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摘要:传统的初中英语暑假作业普遍存在形式和内容单一、缺少评价反馈等问题。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教学中的作业环节也迎来了变革。本文介绍了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英语暑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即通过读、问题的提出写、编、演四个环节,让初中生的暑假作业有输入、有产出,有乐趣、有实效,从而促使学生在完成暑假作业的过程中开阔视野、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摘要:体制机制改革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我国教育体制机制面临条块分割与管控指令现象依然突出,多元主体互动协作尚未建立,办学活力函待释放,教育法治仍需完善,督导与评价函须创新等一系列挑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与机制应更具全局性、系统性、包容性、实效性与开放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需要秉持人本逻辑、国家逻辑、工具逻辑、系统逻辑,从确保方向、聚焦短板、打破边界和夯实基础人手,加强党的领导、释放办学活力、促进协同整合、扎实运行保障,从而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9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作为享誉世界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蕴含应对当下学校教育困境的丰 富智慧。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如何以立德之教培养当下时代、当前社会与当今中国所 需的时代新人,是学校教育正在面对的根本问题。 孔子的“君子之教”对当下学校落实、 践行立德教育具有重要启发。 “君子之教”的意蕴理解有助于当下学校立德教育目标的 深化反思,“君子之教”内容载体的分析有益于当下学校立德教育所需内容构成的认识, “君子之教”实践方法的学习继承则帮助我们打开当下学校立德教育的思路方法。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9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汪懋祖远赴滇西创办中央政治学校大理分校并参与筹建 国立丽江师范学校,对推动战时边疆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汪懋祖在边疆兴学时, 立足边疆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适合边疆需要之人才;协调融合国家文化与民族文 化,强化国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提倡开展边疆调查与学术研究,陶冶师生服务边疆之志 趣;以流动的民众教育启迪边民智识,唤醒民众并联络边胞感情。 汪懋祖滇西边疆兴学 是其个人在经费拮据困境下矢志教育救国的战时之举,也是滇西边疆教育发展需求和战 时边疆师范教育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抗战建国背景下参与国族建构及国家权力在 边疆地区的延伸。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9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数字化迁移到教育领域开启了教育数字化浪潮。 这一浪潮与学习空间的深 度融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突出体现为空间的互融互通、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学习的智 能泛在。 基于教育数字化的学习空间发展和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教师地位 与学生地位的失衡、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的两难、权利行使与责任履行的割裂、数字化要 求与技术短板的冲突等诸多困境。 遵循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空间的认识逻辑、本体逻辑 和实践逻辑,推动政策、平台、主体的横向联合,以及内容、技术、评价的全过程纵向发力 是缓解和突破当前困境的路径选择。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9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AACSB国际认证因其卓越的品质和广泛的影响力一直被视为商学院提供 高品质商学教育的象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商学院开始积极申请成为AACSB国 际认证的会员单位,并努力改进以期获得这一殊荣。 本文通过介绍AACSB国际认证产 生的历史背景、内在价值和国际影响力,解读AACSB国际认证指标体系的内容和框架体 系,据此分析AACSB认证体系的底层逻辑;结合我国商学院战略管理的特点和不足,探 讨我国商学院通过AACSB认证实现战略变革的有效路径,旨在为我国商学院的高质量 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9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学学科发展既不连贯,也不从容。 教育学者曾在精神家园失落中面对文化漂泊与精神虚无的尴尬处境,也在教育学本土化研究失语中对西方学科体系产生路径依赖,对学术体系进行主动承接,乃至在话语体系下进行无思行为。 究其原因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学学科在自我检视下的“容貌”焦虑,即在延宕反复与延异运动中产生历史焦虑,在价值与认知差异中出现选择焦虑;而且在他者凝视下的“霸凌”焦虑中遭受局外人的业余凝视、局内人的专业凝视以及第三方的域外凝视。 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学学科身份焦虑问题既正逢其时也恰如其分。 为应对该问题,一要“正心”建设独立自主的学科体系;二要“正行”落实躬行实践的学术体系;三要“正言”构建“生位所育”的话语体系。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翻译实践报告是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使用率较高的形式,其撰写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分析专家对翻译实践报告评阅的意见,了解内蒙古 MI 翻译实践报告现状,在翻译理论、案例分析、原创性,、译文质量四个方面总结 MT 实践报告变化和存在问题,对翻译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以期提升翻译硕士人才培养质量。
