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改革》(国内统一刊号:CN11-5876/D)创刊于2009年9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行政管理改革》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为行政管理改革决策提供参考;关注行政管理改革实践,为行政管理改革实践提供交流平台;反映行政改革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提供智力支撑。《行政管理改革》发表过多篇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高层人士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以及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媒体广为转载。《行政管理改革》主要栏目包括:本期关注、政府管理创新、社会治理、文化管理、法治政府、经济建设、应急管理、数字政府、比较与研究等。
DOI:10.12451/202410.02249
提交时间: 2024-10-23
摘要: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诉讼领域的制度创新,当前已驶入快车道。但仍存在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检察公益诉讼立法创制的基本定位、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职能定位、公益诉讼中检察与行政、检察与监察的关系等。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作为公益领域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体现的是法律监督和司法主体的双重身份,公益诉讼中应形成检察为主导、行政为配合、监察为保障的职权关系。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数字赋能; 数字技术; 数字政府; 政府治理效能;
DOI:10.12451/202410.02195
提交时间: 2024-10-23
摘要:为明确数字赋能对政府治理的影响机制,选取2015-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分析数字赋能对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数字赋能对政府治理效能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数字赋能可以通过改善数字基础设施、扩大数字发展群体、改进数字政务服务三种渠道推动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数字赋能对东部地区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中部与西部。基于以上结论,从数字赋能的角度提出推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的政策建议。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公募慈善组织; 法律规范; 慈善法; 综合监管; 内部治理;
DOI:10.12451/202410.01664
提交时间: 2024-10-11
摘要: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需要代表公众捐赠意愿进行慈善财产处置,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其监管问题事关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和行业公信力。尽管我国已建立了一套链条完整的监管体系,监管力度较大、标准较为严格,但仍存在财产募集管理使用不合规、内部治理乱象、信息公开不到位等问题。应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慈善法》为契机,以改革破题,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健全综合监管机制、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加强组织内部治理,不断织密织牢监管“安全网”,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现代慈善组织制度。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10.01666
提交时间: 2024-10-11
摘要:网络医疗众筹作为互联网慈善的新形式,具有“三次分配”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医疗救助的供给不足,是大病救助新的渠道。但医疗众筹在起步阶段缺乏制度约束,需要通过模式设计树立口碑和提升号召力。现有医疗众筹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支持模式、基金会主导模式和商业医疗众筹模式等三种,它们在公益性、专业性、可信度、政府参与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三次分配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了促进医疗众筹的良性发展,政府可探索积极培育公私合营医疗众筹模式,提高模式公益性,加强医疗众筹运营的法律规制,建立公众信任等措施更主动监管医疗众筹的发展。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10.01661
提交时间: 2024-10-11
摘要: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社会企业、志愿者队伍、社区社会组织等是我国慈善力量的主要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慈善力量通过推进社会政策实施和完善、提升服务能力等路径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作用日渐凸显,同时还存在政府引导体制机制亟待改进、整体能力有待提升、社区慈善发育滞后等障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等重大部署,通过建构良性政府与社会关系、强化本土理论支撑、编制基层治理目录、落实法定促进措施、优化社会舆论环境等,推动和保障慈善力量全面、深入、可持续地参与基层治理,真正构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占补平衡; 补充耕地指标交易; 生物多样性抵补; 耕地保护补偿;
DOI:10.12451/202409.02024
提交时间: 2024-09-04
摘要:我国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能够为耕地保护实践提供基本的操作依据,但是这一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对地方政府占补环节的有效监督;耕作主体的权利保障不充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补充耕地的后期管护不足,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平衡,在借鉴生物多样性抵补制度的基础上,有必要探索建立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的全国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加强占补环节的监督,并建立以指标交易收益基金为核心的耕地补充补偿机制。同时完善以管护协议为载体的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制度,以保持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中心理论; 区域定位; 新发展格局; 内需;
DOI:10.12451/202409.00316
提交时间: 2024-09-04
摘要:近年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我国一项新的政策举措,不仅观念、措施新,而且概念、提法新,需要进行概念辨析和发展定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其建设背景,当前我国国际经济已经取得相当成就,但生产制造扩张潜力有限,进一步推动国际化需要借助消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目标上的全球消费经济空间组织者、位置上的高端消费先行者、体系上的消费经济主导者、层级上的全球消费高地、创新上的国际消费潮流引领者、改革上的消费发展转型推动者等宏观定位。在消费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层级定位推动消费经济升级发展,以政策定位推动消费经济全面发展,以国际定位推动消费经济开放发展,以中心定位推动消费经济规模化发展,以消费定位推动经济消费共享转型。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数字政府; 碳达峰; 碳中和; 数据驱动; 治理现代化;
DOI:10.12451/202408.01250
提交时间: 2024-08-14
摘要:数字赋能碳治理的内在逻辑,即政府通过搭建碳排放总量控制数据平台,运用数字技术政策工具和治理手段,形塑数字赋能碳治理的标准体系和体制安排,推动政府碳治理数字化转型。数据授权理念是政府依法开展碳治理的核心要素。在纾解纵向府际关系下碳排放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体制、破解横向府际关系下碳排放数据资源壁垒的基础上、整合斜向府际关系下碳排放数据资源孤岛,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碳数字鸿沟,构建以“数据驱动—政企耦合—资源互通”为基础的协同增效和互联共享“三维”架构,解决“双碳”目标落实中产生的“运动式减碳”问题。政府通过建立数据质量追溯与问责机制,实现碳源多种数据比对,全面提升碳排放数据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我国有效落实“双碳”目标提供精准的决策安排。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据要素; 数字经济;
DOI:10.12451/202408.01188
提交时间: 2024-08-14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动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载体。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产业更替时序、数实融合、体制机制、地区差异、国内外布局等发展逻辑,突破新质要素流通的梗阻、统一大市场的壁垒、传统体制机制的约束、数实融合的障碍等现实困境,从技术策源、产业培育、资金支持、体制保障等维度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8.01319
提交时间: 2024-08-14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治理机制提出了挑战。法治作为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制度天平,以特殊规则规范和引领创新事业。法治涵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程,能有效推动共同富裕、鼓励开拓创新、矫正不公平的竞争格局。法治坚守新质生产力发展权这一底层逻辑,实现对企业、研发人员和国家自主创新的正向激励。明确的规则清单、向善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本位价值立场,为防范化解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可行方案。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