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农业经济管理
  • 心理账户视角下农地流转不畅的机理解释及其再造机制探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地流转是改造小农户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农民普遍将农地流转给亲友邻居的行为并未完全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则。对此,基于心理账户理论解构农户农地流转对象选择的发生学机理。研究表明,(1)农地的产权属性导致农户形成农地心理账户,并根据交易对象的差异性,分割成熟人心理账户和陌生人心理账户。(2)根据心理账户的核算规则,农户将农地流转给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和预期收益构成)大于损失(由显性成本构成);转给陌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构成)小于或等于损失(由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构成)。为此,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提高陌生人心理账户的收益或者降低损失。基于江西绿能公司的案例及“广东千村调研”的实证检验发现:以村委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农地流转,帮助农户“土地入股参股”,搭建农地流转服务平台或集中流入农户土地再流转出去是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路径。

  • 从“城乡失衡”到“城乡均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与就地城镇化实践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产业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以鲁西南农村的农业产业振兴实践为例,探讨就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机制。结果发现,鲁西南的农业产业振兴加速了乡村城镇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成为农民“迁移进城”的替代选择;经营产业与经营家庭过程同构的家庭组织机制、产业配套与日常生活需求契合的政府服务机制以及农民转型与村庄发展目标整合的职业化动力机制共同形塑了就地城镇化实践,并实现了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均衡的城镇化发展可以依托于农业产业化路径来实现,关键在于要实现以农民为实践主体和以村庄为建设载体的有机统合。

  • 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与路径:基于农业生产环节的可分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厘清农业机械化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路径及效应,对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踏车理论、中介效应理论,选取中国25个农业大省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产品价格、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规模、粮食生产效率在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格的中介路径影响农民收入。其中,生产环节农机通过阻碍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减少;加工环节农机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提升,通过提升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出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加大生产环节农机补贴力度、加强加工环节农机技术推广是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路径。

  • 要素禀赋、农户分化与农业价值链技术选择偏向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 551份猕猴桃种植户调研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猕猴桃种植户分成发展型、规模种植型、劳动力富裕型三类,实证检验种植户类型对有机肥施用、新品种采纳、猕猴桃网络销售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选择的异质偏向性,分析农机补贴、产业组织检测、技术培训三个组织支持变量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发展型对于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及其联合采纳的选择偏向性高于其他类型,劳动力富裕型种植户对价值链技术活动的选择偏向性低于其他两个类型种植户。三个组织支持变量对同一类型种植户参与不同价值链技术活动以及不同类型种植户参与同一价值链技术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针对不同类型价值链技术活动参与特征以及组织支持调节作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中国生猪市场供需及政策效应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政策调控是推动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及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究政策变化对生猪市场供需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生猪市场供需基础数据及政策指数,在构建中国生猪市场模型把握生猪市场供需未来形势基础上,模拟政策变化对生猪市场供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25年,中国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量将达到4060.83万头和44505.18万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将增至70808.10万头和5535.81万吨,生猪出栏率及胴体重达到 159.10% 和 78.18 千克/头;城乡居民猪肉消费总量分别达到 3197.36 万吨和 1180.86 万吨,生猪及猪肉价格维持在23.11元/千克和31.44元/千克。生猪市场调控政策增强可推动生猪生产、提升猪肉消费,抑制猪肉净进口增加和生猪市场价格上涨,政策减弱对生猪市场作用相反;政策实施对生猪生产作用最为明显,生猪市场价格所受影响次之,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和猪肉净进口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建议优化生猪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强化应对重大动物疫情能力,科学引导城乡居民猪肉消费,进一步夯实生猪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基础。

