传承先人的集体智慧,迭代提升融合自然的文明程度可期。本文试图拂尘觅真,粗浅阐释“壴(zhù)、礼、乐、幸”等甲骨文线结构蕴含的源意,唤醒中华民族沉睡记忆,感受福泽古今的甲骨文形之表象、意之传神、理之自然,了解道简理正的“壴礼致乐”文化内涵,感悟先人契合自然平衡之道、符合人性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引我们走上“幸”福大道。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一直以来对海南闽语的研究主要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海南闽语语音研究的成果最多,其次是词汇,最次是语法。在语音方言,研究成果多集中在以文昌、海口为代表的地区;在词汇方面,研究重点为训读字和海南字词典;语法方面,成果较为分散。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海南闽语的研究仍有很多不足,未来的研究应扩大研究视野,推动海南闽语的深入研究。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摘要:[摘要]本研究旨在考释“灋”当中的“水”,以及针对多位学者对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关乎“水”的释义进行论辩。在本研究当中提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下的“水”实则富含意义,具体表现在了“灋”字本身,推及至当代,纵使“灋”不再使用,而使用更为简单的“法”,其仍存有之部件“水”的意涵。本研究不仅通过“灋”进行说明,另以“經”字进行论证。“經”与“水”仍有不可分离之关系,即“至”这一部件与“水脉”有关,而“經”也具备“水”之特性,所谓“经世济民”之“经世”,治理国家与人民,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人民层面都要有所“兼容”、“适应”,从治水倒治民再到治国。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10-21
摘要:本研究通过“灋”字的形、音、义逐步的论证,加之以跨文化的实证来确立“音义关系”,最后回到“灋”字及其相关字“音义关系”的探析,填补以往仅利用“形训”的方式,以完善“灋”字从形到音,再由音到义的过程,以不同于“形训”的方式来观察中华传统上的“灋”,在“音训”视角下的“灋”体现着中国传统成文法体系的稳定与统一。此外,与“灋”相关的汉字,即涉及刑罚类的汉字也存在着同“灋”字的“音义关系”。本研究为古文字考释和法律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揭示了通过“音训”的方式来探寻古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可能性。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10-19
摘要:本文讨论了汉语音韵学领域中一些尚未达成共识的课题,如一、二、三、四等的本质和表现,上古音声母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古音谐声的本质和规律(最为突出的是来母与其他声母的谐声),以及汉语上古音系统向中古音系统演变的原因和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突破现有音韵学理论的新思维,以求更好地理解汉语上古音中以及上古音向中古音并进而向近现代音发展中尚未得到充分解释的音韵现象,推动汉语历史音韵学的理论发展,并对音韵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如上古汉语是否存在过复辅音的问题提出新思路。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摘要:“语文”是中国自主创造的文化概念。但这一概念使用却存在问题。语文、中国语文、汉语文,不是一个概念,但我们却混同使用,不加区别;而外国语文本是语文的一部分,我们却将其排除在语文之外,与语文并列看待。这严重违反逻辑规则。我们使用语文概念的视野,局限在汉语文的偏狭范围内,因而“身在此山中”,对语文的普遍概念和具体概念不加区别,对概念层次也没有划分,以至混同使用而浑然不觉。我们必须以世界眼光辨析语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区分其层次,识其“庐山真面目”,审视并纠正其使用的错误,提升中华民族自主创造的语文概念的文化品位,使其成为全人类普遍适用的文化概念,从而构建起具有世界视野和中国特色的语文新体系,为世界文化作出宝贵的贡献。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西方汉学目录已有约 400 年的编纂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厚的研究材料。因其在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的知识史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理应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在研究实践方面,中国学者可以从西方汉学目录的引介与评价、西方汉学目录的选编、自主编目、域外汉籍史等角度切入,切实发挥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纲领价值,同时应该强化理论探讨,力求建立容纳西方汉学目录的中国目录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四百年以来,海外创办的近 200 种东方学、汉学与中国学期刊是中国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源。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学者应该将世界的中国研究与本土的中国学研究结合起来在世界与中国互动的大历史中进行文明交流与互鉴。海外中国研究意味着中国学术的世界性与现代性,离开“世界中的中国”无法理解“世界中的中国学术”。深入把握海外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观点与思想、方法与路径,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体系具有基础性价值。在全面了解海外中国研究期刊这一学术资源与媒介平台的前提下,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方面论证中国研究的知识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21
