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农林经济管理
  • 共同富裕视阈下联村发展模式创新——基于甘肃C地和山西J地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甘肃C地和山西J地为例,分析了共同富裕视阈下不同产业发展阶段联村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及其差异。研究发现,当前各地联村发展模式具有镇乡导引、强村带弱村和联村党建的共同特征,但是受到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引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同诉求的影响,联村发展模式表现出明显差异,即处于产业成熟期的联村发展模式的发展性、共同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都呈现较高的发展趋向,而处于产业投入期的联村发展在共同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表现较低。其原因是在共同富裕视阈下,从产业发展到乡村治理的全领域发展是联村发展的必然路径;侧重产业发展是条件受限地区联村发展的优先选项;联村发展延伸到乡村治理层面将会进一步保证决策民主性。联村发展模式是提升村庄组织化的模式创新之一,应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强化党建引领,完善村域利益共享机制,从而激活集体经济内生发展能力。

  • 农民合作社推动农户化肥减量使用的效果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蕴。合作社作为农民重要的组织化形式,引导其助推农户发展绿色生产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数据,采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ETEM)计量分析,发现加入合作社显著降低了小麦、玉米和稻谷三种粮食作物的亩均化肥使用量,尤其对经营规模30亩以下的小农户的化肥减量效果较大。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合作社,还是其他类型的合作社,都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使用效应。由此,应持续支持多种类型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支持更多小农户加入合作社,进一步发挥合作社对农业绿色生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引导农户采纳现代化的绿色生产技术。

  • 资格权赋能与宅基地立体化高效利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为了促进“上楼并居”,可基于资格权赋予农民充分自主建房的权能。这既符合历史上中国式城乡地权运行的理论逻辑,也符合农村宅基地运行的现实逻辑。以集体组织分类规划宅基地为前提,细化资格权“选择性行使”的三种权能(自由选择、按规划选择和按指定选择),构建资格权“牺牲补偿”机制,以激励农民共享宅基地,支持农民“自主建房”和“共享建房”,稳慎引导农民“上楼并居”,促进宅基地的空间立体化有效利用以及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的充分实现。

  • 内外耦合式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的策略选择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建设数字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厘清数字乡村建设的动力来源是有效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要义。从当前实践来看,我国正处于外源型模式的数字乡村建设初级阶段,具有短期内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的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可持续困境。随着乡村振兴制度设计的不断优化和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数字技术普惠效应的充分释放,内生式发展逐渐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方案。有别于“外源型输送”的发展模式,“内生式发展”模式更注重内生力量的激发,但同时“内生式发展”模式存在着“动力黑箱”的梗阻。未来要可持续地建设数字乡村,应该发挥外源和内生模式的联动作用,从筑牢乡村的硬件基础、培育数字乡村共同体、优化制度设计理念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打造外源与内生耦合的建设图景,为实现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方案。

  • 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以家乡县城为空间场域的就业和城镇化实践的经验调研,从农民家庭生计转型及其分化视角,立足农民家庭及其主体能动性,考察农民县域城镇化实践对家庭生计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为离农户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空间,促进了城镇化目标的完成;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没有为“半工半耕”农户提供稳定和充分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了进城农民就业和家庭消费负担,并没有改善农民家庭生活完整性;纯农户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县域城镇化发展促进其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及农业收益的增加,但是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消费负担。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应立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原则,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计质量。

  •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微观影响 --来自东部农业大省130个县域的样本例证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对中国东部某农业大省95%辖区130个县域675个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五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从微观角度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看到,疫情对农业影响广度达80%,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禽水产养殖业、果蔬业负面影响严重,而对粮食种植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人力匮乏、物流梗阻、生产成本上升和流动资金匮乏,导致疫期恢复农业生产困难。确立防疫常态下优先保障农业生产的思路、明确防疫标准、利用财政支持、就地解决农业劳动力、提供农业担保贷款,是保障农业稳定的路径。反思疫期暴露出的农业短板,建立应急状态下的农业保供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是农业稳定的长久之计。 

