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学刊》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2009年创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目标,秉持“阅百家风采、刊理论精粹、揽思想潮流、观学界气象”的办刊理念,以全球视野和多学科视角,聚焦学术前沿动态,重点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观点新、理论新、信息新、角度新、资料新、方法新”的理论成果,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常设栏目有:民族复兴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名家名篇、哲学前沿、气象与人类社会、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经济观察、政治与公共管理评论、智慧教育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大气科学为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阅江学刊》依托学校的学术资源,重点打造特色栏目《气象与人类社会》,密切关注气候政治、气候治理、碳达峰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2023年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风险治理; 风险社会; 教育人工智能; 教育安全治理; 人工智能伦理;
DOI:10.12451/202408.01058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不断涌现,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无限可能。借鉴风险社会理论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悖论将是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现象,诱发伦理风险、教育失范风险、“社会-物理-信息”空间交互异化风险、个体人格情感异化风险等。相关风险可划分为直接风险、早期风险、中期风险、长期风险四个阶段,反映创新与传统、效率与质量、技术与道德、公平与不平等、教师与人工智能等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悖论的风险侧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应结合柔性治理理念构建风险治理综合防控体系,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预防体系标准,强化教育全场景数据监管体系建设与数据池监管,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悖论风险侧预警系统,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协同联动机制,引导利益主体正确看待教育公益与市场行为。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8.00971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从制度变迁角度看,新中国75年来的城市治理制度变革受制于国家意志、资本推动和公民选择等因素,呈现初创、发展和优化三个阶段性特征,并沿着渐进演变的路线趋向善治。内在地看,新中国75年来城市治理制度的创设逻辑存在政治性主导、经济性诱导、技术性误导等路径依赖。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治理制度的优化升级,但也构成了倒逼城市治理制度创新的主要动力。作为城市治理制度发展的趋势之一,人文城市强调城市治理中政治参与、经济追求、社会治理等面向的公民权利在场,并以城市治理的人民性回归为行动指向。人文城市治理制度的创设,需要回溯以往城市治理的制度遗产,反思现阶段城市治理的制度困惑,着眼未来城市治理人民权利的制度修复,从而找回城市治理制度的人民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
DOI:10.12451/202408.00765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单一市场,人口规模、国土空间、要素资源、产业体系、经济总量等方面的耦合作用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所独具的规模经济优势、供需资源优势、经济韧性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但是我国当前仍面临经济增长优势转换瓶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障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三大难题。为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必须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强大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供需平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动态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两个大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定向降准; 融资成本; 企业绩效; PSM-DID; 调控效应;
DOI:10.12451/202408.00621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定向降准是中国人民银行实现资金导流与“精准滴灌”的创新举措,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 以2010—2022 年中国沪深A股和新三板的微观企业数据为样本,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探讨定向降准对农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定向降准总体上能显著降低农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绩效;从企业所有制来看,定向降准对国有农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及绩效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非国有农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缓解商业银行的信贷歧视行为;从企业所在区域来看,定向降准能够显著降低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但仅对东部地区农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绩效有提升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贷款动态考核机制,合理把握定向降准政策的操作时机、力度和使用频率,防控资金失衡隐患。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数字游民; 数字游牧; 远程工作; 士绅化; 共享工作空间;
DOI:10.12451/202408.00352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2010年以来,数字游牧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扩展。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作为数字游牧基础条件的远程工作日渐增多,导致“数字游牧”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重新定义数字游牧的内涵,并对当代数字游民进行最新的分类,将数字游民细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即自由职业数字游民、数字游民企业主、带薪数字游民、实验性数字游民和“扶手椅上”的数字游民。这一分类涉及六个关键变量:流动频率和自主性、以家庭为居住地的实践、国内与跨国旅行、法律合规性、工作与生活平衡以及使用共享工作空间。文章强调,探讨数字游民内涵和类型,不仅能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方向,还能帮助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估数字游民在现实世界中的背景、动机、实践和影响。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水平; 仿人原则; 理性价值; 价值风控;
DOI:10.12451/202408.00651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AI核心的研发思路和演进原则是仿人,且AI的智能层次与智能水平及价值风控因“弱强超”三级智能AI仿人的功能或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弱AI主要模仿人的局部智能,仿人的风控设置简单、方式单一;强AI或通用AI模仿人的内容复杂,仿人的风控理路多元、集成性强,其核心是要求AI遵循人的一般正常思维和行为准则;超AI 阶段,既要确保智能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安全、可靠、可控、可用,又要确保在异常情况下有理性的干预与价值调控。对仿人原则的落实,要求在AI研发应用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人的一般正常思维和行为价值准则,又要求AI植入道德智能系统和价值智能系统,即为了确保三级智能AI始终围绕造福人类的价值指向健康持续发展,势必要把AI的智能水平和仿人原则实现的风控条件及演进规律放在AI技术层面、伦理层面等多方面、多维度地进行深化研究。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公众参与; 环境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安全;
DOI:10.12451/202408.00972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立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在全球治理视野下,发达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表现为:注重国家生物多样性物种差异,制定综合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发挥国家生物多样性政策引领,制定完善的预警监测制度;落实生物多样性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生物多样性法益保障;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打造全民联动的治理格局。基于此,我国应以构建立体化的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法治体系为基础,完善生物多样性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的法理架构,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法治建设,深化国际生物多样性法治合作,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治理; 气候变化; 环境治理;
DOI:10.12451/202407.00946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全球生态治理面临着生态危机升级、国际制度建设和全球治理进程的客观条件变化,历经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对抗、后冷战时期的国际环境制度基础建立和新世纪全球治理进程的历史演进。从国际关系视角来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进程体现了主权国家间的合作与竞争、国际沟通协商机制化、以国际法为基础、包容性和代表性、人道主义等基本特点,受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历史责任不同等动因的影响。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需要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体现了主权平等、沟通协商、法治正义、开放包容和人道主义的全球生态治理原则。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三大倡议”; 绿色供应链; 全球气候治理;
DOI:10.12451/202408.00973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重风险呈叠加之势,给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抑制了各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和能力,西方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的企图将破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将动摇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基础,全球能源危机弱化了国际社会推进全球碳中和的政治意愿和行动力。中国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推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积极落实“三大倡议”,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区域成效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妥善处理与美欧在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博弈关系,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政治基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全球碳中和潮流进一步发展。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生物安全; 整体性治理; 权责划分; 新发展格局; 全球化; 生态文明;
DOI:10.12451/202408.01133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生物安全威胁是当前我国乃至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随着国内国际环境变化,我国正处于生物安全的高风险期和压力凸显期。基于整体性治理原理变革生物安全治理范式,构建现代化的生物安全治理体系,是现实所急、时代所需。依据《生物安全法》,我国已经建立了层级式的生物安全管理体制,管理机构设置和权责划分主要采取“分级负责,分工负责”的方法。由于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我国生物安全管理体制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须开展划分方法创新和系统性调整。在现有机构建设和责权划分的基础上,采用“依法依规、两纵三横”和“单向坐标”的生物安全权责划分方法,进一步理清权责清单,完善权责分配,系统构建生物安全治理体系。中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协同机制的建设一方面要完善治理主体的协同体系,包括各级政府之间的协同治理,政府、市场与公众之间的协同治理等;另一方面要加强治理过程中的协同体系,包括全环节全过程的价值理念协同、目标规划协同、执行过程协同、绩效评估协同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