  • 中国农业劳动相对价格变动对农业服务业化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农业服务业化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什么因素推动着这一转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运用2006—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口变化下的农业劳动相对价格视角分析了中国农业服务业化的原因。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引起农业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上涨,由此引致一系列替代劳动的要素、技术及其组合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出现,最终促进中国农业服务业化发展。同时,劳动相对价格对农业服务业化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小规模家庭经营主导的农业经营格局和中国特色的农业区域、产业差异是中国农业服务业化及其多样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结论能为更好地理解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 云南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经验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摘要: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云南省切实贯彻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决策,从各民族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并创建多批不同类型的示范村,打造出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积累的十分宝贵经验,也存在一些在全国都存在着的急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 中国柑橘生产空间布局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精准把握中国柑橘生产格局、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是合理配置生产资源,科学制定发展政策以及推进柑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基于1978−2019年中国柑橘生产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重心模型和GIS技术分析柑橘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绘制柑橘生产重心变迁的轨迹,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柑橘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柑橘生产重心具有往复式变化的特征,总体呈现出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且资源禀赋的变化与生产重心的变化存在不匹配的情况;(2)中国柑橘生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大部分变量的间接效应要大于直接效应;(3)柑橘生产布局的变迁受到温度、受灾面积、比较收益、灌溉水平以及非农就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柑橘产区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提出应根据柑橘生产布局变化规律,优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并有效利用影响因素的正向溢出效应,从而优化柑橘生产空间布局。

  • 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反映农业生产中水利用和粮食产出的相对变化,关系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水足迹作为水资源投入指标,采用超效率 SBM 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2019年31省份粮食生产水足迹平均增长 4.5%,其中玉米、水稻生产水足迹呈上升态势,增幅主要来自中部地区;②区域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呈东、西、中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西南地区与南部沿海较高,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较低,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向“高耗水—低效率”和“低耗水—高效率”水平跃迁的态势;③节水技术、水土匹配度、城镇化水平和化肥价格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这些因素的区域异质性是造成用水效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④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可通过技术溢出、要素流动、生产集聚和价格传导产生空间相互关联和溢出。据此,提出深挖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充分发挥区域互馈效应,实现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政策启示。

  • 中国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动态演化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中国 1985−2019年粮食产业合作专利数据,结合产学研合作发展实际,将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划分为五个演化阶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剖析合作网络整体结构和主体特征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的规模、范围明显扩大;无标度特征、小世界性及核心−边缘结构越来越显著;在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中,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创新主体分别担任引领者与主导者、参与者与桥接者以及支持者与服务者。由此提出:中国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应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促使合作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企业应从纵向延伸、横向扩张和侧向拓展三个维度拓宽创新尺度;高校应积极与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人才交流、学科交叉和技术跨界等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进粮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政府应继续完善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

  • 小农户融入农业绿色发展:外包服务的考察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小农户融入农业绿色发展主要受制于其经营目标约束与要素禀赋局限。农业分工深化及其外包服务,一方面通过迂回投资,能够有效突破小农户绿色生产面临的瓶颈;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和声誉激励,能够诱导服务供应商形成农业绿色生产的内生动力。以化肥减量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外包服务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化肥减量;第二,相较于规模户,外包服务对小农户实施化肥减量的促进效应更强;第三,伴随连片规模的扩张,采纳外包服务的化肥减量效应也显著增强。由此强调应倡导农业横向分工,鼓励小农户开展专业化连片种植,为外包服务积累充分规模的市场容量;同时深化农业纵向分工,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服务规模经营,以外包服务市场的繁荣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市场化。

  • 要素相对价格、农机服务与技术进步偏向 ——以粮食生产的机械化进程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诱致技术变迁理论强调了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导向性作用。鉴于农机服务外包已成为大国小农背景下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机械对劳动的替代过程中,机械作业服务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将发挥重要的诱导作用。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2004−2018年中国26个省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发现:(1)农机具购置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偏向机械的直接诱导作用并不显著,农机服务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则产生了明显的诱导作用;(2)农机服务诱导技术进步偏向的叠加效应,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机制。由此提出农机补贴政策应向农机服务主体倾斜,逐步完善农机服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基于诱致技术变迁分析框架探索农机对劳动的替代与农机服务对劳动的替代之间的区别,以期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设计提供操作思路。

  • “挤出”抑或“吸纳”:农机服务如何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互动关系中,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务农劳动力具有替代与挤出效应是学界的一致共识。但作为改造传统农业重要力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其本身所具有的革新农业经营方式,吸引农村劳动力留农或返乡的功能并不被主流文献所重视。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分析农机外包服务对农户务农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选择农机服务将有效替代务农劳动力,但并不必然诱发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具有抑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转移的趋势;特别是在村庄层面,机耕服务的改善将显著抑制劳动力外出务工。机理分析发现,农机外包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在农村部门的务工收入;统一提供机耕服务的村庄更可能发展非农产业,从而解答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去向之谜”。正是由于社会化服务所具有的改造传统农业并深化其分工的功能,决定了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并非是单纯地挤出劳动力,反而会拓展农村就业空间。由此强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成为农村与城市争夺优质劳动力的重要策略。