摘要:本文是“科学阐释小学拼音,突破拼音教学瓶颈”第2篇研究论文,主要是围绕汉语拼音字母的教学展开研究,对拼音字母的一般教学问题、教学方法、教学应用难度等提出一系列较有创新的看法、观点、意见,其中,有关汉语拼音字母的提炼与变通处理及其专门适合国内拼音教学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案等,对汉语拼音教学、拼音识字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建设性参考作用。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摘要:传主屈原是《屈原列传》当然的史传话语主体。但在贰臣逆子实行政治话语霸权并挟制王室权力运作的特殊社会语境当中,屈原及怀王等已逐渐发生政治失语,无法在内政外交当中主控大局。因而,史传话语主体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已然沦为权力斗争的被动挨宰对象。《屈原列传》较多采用被动句式,客观反映出这两种角色的二元冲突现象。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西宁汉语方言中的“个”出现频率高且用法多样,作为通用量词,它可用来修饰各类名词,同时还有一些普通话及周围其他汉语方言所不具备的特殊用法。在西宁汉语方言中,“个”可用于祈使句末表示祈使语气,可作为动量词在谓词后表示时间短、数量小,可构成量名结构或单独使用表示定指。文章在描述“个”特殊用法的基础上对其来源进行了讨论。表祈使语气的“个”可能是受周围阿尔泰语系语言影响,借用了与其语音形式相近的汉语原有词来表达新的语法意义,表时短、量小的动量词“个”是汉语语法化的产物,只是受 SOV 语序的影响在西宁方言中大量存在。表定指的“个”则应该是江淮官话在西宁方言中的遗留。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极少有辞书就“汗马”、“汗马之劳”原义、转义及其引申路径等,作出完全准确的解释和呈示。实际上,“汗马”,属动宾结构,原义为因驱马奔驰而使马出汗,转义依次为:劳苦征战;战功。“汗马之劳”原义为“征战的劳苦”,转义依次为:战功;功劳。两个词语从原义到转义、从转义到再生转义的推演方式均为借代。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 西周金文句首的“?”字,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有文章辨析前人的观点并提出了新说,认为“ ”当读为提起连词“且”。但二位先生对前人杨树达“叹词说”的反驳证据性并不强,难成定论。根据与西周金文时代相近的现存今文《尚书》辞例来看,读“ ?”为“且”也不可信;又据《尚书》以“嗟”或“咨”等开头的常见句式,能够反证杨树达“叹词说”是正确的。此外,“句首”之“句”的定义当为具有完整句意的句子,而非分句。朱文所引用之10例金文铭文,并非都是严格的句首“? ”字之句式。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罗献修是中国近代著名儒家学者,曾任京师大学堂渊北京大学冤、中山大学经学教授,著有《尚书大义述》《周礼学》《荀子讲义》等。其《荀子讲义》认为,荀子言“性恶”或系误会,孟荀并非截然相对。其主要观点有四:1.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子之力为多;2.人或误会荀子性恶缘于见“伪”不明;3.孟荀之学殊途同归,当会其通;4.荀子深于礼,其学说、治法皆以礼为本。罗献修是民国时期会通孟荀的典型代表,其会通思路与治学方法可为当下统合孟荀提供有益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摘要:本文是“科学阐释小学拼音 突破拼音教学瓶颈”首篇研究论文,主要是基于小学拼音教学实践发展总结,全面、系统、专门归集并研究有关汉语拼音教学发展的问题,包括教学实践与社会评价两个方面。教学实践问题将一年级拼音在教学中、教学后产生、存在、积累的各种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分门别类,再结合中小学教育发展实际,按照符合汉语言文字特征、符合国家语言标准和规范、符合语文教育特点,适合汉语拼音识字规律,进行归集、整理共六个方面的具体问题,社会评价问题共归集整理四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以窥“小学拼音教学问题”全貌,以明“突破拼音教学瓶颈”之道。本文形成于2020年,曾作为会议论文提交“广东教育学会2020年度学术讨论会”进行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结合2024年秋季小学一年级使用最新版语文教材汉语拼音教学内容,适时做出更新和完善,对教师进行汉语拼音规范教学和家长进行拼音识字学习辅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本文归结的拼音教学问题和提出的相关观点,对哲学社科领域(教育学)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以及在汉语、汉字、语文中的拼音和音标知识的规范化教学实践上创新,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汉语音标学基本原理是学者冯明朗在语言文字学领域所探索和建构的符合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新学科分支。汉语音标学术语名词,是这门学科的基石。本文分术语名词、学术新定义两个部分,在术语名词部分,为尝试建构汉语音标学术语及其术语体系,分别从中国语言、汉语、汉字、拼音和音标等五个方面对相关汉语音标学的术语名词定义进行重新阐释。在学术新定义部分,为说明这些定义的规范研究方式方法,专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汉字、普通话等三个术语的最新学术定义进行研究性阐释。本文对哲学社科领域(语言学)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以及在汉语、汉字教学、语文识字和写字规范化教学实践上创新,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汉语音标学基本原理是学者冯明朗在语言文字学领域所探索和建构的符合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新学科分支。汉字读音规范化,是汉语音标学科建构与发展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从学理和史学角度,来探索汉语拼音的发展本质和汉语音标发展的必然性,对哲学社科领域(语言学)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对汉语、汉字、汉语拼音教学、语文识字和写字规范化教学实践创新,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