  • 林权改革何以影响农户林业生产投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林权改革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全国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林权改革对农户林业生产投入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 研究结果显示,林权改革能够增加农户林业生产投入,并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 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林权改革通过强化林权安全性直接激励农户增加林业生产投入,尤其对在林权改革中未经历过林地调整的农户家庭,林权改革的林业生产投入激励效应更为明显;林地经营规模、信贷可得性是林权改革间接促进农户林业生产投入增加的重要传导路径。 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从林业种植结构来看,林权改革的林业生产投资效应具有明显的生长周期偏好且主要作用于经营生长周期较短的竹林、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而对经营生长周期较长的一般用材林无政策效果;从空间视角来看,对经济欠发达、山林依赖程度较高的中西部地区家庭,林权改革对农户林业生产投入具有更大的政策激励效应;从农户视角来看,对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更大、林地要素匹配能力更强的中大林地经营规模家庭以及林业生产比较优势更大的低非农化家庭,林权改革提升农户林业生产投入水平的效应更大。 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深化林权改革、优化林地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强化政策支持的差异化等政策建议。

  •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与非农转移测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转移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劳动力转移模型,从劳动效率差别角度解释了这一特征,从理论上得出了劳动力转移的两阶段特征。并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测算了不同年龄段农村劳动力在1995-2000年、 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四个时期从农业部门到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数量,验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阶段特征:在劳动力转移初期,中青年劳动力流出农业,老年劳动力难以流出;在劳动力转移后期,中青年劳动力开始回流农业,老年劳动力从农业流出。研究结论表明,不同年龄结构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仍存在配置红利, 推进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加快第二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 挖掘不同年龄劳动力再配置红利,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

  • 产业基础、城乡一体化与数字乡村建设类型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是在农村产业多元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是新时期乡村建设与20世纪乡村建设在背景和条件上的明显差异。产业基础状况和城乡一体化程度是思考数字乡村建设的两个重要维度,据此可以建构数字乡村建设的四种类型:活力型、自立型、外向型和外援型。认识这些不同类型,有助于数字乡村建设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 大食物观下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在 “大食物观”视域下,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有利于丰富粮食供给来源,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粮食产能,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本文构建包括统计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市域面板数据集,运用双重差分等事件研究方法,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剖析内在作用机制、异质性和次生效应.研究发现:①产业发展政策显著促进了马铃薯单产和总产量的提升,体现出效率改进的特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山区、东北华北作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更为显著,符合马铃薯的作物优势;③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发展政策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④产业发展政策并未对三大主粮产生不利影响,符合政策设计初衷.优化战略布局、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加强品种推广等措施能够进一步强化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的正向效应.

  • 电商行为对农户福利的影响——以山东省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商成为衔接数字经济与小农户的重要桥梁.参与电商能否提升农户福利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山东省571位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 (ESR)模型构建反事实框架,分析电商行为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效应,并通过构建“电商行为-数字素养-农户福利”的中介效应模型,揭示数字素养在电商行为对农户福利的影响中的作用机理.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参与电商对提升农户的福利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反事实假设下,实际参与电商的农户假如选择不参与电商,其福利水平将下降12􀆰0%;实际未参与电商的农户假如选择参与电商,其福利水平将提高18􀆰4%.第二,参与电商所带来的福利效应对于不同的农户存在明显差异,受教育年限越长、家中网络条件越好及所在村庄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越高的农户,其电商参与行为的福利效应越高.第三,数字素养在农户电商行为对其福利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地方政府应践行 “数商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农户数字素养的政策建议.

  • 气候受灾经历对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469位农业创业者的调查数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基于469位农业创业者微观调研数据,运用 Logistic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揭示气候受灾经历对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气候受灾经历显著正向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创业者年龄、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土壤肥力及当地政府鼓励措施也是影响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②亲社会动机在气候受灾经历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③在上述主效应发挥作用过程中,创业者环境素养起到了调节作用.鉴于此,建议当地政府完善农村灾后心理援助系统,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创业者认知,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以提高创业者环境素养,为长期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创业者提供扶持帮助,形成示范效应,向外辐射绿色防控技术.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群体分析、现实困境与提升策略——基于6省区“头雁”群体的调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参加国家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 “头雁”项目的1236名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调研,总结了中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群体的主要特点,剖析了当前培育工作的现实困境和提升策略.研究发现:中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群体已初具规模,群体越发开放化、多元化、专业化,体现出年富力强、融合发展、效率提升等新特点.调研显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 “头雁”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面临培育需求与参训目标存在 “岔口”、数字农业赋能发展能力不足、品牌建设限制盈利能力、缺乏辐射带动和资源转化的有效路径等问题.对此,本文建议从探索全员覆盖的 “开环教育”、强化搭建服务平台、赋能新业态运营、建设长效运行机制四方面进一步提升国家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成效.

