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信息资源管理
  • 边境安全风险对抗中认知渗透的机理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5

    摘要:[目的/意义]针对边境安全风险对抗中认知渗透的机理进行研究,厘清认知渗透对边境安全带来的影响,明确如何利用认知渗透的机理指导边境安全情报感知响应。[方法/过程]在对边境地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情报感知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提出边境安全风险对抗中认知渗透的运作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边境安全情报感知-响应策略。[结果/结论]边境安全风险对抗中认知渗透的运作机理由认知渗透衍生的场域、认知渗透干扰的安全结构、认知渗透的手段工具组成。可以采取三种情报感知-响应策略,应对认知渗透:建立认知渗透的风险信息溯源机制、利用“认知计算”技术、在认知对抗中实现精确的认知塑造。

  • “敢问路在何方?”I-model理论视角下人工智能驱动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5

    摘要:[目的/意义] 作为科学研究第五范式的“AI for Science”已逐渐流行,对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科研实践尚未得到系统性探讨,尤其是从学科全局的角度分析其对研究领域与研究过程的影响方面存在不足。基于I-model理论视角,文章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运用,阐述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方法/过程] 首先介绍I-model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和组织/社会四个维度,进而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人工智能驱动的信息资源管理(AI4IRM)的核心领域。[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能够显著提升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和知识管理的效率。然而,人工智能在具体应用中仍面临数据真实性、算法偏见和伦理问题等挑战。I-model理论为理解这些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学者从系统性和动态性角度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科研变革。

  • 房东头像信息对用户感知信任与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社会距离的调节作用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目的/意义] 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住宿平台逐渐成为旅行者的重要选择。本文旨在探讨房东头像类型对房客预订意愿的影响机制,重点关注感知信任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距离的调节作用。研究有助于丰富共享住宿平台外部线索对消费者决策影响的理论,同时为平台管理与房东提供实用建议。[方法/过程] 基于线索利用理论,本文采用情景实验法,设计三种不同类型的房东头像(人形、卡通、风景),并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实验考察了房东头像信息对房客感知信任及预订意愿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社会距离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与卡通和风景头像相比,人形房东头像显著提升房客的预订意愿;感知信任在房东头像类型与预订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距离负向调节人形房东头像对感知信任的影响,即在较高的社会距离下,房东头像的效果减弱。

  • 基于改进的Bert与LDA模型的在线评论的情感分析和主题词挖掘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摘要:通过对消费者在线评论挖掘以揭示购买决策过程中的“热点”与“痛点”问题,对商家改进产品以及后续消费者购买具有重要意义。过往研究难以挖掘深层主题情感与细致区分不同情感倾向,为提升主题表达清晰度和情感区分度,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BERT模型与LDA主题模型的。首先,采用Chinese-RoBERTa-wwm-ext预训练模型精准捕捉文本语义特征,生成高质量的向量化表示,然后,通过模型的分类头实现情感倾向的精确二分类,运用LDA主题模型对分类后的评论进行深度文本聚类,进一步识别不同情感极性下的评论主题及其概率分布。最后以京东手机在线评论数据为例,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Snownlp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改进的BERT模型在短文本分类任务上精度提升。

  • 日本“数字档案”的战略化理路与实践借镜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摘要:[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正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期。通过对日本数字档案的战略化演进与实践路径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我国数字档案建设提供经验参考。[方法/过程]采取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整体性视野系统梳理日本数字档案的政策发展与战略演进,探明其推进体制与现状问题。[结果/结论]日本的数字档案战略化发展是通过构筑宽领域的建设体制与深层次的利活用体制,以强化日本知识文化在数字时代的继承与发扬,从而对内激活社会对外占据知识、话语主动权。在新时代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数字档案的整体性建设与利用,激发数字档案力量助推高质量发展。