分类: 教育学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为探讨农村初中生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资本与孤独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歧视知觉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量表和初中生学校适应量表对1097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生歧视知觉能显著负向预测学校适应:(2)积极心理资本与孤独感在农村初中生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同时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显著;(3)农村初中生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关系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不同性别及是否留守初中生群体间差异不显著。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全球教育治理是国际社会行为体共同管理全球教育事务的活动。 专家以其 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通过知识生产、传 播、应用和批判影响全球教育治理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价。 就参与方式而言,他们主要 是以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智库为平台、以大众媒体为媒介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在一种相 互交织的网络中发挥其作用。 不过,专家通常是在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智库等其他治 理主体的幕后活动,因此尚未得到应有的社会关注和学界的专门研究,成为“隐形的”全 球教育治理主体。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学校立法既是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建设的宝 贵遗产。 通过学校立法,初步构建起我国近代学校制度体系,对晚清民初转型时期学校 教育的秩序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护航与定向的作用。 民国时期教育界、立法界对于 学校法律地位与责任、立法权限多级化、立法主体多元化、学校立法的国际视野等问题都 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在学校法律制度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学校立法呈现出 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基本趋势。 民国时期学校立法的实施,推动了中国 传统旧学制的现代化转型,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学校教育制度的创 新性变革也为我国教育的法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形 成与发展。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明确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对于教育法典编纂工作至关重要。 现有教育法律 责任概念存在着与一般法律责任的关系不明晰、与义务概念相混淆以及国家主义色彩浓 厚的问题,容易忽略对教育主体的权利保护。 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传统法律责任理论的 义务依附性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双重原因。 为此,应将教育属性确立为教育法律责任的本 质特征,并通过引鉴权利本位的法律责任理论,将之界定为“因与教育活动有关的特定法 律事实使某教育主体承担不利后果的依据”。 将教育法律责任概念立基于教育属性和权 利本位,不仅可强化该概念自身的独立性,也更契合以保护主体权利为中心的教育法典 编纂理念,进而可增强法典的体系性。 在教育法典的体例编排上,应于总则设教育法律 责任专章,并将教育主体作为责任内容设置的“中心轴”,通过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确 定学生、教师、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法律责任。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后苏维埃时代俄罗斯的社会教育学至今已有 30 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发展历 程可划分为俄罗斯社会教育学的初创、探索和深化三个阶段,并且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 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后苏维埃时代俄罗斯社会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启 示:我国社会教育学学科要加强社会教育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完善社会教育学学科的学 科组织;建设社会教育学学科的成果平台;立足本土的社会教育传统;加强社会教育学与 教育学的交流互动;加强社会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互动。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7-01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引领数学教育转型,需要基于数字教育背景重塑数学教学范式。在分析数字教育优势和反思已有数学教学范式缺陷的基础上,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层面对数学教学范式进行创新研究:本体论上,数学教学是基于数字技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嫁接过程;认识论上,数学教学应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数字技术为抓手、以专业教师为引导、以文化传承为纽带、以社会效应为支撑的“四位一体”教学布局;方法论上,数学教学应以学定教,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基于学科特点和境脉因素选择合适的数字技术辅助教学,营造“数字赋能、共振共生”的课堂生态,走向无模式化。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为明晰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状况,并为未来教师政策制定提供实 证依据,本研究借鉴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1998—2020年间采用SCL⁃90量表测量我国教 师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偏执和敌对问题的研究进行元分析。 结果发现:①1998— 2020 年,整体上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缓慢上升特点,其中强迫问题一直以来较 为严重,躯体化问题波动幅度较大。 ②女性、幼儿与中学、大学学段以及东部、东北部地 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恶化较为明显。 ③招生人数、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自然增长 率和科技成果登记数等宏观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影响。 ④预测我国教师 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延续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未来构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监 测体系是必然选择,控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风险因素是关键保障,杜绝教师心理健康问 题的恶化趋势是核心行动。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近二十年,随着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学教师工作各方面发生了变化, 对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影响。 为探索中学教师近二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影响因素 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采取横断历史研究方法,纳入1998—2020 年的100 项研究(n= 30729)进行元分析,所有研究均使用SCL⁃90量表,报告了中学教师焦虑、抑郁、躯体化、 强迫、偏执和敌对问题六个心理健康问题指标。 结果发现:①1998—2020年,中学教师心 理健康问题整体呈上升趋势;②初中教师、班主任教师和乡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 重,且随年份恶化;③居民消费水平、学校数量、教师数量正向预测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 题;④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平稳波动。 总之,改善中学教师心理 健康状况,应该把握趋势,拖住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恶化的脚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 层次入手,整体提升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重点突破,关注问题严重的困境教师群体, 降低其心理健康问题水平。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当前学校美育实践存在着“人学空场”现象,表现为美育目的知识技能化、教 学过程主体性弱化和育人功能狭隘化。 在人学立场上,学校美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 点,通过审美活动确证人的本质,在审美关系中彰显人的主体性,最终使人在感性发展中 走向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美育应回归以美育人本位,重塑立德树人的审美向度;突破校 内场域边界,实现全域覆盖的审美浸润;加强主体审美互动,构建师生共生的美育课堂; 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唤醒整全发展的审美生命。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教育元宇宙是元宇宙技术与教育相互建构下的创新性成果,也是未来网络教 育发展的新形态,它突破了时空边界与物理条件的限制,开拓了超越现实的教育情境,让学 生的多样化发展成为可能。 然而教育元宇宙也隐藏着伦理风险,主要体现在师生虚拟主体 性的膨胀、教师角色的边缘化以及学生真实生命体验的遮蔽,从伯格曼的技术哲学角度来 看,教育元宇宙处于“装置”的范式之下,它会否定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在场参与性,将 教育异化为学习消费,使教育目的与手段分离。 但人在“装置”面前并非无能为力,通过对 现实中身体主体的关照,以“聚焦物”连接人与教育情境,并鼓励师生对教育实践的“在场 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教育元宇宙的伦理风险,实现教育的价值追求。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亲职化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研究范畴的术语,它代指了在家庭关系中未 成年子女承担成人的责任并与父母角色互换的一种现象。 亲职化根据功能分为两种类 型,即工具性亲职化和情感性亲职化。 造成亲职化的成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的特点与关系问题,以及社会环境与文化因素。 虽然亲职化对子女生活技能及人际 交往能力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是日常经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照料工作可能会使 孩子过早地耗尽资源并产生许多严重的消极后果。 应让亲子关系回归正确的轨道、各司 其职,才能保障父母与子女双方相互滋养、亲子关系融洽。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本研究利用社会情感技能调查(SESS, 2018—2020)中国苏州的调查数据, 基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大五人格模型”,综合分析中国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状 况,探讨其与家长教养方式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在内的前因变量以及学生人际安全感、学 校适应和校园霸凌等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第一,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现 状具有显著的年段差异和性别差异;第二,学生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均不同程度地预测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第三,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能够显著预测学生自评的人 际安全感和学校适应,并与学生校园霸凌经历呈显著负相关。 据此,本研究从理性看待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水平的个体差异、积极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多元主体、充分 重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三个方面,讨论相关研究结果,提出青少年社会 情感能力培养工作的具体建议,也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之后的“加法”问题提供 初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