  • 农业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与均衡:一个演化博弈的理论模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外包服务市场并非静态的市场,而是存在发育、稳定和消亡等不同状态。文章在区分农业外包服务市场发育各个阶段的基础上,利用进化动力学和经济博弈理论构建演化模型,分析市场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农业外包服务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其稳定程度、均衡点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应区别对待;农业外包服务市场可以通过政府补贴进行培育,也可能是工业化、城镇化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关键在于如何诱导供给双方同时进入市场。由此提出:在农业外包服务市场发育较为落后的地区应重点通过补贴或修建基础设施以降低服务商进入成本;在外包服务市场发育较好的地区应鼓励外部资本进入或跨区作业以扩大市场规模;在农村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或非农就业工资较低的地区则不宜发育农业外包服务市场。

  • 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 接入市:演进逻辑、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四次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历了从禁止入市、试点入市到全面入市的转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互影响的结果,政策目标导向是“还权于民”“让利于民”。但目前仍然存在产权制度不完整、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和改革协同性不够等制度障碍。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的改革目标,仍需正确处理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益性”与“经营性”关系的基础上,破解制度障碍、拓展改革空间。由此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四点建议:(1)基于乡村振兴导向的目标兼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国土空间规划;(2)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强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的管控;(3)基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拓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4)基于构建利益主体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分配方法。

  • 县级政府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行为优化与绩效提升机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基础设施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政府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供给主体,由于其供给动力和能力不足,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上存在不作为现象和投机行为,制约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的进一步提升。采用扎根理论,以河南省商水县和江西省安福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案例进行分析,构建起政府主导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提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上级规划引领可以激发县级政府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动力,资源要素整合可以提升县级政府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县级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各环节采取合适的行为策略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 农户分化、财产价值认知与宅基地退出行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长三角地区实地调查,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受偿方式选择的影响路径,进一步探讨了财产价值认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财产价值认知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11.85%;(2)农户分化会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对城镇房屋置换补偿方式的选择,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一次性货币补偿选择,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7.05%和12.70%;(3)相比较于远郊区,近郊区农户分化对宅基地财产价值认知和退出意愿都更加强烈,两个区域农户在受偿方式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建议政府通过拓宽宅基地退出后农户的就业渠道、加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以及制定多元化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等措施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 扶养负担、禀赋效应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基于有调节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山东、河南782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扶养负担对农户土地转出的直接影响,并分析禀赋效应的中介效应及非农就业的调节作用,以此系统探析扶养负担对土地转出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扶养负担对土地转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禀赋效应在扶养负担与土地转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非农就业能够削弱扶养负担对禀赋效应的正向影响,从而有利于促进土地转出;从扶养负担结构看,老龄化负担对土地转出的抑制作用强于抚幼负担,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在抚幼负担与土地转出之间更明显,非农就业能显著缓解抚幼负担对禀赋效应的影响。据此,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并加大对农户本地非农就业的扶持力度,以帮助农户实现非农就业与照顾家庭的兼顾,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土地劳动承载功能及就业保障不可替代性,缓解农户的土地禀赋效应并促使农户转出土地。

  • 农业装备数智化提升粮食安全的机理及经济效果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装备数智化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是农业机械化的升华。通过对农业装备数智化和粮食安全政策进行梳理和总结,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阐述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即农业装备数智化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技术进步,通过重组农业经营过程的生产要素,实现人机协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最后指出农业装备数智化对粮食生产带来的经济效果:(1)拓展了农业生产的时空范围,提高了农业生产率;(2)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有效满足国内对农产品消费的转型和升级;(4)创造新业态吸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 论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大食物观是党和国家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对人民群众的食物来源、食物种类、食物供给、食物摄取和食物保障的系统性认识和创新性论断,回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食物“从哪里来”“有什么”“由什么提供”“获取什么营养”以及“怎样持久保障”的问题。大食物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选择。深入贯彻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要在顶层设计上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食物供应上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在食物消费上处理好“丰富”与“节约”的关系,在科技支撑上处理好“研发”与“推广”的关系,在市场建设上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