  • 二十四史引先秦诸子内容自动识别与计量分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9

    摘要:[目的/意义]先秦诸子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连接不同历史时期学术思想的纽带。探究《二十四史》对先秦诸子典籍的引用情况,对于理解先秦诸子思想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构建字词级别的引书识别框架,实现对史书中先秦诸子引书的细粒度识别与分析,从而为古文领域学者提供可靠的典籍引书细粒度识别方法,为诸子研究提供崭新的视角。[方法/过程]首先,选取无监督古汉语检索模型辅助人工标注,建立初步的《二十四史》引先秦诸子典籍语料库;其次,基于标注语料,依托大语言模型检索增强框架,构建细粒度引书识别模型,并采用人机协同迭代策略完善引书语料库、优化模型性能;最后,对史书中的先秦诸子引书开展多维度的计量分析。 [结果/结论]当检索器返回相似度最高的前三个句子时,采用Esimcse-GujiRoBERTa_ts作为古汉语文本检索器,并结合指令微调后的internlm2_5-7b-chat作为文本生成器,所构建的引书识别框架对文本是否包含引书的判断能力F1值达到98.59%,文本输出的序列标注能力F1值达到82.65%。后续的计量分析印证了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

  •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制度重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6

    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订立标准合同、通过专业机构认证作为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的条件,同时明确安全评估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达到规定数量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的必要条件,由此产生了安全评估制度目的不清、制度规定错位、适用规则混乱、复评机制误读等问题。对此,在澄清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属于数据安全审查的一种形式,目的应定位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将安全评估作为重要数据出境的必要条件和个人信息出境的附加条件,重构安全评估的适用规则。《数据安全法》第24条提供的合法性依据,法院不具备就安全评估实体结论进行审查的专业能力,以及法院就安全评估程序进行合法性审查致使程序空转,均得以证成复评作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救济机制的正当性。

  • 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国家安全考量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数据跨境流动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但无序的数据流动却会招致国家安全风险,已引起多个法域立法者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应对。美欧以直接限制措施为主,辅之以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和出口管制,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平衡数据跨境流动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方法,但却有国家安全过度泛化以致阻碍合理数据流动的弊端。国际经贸投资协定通过扩张解释WTO安全例外条款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规制需求,但仅在个别协定设置了适用于数据跨境传输的特别例外,尚未形成具有普适意义的示范条款,仍然存在不足。国内现有法律已经为规制数据跨境流动提供了宏观依据,但在制度体系组合层面,仍有很大的优化与细化空间。对此,我国应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的基本理念,采取谨慎但针锋相对的国际竞争政策,建立健全“宽进严出”和“一体多层”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最终引领高标准的国际规则。

  • 元宇宙视域下的智慧图书馆中的女性人工智能服务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意义]人工智能能够实现社会与文化下的情感同理心。女性是重要力量,元宇宙下的人工智能需要为女性实现数字意识交往,实现学习者在意识上的深度学习和知识沉浸,并提供创新思维意识的知识资源源泉。[目的]智慧图书馆并在真善美的知识资源中实现知识组织的服务,实现全球人类之间的世界多元文化的平等对话,并提供女性化的学科服务。[过程]元宇宙下的智慧图书馆下的女性人工智能服务将实现全人类对于知识意识交流空间的至高理想、境界和追求,并实现女性的精神意识力量,以保障知识女性意识文化的连续与传承,提升人们的知识价值和学习特质。[结论]元宇宙下的智慧图书馆中的女性人工智能服务并通过人机协同作用,创变自主学习过程,实现智慧素养教育的作用。

  •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摘要:[目的/意义] 自上世纪中页香农和维纳在信息科学的开创性工作以来,关于信息的哲学研究在不同的哲学语境中被不同程度的考察和讨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研究进行分类研究,以展现信息哲学研究不同进路的特征。[方法/过程] 从不同的哲学学派背景出发,可以对信息哲学研究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关系梳理、观点分析与评价。[结果/结论] 概括起来有四条进路:语义学进路,后现代进路,现象学进路和自然主义进路。这四条进路对信息本质的哲学探索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同样也有共鸣。它们均以自身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信息时代的哲学诉求。

