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建设 [Social Construction]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创刊时间:2014年
  •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 编辑出版:《社会建设》编辑部
  • 学科分类: 社会学  
  • 有组织的学习:社会工作行动中知识生产的实践逻辑

    关键词: 社会工作行动; 知识生产; 实践逻辑; 有组织的学习;

    DOI:10.12451/202404.00117V1

    提交时间: 2024-04-16

    摘要:本文提出“有组织的学习”的概念,基于S 市Z 机构的实践案例,阐释社会工作行动中知识生产的实践逻辑,并总结其特点与优势。社会工作行动中的知识生产属于组织情境中的学习型实践,这一实践过程分为“建构研究问题—形成知识框架并行动—知识应用的验证—知识生产”四个阶段,其中蕴含行动者参与、实现反身性和对话的过程。此过程的展开依赖于促动性组织情境,表现为激发目标认同、凸显价值理念、提供交流空间三个方面。“有组织的学习”呈现着主体的能动性和团队的协同性,具有应对实践不确定性以及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和知识创新的优势,亦揭示出“组织”是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重要补充性理论维度。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144 下载量 12 评论 0
  • 互动仪式:青少年戏剧治疗小组的服务机制探析

    关键词: 戏剧治疗; 互动仪式; 青少年; 服务机制;

    DOI:10.12451/202404.00118V1

    提交时间: 2024-04-16

    摘要:戏剧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治疗方法,尝试以更灵活、创新、隐喻的手段,缓解或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心理与社会问题。基于“问题青少年”戏剧治疗小组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行动实践,本研究以互动仪式理论为视角,探讨其治疗过程的实现机制。社会工作戏剧治疗的核心是以文本、空间和技术作为共同关注的行动焦点,将自省、改变和希望作为情感能量的来源,并通过戏剧治疗过程中共享的情感状态的交互强化,使青少年获得正向的自我认知,缓解家庭关系,从而促进青少年成长问题的解决。实现这一过程的机制涉及信任构建、防御消解、焦点制造、情感递进等关键环节。为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情感能量此消彼长及权力支配等问题,需要注意以正向符号延长情感状态,以优势视角化解青少年的抵触心理,在互动仪式过程中寻找和解决问题而非进行道德评判,以及通过强调内观自我价值来消解权力支配。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76 下载量 1 评论 0
  • 社工机构介入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的行动逻辑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安徽省X 项目为例

    关键词: 儿童友好型社区; 社区营造; 可持续发展; 行动者网络理论;

    DOI:10.12451/202404.00119V1

    提交时间: 2024-04-16

    摘要: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需要多主体协同参与,包括由民政部门、基层社区、社区居民、高校等主体组成的人类行动者以及社区文化、公共空间、课程体系等非人类行动者,社工机构如何激活这一行动者网络依然有待讨论。本文以安徽省X 项目为例,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框架,从转译的不同阶段分析社工机构的行动逻辑:在问题呈现阶段确立共同行动目标与强制通行点;在利益赋予阶段协调各类行动者的关键利益;在征召阶段推动异质行动者的融合加入;在异议动员阶段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为了保障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的可持续性,社工机构可采取的策略包括:通过调研评估挖掘社区特色的内源力、通过跨界融合吸纳异质行动者的加入、通过平台搭建畅通主体间的沟通渠道、通过充权赋能保障规划运营的自主化。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62 下载量 8 评论 0
  • 福利共生:乡镇社工站福利治理实践研究——基于一项历时性考察

    关键词: 福利共生; 乡镇社工站; 福利治理;

    DOI:10.12451/202404.00120V1

    提交时间: 2024-04-16

    摘要:作为新兴基层福利主体,乡镇(街道)社工站发挥关键性福利功能,弥补了基层民政力量的不足,新时期社工站与已有的基层福利主体如何协作成为目前普遍关注的议题。共生理论为社工站与其他福利主体合作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基于对4 家社工站的跟踪调研,从共生主体、共生界面、共生环境三个方面解析社工站福利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以及两年来的变化,展现以社工站为核心的多元福利主体的共生系统逐渐完善的过程,并探索多元福利主体共生的内在机制。“福利共生”的视角为基层福利主体协作的关系重构以及福利供给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推进基层福利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43 下载量 1 评论 0
  • 防艾组织何以生存:基于“制度环境—社会需求”的双重视角

    关键词: 防艾组织; 制度环境; 社会需求; 生存策略;