  • 受灾经历、社会网络嵌入和种植业农户投保行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利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 (CLES)1417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两部分模型和 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探讨受灾经历和社会网络嵌入对种植业农户投保选择和投保支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社会网络嵌入分化对农户参保行为存在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①受灾经历通过修正农户的风险认知,对农户的投保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②社会网络嵌入通过软化农户的信息约束,对农户的投保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③社会网络嵌入会通过先行者的 “榜样效应”打破农户的认知偏见,促使农户进行理性的参保决策.因此,建议做好受灾理赔工作,重视社会网络的非正式信息传递作用,进一步加强灾害预报信息的传播水平,促进农户优化自身的风险认知,主动采用农业保险工具来规避生产风险.

  • 数字经济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实约束与国际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新的思考.本文基于微信、抖音大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技术关注者的客户画像,总结了传统与数字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各自存在的现实约束,并进一步学习国际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研究发现:释放政府压力、关注农户需求和开发农业数字经济是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关注具有时间性特点,农业大省、四线城市及老年人、男性关注农业技术的势力最强.本文提出一种集约化的 “整合小院”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些经验和见解有助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获得更好的效果.

  • 出口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吗?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稳步扩大农产品出口是缩小中国农业贸易逆差、提升农业国际贸易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力点.本文基于2002—2019年中国对21个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对于需求弹性较小的农产品,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仍发挥显著的抑制效应,且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性但逐渐衰减;分出口产品类别看,出口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水产品制品和植物液、汁的出口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饮品 (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果蔬 (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和烟草及其制品等产品出口影响不明显;分区域看,欧洲和北美洲国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抑制作用显著,南美洲表现出促进作用,亚洲则缺乏敏感性.②其机制在于,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限制其贸易自由进而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③中国技术创新对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中国农产品出口具有削弱作用,且无论是从投入还是产出视角均显著.

  • 21世纪以来美国农业法案的演进历程、逻辑、走势及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以21世纪以来美国农业法案的演进历程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农业法案演进的特征、逻辑和走势,并探讨其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启示.研究表明,21世纪后美国农业法案的演进历程是政府 “深度干预”阶段、 “市场导向”和福利收缩阶段、兼顾市场和 “贸易安全”阶段;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国会两党的力量对比、当年财政的预算约束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是美国农业法案的演进逻辑;优化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控制食品和营养项目的预算支出、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议程、增强农业供应链韧性是美国新农业法案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提出,可借鉴美国农业政策的发展经验,从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构建营养导向型食物供给体系、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增强农业供应链韧性四个方面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 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韧性建设:中国贡献和未来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粮食安全韧性分析框架,主要利用文献研究,系统分析了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韧性存在的问题,考察了中国的贡献及不足,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发现:①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韧性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直观的问题是生产能力不足,深层次的问题是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合理.②中国对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韧性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生产能力的提高及合作农户家庭韧性的提升,能够纠正部分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但影响范围有限.③中国需要加强与当地民众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同时加强不同项目间或企业间的配合,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资源调配和协调,提高影响力.④中国模式和中国贡献具有世界意义,但是需要非洲国家和民众正确认识并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使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韧性建设发生实质性转变.

  • 印度农作物保险损失理赔模式及其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作为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国家,印度非常重视农作物保险的发展,为了提高理赔数据质量,印度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作物理赔查勘制度,将全国农作物理赔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印度政府相关部门还积极研究农作物产量测算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作物保险的理赔速度和质量.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作物保险的快速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保险索赔,快速、准确地测算农作物损失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借鉴印度经验,创新农作物保险的理赔模式,提升理赔数据质量,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作物保险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

  • 数字化水平提升能够促进农民内源发展吗?——基于北方梨果种植户的实证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是实现农民内源发展,进而防止返贫和不断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数字化水平为切入点,在构建数字化指标体系和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内源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山西、河北地区1338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探究了数字化水平对农民内源发展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每提升1个标准差,内源发展水平提升5􀆰75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内源发展各维度发现,数字化水平提升显著改善了农民经营能力和公共参与水平,加深了数字农技推广服务与数字政府推广服务的采用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水平提升对老年农民内源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不同梨果生产规模间不存在差异.从农民数字化的各维度来看,数字设备与接入、数字技能与使用均对农民内源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此,应持续加强农民数字应用培训,重点提高老年农民数字化水平;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高数字推广服务的专业性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