  • 基于动态自适应联邦学习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摘要:[目的/意义]解决多源数据融合过程中的参与者贡献与收益的匹配问题、参与者选择缺乏灵活性以及联邦系统的动态适应性不足问题,提升多源数据融合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方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自适应联邦学习的多源数据融合框架(Dynamic Adaptive Federated Learning,FedDyAd),并设计了预算分配机制、参与者选择机制以及参与者动态进出机制确保多源数据融合过程的安全、公平和可持续。分别在分类任务的专利(PATENT)、论文(PAPER)以及媒体(MEDIA)数据集和预测任务的MNIST、FMNIST和CIFAR-10数据集上展开性能测试,并在干净数据集(Clean Datasets)、噪声数据集(Noisy Datasets)、错误标签节点(Error Label Datasets)、攻击节点(Attack Node)这4种场景中评估框架性能。[结果/结论]FedDyAd在面对复杂场景时,其准确率相较于FedAvg和FedProx提升了3-4%;在干净数据集场景下,FedDyAd在分类任务的平均准确率达到67.01%左右,在预测任务的平均准确率达到81.56%左右;进行增强实验后,FedDyAd在分类任务的平均准确率上升了4.54%,在预测任务的平均准确率上升了3.31%。FedDyAd框架较之FedAvg和FedProx更具性能优势;在分类任务中,FedDyAd框架在处理专利、论文、媒体等不同类型数据时,展现了较强的鲁棒性;在预测任务中,FedDyAd展现了更为显著的优势,能够较好地适应数据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强实验表明该框架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可持续性。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022年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的资料,以2013-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刊发文章总量的5%为标准遴选出的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专题、基金项目、高被引论文作者、第一作者机构和排名前20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分析,为组稿、约稿和筛选优质稿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学报》2013-2022年共刊发论文1266篇,总被引频次为32051次,从中遴选出高被引论文63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为8308次,占总被引频次的25.92%。63篇高被引论文均属学报特色栏目———“三农”问题研究的下设专题论文,此栏目的高被引论文占到了73.02%,“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村电商”3个专题高被引论文表现抢眼。在高被引论文获助的基金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资助20项,占31.75%,是获助的主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居于第2位。高被引论文中作者的职称(学历)居前3位的分别是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高被引论文占到了总数的38.10%,表明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发表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有3位。来源论文机构总被引频次的排序前5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前20篇论文的统计结果与前面的统计情况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个专题的高被引论文占了几近一半。鉴于以上结果,今后应继续做好选题策划,持续加强“三农”问题研究特色栏目建设。组稿约稿中要扩大核心作者群,积极关注青年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打造高水平服务团队,提升论文学术水平;大力推进新媒体融合出版,提升学术成果传播速度。

  • 智能化浪潮下的档案文化传播:策略、路径与效果的实证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档案文化传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面向智能化场景的档案文化传播策略,从档案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出发,结合传播学理论和智能化技术的优势,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传播思路与实践路径。研究指出,通过精选档案文化内容,运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能够极大地增强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智能化技术还为档案文化传播渠道的拓展和受众的精准定位提供了可能,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兴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等多渠道的全覆盖。实证研究以档案文化传播项目为例,通过量化分析和质化反馈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发现该策略显著提升了档案文化的传播效果和受众满意度。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了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未来档案文化的智能化传播提供借鉴和参考。

  • 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视域、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发展视城性命题,教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超越微观服务质量管理逻辑。数字技术笑破时空、资源限制,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让农业农村农民提升人力资本,享有数字红利与共享公共服务资源,促进观农民个体的全而发展,中观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宏观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数宇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的重要机制,然而现实中存在数字人才、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资源配置等三大限度。超越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现实限度,要从农民数字素养培养、农村数宇基础设施投资、城多数字公共资源体制改革等方而着力,以更好发挥数字赋陇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作用。