    DOI:10.12451/202404.00121V1

    提交时间: 2024-04-16

    摘要:已有关于防艾组织的研究多强调这类组织在转型过程中的式微,忽视了部分组织在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需求下的行动调整。通过对一家名为“逍遥”的防艾组织的研究发现,随着制度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防艾组织及时转变自身的组织定位及主要工作内容,进而得以在大量同类组织关停的时代依然生存并不断发展。在第一阶段,防艾组织面临的主要制度环境是国际资金项目及其较为宽松的资金管理制度,反对歧视污名与完善相关制度是主要的社会需求,防艾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政策倡导并向社群提供可靠的艾滋病知识。在第二阶段,国家加强对防艾组织的资助与监管,政府成为防艾组织主要的资源来源,扩大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以及获得准确且隐私得到保障的检测咨询和感染后关怀服务成为主要的社会需求,此时防艾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开始偏向提供服务。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39 下载量 1 评论 0
  • 我国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机制研究

    关键词: 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资源配置; 机制模型;

    DOI:10.12451/202404.00122V1

    提交时间: 2024-04-16

    摘要:本文基于整合照料理论,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出发,以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结合近年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走向和各地对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调发展的创新实践,尝试构建本土化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机制模型。在政策上,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发展思路从“板块式”转向“协调式”;在实践上,北京、上海等地探索出养老服务资源机制协调与服务协调的实践经验。该模型包括资源供给层、资源配置层和资源接收层,资源供给层强调将政府、市场、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下沉至家庭“最后一公里”;资源配置层包括资源配置模式和资源配置载体两大维度;资源接收层以老年群体为核心,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可及的服务。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69 下载量 13 评论 0
  • 中国式养老:内涵、特征与发展

    关键词: 中国式养老;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

    DOI:10.12451/202404.00123V1

    提交时间: 2024-04-16

    摘要:中国式养老是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养老体系,既有其他人口老龄化先行国家的共性,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特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下,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式养老是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实现老年群体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的养老目标和进程,具有人民至上、家庭本位、体系完整、多元参与、层次多样、联结发展的特征。当前,中国式养老一方面在银发经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智慧养老等方面蕴含诸多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在养老保障和服务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未来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之下,从制度安排、养老保障、服务建设、产业发展、健康促进、家庭赋能和个体参与不同层面发力,促进中国式养老的高质量发展。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71 下载量 5 评论 0
  • 社会工作机构的自主性与专业教育的参与

    关键词: 教育先行; 社会工作机构; 人才培养;

    提交时间: 2024-04-07

    摘要:社会工作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需要构建行业和高校合作育人机制,引导社会工作机构参与人才培养。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相关数据,对影响社工机构参与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工机构创立时理事长高校教职经历情况、机构员工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人数、机构年龄、经济状况等变量对机构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产生影响。社会工作机构在与高校的互动中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但是依然没有改变教育先行奠定的基本格局。高校在动员社会工作从业者参与专业教育方面仍然具有一定优势,在构建高校和行业共同参与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共同体方面,高校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101 下载量 22 评论 0
  • 三类户籍身份居民再分配态度形成机制的多元差异——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群组比较分析

    关键词: 再分配态度; 户籍身份; 多元差异; 社会福利;

    提交时间: 2024-04-07

    摘要:本文以城镇户籍身份居民、农村户籍身份居民和城镇就业农村户籍的混合型户籍身份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多群组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三类户籍身份居民再分配态度形成机制的多元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三类群体的再分配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三类户籍身份居民再分配态度的形成机制呈现多元差异,且主要受到社会阶层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受教育程度对再分配态度的直接影响机制上,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年收入通过影响中介变量分配公平感对再分配态度的间接影响机制在三类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形成态度和机制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于户籍身份的调节作用影响,且这种差异不仅基于两种城乡户籍类型,也基于户籍身份混合型。对此,应建立精确群体的需要瞄准机制,建设基于公民身份的组合式普惠型社会保障制度,为共同富裕夯实制度基础。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51 下载量 7 评论 0
  • “物业进村”:“城中村”物业服务的模式与实现路径——基于上海市M 村的田野调查

    关键词: 城中村; 物业进村; 公共服务; 社区治理; NGT框架;

    提交时间: 2024-04-07

    摘要: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内在张力,我国“城中村”虽然被赋予了城市社区的特征,但其内部治理条件仍落后于一般类型的城市社区。其中,“城中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上海市M 村为研究个案,从社区治理的视角出发,构建城中村“物业进村”模式分析框架,从自然禀赋、治理方式、目标价值方面分析M 村引入现代物业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城中村特殊的自然禀赋影响了其治理方式的选取,并以此来助推目标价值的实现。进一步推进“城中村”物业服务工作,要把握社区自然禀赋、加强价值引领、创新服务模式、联动多元主体,这为破解“城中村”物业服务供给不足的民生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51 下载量 12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