  • 三维体系视角下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30

    摘要:[目的/意义] 深入研究期刊的学术话语权形成机制、评价框架和评价体系,是我国学术研究和期刊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我国学术影响力和地位的关键所在。[方法/过程] 系统梳理话语权、学术话语权、学术期刊话语权的概念,剖析学术期刊话语权的内涵,阐释期刊的学术话语权形成机制,形成学术影响力、学术引领力和学术传播力三维评价体系。以一流金融期刊为例,采用熵权TOPSIS法获得学术影响力、学术引领力和学术传播力三个维度得分,以及学术期刊话语权的总得分。[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本文所构建的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能够客观反映金融领域一流期刊的话语权现状,揭示期刊话语权的分布特征。整体来看,我国英文期刊的学术话语权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期刊的学术话语权仍然有所不足。

  • 消极网络舆情事件中政府回应对网络社会心态的影响——基于微博舆情事件的模糊集定性分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公共舆论环境广泛认为网络社会心态总体偏消极且难以有效引导,这种认知加剧了公众及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消极态度,不利于建设清朗网络环境。从消极网络舆情事件出发,对2022年度10个案例的微博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和主题词频分析,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寻政府回应影响网络社会心态的总体态势及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消极网络舆情事件中,网络社会心态普遍以中性或偏中性发展为主;政府回应态度总体偏积极,但与作为方式及回应内容并不匹配:政府回应内容是否符合公众核心合理诉求是影响网络社会心态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不同诱因下政府回应层级存在“可调节空间”等。在优化网络生态治理过程中,应结合以上结论,通过充分认识网络社会心态中性化发展趋势、切实回应公众核心合理诉求及提高政府回应能动性等措施来引导网络社会心态积极发展。

  • 从创设型机制到支撑型机制:数字时代信息财产法律保护的范式转型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与有体财产不同,信息财产的法律保护机制遵循着秘密—公开信息的二分,仅秘密信息可通过保护对客体的事实控制来保障利益实现,即支撑型机制;公开信息则主要依靠法律创设排他性权利加以保护,即创设型机制。受限于权利法定原则,创设型机制需因应技术进步不断作出调整。伴随着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国内主流观点主张在数据之上设立新的排他性权利,美国、日本等国的数据保护实践却选择对支撑型机制进行扩张,基于企业对数据的事实控制建构保护制度,这为信息财产保护提供了新范式。在数字环境下,信息与其含义、主体及物理载体逐渐分离,企业对信息的私力控制范围进一步拓宽,支撑型机制适用范围扩张,且相对于创设型机制更具效率优势,传统秘密—公开信息的二分方式已不再适用。为弥补技术变革环境下法定知识产权僵化和滞后的缺陷,应构建更具包容性和现代性的支撑型机制,在商业秘密制度基础上建立合法控制信息保护制度,对向有限主体提供、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因此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禁止他人未经许可的获取、利用、公开行为。

  • 数据“利益束”:数据权益制度新论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创设排他性、利己性的数据权利不利于海量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多元价值的实现,加剧了数据私权化与效用化之间的内生性冲突。在权益区分保护理论框架下,采取数据利益保护进路更具正当性和相对优势。我国宜将数据利益作为数据权益制度的中心,建构人与人之间动态灵活、有机立体的利他性数据“利益束”范式,以有效协调和整合多元主体之间复杂的数据利益关系,并在数据“利益束”范式下,充分利用Web3.0 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式价值互联网效能,通过点对点的数据利益流通来构建全网络利益格局。我国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与收益实现机制,促进所有数据主体共创和共享数据红利,在数据财产行为主义保护模式基础上,建立智能化治理体系来保障数据安全,最终形成中国自主且更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新型数据权益制度体系,以此推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